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高职专业动态调整机制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高职院校的一个重要功能是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当区域经济结构进行调整、产业进行升级的时候,职业院校的专业布局也要进行相应的调整。但是,当前很多高职院校存在随意设置专业、缺乏特色专业、缺乏教育资源、同质化严重等问题,导致院校专业特色不明显,发展受阻,学生一毕业就失业,引发了结构性失业现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迫切要求高职形成稳定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只有这样,高职教育才能够持续健康的发展,才能够匹配经济社会发展。
  关键词 供给侧 高职 专业 动态调整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9.02.005
  Research on Dynamic Adjustment Mechanism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the Context of Supply Side Structural Reform
  SU Xiuzhi, ZUO Guocai, WU Xiaoping
  (Hunan Software Vocational Institute, Xiangtan, Hunan 411100)
  Abstract An important func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s to serve th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economy and society. When the regional economic structure is adjusted and the industry is upgraded, the professional layout of vocational colleges should be adjusted accordingly. However,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uch as setting up specialties at will, lacking characteristic specialties, lacking educational resources and serious homogeneity, which lead to the lack of obvious specialty characteristics, hindered development, unemployment of students as soon as they graduate and led to structural unemploymen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supply-side structural reform, it is urgent for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o form a stable professional dynamic adjustment mechanism. Only in this way ca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develop continuously and healthily, and match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Keywords supply side; vocational college; professional; dynamic adjustment
  教育作為人力资本的主要供给渠道,是主要的“供给侧”因素。在新形势下的教育改革中,高职教育最为重要的“供给侧”是培养更多综合素质强、高技能专业人才。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对于高职教育专业内涵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供给是高职教育“供给侧”改革的重要策略,为高职教育改革提供了与社会发展相契合的切入点。
  1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对高职专业结构调整提出的要求
  随着湖南经济转型升级的深入,高职教育进到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滚滚洪流中。在新形势下要求专业结构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匹配,势必实时做出相应调整。高职院校专业结构如何与区域产业结构相适应,是实现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关键一环,与学校招生和就业息息相关,也是高职院校在发展过程中所要面临和解决的紧迫性问题。目前高职教育突出问题是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之间出现矛盾,这要求高职院校不断对自身专业结构做出相应的优化与调整。
  首先,调整高职专业结构适应区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需求。当前,很多高职院校忽视专业结构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及产业结构的适应性,随意扩张专业规模,盲目跟风热门专业,追求专业多而全,忽视专业建设,导致大批高职院校缺乏特色专业,培养的毕业生一毕业就失业,结构性失业问题突出。
  其次,根据区域产业结构设置产业所需专业。很多高职院校在进行专业设置时,盲目跟风热门专业,导致学生就业时恶性竞争,不利于专业的内涵式发展。而应该紧跟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开设与区域产业适应度高的专业,则可避免恶性竞争,实现与当地企业较好地进行良好互动,共同推进专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第三,供给侧改革背景下要求高职专业形成良好的动态调整机制。对适应区域产业发展需要的专业做好内涵式建设,对不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同质化严重、就业对口率低的专业则应先进行预警。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高职应不断提高供给质量,及时调整专业与战略新兴产业的匹配度及专业结构面向产业结构的适应性等方面。
  2 高职专业设置存在的现实问题
  随着高职院校办学自治权的扩大以及高职院校自身的办学条件、办学定位、办学目标的不同,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方面依然还存在一些比较严重的问题。   2.1 缺乏整体规划
  一部分高职院校对专业整体发展规划不足,好高骛远。在专业设置中,缺乏广泛的调研和严密的科学论证,主观意向严重,在没有对师资、专业特色、实验条件、课程设置等问题进行调研及仔细分析研究的情况下,仅凭粗略判断专业的市场前景,就盲目地设置专业。如某民办高校出现一个新专业刚开设招生仅为几人,便不得不撤掉停招或与相近专业合并。学校缺少对专业、品牌的长远与内涵建设,不利于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2.2 缺乏特色专业
  大部分高职院校片面追求专业的数量、规模,追求综合发展,专业设置短期行为明显,忽视学校的办学特色。学校的师资力量、实验条件等方面资源有限,如果专业设置分散、小规模专业数量多,势必影响专业质量,导致专业建设缓慢,无力建设特色专业。如某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在2011-2014年每年录取学生仅800人左右,而2015-2017年软件技术专业每年录取学生超过1200人。相应的该学校的建筑专业2011-2014年每年录取学生超过1000人,而2015-2017年软建筑专业每年录取学生500人左右。学校缺少对专业的长远与内涵建设,不利于学习的长远发展。
  2.3 缺乏差异化
  目前高职院校专业设置雷同现象严重,大部分院校都设置办学成本低、效益高的专业。以湖南长株潭地区10所高职为例,10所高职院校办学的领域十分广泛,涵盖制造类、新能源类、运输类、金融类、自动化类、汽车类、电子信息类、医药卫生类、旅游管理大类。10所高职均开设了会计专业。9所高职开设了电子商务专业。8所高职院校开设了软件技术专业。学校不顾及专业结构的合理性、学校自身办学条件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2.4 缺乏教育教学资源
  高职教育盲目扩大规模,导致大多数高职办学投入不到位,导致难以保證基本的教育、教学质量。一些高职院校招生数量突然猛增,使原本紧张的教育资源不堪重负。如某民办高校2015年的某热门专业录取新生1200人,但该校的师资严重不足、实验实训场地不够,学院不得不赶紧寻找学生上课、住宿场所,招聘新教师,这严重影响教学质量,同时也带来了很大的不稳定因素。
  2.5 缺乏与产业结构的匹配
  湘潭市2017年,全市三次产业结构为7.5:49.4:43.1。湘潭市的12所大专院校,通过调研发现,从湘潭市第一产业来看,没有面向第一产业的学校与专业。从湘潭市第二产业来看,以智能装备制造产业、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食品医药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新材料产业为主,有3所学校的专业设置与智能装备制造产业相关,有1所学校的专业设置与汽车及零部件产业相关,有1所学校专业设置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相关,有1所学校的专业设置与食品医药产业相关。从《湘潭市产业人才引进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年)》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湘潭将用3年时间壮大发展智能装备制造业,引进各类产业人才2000名以上(其中大部分是专业高级技能工人)。可见湘潭市高职的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结构和人才需求明显不匹配。从湘潭市第三产业来看,有9所学校的专业设置与该产业相关。
  3 影响高职院校专业动态调整的主要因素
  3.1 生源因素
  源因素是指学生家长及学生本人对专业报考愿望的各种因素,它关系到专业能否举办与规模,家长、学生在选择专业除了考虑学生的兴趣、特长等,还会考虑就业前景与行业待遇。由于不同行业就业人员的待遇差距悬殊,受经济利益的影响,考生在选择专业时通常关注热门、垄断行业的专业,如计算机、电力、交通等专业。此外,也常常考虑所选专业所在行业未来发展前景,对预期发展较好的专业在报考时偏好程度高,如大数据、机械设计等专业。
  3.2 就业因素
  “十三五”规划期间,湖南加快培育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新一代信息技术、绿色低碳、数字创意等六大产业领域。随着湖南新兴产业的迅猛发展和支柱产业的转型升级,对高职技能人才的需求发生了很大变化,一定程度上影响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调整方向。如为适应智能制造对高技能人才需求的变化,新开设了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为服务湖南培育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需要,新开设了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为服务振兴信息产业,新开设了大数据专业。
  3.3 学校因素
  学校因素主要指学校的师资状况、教育资源状况、教育教学质量、校企合作状况等。师资是高职专业设置调整的基本保障,师资质量、数量,是影响专业设置与调整的关键性因素,合理的专兼师资比是专业设置与调整的前提。教育资源是保证专业培养目标实现的手段,是必备因素。高职院校是以职业技能培养为住,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离不开设备、实训基地。教育教学质量决定了高职院校办学水平的高低,先进的教学手段、方法,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校的综合实力,扩大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当前社会竞争激烈,高职院校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采取与企业联合培养的方式,注重人才培养的实用性,使学生毕业就能上岗。
  4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动态调整机制的构建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高职教育领域人才结构性失调的根本原因在于未构建专业动态调整机制。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已出台相关的专业动态调整文件,要求构建动态调整机制,提高院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的能力。
  第一,建立专业评估机制。专业评估主要是学校应建立和完善专业建设保障机制,保证各专业的教育质量。一是明确评估导向。专业是高等职业教育办学的灵魂,学校建设重点看专业建设,对专业状况进行评估是教育教学质量评估的重要环节。通过专业评估引导各专业合理定位,明确专业目标,加大专业投入,提高专业水平。二是设计合理的专业评估指标体系。专业评估指标体系的设计,是学校内部专业评估机制建设的核心所在。评估指标体系分“三级”,一级指标体系是评估的项目,应包括专业定位与培养目标,师资队伍,教学资源,培养过程,学生发展及培养效果,专业管理与持续改进等方面。二级指标体系是一级指标体系的评估要素。三级指标体系是二级指标体系的评估参考要点。三是鼓励引入第三方机构对学校专业办学水平和质量进行评估。四是学校每年组织对各专业建设情况进行评估,公布相关数据,作为专业动态调整的决策依据。   第二,建立严格的准入机制。一是明确专业设置的基本要求。专业设置应符合学院办学指导思想,适应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对专门人才的需要,要有利于学院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必须有充分的行业、企业、同类院校专业设置情况、专业人才需求调研,经专家论证,学校同意后方可设置。此外,制定好必需的教学文件,配备齐全新设专业人才培养所需的专兼职师资和教辅人员,并具备设置专业必需的教学设施基本条件。二是制定专业设置流程。首先,教务处依据学校“十三五”总体发展规划,结合专业设置现状,与招生就业处、人事处共同组织召开专业设置论证会,从招生、人才培养方案、教程、教材、师资、实训条件、产教结合以及就业等全过程进行考察,在征求校领导意见的基础上,下发申报下一学年招生专业通知。其次,各二级学院根据专业建设规划,在经过充分人才需求调研及二级学院专业指导委员会专家论证,提出专业设置具体实施方案,在规定时间内上报申请材料到教务处。最后由学校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对申报新专业的材料进行论证和审定,并提出意见。通过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审定的新专业申报材料,报主管領导审批,并上学校院务会讨论。教务处根据院务会讨论意见,上报上级主管部门。三是专业设置的申请材料。主要包括学校发展规划,拟增专业申请报告,拟设专业建设规划,拟增专业论证报告,拟增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第三,建立专业预警与退出机制。为了服务区域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才需求变化,学校引入“红黄牌”预警与退出机制来预警和淘汰已开设专业,该机制联动招生与就业来推动专业内涵建设。该机制引入四个量化指标:一次性就业率、一次性就业对口率、第一志愿报考率、新生报到率,四个量化指标加权求和得出综合指标,根据综合指标实施专业动态调整。专业预警与退出机制具体实施:一是对综合指标排名连续2年后3位的专业实行黄牌预警;二是对连续2年黄牌专业红牌减招;三是连续2年红牌专业停止招生;四是连续2年就业对口率排名后三、社会需求明显缩小的专业减少招生计划;五是对一次性就业对口率高,社会需求明显增多的专业增加招生计划;六是对整改效果明显见好的专业,及时换牌,并分配相应的招生计划。
  第四,建立专业指导、运行和监督机制。指导机制是指政府、企业、行业三方联合指导,其主要目标是提供区域产业结构及规模、人才需求情况、行业发展预测等。运行机制主要是组织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委员会专家对专业各项建设情况进行检查评估。通过学院自查、自评,学校复评验收的方式,对各专业进行评估,从而优化专业布局和结构。监督机制,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高职院校需建立专业质量标准体系,规范人才培养,建立健全专业建设监管机制。监督机制实施的主体包括企业、政府、学校,引导高职教育建立区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推动专业动态调整长效机制,把人才需求、招生计划、一志愿率、录取率、报到率、就业率、评估认证结果等作为优化专业布局、调整专业结构的量化指标。
  基金: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研究成果;课题名称:《供给侧改革背景下高职专业动态调整机制研究》;主持人:苏秀芝;课题编号:XJK18CZY043
  参考文献
  [1] 贾康.“十三五”时期的供给侧改革[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5(6):12-21.
  [2] 龚刚.论新常态下的供给侧改革[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2):13-20.
  [3] 李玉华.我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J].教育探索,2016(5):71-76.
  [4] 武毅英,童顺平.探寻高职院校供给侧改革的新路径[J].江苏高教,2016(5):137-14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472264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