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林业造林方法及营林生产管理措施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近几年,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林业在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从本质上来看,加强林业建设一方面可以净化并提升空气质量,另一方面亦可以有效避免各种自然灾害,同时获得一定经济效益。现如今,传统造林模式已经难以满足新形势下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必须在此基础上进行优化与完善,不断改进造林模式,促进营林生产科学管理。本文将重点分析现代林业造林方法,并针对营林生产管理提出相应的强化策略,希望为广大林业从业者提供一定参考。
  一、现代林业造林方法分析
  1、播种造林法
  播种造林是最为简单、便捷的一种方法,主要是通过合理播种来确保林木的正常生长。尽管此种方法极为简单,但实际播种时必须确保自然环境、土壤肥力的适宜性。因此,一般情况下需要提前检测并分析播种区域的实际情况,若是难以满足种子的成活需求,应当进行科学调整,采取一定的手段增强土壤肥力、湿润度等,才能保证种子能够安全成活。此种造林方法有节省劳力、技术简易、林木根系较深等优势,同时也有着种源限制、易受外界因素破坏等劣势。通常最适宜采取播种法的苗木品种有冬青、银杏、马尾松等。另外,播种前应对种子进行消毒、催芽处理,这样才能有效加快种子的发芽速率,采取的播种方法包括条播、穴播等,具体方法应结合地域特点以及自然环境进行科学选择。
  2、分殖造林法
  分殖造林亦可称为分生造林,是指以茎、枝等营养材料为主进行栽植,这种造林方法能大大降低成本投入,亦可确保分殖后的材料正常生长。通常情况下应选用杨树、柳树等分蘖能力较强的树木品种,才能有效保障分殖成活率。分殖造林法主要分为插条、分根、插干法等,插条法是指以树木某一营养枝条为主作为插穗,需根据树种年龄合理选择,且优先选用侧芽饱满的枝条,同时插条深度也应因地制宜,土壤条件适宜一般深入土壤1/3左右。分根法是指以树木根茎为主作为插穗,应选用根系发达的母树,从其根部进行采集,优先选用生长力较强的树根,并将其处理为15厘米左右的插穗,直接埋入造林区。插干法则是以树干为主作为插穗,一般适宜于杨柳树,选择树龄在3年左右的苗木,栽植深度亦需因地制宜,深入土壤40~80cm,此过程中应当进行土壤翻松,才能保证茁壮生长。
  3、植苗造林法
  植苗造林,顾名思义就是以苗木为主进行的造林方法,是最为常见且普遍的方法。此方法具有苗木恢复机能快、适宜性强、成林速度快等优势,但前期育苗则会消耗大量劳动力。选择栽植苗木时,应优先选择根系发达、枝干粗壮、生命力较强且无外部损伤的苗木,同时应采用阴凉置放、科学分级的方式进行存储与外运,注意保证苗根不受损坏,若运送时间长则需要及时喷水保湿。植苗时的栽植方式包括穴植、沟植以及缝植,其中沟植时为了节省时间可合理利用植树机,植入深度约在根茎土痕之上,具体深度应结合实际土壤情况来调整。相对于以上两种造林方法来说,此种造林法对相关人员的专业水平有着一定要求。
  二、强化营林生产管理的有效策略
  1、建立科学造林机制,加强林木防护工作
  科学的造林机制是保证林业管理有序性、合理性的必要前提,因此各级部门应加强重视,从多个角度出发进行优化,不断增强实际林木栽植与生产管理能力,提升整个林木防护工作的质量,有效确保林木茁长生长。首先,相关人员应结合地区的自然条件来确定林木栽植要点,在此基础上建立科學造林机制,保证该机制完全适应于地方实际情况。其次,林业从业者应严格按照造林机制来做好防护工作,采取有效措施提高造林区防风、防沙、防涝等自然灾害防御能力,为树木生长构建适宜环境。再次,应用综合防治技术来治理病虫害,并在造林区外围增设防盗装置,同时加强外部巡视与监管,避免出现林木被盗窃等严重问题。
  2、合理选定栽植时间,坚持因地制宜原则
  树木栽植过程中应当对地方自然条件、土壤肥力、降雨量等进行综合调查与分析,在此基础上“因地制宜”合理选定栽植时间,使实际栽植区能够满足树木茁壮生长的基本需求,有效提升其成活率,同时加快成林速度。若造林区易出现风沙等恶劣气候,应适当栽植一部分能有效抵御风沙的植被;若造林区土壤肥力不足,则应适当栽植能有效调节并提高土壤肥力的植被,这样才能保证树木健康生长。此外,通常情况下开春前后的气候可有效促进树木发芽,因此可将栽植时间选定在此时节,能最大限度上满足资源合理配置的需求,并提高树木生长速度。
  3、完善林业管理体制,全面落实工作范畴
  林业管理体制的主要作用是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高树木成活率,并有效提升造林经济效益。因此,为了增强林业从业者的责任心,各级部门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岗位责任制”,使每一位人员都能够明确自身的职责与任务,并以更为端正的态度高效完成。同时,相关人员必须明确造林的必要性与重要性,从经济、环境这两个角度出发综合考虑,为生态文明建设做出贡献。另外,各级部门应当在此基础上增设奖惩制度,定期对每阶段的工作情况进行统计,并展开公平、公正的评价,积极奖励表现突出者,并对不负责的员工给予一定惩罚。在压力与动力共同驱使下,全面落实每一项工作的范畴,促进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
  4、加大林业培训力度,提升相关人员专业素养
  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与营林生产管理工作的质量与效率有着直接关联,亦与资源保护成效息息相关,因此应当从加大林业培训力度做起,不断提升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与能力,使他们能够将所学技能充分应用到实际工作当中。首先,各级部门可以定期组织培训课程或者培训活动,要求每一位人员积极参加,在课程与活动上学习到更为专业的知识,并对造林方法、技术等有更加全面的认识与了解。其次,对病虫害防治、栽植要点等要展开专项培训,鼓励相关人员积极创新,在专业知识积累的基础上不断调整并优化,提升工作质量与效率,同时进一步强化现有的林业种植模式以及生产管理模式,从而加快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步伐。
  (作者单位:050600 河北省行唐县苗圃)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14912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