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企业IT数据中心外包模式浅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企业自行建设和运营IT数据中心的存在巨大的难度和挑战。本文分析企业IT数据中心的基本职能活动,从资产所有权角度分析数据中心外包模式的优势和风险,并建议使用不同外包契约策略来应对不同模式的缺点和风险。
  【关键词】数据中心;外包;产权;契约理论
  中图分类号: F09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457(2019)17-0256-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9.17.123
  Analysis on Outsourcing Mode of Enterprise IT Data Center
  QIN Jin
  (Zhuzhou Zhongche Times Electric Co., Ltd., Hunan Zhuzhou 412001, China)
  【Abstract】There are great difficulties and challenges for enterprises to build and operate IT data centers by themselves.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basic functions of enterprise IT data center, analyses the advantages and risks of data center outsourcing mod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sset ownership, and suggests using different outsourcing contract strategies to deal with the shortcomings and risks of different modes.
  【Key words】Data center; Outsourcing; Property rights; Contract theory
  1 企業IT数据中心建设和运营面临的挑战
  IT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企业运营和发展的基础,很多企业需要IT技术和系统来不断提升效率,大型企业甚至完全无法脱离IT系统来进行日常运转。数据中心作为IT系统的物理承载,其对企业IT和运营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然而对大部分企业来说,建设和运营IT数据中心实际上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初期建设标准高,投入巨大。企业数据中心的初始建设,涉及到机房场地、环境设施、基础设备等投入,每个方面都存在国际国内的标准来衡量。数据中心分级标准涉及[1]:可用性、安全性、能效、用途、环境;数据中心环境标准涉及:温度、相对湿度、洁净度、噪声;专用设备涉及空调系统和空调设备、电源设备、消防设备等;性能指标则指导了数据中心的节能和能源效率。这些详尽的标准意味着,为了达成数据中心稳定运营的目标,数据中心的建设需要精细和专业化的场地、设备和人员,这无疑需要巨大的初期资金投入。
  运营涉及的工作复杂,专业化要求高。运维和运营是数据中心持续保持价值的关键。数据中心的基础环境和设备本身需要专业化的人员进行维护。除此之外数据中心的价值在于承载各种硬件资源,并支撑其上的软件系统以及数据[2]。IT硬件设备的种类繁多:网络设备、安全设备、服务器、存储等,每种设备都有多种品牌,相互之间还会以各种不同的方式进行连接,这都对人员能力的深度和广度提出了要求。这种复杂的异质异构环境下的运营,将是一个更加长期投入的过程。
  专用性投入,不具有复用性。对于非IT运营商的企业来说,数据中心的建设和运营,都是一种专用性的、一次或少数几次的投入。这种专用性投入,从企业价值链的角度来看,是辅助活动并不直接产生价值,也难以形成今后复用性的经验和效益,不成为企业的核心能力[3]。
  综上,对于大部分企业来说,均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考虑把数据中心的部分活动全部活动和业务外包出去。
  2 数据中心职能和活动的层次
  IT技术的不断发展,不同企业对IT数据中心的职能活动界定也在发生不断的变化。但通常来说,可以从职责活动依赖的视角,把数据中心的职能和活动划分为以下几个层次。
  基础环境设施。对所有数据中心来说,基础环境设施都会被划定为职责活动范围。通常包括数据中心场地、消防设施、强电设施、空调设施、环境监控设施,从设计、建设、运行、改善等全生命周期的运营活动。由于目前机架式服务器和设备的流行,以及IT设备的标准化程度较高,绝大部分情况下,数据中心会为设备预提供标准的机柜、弱电线路通道、接入电源和特定的热能交换通道。
  基础网络设施。通过网络稳定的连接数据中心的资源和系统,是数据中心的基本功能,大部分数据中心的责任范围都会包括基础网络设施。具体包括数据中心的互联网、区域网络、专用网络的接入,数据中心区域之间以及机柜之间的基本弱电网络预联通等。
  IT设备运营管理。由于IT设备通常长期固定于数据中心运行,对于很多企业来说,会把IT设备的运营管理纳入到数据中心的业务活动范畴。具体包括IT设备的资产生命周期管理(设备和配件的库存、标签、资产录入)、安置和连接管理(设备的上下架、各种网络连线)、基本运行管理(设备的硬件故障监测和处理)等。
  基础网络安全管理。部分企业会把基础网络安全管理的活动,也包括在数据中心的职能范围内。网络安全保障的层面有很多,从数据中心的网络接入、网络区域层面进行网络安全保障,是一种投入产出效益较高、覆盖范围较全面的层面。通常包括数据中心边界和区域防火墙、入侵检测等设备。这种基础网络安全管理,类似于提供一种额外的平台型服务。
  通用平台服务。由于操作系统虚拟化、云计算概念的发展,一些企业数据中心还会把通用软件平台,纳入到数据中心的管理范畴。数据中心提供服务器虚拟化的IaaS(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基础架构即服务)是一种最常见和通用的平台服务。其他任何可以资源标准化、快速网络交付、服务隔离的软件平台,都可以看成是某种PaaS(Platform as a Service平台即服务),例如容灾和备份平台服务、数据库平台服务、中间件平台服务等。这时的数据中心可以看成是某种程度的“云”数据中心。   3 数据中心外包的模式
  外包概念的范围很广,其模式也是多样的。很多因素都会对外包的决策产生重要影响[4-5]。如资产的所有权(即产权),涉及到企业的边界问题;如资产专用性,通常涉及到企业数据中心的核心能力。从资产所有权的维度,可以把外包分为两种模式。
  运营工作外包。这种模式下,企业仍然持有数据中心所有资产的所有权,但选择把部分或者全部数据中心的运营工作进行外包。这种情况下企业选择专业或者成本较低的供应商来提供运维服务。这种模式的主要目的是释放一部分企业内部IT人力资源。例如,数据中心把基础环境和网络,IT设备的日常运营外包。
  这种模式的优势是,企业仍然对数据中心拥有较强和较全面的控制权和主导权,因此比较容易控制整体的资产投入成本。缺点和风险是,企业仍然需要较多的人力资源,对很多工作进行直接的协调、沟通、管理和监督。例如资产的生命周期管理(包括设备的选择、评估和采购),对工作的规划和安排,对外包人员的管理等。另外,这种模式的外包常常与劳务派遣相混淆,存在一定的法规风险[6]。
  资源服务外包。这种模式下,企业选择部分或者全部数据中心活动,并约定由外包供应商进行相应的资产投资(拥有资产的所有权),企业仅以服务的形式获得资源的使用权。例如已有常见的模式包括:租用公有数据中心,即是一种数据中心基础环境和基础网络设施的外包;租用设备的使用权,不管在企业内部还是外部的数据中心,也可以看成是一种设备的服务外包;各种形式的公有云服务,实际上也即平台和软件的服务外包。
  这种模式的优势是,企业的资产投入比较灵活,内部人力资源的节约更大,管理的成本最低。缺点和风险是,单位成本可能相对较高,对供应商有长期依赖性,如果需要转换的供应商,则有较高转换成本。
  不管是哪种外包形式,企业都会考虑数据和信息安全的风险。从控制能力的角度看,通常企业仍拥有资产所有权似乎更有信息安全的保证。但從数据泄露上看,似乎不同形式外包的风险差异不大。应该说,对不同外包模式的数据和信息风险的看法,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包括国家安全、法律法规、企业声誉、传统习惯等。
  4 外包契约策略
  不同的外包模式本身,各有优缺点。在制定外包契约时,遵循一些契约理论的原则[5],可以尽量缓解缺点和避免风险。
  不管是运营工作外包还是资源服务外包,都应尽可能的明确外包工作的目标和考核手段,或者选择目标明确的工作外包。这可以大大减少内外部人员的管理和沟通成本,并且保证工作的质量。如果外包人员涉及到多项任务,除了明确各项工作的目标和考核之外,还应该明确多任务的权重,并合理进行考核和激励。否则外包人员的工作质量容易出现降低,或者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
  对资源服务外包来说,应采取与供应商长期合作的形式。长期的合作可以协商降低使用成本。特别是如果外包活动,涉及到一定的资产专用性以及核心能力时,更应该注重合作的长期性:长期合作可以使双方都更看重声誉,减少双方投机的风险。
  同时不管哪种模式的外包,如果可行,都可以引入多个供应商来同时提供外包服务。多个外包的供应商,可以通过比较和竞争,进一步控制成本并形成比较激励。同时如果出现供应商的转换,可以降低转换成本。在特定的场景下,甚至可以引入独立的监督供应商,来协调多个供应商之间的工作。
  5 总结
  总体来说,不同的数据中心外包模式,适合不同的企业以及不同的企业IT发展阶段。由于外包常常涉及长期的供应商合作,在选择外包模式时,应在企业需求、风险承受能力和不同外包模式的优劣势之间,进行充分的考虑和权衡,并且选择合适的外包协议策略。
  【参考文献】
  [1]殷平.数据中心研究(3):标准分析比较[J].暖通空调, 2017,47(01):11-19.
  [2]韦琛江,谷和启.浅析企业级数据中心运维管理[J].信息系统工程,2013(08):66-67.
  [3]Prahalad C.K., Hamel G.. 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J]. 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90,68(3):79-91.
  [4]王立明,刘丽文.外包的起源、发展及研究现状综述[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2007(03):151-156.
  [5]聂辉华.契约理论的起源、发展和分歧[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7,1:1-13.
  [6]林涛.国有企业“被动型”业务外包模式探讨[J].当代经济,2016,28(10):100-10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495024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