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论高校创业教育供给侧的优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在高校系统创业教育过程中,出现资源供给生态分散疏离, 供给模式单一刻板等突出问题,有必要超越工具主义思维,从源头上厘清创业教育供给的逻辑基础和价值目标,分析目前创业教育供给的特征,探寻创业教育供给的掣肘,并提出优化创业教育供给的对策,为提升高校创业教育有效性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基础。
  关键词 高校 创业教育 供给侧 优化
  中图分类号:G647.38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9.03.078
  Abstract In the process of systematic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there are some prominent problems, such as scattered and alienated resources supply ecology, single and stereotyped supply model. It is necessary to go beyond instrumentalism thinking, clarify the logical basis and value objectives of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supply from the source, analyz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urrent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supply, and explore the constraints of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supply. At the same time, we should put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to optimize the supply of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to enhance the effectiveness of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so as to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and practical basis.
  Keywords universities;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supply side; optimization
  有效的创业教育供给是创业高效产出的保障,有助于实现国家就业战略和人才战略。在高校創业教育过程中,高校创业教育供给不仅是实际操作问题,更是个认识问题。目前导致创业教育支持效应不明显的根本原因在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支持一定程度上偏离了人才培养的价值导向,忽略了服务对象的异质性,表现为供给分散疏离, 供给模式单一,导致服务支持的效果不明显。创业教育需要克服工具主义思维,并立足于创业实际需求,提升创业教育支持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1 目前高校创业教育的需求特征
  高校创业教育,主要指在国家创业政策指导下,高校通过对创业平台、创业课程内容体系、创业教育模式等的完善创新,以提升大学生的创业意愿,培育创业精神和创业技能,旨在培养出学以致用的创业人才的一系列教育举措。伴随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发展要求,高校创业教育的需求日益旺盛,目前高校创业教育需求特征主要表现为:
  (1)我国大学的创业教育在教育部的推动与社会日益沉重的就业压力背景下快速起步,从需求而言目前处于感性阶段向理性迈进阶段。受我国大学传统的知识本位价值观的局限,大学的创业教育还处在零星的意识或者感性的直觉层面,尚未达到系统化考虑层次,缺乏价值的引领与系统化。立足于这个特征,在当前背景下,创业教育供给承担重要使命,不仅要满足当下创业者的需求,还承担着引领需求、创造需求的重要使命,创业供给服务应该引领创业需求由感性向理性阶段过渡,由浅层次需求向深层需求迈进,由技术含量相对较低需求向技术含量相对较高转变。
  (2)创业教育需求由少数精英化向普遍大众化迈进。先前创业活动只是由很少数量的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创业意愿强烈的一批学生发起,作为大众群体的大部分学生们难以涉足其中,这种精英创业活动意识,根植于将创新创业教育看作是功利性活动,导致了创业活动停留在富有、收益等功利层面上,而建立在这种精英化创业理念基础上的服务需求规模较小,服务供给有限,随着创业理念的深化以及创业活动的深入开展,在社会需求驱动以及创业精神引领下,创业行为将由少部分创业者担当向普遍化迈进,创业教育需求也将由小众化、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
  (3)技术层面指导需求逐步向价值需求和技术层面并重需求转变。创业活动兴起初期阶段,创业需求注重技术的获得,即注重创业过程中过市场的把握、资金的获得、人际关系的搭建或是创业政策指导等形式,需求大部分停留在操作层面和技能层面,创业者们对创新创业价值领悟不少停留在自发认识阶段。事实上,对于作为创业主导灵魂的创新创业精神引领,以及大学生创业者们的需求则鲜见表现,伴随创业实践深入,如果将创业仅仅作为一个技术系统而抽离其中的价值观念,创业活动将停留于肤浅层次与工具层面。
  2 目前高校创业教育供给与实际需求不能完全匹配
  创业活动的合理性以及创业教育支持的必要性已得到了体制的反复确认,但从发展的内外部环境而言,目前创业教育得以进一步优化的前提是克服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张力,需要摒弃以创业速成为目标的功利性目的,尤其在创业教育理念上需要进一步对接需求,这本应成为高校创业教育的逻辑起点。创业教育要求得进一步突破发展的关键在于调节供给与需求以及两者之间的动态关系,促进供给侧和需求侧的平衡。我国的创业教育支持仍然表现为短期性、快速性的特征,无法快速适应变化的需求。   (1)创业教育内容体系不完整,尚缺乏精细化。我国的创业教育真正起步于上世纪末,主要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以及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所需,在此需求主导下创业教育支持的设计更多立足于国家和社会所需,并未真正对应于高校创业大学生的实际需求,或者说尚未到关注大学生需求的阶段,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高校创业教育的支持渐趋理性,但是总的而言创业教育支持的总体特征依旧有短期性、临时性、集中性的痕迹。首先就创业课程而言,尚没有形成一门系统化的课程,基本停留在创业论坛、创业讲座和创业竞赛等碎片化层面,如果说在创业教育初期阶段,在還没有成熟理论指导之前,这些内容的安排尚为合理的话,那么经过初期发展阶段之后,则迫切需要系统完整的教育内容的系统化设计,以实现与发展要求相适应。
  (2)创业教育供给教育缺乏梯度的有序设计。创业的成功离不开基础教育阶段的培育和积累,绝非靠大学阶段集中教育就能实施,创业意识的启蒙需要尽早实施,需要着眼于整体教育阶段,进行有序和战略设计,分阶段实施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教育目的。高校阶段的创业教育,尤其是创业教育,应以基础教育阶段的创业意识、思维,以创业知识与技术能力培育基础。
  (3)创业政策以及创业资源整合度不够。高校鼓励创业的政策内容本身有待整合,以能够为创业者提供更直观、更便利、更简化的为佳;高校创业政策的效用有待提升,政策的契合性、对应需求性有待进一步体现。在高校创业教育支持的过程中,作为高校创业决策者以及创业教育提供方,需要充分掌握创业者的内在需求,与此同时,鉴于各创业群体的目标以及层次的差异,需要考虑不同群体需求的平衡问题,摒弃功利思想,把创业教育当作持久性、日常性工作,在创业教育支持过程中,需要适应不断变化和分化的创业需求,亟需构建分众化的、以需求为导向的高校创业教育支持体系,真正立足于创业者的需求。
  上述问题的存在使得实际的创业教育的内在真实需求被忽视,有必要正视在双创背景下提供高校创业者所需要的服务支持。在其教育内容的设定上,需要摒弃急功近利思想,在创业教育的设定与优化上,要真正立足实际需求,贴近创业者的需要,只有让创业者们感受到实际价值的供给才能提升服务的有效性。
  3 优化高校创业教育供给侧的路径
  为了促进高校创业教育实现供需匹配,亟需对高校创业教育供给进行治理与优化,主要可以从以下路径进行:
  (1)建构合理组织体系,有效保障创业教育实施。理顺高校创业纵向和横向管理架构,为创业教育供给提供组织管理保障。目前大学生创业教育组织从政策下达、组织看,高校创业教育机构主要隶属于就业促进中心,一般由学生事务中心负责管理,下设高校创业指导站,部分高校设立科技创业研究中心,其服务的方式主要包括实体平台建设与网络服务建设。健全明晰的组织是完善创业教育的保障,为了提供更精准、精细的创业教育支持,可以在教育部统领下,单独构建高校创业教育机构,结合高校所在区域、学校创业特点来设计和建立高校创业类服务组织,组织服务类型根据需求进行不断细化,诸如平台类、投融资类、教育培训类、孵化器类、创业能力评估类等,打造具有高校创业教育组织自身特点的独有机构,与此同时,信息化时代同样注重网络服务的支持与完善,及时更新服务信息,并持续提供网络优势的分类服务。
  (2)做好顶层设计,政策实施体现分众趋向。就业政策需要注重普惠性与独特性的融合。目前根据各高校自身定位,可分为研究型、教学型以及应用型大学,不同类型大学其创业根植的文化、创业基础、创业资源、创业实力不同,在政策层面要作不同方向的发展引导、差异化创业类型的鼓励等。诸如,政策倾向打造研究型大学的“学科导向型”创业类型,可以着眼于由基础研究与跨学科教育走向高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以专业建设和学科建设为主导和载体,以此促进科技型创业;教学型大学侧重打造为“创业教育导向”型,引导注重创业课程建设,同时注重在专业课程中输入创业基本素质的培育内容,确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基本框架与内容体系;应用型大学倾向于创业“实践导向型”,政策支持并配合创业基地的开拓、大学生孵化器的建设等。与此同时,创业政策也可结合地区重点龙头行业与学科优势高校或者专业给予特别支持。
  (3)明确教育价值目标,优化教育内容。创业教育本质上是创新能力的培育,我们需要尽可能规避对效率和工具性的追求,需以理性精神去促进创业教育等各项创业活动,并以此为基础和前提提供创业教育。
  ①创业教育供给需要渗透创业价值。目前已有的创业教育大多集中于创业技能的培养,这种围绕缓解就业压力的服务意识不仅解决不了创业者的需求,更难以引导创业者向深处发展。作为高校创业教育供给者,无论在创业理念占领、服务意识还是服务能力方面,都需要占领制高点,立足于创业精神和企业家精神的营造,才能紧贴创业者的需求,并解决创业者的实际问题。
  ②提供系统柔性动态的教育供给服务。所谓柔性动态,即紧密贴合创业者实际需求,根据时代背景、社会发展、学生培养等要求,建立动态灵活的教育机制,在创业课程体系、教育内容、教学方法改革中,需要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创业方向、不同创业群体的不同需求,构建既完整、科学、合理内容,同时又兼顾到不同群体的创业教育体系,将创业能力内化成教育对象的基础内在素质。
  ③促进高校内外部资源的整合。目前高校创业组织资源整合能力不够,现有的资源零散而不集聚,使得无法发挥资源最大效益,主要表现为未能高效整合和利用校内资源,缺乏与合适社团组织的联系和未能构建稳定的师资合作关系,使得校内优质资源流失。高校可以利用自身优势,诸如有的高校坐落于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可利用其得天独厚的优势加强高校与企业的联合;有的高校则借助学科历史发展传承,可建立与对应企业更加紧密的联系;有的高校则可加强与兄弟院校组织交流、与市场企业、与创业孵化器的交流。总之高校可利用其自身情况加强资源整合力度。
  参考文献
  [1] 王占仁.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基本原则论析[J].高校教育管理,2017(5):2-3.
  [2] 张宝君.“精准供给”视域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实反思与应对策略[J].高校教育管理,2017(1):34-35.
  [3] 侯海荣等.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与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2017(12):36-37.
  [4] 王占仁. “广谱式”创新创业教育的体系架构与理论价值[J].教育研究,2015(5):57-59.
  [5] 储德平.近二十年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态势[J].中国成人教育,2017(1):69.
  [6] 谢和平.以创新创业教育为引导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J].中国高教研究,2017(3):3-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472506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