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绍兴平原地区设施葡萄密植栽培技术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本文介绍了绍兴平原地区设施葡萄“三高”(高密度、高产量、高收益)创新生产模式,提出通过改建葡萄大棚、选择合适品种、提高种植密度、强化栽培管理等技术措施,促进葡萄种植模式创新,以适应该地区小规模高产量生产方式,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以期为种植户提供参考。
  关键词    葡萄;设施;密植;高产;栽培技术;浙江绍兴;平原地区
  中图分类号    S628;S663.104+.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9)19-0066-01                                                                                     開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绍兴平原地区地处亚热带,地势平坦,土壤肥力中上,水热条件丰富,适合葡萄生产。该地常年种植葡萄面积约2 700 hm2,年产量6万~7万t,产值在4亿元左右。传统上,绍兴平原地区葡萄种植密度为3 000~4 500株/hm2,少量密植为近7 500株/hm2;设施栽培中以钢管平棚方式保温避雨,平均产量15.0~22.5 t/hm2,一般在7月中下旬开始采摘。但传统的种植模式产量较低,达不到高产的目的。
  为此,笔者通过对山东等地高产葡萄园进行考察,于2016年开始在绍兴平原孙端镇一家庭农场进行高密度(一般为15 000株/hm2左右)栽植模式试验研究,该农场是以农业科学实验基地著称,多年承担省、市各项农业“三新”技术试验,农场属宁绍平原水稻种植区,土壤类型为青紫泥田,土壤pH值6左右,土壤质地为黏土。该农场已经种植葡萄0.2 hm2左右,采用平棚常规栽培,栽植密度3 000株/hm2,丰产期产量约15 t/hm2,7月底开始采摘,8月下旬结束。经过3年的试验实践,形成了一套适应绍兴平原地区生产的设施葡萄密植栽培技术。高密度栽培葡萄可以节约大量农田,适宜一般农户家庭自有承包地生产,一般夫妻2人可以管理0.2~0.3 hm2,种植密度13 500株/hm2,丰产期每株定果4~6穗,每穗重0.25~1.00 kg,产量平均达37.5 t/hm2。现将该技术总结如下。
  1    设施大棚结构
  大棚用材与平棚一致,改平棚为圆弓连体棚,高为3.5 m、宽为7 m、长为40 m,4个圆弓棚连为一体,每棚南北朝向各留有进出口。大棚搭建前进行土地平整,按每棚栽葡萄4行构建葡萄支架,架高为1.8 m。
  2    葡萄品种选择及栽植密度
  选用山东通用葡萄品种爱蜜、维多和紫罗拉,按每棚4行、每行100株栽植,行距1.5 m、株距0.4 m,葡萄栽植密度为13 500~14 250株/hm2。采用双“十”字架每株定2个主枝,每枝留2个结果母枝,每株留4穗。
  3    日常管理措施
  3.1    整地施肥
  新建大棚全园深翻,沿行开沟。基肥占全年施肥量的60%,以有机肥为主;当年下半部填入砻糠约7.5 t/hm2、上半部填埋鸭粪约7.5 t/hm2,翌年开沟施用有机肥约7.5 t/hm2,开沟深度20~30 cm;回填土要及时,根系不能长时间曝晒。施基肥时,有机肥要腐熟;注意断根,尽可能少断主根,主要断老化的须根,断根量控制在总根量的1/3[1]。萌芽前与花前追肥一般以氮、磷肥为主,施用量占全年肥料用量的10%左右。果实膨大肥以氮、磷、钾肥为主,施复合肥450 kg/hm2。
  3.2    整枝绑蔓
  根据整形要求将主蔓均匀地绑布于架面上,按留3叶摘心、掐须和副梢,葡萄植株长到1.6 m打顶。采用抹芽、定枝、新梢摘心、处理副梢、绑新梢、除卷须等夏季修剪措施[2-3]。枝蔓管理要遵循“强树则早、弱树要晚”的原则。
  3.3    上膜控温
  1—2月盖棚,棚内加膜覆盖,至3月中下旬葡萄发芽揭膜。封膜至萌芽前,控制温度不超过30 ℃、湿度85%左右;萌芽后至开花前,控制温度20~25 ℃、湿度60%~70%;开花期至坐果期,控制温度20~28 ℃、湿度60%;坐果后至采果结束,稳定气温在25~30 ℃之间。最低温度高于15 ℃时开始去边膜,采果后去顶膜,11月底揭去大棚膜。
  3.4    控水促发
  萌芽前10 d全园灌足水1次,开花前后注意根据土壤水分状况灌水,以防园内过干、坐果不良;5—6月梅雨季节,应做好开沟排水工作;7—8月高温干旱季,需灌水降温,少量多次、均匀供水,高温时段需每天早晚给葡萄树叶喷水。
  4    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防治与常规葡萄园防治方法一致,试验区为新建葡萄园,以霜霉病为主。及时夏剪和绑缚新梢,改善架面通风透光条件;注意果园排水,及时中耕除草,降低地表湿度;合理修剪,清除近地面的蔓、叶,降低小气候湿度;适当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能力;秋季结合修剪,剪除架上病梢、病枝和病果,清除架下枯枝、落叶,集中烧毁或深埋,减少越冬菌源[4];适时喷药保护,发病前及时喷布保护剂,采用铜制剂防治霜霉病,在发病前喷布1.0∶0.7∶200.0~240.0倍的波尔多液结合防治其他病害;发病始期发现病花序、病叶及病果粒应及时摘除深埋。另外,可以在葡萄梢长10~15 cm时铺地膜,对防止杂草及灰霉病发生有明显效果。
  5    采收
  爱蜜品种成熟较当地常规品种提早10~20 d,商品性较好;维多和紫罗拉葡萄品种成熟较晚,与常规品种同期,建议农户可以搭配种植,以拉长采果期。其中,爱蜜和维多长时挂果会影响葡萄品质,应及时采摘;而紫罗拉品种挂果期可达20 d以上,是采摘游果园较佳之选。但必须说明一点,在绍兴平原地区葡萄生长季节气温较高,整枝摘叶工作量较大,5—11月几乎每天需要劳作,因而工作量大是这项技术推广中遇到的一项困难。
  6    参考文献
  [1] 李翠荣.山东地区大棚葡萄优质高效栽培技术研究[J].农民致富之友,2017(24):126.
  [2] 李春亮.葡萄栽培与病虫害防治技术[J].河北果树,2018(增刊1):70-71.
  [3] 黄成.绍兴县欧亚种葡萄无公害设施栽培技术[J].中国农技推广,2011,27(2):25-26.
  [4] 段志坤.葡萄采后生长特性及其栽培管理[J].科学种养,2018(12):25-2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04557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