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试论高校体育教学对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培養终身体育意识是大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对大学生未来发展有着积极影响。该文以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为目的,从终身体育意识的基本内涵入手,首先分析了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重要性与必要性,然后从体育意识树立、体育能力培养等方面提出了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有效策略。在大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过程中起着重大作用。
  关键词:高校  体育教学  终身体育意识
  高校体育课是大学生接受体育教育的主阵地,也是一个人终身体育意识理念形成的关键时期,要抓住这一重要阶段积极培养大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增强大学生的体育兴趣和锻炼能力,为大学生终身体育奠定坚实基础。对于大学生来说,养成良好的终身体育意识不仅能增强身体素质,还利于未来的持续发展。基于此,高校体育教育培养大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是必要的,这符合大学生发展的需求,也适应高校体育教育的教学目标,培养全面发展的大学生。
  1  终身体育意识的基本内涵
  所谓的终身体育意识,指的是体育锻炼意识贯穿于一个人的整个成长与发展过程,让体育成为人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体育锻炼可以强身健体、愉悦身心,促进身心健康发展。我国《全民族健康刚要》提出对大学生体育开展终身教育,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良好的身体锻炼方式。由此可知,终身体育意识是当下社会倡导的一种健康体育观念,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相适应。
  2  大学生养成终身体育意识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2.1 重要性
  终身体育意味着长久、持续地进行科学体育运动,而培养大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可以让大学生进入社会后甚至此后的一生都经常进行体育锻炼,把体育运动当成是人生组成的一部分,这不仅有益于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也利于大学生今后发展。在大学生成长中,不仅要具备坚实的专业基础和实践能力,还要拥有良好的身体素质,这是素质教育与学生全面发展提出的基本要求。而高校体育教学通过自身的课程实施培养大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可以有效地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帮助大学生养成健康的体育锻炼习惯,进而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因此,培养大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是大学生成为一名德智体全面发展人才的有效途径。
  2.2 必要性
  当前,大学生的学习压力、生活压力及就业压力都很大,面对如此多的压力,养成健康的身心素质是必要的,而体育锻炼是养成健康身心素质的有效途径。在正确、健康的体育运动下,大学生不仅可以能够增强自身的身体素质,还能通过持续的身体锻炼磨砺自身的坚强意识品质,让内心逐渐变得强大。即使面对严重的心理压力,也可以自我调节消除负面的消极情绪。这样一来,大学生在学习压力等各种重压下就能够做到自如应对,减少消极情绪对自己的不利影响。
  3  高校体育教学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有效策略
  高校体育是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养成的重要阶段,体育教师应当认识到这一点,切实践行素质教育与全面发展要求,通过各种教学活动培养大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3.1 加强理论教育,夯实大学生的体育理论基础
  大学生进入高校前已经通过小学、中学、高中学习到了很多体育知识,但是绝大多数都是一些具体的体育项目、运动技巧等,还没有掌握系统的体力伦理知识,以至于不少大学生无法掌握科学合理的身体锻炼方法,未形成终身体育意识。为此,可以基于相关的体育理论知识对学生开展理论教学,不仅能够帮助大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意识,还能弥补传统高校体育教育的不足,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不是短时间内可以做到的,需要一个长期的培养过程,这期间体育教师应当给予正确引导,向大学生讲授健康的体育锻炼方法,让大学生认识到终身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而促使大学生养成健康的体育运动方法。
  3.2 转变体育教学观念,激发大学生的体育兴趣
  为了让高校大学生养成健康的身体锻炼方法,体育教师的首要工作是培养大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主要措施如下。
  (1)转变体育教学观念。目前,高校体育教学呈现终身化、社会化发展趋势。体育教师要顺应高校体育发展趋势,转变自身的体育教学理念,站在战略角度上统筹规划体育教学的各个环节改革,使之顺利地与终身体育接轨,为大学生养成终身体育锻炼意识奠定良好的基础。为此,体育教师自身要树立终身体育意识,认识终身体育意识的基本内涵和意义,并客观地传达给大学生,潜移默化地引导大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意识。
  (2)培养大学生的体育锻炼兴趣。兴趣是动机培养的起点,为了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锻炼意识,必须激发大学生的体育锻炼兴趣。在兴趣的引领下,大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与感受,对体育运动锻炼产生学习兴趣,将体育锻炼视作为自己一生的爱好,自觉、主动地进行体育锻炼。日常体育教学中,教师把终身体育锻炼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挖掘学生的体育运动项目爱好兴趣,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自觉地将体育锻炼艺术转化成为一种终身体育锻炼运动的行为。
  3.3 增强大学生的身体锻炼能力,让大学生具备终身体育锻炼的能力
  对于大学生来说,想要形成终身体育锻炼的运动行为,仅仅有良好的终身体育意识是不够的,还要具备终身体育锻炼的基本能力。终身体育锻炼能力主要包括身体锻炼能力、体育学习能力、体育自炼能力、体育自调能力等。
  (1)身体锻炼能力。身体锻炼能力是指能够结合自身的身体状况,运用科学合理的身体锻炼理论和方法而独自进行身体锻炼的能力。高校体育教师立足于终身体育,以高校体育教学内容为基础,通过日常的体育运动教学与理论教育让大学生掌握体育运动项目的基本知识、动作技巧等,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能力。
  (2)体育学习能力。通过日常的体育课程教授给大学生相关的体育理论知识、体育运动项目锻炼方法等,让大学生能够结合环境、条件学习相关的体育运动技能,并不断强化练习,形成良好的体育学习能力。体育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制定体育教学方案与实施计划,通过模拟练习、重复练习、强化练习等教学活动切实培养大学生的体育运动技能学习能力,掌握学习体育运动技能的科学方法,为今后学习各种各样的体育运动项目技能打下坚实基础。   (3)体育自炼能力。体育自炼能力是一种把学到的体育知识、技术、方法等运用到体育运动项目实际锻炼的能力。大学生掌握了体育自炼能力,才有能力学习课内外接触到的体育运动项目的知识、动作技巧,将体育锻炼变成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形成终身体育锻炼的运动行为。为形成体育自炼能力,除了接受体育教师正确的体育锻炼观念引导外,大学生自身还应结合自身的兴趣参与喜欢的体育运动项目锻炼,自主培养自身的体育锻炼能力,以便学习其他喜欢的体育运动,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运动习惯。
  (4)体育自调能力。体育自调能力是指大学生在体育运动过程中可以结合自身的身体素质、健康水平合理安排锻炼强度、锻炼时间等,保持体育锻炼的科学性,以免超过自己的身体负荷。为了培养大学生的体育自调能力,大学生应当在体育教师的科学指导下健康地进行体育锻炼,掌握有氧运动的运动技能及身体锻炼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切实增强自身的体育自调能力,保持健康的体育运动习惯和方式。
  3.4 建立完善的管理体制,为大学生课外锻炼提供便利
  在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培养上,除了开展课内体育教学活动,还要充分利用课外时间,将课内与课外体育活动有效结合起来,全面增强大学生的终身体育锻炼意识。当前,很多高校拥有自己的体育场馆,运动器材完备,有条件满足大学生全天候的运动需求。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这些体育场馆除了课上体育教学时间外,课外时间一般都以收费方式向大学生开放,有时甚至收费很高,以至于大学生没有足够的机会进行体育运动锻炼。基于此,学校应当改变体育场馆经营管理体制,向大学生全天开放体育场馆、免费提供体育运动项目锻炼器材,确保大学生有机会在课外进行体育运动锻炼,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
  为外,还应拓展课外体育活动,延伸体育教学的广度,让大学生享受到丰富多样的体育运动项目。比如,根据学生体育兴趣组织各种主题的体育竞赛项目,为大学生搭建课外体育运动平台。课内体育运动时间是有限的,要想通过课上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和锻炼能力几乎很难,即使做到了也需要很长一段时间。为此,必须构建大学生课外体育运动平台,充分利用大学生的课余时间来培养他们的终身体育意识。课外体育引动项目活动要突出群众性、趣味性,其保持连续性,以便大学生在长期的连续体育活动中形成良好的终身体育意识。
  4  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体育教学是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与锻炼能力的主要途径,在大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过程中起着重大作用。大学生养成终身体育意识不仅能够帮助自己形成的健康的体育运动习惯,增强身体素质,还能培育自身良好的心理素质,掌握有效的心理调节方法。为了培养大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和锻炼能力,高校体育教师要立足于终身体育这一理念,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建立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体育运动活动模式,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切实培养大学生的终身体育锻炼意识,让大学生建立起终身进行体育运动锻炼的健康生活习惯。
  参考文献
  [1] 袁春燕,朱兴中.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培养路径探析[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7,23(3):134-135.
  [2] 李先建.浅谈体育教师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策略[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7,14(11):166-167.
  [3] 赵宏图.浅析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与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J].佳木斯职業学院学报,2017,17(10):350.
  [4] 刘丹.普通高校体育舞蹈开展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培养的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5,5(33):101-102.
  [5] 张罗克.浅析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途径[J].西部皮革,2016,38(6):278,280.
  [6] 董航,包勇.探究终身体育意识对大学体育的影响[J].当代体育科技,2016,6(13):65,67.
  [7] 向文红.高校羽毛球教学与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4,4(26):75,7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25326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