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工科“三创融合”人才培养与评价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针对传统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创意难以产生问题,以校企结合课堂为契入点,开展了以“三创融合”的创新人才培养研究,介绍了创新人才培养的校企结合课堂、培养方法及评价手段。近5年的教改实践证明,“三创融合”人才培养改革取得了良好成绩,有利于工程实践人才及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校企课堂;三创融合;协同育人;教学改革;人才培养;创新创业
  中图分类号:TP1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302(2020)07-0-02
  0 引 言
  创新驱动战略是推动新工科建设发展的中坚力量,国家正投入系列資源以推动新工科创新创业工作蓬勃开展[1]。创新创业和新工科建设工作深入推进的一个关键环节就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的培养既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大学生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产学合作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性愈加突出[2]。
  据有关统计数据表明,我国大学生自主创业额比例尚不足3%,其成功率不到1%。与创业界广泛流传的美国大学生约28%的创业比例(成功率约20%)相比,相距甚远;与新一轮“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的80万大学生创业目标对照,任重而道远[3]。我国正处在发展创新经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伟大历史时期,创新型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以知识和人才为依托,以知识创新为主体[4]。大学生是高层次人才的最主要源泉,故探索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拔尖应用型人才已成为教育界的共识。
  1 现状分析
  目前大学生创新创业培养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1)传统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专业知识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不明确,难以体会创新的价值和应用领域,故创新意识不强。
  (2)传统创新创业教育重创新创业,轻创意。大学生创业,更需要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离开了创意,创新成为了无水之源,但目前对学生创意培养的力度明显不够。
  2 创新人才培养改革措施
  2.1 校企结合课堂激发创新意识
  企业导师深入参与课堂教学,与校内教师联手开展“校企结合课堂”教学活动,课程内容充分利用企业的创新实践案例。以项目为载体,将工程案例引入课堂,采用递进式的设计模式,建立全新的按“校企结合课堂”设置实践教学新体系,着重培养机械工程专业学生熟练掌握创新方面的基本技术能力,拓宽专业理论知识讲解的深度和广度,将学生纳入企业生产车间,通过感受触发和身临其境,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2 “三创融合”创新人才培养
  在校企结合课堂过程中,通过生产车间教学、企业导师工程创新经历讲解,拓展课堂理论教学的内涵和外延,提高学生的学习、探索、创新的热情。技术创新效益或固步自封危害的讲解能让学生感同身受,引发共鸣,激发创新兴趣,改善教学效果。“三创融合”教育以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为目标,通过校企结合课程注重创意的培养和激发、创新能力的培训与提高,而企业侧重于创业指导和协同研发。“三创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方法模式如图1所示。
  当前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发现问题的能力也很重要,改革以教师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实行创新案例启发式、生产现场讨论式、项目跟踪参与式教学模式,通过校企结合将教学延伸到车间、工厂,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提高创意产生能力,加强创新能力培养,并助力创业实现。
  2.3 以创新为导向的评价体系
  建立如图2所示的基于OBE的智能制造专业创新创业成果评估体系,包括“创意评估”“创新评估”“创业评估”等多项内容。并设计针对企业导师、高校教师的评价体系,对校企合作课堂教学实践各环节进行监督、评价和反馈,不断提高企业导师和高校教师在校企结合课堂的贡献率,并通过不断的迭代,最终形成完善的校企合作课堂,改善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效果。
  邵东智能制造研究院设置“创新创业基金”,如某学生的创新创业项目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学校则可考虑为其提供场地,企业提供创业资金和实践经验,并为学生配备专业的校企结合教学团队对其进行辅导,使其创新创业成果能够以“产品”的形式体现。
  3 结 语
  邵阳学院新工科“三创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从2015级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开始实施,以校企结合课堂为契入点,开展了以“三创融合”的创新人才培养研究,介绍了创新人才培养的校企结合课堂、培养方法及评价手段。近5年的教改实践证明,通过校企结合课堂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的积极性和解决问题的工程实践能力。近年来本科生申请专利数量明显增加,参与创业的学生增多,且取得了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宣慧.协同创新模式下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研究[J].高教学刊,2017(1):150-151.
  [2]杨玥.校企协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工业设计,2017(2):83-84.
  [3]王国胤,刘群,夏英,等.大数据与智能化领域新工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19(4):28-33.
  [4]胡福文.基于工程文化和创客文化融合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J].高教学刊, 2017(11):142-143.
  [5]陈慧敏.产教深度融合背景下的校企协同育人探索与实践[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6):11-14.
  [6]陆日婕.论协同创新视角下跨境电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J].商场现代化,2019(15):47-48.
  [7]柴小玲.校企协同构建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J].智库时代,2019(44):99-102.
  [8]边微,韩学平.校企协同创新视域下广告学专业产教融合模式探究[J].黑河学院学报,2019(8):116-117.
  [9]鲍计国.应用型高校与企业共建产业学院的优势与困惑[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5):73-77.
  [10]张国福,于晓慧,陈有权.以校企协同促机械工程专业转型升级案例研究[J].福建茶叶,2019(8):6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28028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