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自媒体时代基础教育如何培育网络素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小学是学生素养形成、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随着自媒体的快速发展,对学生的健康成长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因此,怎样让小学生正确认识互联网,为小学生在网络世界遨游保驾护航,成了教师、学校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为此,本文对自媒体时代基础教育如何培育网络素养展开探究。
  关键词:网络素养;基础教育;自媒体时代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0)21-0167-02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基础教育的目的是为学生将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小学是学生养成良好素养、促进思维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自媒体时代表达自由化、理解浅表化、信息碎片化的影响,对学生的健康成长造成了较大的阻碍,导致未成年犯罪越来越低龄化。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抢占自媒体育人高地,在学科教育中渗透网络素养相关的知识,从而为小学生构建出一道“高压线”与“防火墙”。
  传播途径多向化、传播速度迅速、门槛低是自媒体的特点,人们获取资讯不再通过传统的杂志、报刊、电视、广播等媒体,而是在微博、微信、快手等自媒体上阅读新闻与最新时代信息。但是,就算是在网络世界中.也有着自身的规则与条例,这就需要小学生能够正确地使用网络,远离网络中煽动民族分裂、恐怖、暴力、色情等相关内容,不在网络中污言秽语,能够慎重的结交网友,具有自我保护意识,从自身做起,维护网络的安全[1]。
  1 注重道德法制教育与家校共育
  在道德与法制教育中,教师需要使用小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展开教学。例如能够通过微信、微博、QQ或者微信公众号来构建道德与法制教育平台,有研究显示,一些未成年人出现违法犯罪的问题主要是因为在出现违法苗头时没有得到遏制,从而使得“小问题”变成“大问题”。而利用网络教育的方式,就能够较好的预防这种问题的出现。传统的法治教育是通过教师与学生面对面之间的交流开展,学生容易产生防备心理,效果较差;而利用自媒体的方式,就能够让学生卸下心理防备,有效地对学生展开心理疏导。
  同时,通过紧抓家校共育,把家长的角色纳入进来,能够强化自媒体时代对学生的监督作用。自媒体时代,各种信息泥沙俱下,若无法对学生展开有效的监督,那么就会使得小学生受到自媒体的不良影响。所以,在学生利用自媒体时,需要通过有效的家校合作,培养小学生正确的网络使用习惯,例如家长能够对孩子浏览的信息、使用的频率、上网的时间等予以有效地控制,这样既能够预防孩子出现不当的网络习惯,同时还能够预防孩子网络成瘾,让孩子能够正确、高效地运用互联网络。
  2 构建情境,激发出学生的参与热情
  通过构建情境,能够让学生在满足现实生活的情境下,利用自身的相关经验去同化自身所获得的新知识,从而让其拥有更深层次的意义。在培养小学生网络素养时,需要重视对教学情境的构建,从而让学生能够正确、健康的在自媒体中获取知识,逐步提升学生的网络素养。在學生运用自媒体时,教师需要分析学生的兴趣与使用经验,挑选一些满足学生现实生活以及认知水平的内容,使得基础教育符合学生的认知[2]。
  一方面,需要按照教学目标挑选对应的内容。培养小学生的网络素养并不是单纯的为其讲解自媒体的优缺点,更需要他们按照自身运用自媒体的现实状况来开展,从而认识到学习与自媒体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教师在开展教学之前需要挑选相应的自媒体内容与学生进行沟通,挑选的内容需要和学生的需求、信念、知识、学习目标等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教授学生如何在自媒体中正确的学习知识、了解新闻。和自媒体健康的相处,也就是要构建出人与互联网之间良好的关系,进而得到审美体验与知识信息[3]。
  3 积极引导学生展开自主建构
  对学生展开网络素养的培养并不是传授学生明确的知识内容,而是为了培养小学生的相应素质与能力。在建构主义思想中,教师对学生网络素养的培养更重要的是指导者与支持者,学生才是知识的构建者,学生们利用协作活动来展开具体意义的建构。教师需要创设出真实的媒介情境,让学生在某个明确的情境下通过自身所获得的知识来了解互联网的媒介需求、功能等,较好的管理自身接触网络媒介的相应行为[4]。
  首先,网络素养的教育不仅是为了培养精英品位,教授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更重要的是为了让学生掌握明辨互联网是非的能力。为了让学生获得这种能力,就需要使得学生积极地参与到网络素养的培养中来,并以小学生为主体,按照其学习需要展开讨论,注重从小学生既有知识出发,培养其网络素养。当前大部分的网络素养都是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忽视了教育的本质。所以,对小学生网络素养的培养,更重要的是要从学生的现实经验出发,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灌输给他们正确的思想观念[5]。
  其次,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展开积极的反思,思考自身在自媒体的接触中存在的不足。网络素养的培养更重要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形成批判性思考的能力。网络素养不是为了要告诉学生某种知识与事实,更是要利用学生对流行文化的兴趣,提出新问题,引入新思想,鼓励学生展开对知识的质疑,从而利用课堂反思、经验共享、信息收集等方式来培养他们的批判能力。现实生活中,小学生并不是没有辨别是非的能力,只是家庭、学校没有为其提供合适的交流空间,使得其无法获得经验与启发,因此对自媒体没有正确的辨别能力。正能量的自媒体中大部分展现的都是一些十分重大的新闻事件,因此这就需要教师积极抓住社会热点内容,引导学生进行交流,从而启发学生展开批判思考,让学生构建出正确的价值观。
  4 培养学生正确的网络信息批判能力
  自媒体有着较强的传播速度与能力,这让小学生接触的知识与内容更加丰富与多样化,但其形成的媒介世界也因此局限了学生思想的活动,让学生很容易形成错觉,以为自己在互联网中所看到的知识与内容就是正确的,无法对自媒体中的内容进行正确的分析。由于我国传统文化的作用,很多人都习惯固守原有的纲常,无法超越本位思考问题。同时,长时间以来由于自媒体都具有强制色彩的教化模式,让学生误以为自媒体中传达的思想与内容就是权威的,从而失去批判与质疑的精神。   对学生网络素养的教育不只是为了让学生对互联网有着深入理解与认识,更是为了培养学生独立的批判能力与思想。使得学生能够获得对网络媒体正确的批判能力,形成必要的批判与怀疑思想,让学生能够了解到网络媒介文化所形成的具体意识形态属性以及商业功能,进而可以正确地分析出网络中有益的内容。由此可见,在培养小学生网络素养时,教师需要激发出学生的批判思想,让学生能够积极地看待问题,从而获得批判能力[6]。
  在现实的教学中,教师需要通过正确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形成批判思想,例如行动学习法等。行动学习法能够归纳成为多个步骤:行动、反思、分析、意识,这是一种螺旋式的询问方式。通过这种途径,可以让学生强化对自媒体的理解,并展开批判性的思考,从而获得更加理性分析。通过,教师需要通过相应的内容,让学生认识到互联网知识的传递,不是“客观现实”而是“媒介现实”。学生对网络知识的判断不能够只是对知识字面意思的理解,还需要让学生深入分析其蕴含的内在含义。在此过程中,教师能够利用问答法的方式,通过一问一答,引导学生正确的分析问题,为网络素养的培养创新方法。例如,一些学生通过自媒体了解到新冠肺炎爆发的内容,教师能够询问到:“在新冠肺炎爆发的过程,有人在网络中散布虚假的信息,这种行为可取吗,为什么?”利用这种启发式的分析与提问,就能够较好地引导学生分析问题,逐步增强学生辨别、分析媒介信息的能力。在反思的过程中,教师需要设计相应的内容引导学生展开自我询问,使得学生能够自主地进行思考。在行动过程中,学生还会产生出一些具有建设性的计划。这种计划内容使得他们能够对自媒体拥有全新的认识,并通过自身对网络接触的管理,提升自身的网络素养,培养学生利用互联网服务社会、完善自我的能力。
  5 在学科教育中渗透网络素养教育
  课程是开展教育的基础,在小学教育中有很多课程涉及网络素养的培养,因此要积极利用课程,渗透网络素养相关的知识。由于在网络世界中,因为网络的隐蔽性,学生可以隐藏自身的真实身份与姓名,从而在网络中放纵自我,让不健康的内容逐步膨胀。使得学生抛弃原有的道德规范,陷入肮脏污秽的虚拟世界中,这对学生来讲,是十分有害的。
  所以,一方面,教师需要以运用信息技术课程为依托,强化对学生网络素养、网络技能的培养,有计划地对学生展开网络素养教育,让学生养成健康的上网习惯,培养学生的网络道德。特别是要使得学生获得正确的网络意义与价值,能够提升学生对自媒体的免疫力、判断力、识别力。另一方面也需要强化不同学科的渗透,让学生能够正确认识互联网的用途与相关知识,促进学生对网络传播的理解,从而培养学生正确分辨自媒体内容的能力[7]。除此之外,学校也能够构建校园论坛开展网络素养的教育,让学生不但能够获得知识,满足好奇,舒缓心理压力,同时还能够在健康的环境下科学地引导学生,讓学生拥有健康、正确的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与价值取向。
  6 结语
  综上所述,自媒体背景下对学生网络素养的培养是一个系统的、复杂的工程,只有从构建情境,激发出学生的参与热情、积极引导学生展开自主建构、培养学生正确的网络信息批判能力等多个内容人手,才能够让学生在自媒体时代获得正确利用互联网的能力,从而为培养出具有网络素养的综合性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教育要为孩子的一生着想。
  参考文献:
  [1]高明.自媒体时代,如何培育小学生网络素养[J].人民教育,2017(15):113-115.
  [2]王玉娥,小学生网络媒介素养的失范与重构[Jl,教学与管理(小学版),2018(12):15-17.
  [3]陆斌.提高小学生网络素养的几点建议[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15):3908-3910.
  [4]覃祖松.浅谈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网络道德素养[J].发明与创新(教育信息化),2016(8):52-54.
  【通联编辑:唐一东】
  作者简介:仲怀远(1979-),女,内蒙古通辽人,本科,教师,研究方向:信息技术教学和道德与法治教育。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29796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