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试分析提高猪口蹄疫免疫抗体合格率的措施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生猪口蹄疫疾病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一种具有高度传染性的疫病,属偶蹄动物共患传染病,具有传播快、传播途径广泛、发热性高、接触性高的一类传染病,一旦发病,对养殖经济生产与发展造成重大影响。目前,我国家农业部已将其列为强制免疫注射的首要病种。对此,各相关部门应加强猪病预防,对饲养各个环节严格管理,把好口蹄疫防疫与注射的相关工作,最大限度发挥疫苗的有效性。本文对此进行了简要分析,以供参考。
  一、症状分析
  猪口蹄疫传播过程中,主要偏向于猪龄小的猪群,往往猪龄越小,感染率越高,染病后,大多数患猪蹄冠、趾间、蹄踵皮肤发生水泡和烂斑,或口腔黏膜和鼻盘、口、舌、唇、乳房、皮肤出现蚕豆大小水泡和烂斑,随着时间的增加,继而出现溃疡,严重抑制猪群生长速度。其可通过直接接触传染和间接接触传染,例如:排泄物、畜产品(例如:泔水、被污染的饲养用具及运输工具)、带病毒和猪场周围空气、饲料等,都有可能是传染源,发病率高达90%以上,具有发病急、流行快、不容易控制的特点。
  二、免疫失败原因分析
  1、疫苗因素
  (1)免疫剂量不足。免疫剂量对猪口蹄疫免疫效果有重要影响,免疫剂量控制的好坏,直接关系猪群体免疫,当免疫剂量增加时,才能产生有效抗体,在疫苗接种实验中,对仔猪进行1mL疫苗接种,可达到最高保护率55%左右,但并不是所有情况下,免疫剂量都会产生利好性发展,免疫剂量过量,也会产生免疫麻痹现象,也会出现加大应激反应的可能性,进而导致机体免疫能力降低。
  (2)疫苗自身特性与客观因素。疫苗分为灭活疫苗和弱毒疫苗;灭活苗产生免疫力需要时间长,首次注射灭活苗产生的免疫力低,抵抗强毒侵袭能力差;弱毒疫苗是活苗,不但产生的免疫力强,而且很持久。
  (3)疫苗毒株与流行毒株血清型有一定的差异性,有不一致的特性。由于不同血清型无法实现正常的交叉保护,所以,免疫O型口蹄疫疫苗不能预防A型口蹄疫的发生,若猪只同时感染O型口蹄疫和A型口蹄疫,对猪只的健康威胁极大。目前,我国O型口蹄疫发生率比例较大,但仍旧受限于血清型无法交叉保护的问题。
  (4)疫苗保管工作不到位。口蹄疫病毒怕热不怕冷,疫苗在配送到养殖户过程中,以及基层兽医站管理过程中,往往会因为保存和运输不当,造成疫苗失效。还有一些基层兽医站一次领用疫苗超量,而短时间内又用不完,导致存放时间过长,使免疫失败。
  2、饲养管理不当
  营养状况对免疫系统的影响至关重要,一量猪只出现体质虚弱或管理不当时,机体缺乏维生素等机体免疫因素,给慢性疾病和口蹄疫病的暴发提供了可乘之机,在管理方面,如猪舍恶劣环境条件高温、高湿、低温高湿等,或一些地区饲喂食物,产生霉菌毒素,都会破坏猪的免疫系统。
  二、预防猪口蹄疫的对策与建议分析
  1、加大疫苗免疫力度
  深入开展口蹄疫专项整治与养殖污染工作,规模养殖,综合治理。通过国家政策与法制约束,推进畜禽养殖污染物处理与科学利用,做好强制免疫工作,做好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工作,领取疫苗后,用专用箱和专用设备保存,避免太阳光照射。
  2、科学免疫
  (1)选用有效疫苗进行免疫
  ①加强生物安全措施,不断跟进、更新普及口蹄疫疫苗,选用口蹄疫O型、A型疫苗,并在此基础上,对口蹄疫病毒不断发生变异的自然属性、不同毒株的传播做好应对和防控措施,为研发、生产匹配疫苗提供有力保障与支撑作用,增强疫苗的匹配性、广谱性、临床保护效果。
  ②确定抗体水平首免时间。母源抗体的半衰期大概在2周左右,规模化猪场应根据初生仔猪母源抗体水平的消长规律来制定疫苗首免日龄,通过摄入免疫过猪瘟疫苗的母猪的初乳获得病毒的被动免疫和保护,规范免疫接种流程。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确定疫苗首免日龄,获得坚强抗体保护力,抓好普防季节和基础免疫次数及剂量。规范免疫接种流程,保证一畜一针,尽可能进行分点式深部肌肉注射。
  (2)先保健后免疫。先检查圈舍内外的设施设备,确保舍内环境整洁、清新;淘汰没有饲养价值的残次动物;隔离不宜免疫的动物,免疫前2-3天及免疫后2-3天及免疫接种当天,添加抗应激、抗感染类、增强免疫功能类药物进行保健。
  (3)免疫前先做小范围试验。大面积免疫接种之前,应先免疫5-10头,免疫后连续观察4-6小时,确保无严重副反应发生后,再扩大接种范围。接种后,应加强对动物的饲养管理,对免疫不良反应的观察、防治。
  (4)疫苗的全程冷链运输保管、科学接种,确保免疫质量。在2℃至8℃的温度下全程冷链运输、保存,严防冻结,了解接种动物品种,健康状况,并认真准备和处理接种设备,若在夏季天气比较炎热,应选在清晨或者傍晚进行,在寒冷季节,应选择在中午进行,尽量空腹接种。
  3、新制苗毒株
  分析当前流行毒株基因序列、鉴定病原及致病性、进行适应性克隆,分析流行株与制苗株的抗原关系、广谱的免疫原性技术,将毒株收入毒种库,制备疫苗,通过安全性、效力、交叉攻毒保护、最小免疫劑量、测定疫苗PD50等方面的试验,以期达到国家标准,获得新制苗毒株,申报临床试验,获得新兽药证书和生产许可后,在国家规定的生产条件下,进行批量生产。
  4、加大猪群管理力度,提高猪群免疫力
  (1)加大防控力度,有效阻止疫情的流行。因地制宜,实现普免与补免相结合的策略,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按免疫程序进行普遍免疫(普免),提高免疫密度,对有病的、瘦弱的动物、临产前1月内的怀孕动物、刚配种上15天之内的母畜不进行免疫,未能实现当时免疫的动物,应及时补免。
  (2)加强猪群的饲养管理。当地气温很不稳定、温差比较大,应为猪群创造一个的舒适环境和饮食保障。可选用市场性好、全价性饲料进行饲喂,在此前提下,提供适温干净的水源,并添加适量微生态制剂、绿饲料(如萝卜、白菜),进而增强整体猪群营养,提高抵抗力和免疫力。
  (作者单位:276805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涛雒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24810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