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时代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文化观培育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民族地区文化体系的独特性导致了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特殊性,少数民族大学生是新时代民族地区建设和发展的新生力量,在多重思想共同激荡的时代背景下,如何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为载体培育其正确的文化观就显得尤为重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巩固高校意识形态的重要堡垒,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同时,也是培育大学生群体实现对世界、对社会、对自我内涵式发展的灵魂课程。明晰思政理论课与大学生文化观培育的关系,突出高校思政理论课对大学生文化观生成的影响作用,发挥高校大学生文化观教育的培育功能,对民族地区大学生全面发展的促进无疑是极为重要的。
  关键词 民族地区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文化观 培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9.12.058
  A Study on the Cultiv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Cultural Outlook
  in Ethnic Areas in the New Era
  JIN Songlan, TAO Meiqing
  (Yanbian University, Yanbian, Jilin 133002)
  Abstract The uniqueness of the cultural system in ethnic areas leads to the particularity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ethnic areas. Ethnic minority college students are the new force in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ethnic areas in the new era. In the era of multiple ideological agitation, it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to cultivate their correct cultural outlook with the theoretical cours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s the carrier. As an important fortress to consolidate the ideology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not only fully implements the party's educational policy and the basic task of cultivating morality and cultivating people, but also cultivates the soul course for college students to realize the world, society and self connotative development.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clarif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and the cultiv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cultural outlook, to highlight the influenc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on the gener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cultural outlook,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cultivation func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cultural outlook education, and to promote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in ethnic areas.
  Keywords universities in ethnic area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ultural outlook; cultivation
  1 明晰民族地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与大学生文化观培育的关系
  充分发挥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对少数民族大学生文化观建设的作用,首先必须明确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
  1.1 二者互为前提
  思想政治教育是指通过特定的政治观点、观念意识、道德理念对目的群体施以突出目的性、组织性、计划性的影响作用,使其生成达到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标定的思想品德标准的实践活动。这种思想品德标准的内在实质,是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要旨,所以思政教育的目标是构建正确的文化观教育体系,背离了文化教育的初心,也就相继丧失了思想政治教育本身的价值灵魂与实践根基,所以对文化观的培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发端前提。并且,文化的功能性又会为思政理论课持续创造丰厚的文化资源,并提供优秀精神的传承借鉴,使课程的开展更具实效性。   尤其是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正确文化观的引领,而优秀的文化建设又离不开切实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为路径载体,原因在于其承担着对先进文化的选择、传播、渗透的功能使命,因此,思政教育理论课又成為了正确文化观念传输的必要前提。
  1.2 彼此互相促进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是培育大学生优秀文化观的重要方法和主要阵地,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为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养成提供场域支撑与实践保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是指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和影响全体师生员工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内化与外化的一切文化因素的总和。”[1]大学生文化观的生成,要根植于高校思政教育理论课的培育土壤,良好思政教育文化环境又会促进受教主体明确政治方向,树立明确的文化观念。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的学习,不仅能确保和谐文化的建设朝着马克思主义的方向发展,也能保证使少数民族特有的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相结合共同前进,更能为和谐文化建设创造良好的道德氛围。[2]
  同时,文化强大的指引、感染、认同、激励与教育的张力,会为受教者不断地提供内生的精神动力、牢固的思想保证。随着中国的发展进入了新时代,“文化自信”成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新任务。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与优秀的群体文化观的生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工作营造了良好的受教环境和意识保障。文化意识的提升与教育方式的创新相辅相成,能够极大地削减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枯燥性,不断激发思想政治教育的趣味性与时效性。
  2 突出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对大学生文化观生成的作用
  影响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文化观的生成因素有很多,同时,实现对优秀文化观的培育也离不开多方的努力,而最为关键的仍然是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作用。
  (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导向功能。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进程中,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始终发挥着正确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保障性作用。具体体现在,一是,对正确的理想信念的导向。教育和引导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群体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明确马克思主义的政治信仰,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信念,并以此作为个人的奋斗目标和愿景的精神动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二是,作为道德行为规范的导向。以德治国、依法治国作为中国最为基本治国方略,一直被融于思政教育和法制教育当中,引导大学生群体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凝聚功能。江泽民同志曾说过:“在新的形势下加强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的要求,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要求,目的是增强党和国家的凝聚力。”[3]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作为发挥党和国家的政治优势的载体所在,凭借政治理论的讲授,以政治教育统领各项德育文化内容,统一思想,凝聚人心,为融合全民族力量、推动全民族前进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协调功能。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中国的改革已进入攻坚期,社会结构与经济体制的调整,势必将带来意识形态的动荡,特别是对于有着各自民族文化特色的少数民族地区。这就需要发掘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在民族地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协调功能。在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作为有着独特文化、自尊心强、敏感度高、容易冲动的特殊群体。和谐社会校园所倡导的平等、互助、团结、友爱的人际关系,和大学生心理状态的调整与健康发展都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从中进行协调,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式,克服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群体的认知偏差,培育大学生群体实现对世界、对社会、对自我具有文化意识体系的内涵式发展。
  (4)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育人功能。少数民族大学生作为新时代民族地区建设和发展的新生力量,但是在多重思想共同激荡的时代背景下,不免会受到封建残余思想、“主体缺席论”、西方自由主义价值观念同化等意识的影响,民族地区大学生群体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存在被侵蚀的风险。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必须结合时代发展的具体要求,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围绕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不断在人文教育的实践中创新新的方式方法,为“文化育人”创造优良的条件环境,以此来充分调动大学生群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不断提升思想意识高度,增强政治敏锐性,生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有力的才智支撑。
  3 创新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对大学生文化观培育的方法路径
  在少数民族地区不仅要充分发挥高校思政教育理论课的文化观培育作用,激发理论课路径载体的强大功能,而且还要讲求方法论维度上的创新,方能达到教育的效果。
  (1)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发展为新一代大学生所带来的不仅仅是物质条件的丰富,更多的是对精神文化现实的追求。这就要求在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中,既要讲清重大政治理论问题,又要将祖国的伟大成就与实践以生动教材的方式据实说理。在民主、平等、公正的氛围中,以大学生乐于接受的文化方式,实现交流互动式的授教。
  (2)坚持灌输与渗透相结合。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中,灌输与渗透的教学方式有着风格迥异的作用。长时间革命建设和科学实践表明,思想政治教育的授教过程必须坚持灌输与渗透相结合。通过正面灌输明确立场意识,使受教育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并且,还应因材施教,遵从个体意识发展规律,使受教者主动、积极地体悟教育内涵并转化为对文化观的自我认知后的实践活动。在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文化观的建设中,需要结合灌输与渗透的教育经验,通过课程设计计划、课程组织形式、课程类型安排的有意规划中,实现思政理论课的有理有据与有情有趣相渗透,以求不断提升教育课程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3)坚持内容和形式相结合。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核心内容就是在尊重少数民族优秀文化的前提下实现育人,而育人的主要目标就是以培育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为主要内容的文化观的生成。内容和形式的兼容并济,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获得成效的客观要求。在授教过程中,避免说教,克服教学的随意性,在始终紧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原则主线的同时,也要包容少数民族文化的差异性,以人为本,不断丰富、创造多种形式的育人载体,开展文化观教育中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领航作用。
  4 结束语
  “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4]只有深入领悟与科学把握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文化观的生成脉络,激发思政教育理论课的功能作用,明晰二者间的辩证关系,并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与大学生文化观的培育相结合,才能健全民族地区大学生的文化观念,实现其人生的全面发展。
   基金项目:本文系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高校思政研究专项课题(课题批准号:GS17007)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马志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环境功能研究[D].西南大学,2014:81.
  [2] 胡乔木,周瑞云.思想政治教育在少数民族地区和谐文化建设中的作用[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4(4):88.
  [3]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文献选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265.
  [4] 终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N].人民日报,2003-08-13(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11054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