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夜间行人过街安全提示系统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应晶晶 巩舜妹 杨祥一

  摘  要:行人夜间行街的安全系数普遍不高,人车之间的交通冲突居高不下。由机动车与行人之间引发的交通事故频频发生,行人的过街安全问题急需解决。针对这一交通现象,将着重研究行人夜间过街的安全性,从机动车与慢行交通着手,设计行人夜间预警系统。最后利用交通仿真技术验证系统的必备性,为交通参与者的安全出行提供强有力的科学保障。
  关键词:安全系数  交通冲突  交通事故  交通参与者
  中图分类号:U491.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9)09(a)-0012-02
  过街安全性系统与互联网技术[1]、交通设计以及信息处理技术息息相关,并且深入涉及到多学科多领域[2]。为了保障行人夜间出行的安全性,提高居民的出行效率,最大程度地降低交通事故率[3],该文将深入研究夜间安全行驶系统的运行可靠性。
  Wael K.M.Alhajyaseen等人研究了智能信号交叉口中慢行的不同过街方式对左转车辆[5]和右转车辆的具体影响,但未对市郊交叉口和相应的路段进行研究,未考虑到行人的过街安全与车辆驾驶员行为参数之间的关系[4];Qween Keegan等人研究了有信号交叉路口行人过街的影响因素,但未涉及到无信号交叉口机动车与行人之间的冲突问题。
  夜间行人过街技术,实时监测行人与车辆的通行状况,及时显示机动车与行人是否能够安全通行;各种传感器高效率配合,应用高科技发达技术,充分考虑影响行人夜间过街的主要因素,根据实际交通状况,针对不同的市郊道路以及典型的十字交叉口进行具体的优化设计,并不是以一种传统的运行模式普及到城市的每个路段以及交叉口。与此同时,系统随着居民出行结构以及出行方式的改变而不断更新,以满足居民的不同出行需求。
  1  安全度计算模型
  1.1 行人过街安全模型
  随着机动车保有量的持续增加,驾驶员与行人间的冲突愈加明显,而行人过街安全系统的具体技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依托智能交通系统的先进性以及各种新颖的传感器融合技术,开发具备高技术含量的行人夜间过街安全系统。从初期的试运行阶段到中期的发展阶段,行人过街安全系统的测试与运行阶段稳定性提高,系统将很快普及到安徽乃至全国各个人流量较多的城乡道路之中。
  1.2 行人过街风险等级划分
  初步建成相对完善的夜间安全行驶预警系统,在减少成本投入,增加行驶安全系数的情况下,研究城市道路的不同路段,设计出协调度稳定的可靠性行人运行系统。
  机动车辆和慢行交通的到达完全服从随机分布,并且相互独立,行人过街安全度的表达式如式(1)所示:
  当F(z)=0.20时,表示仅有20%的行人能够安全过街,其他行人则处于相对危险的状况;当F(z)=1时,表示所有的行人都能够顺利地安全过街。
  1.3 模型的求解
  大量的工程实践问题接踵而至,而随机试验能够迅速高效的解决此类问题,模型求解过程日益科学化。机动车辆和慢行交通的到达完全服从随机分布的前提下,通过相互独立试验,得出行人过街问题的近似解,安全度的计算具体如式(2)所示:
  
  模型中的随机变量被随机提取,式(2)中的Ci表示的是慢行交通中行人过街的安全状态,Ci的取值為[0,1]的随机变量,当Ci=0时,表示第i个行人此时的过街处于危险状态;当Ci=0.5时,表示第i个行人此时的过街状态处于安全与危险状态的交界;当Ci=1时,表示第i个行人此时的过街状态是安全的。由上述公式(1)和公式(2)计算出行人过街的安全度,进而求出模型的最优解。
  2  实例应用
  2.1 行人过街现状分析
  我国城市交通设施设备相对较为完善,而研发设计适用于交通安全设施的设备相对不足,尤其是在机动车辆较多的非城市中心地带。市郊交通为城市郊区范围内的交通,交通的密度显著低于市内交通,而市郊车速大大高于市内交通,市郊居民的安全问题受到了严重的威胁。目前中国市郊交通的机动车交通比例远远大于非机动车交通。客、货流的起始地和到达地分别在不同的城市,客车与货车的行驶与道路慢行系统冲突明显增加;行程距离长,不管是城市道路,还是郊区道路,混合交通冲突点明显增加;交通工具通常是火车、飞机、船舶、长途汽车、小汽车等,而小汽车出行比例与日俱增,机动车与慢行交通间的冲突显著增加。机动车出行的比例居高不下,人车冲突现象越来越严重,为了缓解这一交通难题,行人过街系统的竞争优势显著增加。
  2.2 行人过街结果分析
  双向四车道市郊道路路段,道路宽度为14m,路段无信号控制,行人过街系统实施前,随着机动车数量的增加,行人的过街安全度降低;行人过街系统实施后,随着机动车辆的增加,行人过街的安全度具有较明显的增加。
  3  结语
  (1)我国城镇化速度快,城乡结合道路日益增加,国家对城乡道路的规划要求日益严格,由此带来一系列的交通问题,而本文关注慢行交通中的弱势群体(老人和儿童),着眼于解决城乡结合部路段的交通安全问题。
  (2)系统一经运用,则覆盖地区广,所用的交通技术相对先进、检测的数据准确度高、成本造价相对较低是本系统的优点。
  (3)从行人和驾驶员的角度入手,提高交通参与者的安全意识。行人过马路时,禁止使用手机,专心过马路;提高驾驶员的责任意识,开车时避免其分心做其他事情。
  (4)夜间预警系统实施以后,通过交通仿真技术,其结果表明:系统未对车辆的延误造成影响,而交通参与者的行驶安全性明显提高,进一步验证了系统的可行性。
  参考文献
  [1] 全永燊,余柳.北京交通十年发展回顾与反思[J].北京规划建设,2015(B6):24-27.
  [2] 陈博.路段行人过街设施安全性分析[J].城市交通,2013,11(4):52-54.
  [3] Charles V Zegeer,Max Bushell.Pedestrian crash trends and potential countermeasures from around the world[J].  Accident Analysis & Prevention,2012(44):3-11.
  [4] Zheng Siqi,Hu Xiaoke,Zhang Bo,Wang Shouqing.Urban Rail Transit's Value-Add-ed Capture: From Theory to Reality[J].Ur-ban Development Studies,2014,21(2):35-4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05449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