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新高考模式的大学先修课程在高级中学的开设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王群

  摘 要 新高考模式要求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理念,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实施分层教学改革。本文从理论上探讨了上海市中学在实施分层教学的同时,应该与高校协作开设大学先修课程,共同促进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的有机衔接,激发学生的个性潜能,探索多样化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模式的可能性,并就先修课程的内容、标准、实施方法等提出了一些设想。
  关键词 新高考 大学先修课程 高中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9.07.071
  Abstract The new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mode calls for the comprehensive implementation of the concept of quality education, the promotion of the comprehensive and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personality,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stratified teaching reform. This paper theoretically discusses that Shanghai middle schools should cooperate with universities in offering pre-university courses while implementing stratified teaching, so as to promote the organic connection between basic education and higher education, stimulate students' personality potential, explore the possibility of diversified selection and training models of top innovative talents, and also discuss the pre-university courses. Some tentative ideas are put forward in terms of contents, standards and implementation methods.
  Keywords new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college preparatory courses; high school education
  1 背景
  2014年9月初,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上海市政府于同年9月19日,公布了《上海市深化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实施方案》。根据国家统一部署,2015年起,高校推行的自主招生只选拔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优秀学生。新的招生要求亟需教学改革。从教育、教学的角度来看,高校与中学之间的关系,不是上游与下游的关系,而是平等的依存关系。中学分层教学是大势所趋,为了充分强化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学生分层是恰当的教学组织方式。学校在重视不同层次人才教育的同时,必须重视对优秀学生的培养——这个层面的学生处于分层教学的顶端,基本代表国家未来竞争力的新生力量。他们学有余力,兼具兴趣与精力。中学教育应该创造条件,满足优秀学生的求知欲望,为其未来的学业夯实基础。如果将分层教学与大学先修课程有机结合起来,不啻事半功倍:既提高了人才选拔标准,又化解了中学与大学之间的衔接裂缝,还为学生的大学学习生涯创造了条件。上世纪中叶起,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就开始在中学开设大学相关课程,探索提高人才选拔和培养质量。实践证明,AP(Advanced Placement)课程对于促进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的有机衔接,激发学生的个性潜能,为某些在基础学科具有天赋的优秀学生创造进一步发展的有利条件,就积极探索多样化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新模式,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我国普通中等教育一直强调素质教育,贯彻教育公平的理念。但是由于因材施教体制的缺失,学生使用同样的教材,经历同样的学习过程,获取同质的学习结果,根本无法根据他们自身的兴趣培养其特长,个性化发展一直停留在纸上谈兵。新高考模式提倡分层教学,客观上为因材施教打开通道。分层教学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服务,无论学生还是社会各方,都不会因为优秀学生的不同选择而责疑教育公平的缺失。选拔人才机制必须以优秀人才的存在为前提。中学教育要满足高校自主招生的要求,必须为优秀学生创造条件,以培养其各项能力,为他们的后续发展夯实基础。
  2 开设大学先修课程的时机成熟
  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中学教师的学历和水平在逐年提高。据上海师范大学吴国平教授披露,2018年上海市中小学教师中研究生学历已经高达19%。这一比例还在持续上升,在上海,有少数学校新入职的教师中不乏博士。由此可见,中学教师的整体水平已经达到新的高度,足以承担更具挑战性的教学任务。
  上海与浙江率先试行新高考模式,说明教育部对上海和浙江寄予厚望。秉承“敢为人先”的理念,上海已经成功地在经济、贸易、金融、物流等方面走在全国的前头。作为国际化的大都市,上海還应该在教育上引领全国走向现代化和国际化。上海市高校林立,得天独厚。比如杨浦区,虽只有13所高级中学,却聚集了17所高校,150余家科研院所、14万在校师生,有38位两院院士、500余名博士生导师、5000余名教授及副教授。这对于加强高校与中学的合作与交流,无疑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开设大学先修课程,既呼应了高校自主招生的要求,也满足了各种竞赛的需求。在过去,中学竞赛培训往往与兴趣小组重合,其功利目的性强,并不重视教育的持续性发展。大学先修课程的开设,不但激发学生的兴趣,实现竞赛培训的功能,而且通过对原理的学习以及对能力和习惯的培养,使学生长期处于积极向上的状态。中学不再囿于其原先的局限性,可以通过大学先修课程的开设将学生推向更高的学业境界。为普通高中在校学生设置大学阶段的基础课程,在高中与大学之间架设桥梁,促进双方的互动与交流,推动双方的课程建设。先修课程,不但让高层次学生参与者从中受益,低层次、低年级学生也会从中获得引导和激励,从而形成学习动力。与此同时,参与课程的教师,也会因此而得到职业质量的提升。从经济角度考虑,大学先修课程开设的时机也已经成熟。我国对教育的投入逐年增加,2018年已达4.25万亿元。上海市经济实力雄厚,上海市政府每年的教育投入在全国名列前茅,完全可以满足大学先修课程开设的需求。   3 大学先修课程的设想
  开设大学先修课程,应该从中国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实际出发。大学应该由市教委组织专门学术队伍,根据人才培养和专业课程设置要求,制定高中阶段进行的大学水平课程和标准。以大学学分标准,制定严格的高中课程概述和考试准则。
  (1)课程开发。为更好地开发中学生的潜能,应充分考虑拓展形式的多样性。中学教师了解学生的特征和特点,大学教师清楚教学的目标和要求,双方应该共同探讨课程的设计和开发。从学生所处环境和时间节点分析,先修课程应该不同于并且高于中学其他课程,适度、适时关注相关领域的最新状况并进行调整。先修课程的质量应当由大学审查把关。
  (2)课程的目标与特色。先修课程的主要目标,要让学生站在更高的位置,理解和接受新概念。要逐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实践。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提倡合作探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大学先修课程与大学早期课程的有机结合,为未来的大学更高的学习效率做好准备。
  (3)课程设置。先修课程,绝不能完全照搬西方模式。鉴于中国的现状,不要急于一蹴而成,应该循序渐进,可以先行试点开设少量基础课程,在取得经验的基础上推广运用。根据现状,可以在实验中学开设3-5门大学先修课程。可以结合竞赛,先行开设激发兴趣类的诸如编程、AI、动画制作等课程。待条件成熟后进一步开设基础学科、人文学科和前沿科学课程。中学要整合资源,做好各项先修课程开设工作。开设的课程必须契合学生的兴趣,做好引导工作,保证先修课程的完整性和持续性。学生可以自愿选择,但是对于学生的先修课程选修人数要有所限制,并以制度方式予以保障。一般而言,从高二开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结合未来发展提出申请,经家长同意后上报学校,获批后进行先修课程学习。
  (4)师资队伍的建设。大学先修课程的教学工作应该主要由中学教师担任,高等院校负责组织培训相关中学教师。教育行政部门应该安排教师参加相关内容的的暑期培训、研讨会或周末班学习。中学教师获得大学认可后经颁发相关证书方可开始执教。大学教师,除了进行示范授课,也应该进行专门授课。当先修课程涉及国际、国内前沿科学技术时,还可以邀请科研所参与组织安排相应的课程教学。
  (5)先修课程的基本教学要求。必须保证先修课程的教学质量。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能够娴熟地开展教学工作。他们要具备丰富的知识背景和教学技巧,要熟悉先修课程所有的知识和方法,还要能熟练地运用各种先进的教学工具。教师应该始终如一地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时刻灌输大学学习和生活的特点。参与大学习先修课程学习的学生,应该大胆思考,主动学习。在主体地位在得到尊重前提下,学生要充分地启迪思维,不断地挑战自我,挑战他人。学生不但要注意学习进度,更要学会独立发现问题、独立分析问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每一个同学,通过尝试不断挖掘自己的潜能。此外,就是要注重持续发展的过程。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实验,亲身体验知识发展的全过程,让学生学会认真思考和分析进而正确地结论。为学生创造条件,引导学生加强相互之间的合作和交流,以便学生初步掌握创新的基本方式,逐步具备初步的创造能力。
  (6)大学先修课程的评价。必须严格遵守国家的教育指导方针。教师选择课程材料,引导学生决策,指导学生学习。学生应该把学习的重点,放在考试中可能遇到的概念和内容上。先修课程必须配备严格的考试和测试,必须由各省(市)统一命题,以保证试题的信度、稳定性和连貫性。考试方法应该与大学相同。试卷应该由大学教师批阅,考试成绩必须及时公布,以便高考后顺利计入大学学分。
  4 结语
  大学先修课程的开设,一方面对于促进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的有机衔接,激发学生的个性潜能,为某些在基础学科具有天赋的优秀学生创造进一步发展有利条件,探索多样化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模式,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与此同时,由于其多样化和兼容性,更好地体现了教育公平。中学教育改革应抓住机遇,迎合时代的呼唤。
  参考文献
  [1] 毕淑芝,王义高.当今世界教育思潮[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 胡庆芳.美国高中课程与大学整合和贯通的机制的评述[J].教学与管理,2003(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01646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