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对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的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本文阐述了湿地保护的重要意义,探讨了当前我国湿地资源保护与利用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为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湿地保护;意义;问题;对策
  湿地指不论其为天然或人工、常久或暂时之沼泽地、湿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静止或流动的淡水、半咸水或咸水水体者,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 m的水域[1]。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物种基因库”和“储碳库”,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地球三大生态系统,是保障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和稀缺资源。
  1    湿地保护的重要意义
  1.1    生态效益
  湿地最主要的生态功能是蓄水调洪,补充地下水。湿地如同海绵一样,能够储存足够的水,较好地减少下游洪水的形成,又很好地补充了地下水[2];湿地具有调节气候的功能,大自然的蒸发作用将湿地充沛的水资源以蒸汽的方式持续输送到空气里,从而达到对区域气候进行调节的作用。湿地具有净化天然水体的作用,由于湿地所在位置平缓,水流流经湿地时速度被有效减缓,为水体中污染物的沉淀提供便利条件,部分湿地植物具有吸收有毒、有害和矿化物质的作用,加强了湿地净化水体的功能;湿地生态系统中动植物资源丰富,为大量野生动植物提供了较好的生长、栖息场所,保护湿地能够有效保护生物多样性。
  1.2    社会效益
  湿地公园的建设使湿地生态环境和生态系统得到有效的保护和恢复,湿地内优美的自然风貌成为人们观光旅游、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湿地公园作为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载体,可以有效提升城市品位,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城市知名度以及竞争能力,是提高城市影響力以及地区影响力的有效途径[3]。湿地生态系统完善,动植物群落丰富,濒危物种极其珍贵,在自然科学教育和研究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湿地显著的生态效益能够为当地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也为该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
  1.3    经济效益
  湿地资源能够助推当地经济发展,特别是能够极大地促进地方旅游业的发展,增加当地的旅游收入;同时,湿地公园保护与建设,为当地很多产业带来了发展机遇,提供了就业工作岗位,有效促进了当地居民增收致富;湿地公园保护建设所提供的优美生态环境能够提升附近土地的经济价值,有利于发展以湿地经济为特色的地方产业,优化当地的经济结构;湿地内一些常见的生物产品,比如鱼、虾等,在科学捕捞的基础上合理利用,可增加经济收入。
  2    湿地保护建设存在的问题
  2.1    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
  有些湿地公园管理者缺乏系统的湿地保护利用方面的科学知识,科学理念相对滞后,很难对湿地公园的保护建设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同时,由于管理者缺乏湿地专业知识,未按照湿地自然景观与景观特质进行景观规划与生态设计,仅凭个人喜好改造湿地自然形成的传统景观,致使部分景观资源及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有些管理者对湿地公园特质与功能认识不够全面科学,将湿地公园与园林公园等同化,把湿地公园建设成为园林公园,致使湿地公园失去了其自然风貌,偏离了湿地公园建设宗旨[4]。
  2.2    湿地保护工作缺少充足的资金保障
  目前,大部分湿地公园没有建立“谁投资,谁建设,谁受益”的建设运营机制,资金投入主要依靠政府,由于湿地在保护、恢复与建设中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资金需求量较大,单一的投资主体使资金来源有限,造成很多湿地保护项目以及行动因资金短缺而无法实施,制约了湿地保护恢复工作的开展。同时,由于资金短缺,湿地公园队伍建设和人员培训缺少充足的资金支撑,致使湿地管理者综合素质提升滞后,在湿地保护中,单纯依靠政府,管理工作缺乏力度。资金投入远远达不到实际需求,严重制约了湿地公园的建设。
  2.3    对湿地的基础研究薄弱,宜传教育滞后
  我国湿地保护工作相对于国外起步较晚,理论研究与湿地保护恢复实践时间不长,目前湿地保护的基础研究和科技支撑非常薄弱,特别是对湿地的监测、恢复、功能、演替规律等方面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制约了湿地保护与管理工作的开展。湿地公园建设过多地强调了娱乐功能,淡化了湿地公园科普教育、宣传、湿地保护等方面的功能,加上对湿地保护的宣传教育广度、力度、深度以及宣教方式方法都跟不上社会发展和资源保护形势的要求,导致人们对湿地的作用和功能未形成健全的认识,无法得到全社会的关注,不利于湿地公园的保护建设与发展。
  2.4    过多人工改变干扰
  湿地公园营建过程中,硬质地、广场和人工建筑过多,人工痕迹过重,违背了自然规律,改变了自然的原生态湿地环境,使人们领略不到自然湿地景观。有些湿地公园建设存在较大功利性,为了增加湿地公园参观人数,在湿地公园内保育区甚至核心区开发了较多的人工建筑,使湿地生态系统遭到一定的破坏,更有些湿地公园为了长期留置候鸟,长期大量为候鸟人工投食,在不知不觉间改变了候鸟的野性。过多的人工改变,改变了湿地生态系统的自然特色,丧失了湿地生态环境的自然属性。
  3    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对策
  3.1    提高管理者素质,减少人为干扰
  上级湿地主管部门应该定期为湿地从业人员开展业务培训,进一步提升湿地保护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提升管理者科学保护的能力水平;同时,还应定期组织湿地方面的专家每年对湿地公园保护建设及合理利用情况进行现场指导,有利于各湿地公园管理者按照湿地公园建设宗旨开展具体业务工作;中央及省级湿地主管部门应该强化湿地保护与利用工作经验交流,组织湿地公园管理者就湿地工作典型经验及做法进行互观互学,拓宽湿地管理者对湿地保护与利用的思路。湿地保护部门必须坚持湿地自然良性演替为前提,严格按照湿地公园保护优先的原则,强化湿地公园保护建设规划的科学性、典型性、系统性,上级主管部门应及时监督各个湿地规划的具体落实,杜绝湿地管理者依照个人偏好擅自进行建设的情况出现,较好地保护湿地自然风貌。在湿地保护和合理利用发展的过程中,采取多样化的管理措施,更有利于湿地恢复和湿地合理利用的协调发展。   及时转变观念,树立尊重自然演变规律、尊重自然风貌的保护意识,尽量减少对湿地自然的人为干扰,减轻对湿地资源的严重威胁,提高公众参与意识。完善湿地资源监测体系,建立各具特色的湿地定期调查和动态监测机制,掌握湿地资源与环境动态,为湿地保护、合理利用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能及时制止人们破坏湿地资源的行为,防止湿地资源受到较大破坏。
  3.2    拓宽资金来源,加大资金投入
  上级湿地主管部门应该强化湿地保护激励机制,对湿地保护与利用工作开展较突出的湿地管理部门给予资金奖励,缓解湿地公园资金短缺的突出问题。尽早谋划生态经济投资项目,争取项目资金支持,争取国家资金支持,解决生态经济发展中经费不足的问题。力争国家投入的同时,应该加大湿地的宣传力度,广开募资渠道,运用市场机制,开辟社会集资渠道,鼓励、吸引社会各方面的投资、捐赠,并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争取国际组织对湿地保护资助,确保湿地保护工作成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有自然资源就有财富,充分挖掘湿地蕴藏的丰富旅游资源,结合湿地公园特质,在科学保护自然资源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利用湿地资源,如旅游观光赏鸟、湿地休闲度假等收取一定的费用,自行创收,化解资金短缺难题[5]。
  3.3    加大宣传力度,增强湿地保护意识
  重视对湿地保护管理的科技支撑,加大与科研院所的合作,深入推进湿地生态系统的科学研究,提升对湿地保护的利用成效。加大对湿地保护宣传与教育的普及力度、广度、深度,充分利用广播、网络、电视及报刊等传播媒体,利用各类公共场所及展览馆、博物馆进行图片、标本、实物陈列展览,开展“国际湿地日”和“爱鸟周”等活动,对公民进行加强湿地保护的宣传教育工作[6],强化公众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的意识,提高爱护湿地、保护湿地的国民意识,使保护湿地资源就是保护自己家园的意识逐渐成为一种社会风尚,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来参与对湿地的保护工作。
  4    参考文献
  [1] 国家林业局《湿地公约》履约办公室.湿地公约履约指南[Z].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
  [2] 钱芳.论湿地功能及其保护[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3,24(9):54-59.
  [3] 李国爽,王慧,杨洋,等.湿地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J].江西农业,2018(18):61-63.
  [4] 王妮娜.湿地保护及湿地产业发展策略分析[J].纳税,2019,13(9):174.
  [5] 刘国强.我国湿地公园规划、建设与管理问题的思考[J].湿地科学与管理,2006,2(3):21-24.
  [6] 唐涵涵,蘭伟,崔亚东.太和沙颖湿地公园资源现状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对策[J].绿色科技,2016(10):13-1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22897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