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翻转课堂,实践本位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程序设计类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其教学效果直接关系到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自信。为此,从实践本位的角度将翻转课堂应用到程序设计课程的教改实践中,分析其能够对程序设计课程带来的变化,从课前、课中以及课后做好教学实践,明确注意事项和应用效果,最终目的是为当前程序设计类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翻转课堂;实践本位;程序设计课程;教改实践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457(2019)20-0127-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9.20.058
  0 引言
  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有关于这一领域的人才需求逐年提升。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基地,纷纷开设了程序设计类课程,旨在培养更多计算机领域的专业人才,为我国计算机水平的提高提供人才输送与保障。但从实际情况出发,程序设计类课程的开设所取得的效果并不理想,无法发挥出其自身的应有作用,还需要依托教学改革来达成目标。
  1 翻转课堂对程序设计课程带来的变化
  翻转课堂目前已经在各科的教学内容中得以应用,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而将其应用到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中来,必将带来更多新的变化,如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教师授课方式的变化以及成绩评定方法的变化等等。
  1.1 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
  传统的程序设计类课堂之上,学生的学习方式多是以教师的主动知识传授为主,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的传递,导致学习的主动性受到影响。翻转课堂则不同,课堂之上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的过程,课前已经完成了对于程序设计类课程的内容上的学习,課堂上更倾向于讨论、交流和沟通,使得传统的课堂教学翻转到课前和课后实现,课堂之上更关注交流和沟通的重要性。学习方式的改变,适应课程改革提出的新要求,当然也是翻转课堂所带来的冲击和变化,学生的主动性更强,学习的效率自然也会有所提升,提高程序设计类课程的教学效率[1]。
  1.2 教师授课方式的变化
  传统的教师授课方式,多是以教材为主,计算机是主要的教学工具。理论教学围绕教材进行,实践教学以计算机为主。而翻转课堂则不同,不仅仅需要教师根据教学要求和教材内容去完成对知识体系的重新整合与裁剪,更需要具备极强的在线教育统计和分析能力,对学生反馈回来的内容综合剖析,设置适合学生发展的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方案。与传统课堂不同,翻转课堂之上教师不再占据主动地位,而只是课堂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授课方式的变化虽然赋予了教师新的使命,但也使得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进入到新的领域,必将展现出事半功倍的效果[2]。
  1.3 成绩评定方法的变化
  程序设计类课程的成绩评定方法也发生改变,传统依托于笔试的考核内容,在翻转课堂模式下,已经可以通过上机考试和编程能力的综合考量来实现。且上级考核的方式,相比于其他类型的考核内容,上机考核的方式既能够让学生充分的了解自己,也能够使得教师准确的定位教学过程中的薄弱环节,更公正、客观的增强学生的编程实践能力,力求通过题库的优化,实现考核题型的多样性,确保覆盖面更宽。以科学的成绩评价方式,来验证翻转课堂的有效性[3]。
  2 程序设计课程翻转课堂的应用实践
  程序设计课程翻转课堂的应用,带来了诸多方面的变化,但想要翻转课堂发挥效用,还需要在课前、课中以及课后做好应用,为翻转课堂的有效性提供保障,摸索和走出一条健康的发展之路,为程序设计类课堂教学有效性奠定基础。
  2.1 课前资源准备
  翻转课堂,顾名思义就是对传统课堂进行翻转,教学知识点都翻转到课下进行。为此,教师则需要在课前做好对于资源的准备性工作。例如在进行“类与对象”的讲解过程中,设计了四个小的知识模块,来支撑该知识点的教学研究,设计在线课程。具体包括类的定义、数据成员的定义、对象的定义、成员函数的调用[4]。作为在线学习的内容,学生在学习完这些内容之后,需要完成一份教师事先设计好的在线测验,具体包含该知识点的选择题、判断题和程序题等,经过自己的分析思考和参考书本与网络资源,完成最终的作答。而后就学生不理解的内容进行整理和分别作答,解决学生提出的诸多层面的问题。最终对在线测验的结果进行检验,分析学生的完成情况,并给出相应的分数。在课前的资料准备阶段,知识点的传授已经悄然完成,学生在该过程的学习效果更好。
  2.2 课中活动优化
  翻转课堂虽然将知识点的传授和教学翻转到课下,但课堂之上依旧需要以教学活动为支撑,使得课前传授的知识得以深化。一方面,教师通过课前测评的方式,已经初步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学生遇到的难点和理解误区进行准确把握,这些内容都可以成为课堂之上的教学参考依据。课堂之上,将这些重点以及难点进一步的讲解,解决好学生自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另一方面,教师要针对性地设计题目,使得课前的教学内容以实践的方式完成内化。该过程中,任务的创设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讨论,并在协作中去解读知识点。当然,题目的创设要坚持趣味性和实用性的基本原则,确保理论知识的传授可以支撑实践过程,从而使得学生更全面的掌握该内容。依旧是以“类与对象”的教学为例,所设计的案例内容要包含类的定义和实现、成员函数的调用等相关内容,还要结合之前所学的知识点,将数组、指针、选择结构、循环结构等编程要素涉及到,从而建立一个全面的知识体系,在实践过程中掌握知识要点。教师可以设置不同的问题,包括问题一:如何使用Timer类定义对象?问题二:如何设置时间?问题三:如果调用showTime函数来显示时间?在课堂之上的讨论内容,使得知识点得到进一步的深化,学生可以得出相应的拟解决方案,完成上机验证并进行操作,得出编程结果。课中的活动优化的过程,使得知识点得到进一步的深化,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之间的连接更紧密,对学生掌握知识要点具有积极作用[5]。   2.3 课后在线巩固
  在教学活动阶段,学生在课前的理论知识得到课堂上的深化,实践能力也在课堂活动中得到提升。但在课后阶段,翻转课堂能够发挥出课后在线巩固的效果。在课后,根据教学的知识点进行在线练习和测试来巩固知识点,并且在OJ平台之上完成编程并提交。该平台的应用,能够根据教师提前预设的测试例子,以此来判断学生所提交的编程内容正确与否,并给出答案,可以实时的显示排行榜,以这样的方式来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课后的巩固过程,实则也是翻转课堂的一部分,正好与课前、课中教学活动形成呼应,核心目的是强化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课后也需要就学生面临的普遍问题提出可行性的方案,最终解决问题,掌握相关知识要点。
  3 程序设计课程翻转课堂的应用实践注意事项和应用效果
  3.1 注意事项
  翻转课堂在程序设计课程中的应用与实践,要注意相应的问题,具体如下:一是要在课堂活动中,设置更多的实践内容,少一些验证性的内容。这样的活动,才能够使得学生将更多的关注焦点集中在编程知识本身,注重对知识的运用;二是课堂教学案例的设计要稳步提升,保持前后之间的连贯性,让学生自身可以在实践中去巩固对知识的理解。理论和实践之间本身就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但如何拉近两者之间的距离,使得理论知识得以转化,最终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三是在课堂活动的创设方面,教师要发挥出自身的引导作用,确保学生可以参与其中,并依托“分而治之”的策略,分模块化地解决问题;四是要做好对学生的引导和鼓励工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主动融入其中,感受由翻转课堂带来的全新的教学内容,感知程序设计课程的美。
  3.2 应用效果
  程序设计课程相对复杂,内容繁多。如何借助翻转课堂的有效性,处理好课堂上的教学内容,成为新时期程序设计课堂教学要关注的焦点。从翻转课堂在程序设计课程理论和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来看,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程度良好,相比于传统的教学,翻转课堂教学使得学生掌握的理论知识更系统、更具体。在实践教学层面,由于理论知识点在课前已经完成传授,课上主要是实践活动为主,使得理论和实践过程有效衔接,学生在理解起来也更为便捷。总之,翻转课堂的应用效果较为理想。
  综上,翻转课堂已经成为当前教育领域重点应用和尝试的全新教学方法。将其应用到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实践中,展现出其良好的应用效果,整个课堂得到全面优化,理论和实践知识点的衔接更紧密、更有效。
  【参考文献】
  [1]翁佩纯,马慧.基于翻转课堂的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实践[J].大学教育,2018(10):89-92.
  [2]方娇莉.基于MOOC的程序设计类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以“C君带你玩编程”MOOC为例[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17(07):18-23.
  [3]李文彬,杨勃,潘理,吴岳芬.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中的探索与实践[J].现代计算机(专业版),2017(06):58-61.
  [4]董胡.基于翻转课堂的《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微型电脑应用,2016,32(09):18-19+27.
  [5]裴明濤,梁玮.翻转课堂在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中的应用[J].计算机教育,2016(09):123-125+12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498480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