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信息技术与职业教育深度融合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根据建设“四化两型”社会和“数字湖南教育”的总体要求,全面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特别是以职业教育网络学习互动交流平台建设为依托,以云学习空间建设为载体,探索了“校校有平台,人人有空间”的信息化建设新模式。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国家示范性高职学院,带动和引领的4大区域板块的多所示范性中职学校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通过创新运行模式、完善合作机制、共建教学团队、共享优质资源、改善硬件环境等,实现优质资源共建共享、教研活动同步互动、网络平台互联互通、教学团队互帮互长,达到示范性高职院校带动偏远中职学校共同进步,文章对信息技术与职业教育深度融合探索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中小学网络联校;共享共建;信息化建设新模式
  近年来,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湖南省建设教育强省规划纲要(2010—2020年)》,根据建设“四化两型”社会和“数字湖南教育”的总体要求,按照统筹规划、应用带动、共建共享的原则,全面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特别是以职业教育网络学习互动交流平台建设为依托,以云学习空间建设为载体,探索了“校校有平台,人人有空间”的信息化建设新模式。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长沙民政学院”)在全面推进“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的过程中做出了有效探索与实践,在网络学习空间教育、教学与管理应用方面已经进行的创新探索正好为“中小学网络联校”项目建设与应用奠定了良好基础[1]。
  1    “中小学网络联校”项目建设思路与目标
  1.1  “中小学网络联校”项目建设思路
  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精神,以促进信息技术与职业教育深度融合为核心,以创新职业教育改革、强化内涵建设、提高教学质量为根本,以构建数字化、共享型优质教育资源为前提,以提高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水平为保障,将大湘南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大湘西武陵山片区国家扶贫攻坚示范区、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等4大区域板块中有代表性的中高职学校构建一体化网络联合学校群,通过帮扶带动、辐射推广,加快推进湖南省教育信息化进程。
  1.2  “中小学网络联校”项目建设目标
  长沙民政学院作为国家示范性高职学院,带动和引领的4大区域板块的永州市工商职业中专、安化县职业中专学校、华容县职业中专学校等3所示范性中职学校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通过创新运行模式、完善合作机制、共建教学团队、共享优质资源、改善硬件环境等,实现优质资源共建共享、教研活动同步互动、网络平台互联互通、教学团队互帮互长,达到示范性高职院校带动偏远中职学校共同进步,促进湖南省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整体水平提高的目标。
  2    “中小学网络联校”项目“长沙民政”经验
  全省职业院校在全面推行云学习空间应用于教学的过程中,以“职教新干线”为基本架构,共建设机构教学平台200个、师生网络学习空间56余万个,视频资源数量199万个,文本资源2 520万篇,视频浏览数1 820万次,文章点击率4.45亿次,实现了现代信息技术与职业教育教学的融合,创造了“湖南经验”和“湖南品牌”。在成功的经验中,长沙民政学院创新发展,为“中小学网络联校”项目实施提供优秀的经验。
  (1)打造了共建共享的资源建设方式。长沙民政学院针对过去精品课程重建设、轻使用的问题,依托网络学习空间创新了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方式。全校用于实际教学的网络教学资源增加了33倍,网络教学资源更新速度由年均10%提高到50%,共享次数由2009年以前累计不足100万次增加到现在累计1.3亿次。教师与学生在网络教学上共建共享,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教师以课程为主在空间建设了内容实用、随时能用、师生好用的900门在线开放课程,还依托空间开发了适应远程实景教学的网络直播系统,以空间形式建设了传播企业文化的行业企业大师工作室,共整合各类资源70万个,广泛用于实际上课和学生在线学习,学生到教师空间学习教学资源5 000万次。另一方面,是学生在空间建设基于个人兴趣的学习资源库。学生除了在空间提交作业100万次,还上传了反映学生兴趣爱好的其他文章、图片、视频150万个,学习空间不仅是学生个性化学习的乐园和记录成长过程的篇章,也成为他们搭建友谊的桥梁和寄托理想的精神家园,学生自建资源的浏览量超过8 000万次[2]。
  (2)打造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混合教学方式。长沙民政学院的网络联校采用“信息收集分析技术”“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预约制”“问答式”“讨论式”等方法组织课堂教学,创新了以学生为中心、线上线下结合、课内课外相通的混合教学方式。依托网络主校教师建设的空间资源课程,学生能突破时空限制课前预习、课中学习、课后复习,教师通过留言、私信、课程群组讨论等方式能便捷地对学生学习进行全过程的指导。教师依托网络学习资源改进教学方法,将信息收集分析技术教学法融入整个课程教学,加强了学生探究学习的过程指导。利用网络学习空间实践了基于问题的学习(PBL)教学法,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同学之间、同学和老师之间有了更多的沟通和交流,提高了学习效果。
  (3)打造了互聯互通的全员育人模式。长沙民政学院的网络联校利用网络学习空间的互联互通功能,打破时空界限,创新了全员育人模式,体现在3个环节:(1)教师以讲授课程或联系班级、寝室为单位建立了学生空间联系表,实时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爱好,疏导学生的思想和情绪,指导学生个性发展,既当学生的课程导师,又当学生的德育导师。(2)教师和学生以每个班级、每门课程、每个学习小组为单位建立了空间群组,师生在空间群组发起讨论话题,回复话题,实现了师生平等交流、教学相长。(3)以空间互动为基础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教师课外辅导学生增加,师生互动频率提高,这种高频率、高效率的师生互动。   3    “中小學网络联校”项目实现路径
  全国政协委员、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杨维刚在接受人民网采访时,强调深入实施农村中小学网络联校建设工程,实现网校名师优课共享至农村,将名师资源带到乡村孩子身边。大数据时代,信息化推动教育资源共享,用技术支撑教育扶贫是一个重要手段。如何实现“中小学网络联校”项目,根据长沙民政学院的经验,需要从以下5个路径进行建设。
  3.1  建立信息化运行模式
  (1)以互联网为基础、以现代信息化技术为手段、依托世界大学城,把优质教学资源推送到中职学校,实现教学资源同步共享。通过走访中职学校,研讨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内容,确定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模式。然后组织联校间实施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最后总结同步共享经验并推广。(2)制订网络教研计划、网络教研活动同步开展实施方案,通过QQ群、微信群、教研苑等网络互动平台,定期开展同步备课、联合教研等网上教研活动,实现资源共建、团队互助互帮互长。并及时总结经验,完善网络教研模式并推广。(3)通过录播教室或互动终端等设施,开展同步教学和教学互动,实现教学同步直播或同步互动直播、同步作业、同步考试等。及时总结同步直播设施条件建设标准和技术规范、操作注意事项等,并推广[3]。
  3.2  建立共建共享合作机制
  (1)网络联校成立项目领导小组。形成常态化的项目建设、运行和管理制度,探索和不断完善项目“共管”,资源“共建、共享”,团队“互助、互帮、互长”的长效机制。(2)建立网络教研、资源共建共享、团队互助互帮互长等长效运行机制。构建网络教研活动平台、资源共建共享平台,制订《中小学网络联校团队建设实施方案》《中小学网络联校结对教师帮扶制度》等制度,使网络教研、资源共建共享、团队共建规范化、常态化。
  3.3  建立强大教学资源团队
  建立由网络主校授课教师、把关教师和网络分校跟班教师、结对教师组成的教学团队,完善教师互通、互助、互派机制,通过开展结对帮扶、专项培训等,使老师能运用现代信息化手段,参与项目建设。(1)开展结对帮扶。明确结对帮扶对象,制订结对帮扶规划和年度帮扶计划,网络分校的帮扶教师有能力开发一门网络课程,跟班教师能参与网络课程建设。(2)开展专题培训和定期研讨。通过现代信息化技术、空间资源课程建设、微课制作、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MOOC)教学方法和手段等专题培训和研讨。(3)实施教师互派。网络联校间共同协商,制订教师培养和互派计划。联校间教师培养与互派常态化,为网络分校现场授课或教学直播。(4)开展网络教研活动。通过搭建网络教研活动平台,制订网络教研实施方案、网络教研计划、网络教研管理办法等,达到提升团队教学和科研能力目的。
  3.4  建立优质资源共享生态圈
  (1)共享教师队伍。通过建立结对帮扶和教师互派长效运行机制,使教师队伍共建共享常态化。(2)共享教学资源。依托中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衔接试点项目,共同开发专业核心课程。基于世界大学城、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等平台,建设集课堂教学、自主学习于一体的空间课程、MOOC、微课等共享型资源库。建成全部专业课程的教学资源,向网络分校开放,利用录播教室或互动终端设施,实现课程对网络联校进行教学过程直播。
  3.5  建立高质量网络硬件环境
  学校已经建设了云录播教室,正式投入使用。新建的云录播教室,能协同控制录制机、摄像机、吊麦、调音台等现代视听设备,运用现代多媒体网络技术,通过网络把网络主校的教学视频场景和授课计算机画面以标准的流媒体编解码技术进行实时采集压缩、集中存储及监控管理,直播到各网络分校。
  借助“中小学网络联校”的实施,在推进教育信息化促推教育均衡工作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今后,将加压奋进,乘势而上,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为实现教育现代化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聂文兵.大模式小设计,大框架小结构—茶陵县乡镇小学“网络联校”创新应用探索[J].发明与创新(教育信息化),2017(4):4-7.
  [2]张继荣.服装专业中高职衔接的网络联校研究与实践[J].艺术科技,2017(1):11-12.
  [3]张贵付.网络联校 精准扶贫[J].中国农村教育,2019(10):11-13.
  Study on the deep integr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
  taking the constru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Network Joint School in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s of Changsha Social Work College as an example
  Liao Zhuoyan
  (Changsha Social Work College, Changsha 410004, China)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general requirements of “four-modernizations two-type” society and “Digital Hunan Education”, we comprehensively promote the education informatization construction, especially with the construction of interactive exchange platform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network learning and the cloud learning space construction as the carrier. As a national exemplary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Changsha Social Work College has driven and led the innov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education in four regional areas. Through innovative operation mode, perfect cooperation mechanism, jointly build teaching team, share high quality resources, improve hardware environment, etc. Quality resources co-construction and sharing, teaching and research activities synchronous interaction, network platform interconnection, teaching teams help each other, to achieve the demonstra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o promote the common progress of remote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this paper studies the deep integr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
  Key words: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network joint school; sharing co-construction; new model of informatization construction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00522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