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天体星象纹样的多层符号意义解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天体星象纹样是古代人们通过观测天象而呈现出来的图像,这些天象纹样的产生可追溯至先秦时期,它反映了古代人们祈求天神庇佑的愿望和绘画创作的丰富想象。天体星象类纹样不但反映了古人自然崇拜的思想和天神祭祀的行为,还具有不可忽视的社会价值、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这些都需要我们去努力地挖掘。该文试概述天体星象纹样的内涵,并解读天体星象纹样的象征意义,希望能够丰富天体星象纹样的认识,更好地挖掘与理解天体星象纹样的价值。
  关键词:天体星象  纹样  概述  多层意义
  中图分类号:TS9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20)01(b)-0209-04
  1  天体星象纹样概述
  天体星象纹样,又称为“天象纹”,这一词最早出现于《中国纹样史》中。天体星象纹样的产生和发展与天文学的发展历程息息相关,密不可分。天文学是一门古老而常新的科学,它主要研究天体的性质、构造和运行规律等。天文学在人类文明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也是最早发展和研究天文学的国家。数千年以来,由于各朝各代统治者对于“得道升天”的痴迷,一直都比较支持天文观测机构对于那遥远而神秘的天体星象的观测与记录,进而积累了许多宝贵的天文资料,流传于后世。我国古代的天文学是十分发达的,在日月、行星、恒星和奇异天象观测等方面都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就,远远领先于同时的其他国家。正是因为我国天文学的发达,所以和天体星象相关的纹样对当时社会流行的器物的制作理念、装饰纹饰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
  天体星象类纹样是我国古代人民对天体运行规律的认知及其天体崇拜信仰在器物纹饰中的一种体现。截至目前,学术界与之相关的文献资料显示,有关这类纹样的前身均产生于战国时代之前,在秦汉时期开始广为流行,出土的有关器物数量占比最大[1]。天体星象纹样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发展表现和应用特征。根据许多文献的记载,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出现了与天体星象有关的纹样,比如说云气纹、北极星像纹、星纹、日纹、月纹等。随着我国古代天文学的发展,天体星象纹样在服饰、青铜器(如斝、爵、钫、觚、尊)、漆器等中都有着不同的应用特色。尤其是东周时期之后,天体星象类纹样有了更为广泛的传播和变迁。
  总体来看,天体星象纹样的种类很多,在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表现。据史料记载,在原始时代有“云纹、月亮纹、星纹、太阳纹、山纹、火纹、水纹”等天体星象纹样;在春秋战国时期有“云气纹、山纹”等天体星象纹样;在秦汉时期有“星座纹、北斗纹、云气纹、日纹、月纹”等天体星象纹样;在魏晋南北朝有“火纹、水纹、云纹、山纹”等天体星象纹样;在元代有“日纹、月纹、十字形云纹、雷纹、二十八宿青龙白虎纹、水纹、十二生肖纹、波浪纹、山纹”等天体星象纹样。明代天象纹有“云纹、火纹、波纹、江牙海水纹” 等天体星象纹样;清代的天象纹有“三潭印月纹、石纹、日纹、星纹、月纹、山纹、云纹、西湖十景纹”等天体星象纹样。
  每一种天体星象类纹样都根植于深厚的经济因素、文化因素和社会因素之中。比如说,江牙海水纹,又叫作“海水江崖纹”“海水江牙”“江崖海水”“江牙海水”。它是清代的一种天体星象类纹样,主要由“山崖纹”与“海水纹”这两个部分组成,同时常常与八瑞吉祥、鸟兽纹、龙纹等配饰搭配使用。海水,即“海潮”的意思,“潮”与“朝”是谐音,暗含“朝廷、朝见”之意;现实世界中的海水波涛汹涌,骇浪惊涛,波澜壮阔,无边无际。用“海水”作为纹样,即用大海的特征来寄寓古代人们美好的理想和愿望,如“清平世界”“国富民安”“太平盛世”“安居乐业”等。江崖,又被叫为“江芽”“姜芽”,即“山峰重叠,貌似姜之嫩芽”,有祖国山河永固、国家兴旺的象征意味。因而,江牙海水纹是朝廷官员的官服的专用纹饰,经常用在古代官服袖口、下摆、补子以及龙袍下摆等部位。海水江崖纹的色彩一般可以分为两个大类,即单色和复色,但是单色的海水江崖纹通常比较少见。因为复色的海水江崖纹更能满足满清贵族追求奢侈浮华、雍容华贵、华丽装饰的心理,所以复色的海水江崖纹更为流行和常见,尤其是红色和蓝色龙袍。复色的海水江崖纹通常以服饰面料的大体颜色为参考依据,选取蓝、绿、红、白和金色这几种颜色,来进行搭配和配色,呈现出一定的排列组合与渐变规律,力求服装在整体色调上的和谐与统一。比如说,黄色龙袍上的海水江崖纹大多以金色、红色为主颜色,同时搭配绿色或者蓝色;石青色龙袍上的海水江崖纹则大多使用蓝色,并且配上耀眼明亮的金色或者红色。
  2  天体星象纹样的象征意义解读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里,我们的祖先凭借着自身独特的智慧和丰富的想象力,创制了很多憧憬与向往美好生活、寓意幸福如意的天体星象类纹样图案。这些天体星象类纹样图案以风雨雷电、日月星辰、飞禽走兽、花鸟树木、人物、文字等为依托,以神话故事、民间传说、民间谚语为基本的题材,巧妙地运用双关、谐音、比拟、借喻、象征等手法,从而实现了纹样图形与吉祥寓意的完美结合。
  2.1 北极星象纹样
  位于湖北省荆门市的屈家岭遗址(新石器时代一处村落的废墟遗址),出土过一件圆形陶器。这件圆形陶器上面的旋涡形状纹样就是今天所说的北极星像纹样。但是,当时的学者大多称之为“纺轮”,认为这是一种用来祭祀天神、地祇、人鬼的器物。之后,学者张庆经过长期的考据,认为这种旋涡形状的图像四周的纹样图案和天球上北极星的运动轨迹非常相像,图像中心就是指向北极星,得出这种旋涡图样就是北极星象纹样的结论。新石器时代之后,北极星象纹样在中国历史上获得发展的新起点,尤其是以青铜器、玉器为代表的重要器物更是经常出现北极星象纹样。北极星象纹样也因此而获得了多元的文化内涵。
  第一,神灵崇拜。北极星,又称为“紫微垣”“北辰”“紫宫”。北极星,其实就是指最靠近天空北部的一颗亮星,几乎正对着地轴。北极星是一颗人们在夜晚能够看到的位置和亮度都比较稳定的恒星,它实际上是由3个天体共同组成的。北极星不是一直都不变的,只是看起来相对静止。但是古人由于生产力水平相对较低,对天文学现象的认识还不够科学,在他们的眼中北极星是一直静止不动的,其他的天体围绕着北极星運动。在古人的思想里,北极星就是天地的中心,“天皇大帝,谓北辰之星”,享受着众多星体的环绕。因而,北极星象纹样一是北极星的象征,二是天皇大帝或者说最高神灵的象征,体现着古代人们的神灵崇拜思想。   第二,怀念先祖。有学者认为屈原在《离骚》中提到“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的“高阳”实际上就是指颛顼(中国远古时代部落联盟的首领)。颛顼是冬季之神、北方之神,这在许多古书中均有记载。如《国语·周语下》中记载:“星与日辰之位,皆在北维,颛顼之所建也, 帝喾受之。”北极星所在方位是颛顼所居之地,北极星与颛顼有着某种密切的联系。因而,有学者指出北极星像纹寄寓了古人对于颛顼的思念之情,也就是怀念先祖的一种表达方式。
  2.2 云气纹
  汉代的云纹样式由于动感十足、气势劲而被学术界称为“云气纹”。东汉的经学家、文字学家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有:“云,山川气也”,很早就将云和气联系在一起。汉代是云纹发展史上最自由随意的一个阶段,也是形成完整云纹装饰骨骼体系的时期,它强调的是动态飘逸的线性美感和气象万千的嫁接组合。从图底关系和表现内容来看,汉代云气纹是作为主要图案,而不是作为底饰的衬纹,其简约的云头、繁杂的云躯和丰富的云尾,为后世云纹的继续发展提供了十分重要的模式参照和形态承继[2]。云纹,也称作“流云纹”“变化云”。《周易》中曾提到:“是故变化云为,吉事有祥,象事知器,占事知来。”云气纹被人们当作吉祥如意的表征。因此,云气纹盛行于各朝各代,尤其汉朝和明清两代更是大量出现。云气纹本身的形象离不开“云”这一种自然现象,它是一种由圆涡形线条组成的图案,寓意节节高升和万事如意。云气纹也可分为许多种类,如商周时期的“云雷纹”、先秦时期的“卷云纹”隋唐的“朵云纹”“如意纹”等,这些典型化的云气纹活跃于各种工艺品(如青铜器、漆器、铜镜、陶器、陶瓷)。虽然几乎每一个朝代都曾出现过云气纹,但是每一个朝代的云气纹都有着不同的特点。汉代的云气纹的发展与当时统治者推崇黄老学说有着密切的联系,而黄老学说主张“虚同为一,无为自化,休养生息”等无为而治的思想,这就造成了汉代的云气纹呈现出神气十足、放浪形骸、雄健有力、气势磅礴、变化极多、气象万千的整体特点。汉代云气纹的形状一般表现为羽形、长尾、流水状,旁边往往还搭配着麒麟、虎、鹿、三足金乌、龙、凤等各种鸟类和兽类,有时还会填饰一些用来祈福平安的文字。唐宋时期的云气纹常常会和如意、灵芝等结合在一起使用。明代的云气纹大部分呈现为朵云状,圆润而丰满,组合感较强,称为“朵云纹”。清代的云气纹多为弯曲状,形似骨节,称为“骨朵云”。
  中国古代人民对大自然中的万事万物都投注了一定的感情,变幻莫测、高深神秘、捉摸不透的云朵,自然而然地进入了天体星象类纹样世界。谈论天体星象类纹样,必定离不开云气纹(简称为“云纹”)。关于“云彩”或者说“祥云”的图像被古人大量使用,被广泛地应用于染织、绘画、日常工艺品等领域,以表达对理想生活的憧憬与向往。云气纹的产生最早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古人在大量的生活用品中绘制的线条粗犷、形式质朴、工艺相对粗糙的原始旋纹,就与今天所说的云气纹的造型形似。到了商周时期,出现了由“云气纹”发展而来的“云雷纹”(连续回旋形线条构成的图案)。一般来“雷纹”。云雷纹在商周时期的玉器和青铜器上最为盛行,后代的仿古器具也经常会用到这一种纹样。云气纹随着历史朝代的变化而不断发展,由简单勾勒向写实描摹的方向发展,历代的云气纹的纹饰变化,大致有以下几种:云雷纹、卷云纹、植物云纹、动物云纹、朵云纹、勾云纹、云头纹、十字形云纹。云气纹的深层文化寓意主要有以下3种。
  第一,风调雨顺。自古以来,云和天就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云不但具有变化多端的形态,还和太阳、月亮、星辰共同组成天空的景象。在古代人们的思想中,云和天均是最高权力的代表,云肩负着传达天神旨意的重任。当时的社会还处于生产力比较低的阶段,属于农业社会,农业的丰收往往关系到社会的和谐安定,祭天也就成为一项非常重要的官方活动。云纹表示对天神的祭祀,祈求风调雨顺,农业丰收。它作为一种与天神沟通的语言载体,寄予着古代劳动人民的祈求农业丰收的美好理想与愿望。
  第二,预知人事。观测天象在古代却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因为古代人们相信天象往往预示着人世间的各种变化,包括人所遇到的各种祸兮旦福。在古代,观测天象是被统治阶级所垄断的,普通人一般无法自主观测天象。统治者通过观测天象,宣读上天的旨意,以控制普通百姓,关系到统治阶级自身地位的合法性与稳定性。正如《易经》中提到的:“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上,人文也。关乎天文以察时变,关乎人文已化成天下。”在一定意义上,云就是天的代表。人们可以借助云的形态变化来预知天的思想与行动。在古代人们的眼中,云纹图像具有读懂上天、预知人事的功能。
  第三,寓意吉祥。云纹其实是对“云“这种不定型的物体的艺术转化,被赋予了很多带有“云“本身特点的特定文化意义。随着历史的发展变化,云纹的艺术表现也在不断地丰富,由贵族化向平民化转变,从而使得云纹所具有的意义变得相对简单。“祥云”纹样的流行就是云纹的平民化的最好体现。祥云是一种能够给人带来好运气的云彩,它作为一种装饰纹样,带有着吉祥美好的寓意。如意云纹就是祥云的典型代表,明确地象征着吉祥。
  2.3 二十八宿青龙白虎纹
  二十八宿青龙白虎纹是中国传统装饰纹样之一,也是最为人所熟知的天体星象类纹样。1978年,在湖北省擂鼓墩曾侯乙墓(战国早期曾侯乙的一座墓葬)出土的一件漆箱盖上,有一圈二十八宿的古代名称(基本上与后世所用的二十八宿名称一致),两端还绘有青龙、白虎的图像,头尾方向刚好彼此相反,这是迄今为止发现关于我国二十八宿全部名称最早的文字记载。由于黄道(太阳和月亮经过的天区)在天球上没有明显的标志,以及恒星看起来好像都是常年固定不动的,我国古代的天文学家为了方便记录和观测这些天象,就把天上不动的恒星分成几个组,每组都有一个固定的名称,所有这样的恒星组合,合起来称为“星宫”。由于每一个星宫在宇宙中的分布情况不同、数量不等,我国古代天文学家根据这些星宫的整体形態,凭借着自身丰富的想象力,把它们想像成各种兽、虫、鱼、鸟和器具形状,同时结合神话故事或民间传说,来给它们命名,从而标志天空中的不同划分区域。这就类似于现代天文学中所说的星座。   在这些繁多的星宫中,有31个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这就是三垣、四象(二十八宿)。三垣就是指在北天极周围的3个区域,包括天市垣、太微垣、紫微垣。天市垣包括天鹰、巨蛇等星座的一部分;太微垣包括狮子、室女等星座的一部分;紫微垣位于天球的极点,围绕在天极周围。在黄道的近六环天一周分为“四象”,包括东方苍龙之象、西方白虎之象、南方朱雀之象、北方玄武之象。四象中又把每象分成七段,每段称为一宿,共计二十八宿。二十八宿,又叫作“二十八星”或“二十八舍”。我国古代天文学家把二十八宿分别与青、红、白、黑4种颜色,东、南、西、北4个方位,以及龙、鸟、虎、玄武(龟、蛇)这几种动物形象相配,即东方苍龙之象(房、心、角、尾、亢、氏、箕七宿);南方朱雀之象(鬼、柳、井、翼、星、张、轸七宿);西方白虎之象(毕、娄、胃、奎、觜、昂、参七宿);北方玄武之象(牛、斗、室、壁、女、虚、危七宿)。二十八宿青龙白虎纹的传统文化内涵主要有以下两种。
  第一,图腾崇拜。图腾崇拜是一种原始而特殊的宗教形式,产生于原始社会母系氏族时期,曾经在我国古代和世界各地都普遍存在着。图腾崇拜就是指人相信自己与某一图腾有着血缘关系,认为图腾是自己的祖先、亲人、保护神,有着超出常人的能力,因而崇拜它,甚至畏惧它。青龙、白虎、朱雀、玄武是我国神话或民间传说中的四大神兽。四神纹是中国传统文化里典型的动物艺术纹饰,在图式构成上独具特色。我国古代的天文学家按四方位置把二十八宿分为“东方青龙”“南方朱雀”“西方白虎”“北方玄武”4组,每组各有7位天神。青龙是东方之神;白虎是西方之神;朱雀是南方之神;玄武(龟蛇合体)是北方之神。青龙、白虎、朱雀、玄武这些自古绵延千年、博大精深的文化元素,就是中国人民原始图腾崇拜的遗迹。
  第二,辟邪调阴。《三辅图》曰:“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天之四灵,以正四方,王者制宫阙殿阁取法焉。”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作为上古圣兽,是万兽之祖,是守护神的代表。因而,古人把天空分为东、西、南、北4个天宫,让青龙(苍龙)、白虎、朱雀、玄武分别镇守。“青龙”属木,作为东方护兽,掌握着九州神雷闪电的力量,镇守东宫;“朱雀“属火,作为南方护兽,掌握着炎火烈焰的力量,镇守南宫;“白虎”属金,作为西方护兽,掌握着狂卷疾风的力量,镇守西宫;“玄武”属水,作为北方护兽,掌握着冰雪漫天的力量,镇守北宫。青龙白虎掌四方,朱雀玄武顺阴阳,分别镇守天宫,以驱邪避恶、调和阴阳。因而,二十八宿青龙白虎纹有着辟邪调阴、预示凶吉的功能。
  3  結语
  中国传统装饰纹样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装饰图像艺术,贯穿着中国工艺美术的整个发展历程。田自秉先生认为纹样的本质,可以概括为功能基础、符号意义及审美价值3个方面。他还认为纹样的演变过程是人们生活的发展、拓宽和深化的过程,也是人类文化从低级到高级、从简朴到丰富的提高过程。纹样风格与象征意义的变化背后又有着设计法则和设计思想的深厚背景。中国传统天体星象类纹样图案丰富多彩,有着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文化底蕴。这些天体星象纹样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社会的发展与变化。星象指太阳、月亮、星辰等天体运行的情况。天体星象一直与人们的生活有着密切联系,天体星象纹样更是直接反映了古人对于天体运行规律的总结和预测,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自身的生存与发展需要。古人通过观察天体星象,可以预测天气的变化,预防可能产生的自然灾害,总结出许多珍贵的天文历法的知识,对后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天体星象纹样则是古代人们把自然现象人格化、社会化、理想化的代表。通过对天体星象类纹样的观察与研究,现代人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身的文化根源,增强民族文化自豪感。
  参考文献
  [1] 周雪松,吴中玉.天体星象类纹样研究概述[J].美术教育研究,2018(1):40-41.
  [2] 吴卫,廖琼.汉代云气纹艺术符号探析[J].美苑,2009(3):82-84.
  [3] 周刘冰.“纹”以载“道”:作为媒介与讯息的汉代四神纹研究[D].兰州大学,2019.
  [4] 刘婷.中国传统装饰水纹样研究[D].河南大学,201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15953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