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角色扮演教学法与创新性人才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刘江宜 陈艳 隆雁翔

  摘 要 本文以“经济思想史”课程为例,将角色扮演从“个人角色扮演”拓展到“小组情景展示”形式,并通过问卷调查揭示了影响角色扮演教学方法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角色扮演方法有利于提高学习效果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影响角色扮演的主要因素包括:学习态度,兴趣爱好、教师个人魅力和教学方法的设定等,角色扮演教学法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角色扮演 创新思维 经济思想史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獻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20.09.049
  Abstract Taking the course of History of Economic Thought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develops role-play from individual role-play to group situation display, and reveals the main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teaching methods of role-play through a questionnair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ole-playing method is helpful to improve the learning effect and cultivate the students' innovative thinking. The main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he role-playing include: learning attitude, interest, teachers'?characteristics and the setting of teaching methods, etc., the role-playing teaching method has a good application prospect.
  Keywords role-playing teaching method; innovative thinking; History of Economic Thought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主战场,理应担负培养大学生创新性思维的任务。课程教学过程既是知识学习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的过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丰富有利于培养创新性人才。角色扮演法是创新教学方法之一,它以能力培养为目标,以互动与创新教学、全真模拟为特征,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展示,相互讨论,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培养大学生创新性思维。
  1 角色扮演法的内涵及在人才培养中的应用
  角色扮演法是美国精神病学家Moreno于1960年创建的一种社会心理技术,是让人暂置于他人的社会位置,并按这一位置所要求的方式和态度行事,以增进对他人及自身角色的理解,从而更有效地履行自己的角色。此方法后来被美国一些教学理论研究人员引入到学校课堂里,对其教育效果展开了一系列的实证性探索。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和完善,角色扮演法已经成为目前国际上广泛流行的一种教学模式,被用于许多学科的教学之中。美国教育学者迪奈乌和黑泊纳(K.DeNeve & M.Heppner)于1997年运用与传统讲授模式相对比的实验方法,对角色扮演的教学效果进行了研究与评价。国内教育学者根据国外相关教育理论和实践总结出了一套适合我国教育体制的角色扮演的模式和应用方法,并广泛应用到课程教学实践中。林敏慧(2018)对角色扮演法在旅游专业英语课程中的应用过程和注意事项进行了较详细的阐述。[1]淡艳茹(2018)在《参与式课堂教学在旅游管理专业中的应用》中分析了个人角色扮演和小组课堂模拟法。[2]凌惠馨等(2019)在《角色扮演法在会计学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中以吉首大学会计学专业课程教学为例,讨论了角色扮演教学方法的具体教学成效。[3]罗慧娟等(2019)在“环境管理与法规”课程中采用了角色扮演法,包括主题情境导入、剧本编制和演出、课后讨论等环节。[4]郄鹏等(2019)立足于“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中的课内实验部分,探讨角色扮演方法在该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5]王秀华等(2020)采用实验法检验了课时约束条件下角色扮演法在财务管理专业学生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显著提升教学效果。[6]
  这些研究充分表明角色扮演教学方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目前角色扮演方法在应用性学科教学中运用较多,但是在理论性较强的学科教学过程中则较少运用,如何突破这一限制需要我们不断地摸索和实践。
  2 角色扮演法在“经济思想史”课程中的应用
  2.1 角色扮演法的形式和内容
  在经济思想史课程实践中,我们将角色扮演从“个人角色扮演”拓展到“小组情景展示”。
  (1)个人角色扮演。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愿扮演一名著名经济学家(一个学生可以扮演多个经济学家,一个经济学家也可以由多位同学扮演)。扮演者的任务主要有:一是收集整理这名经济学家生平、著作、经济思想、轶闻趣事等相关资料;二是在课堂上以各种形式扮演和评价这名经济学家;三是形成课程报告提交给老师。这种扮演方式强调的是学生个人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即使扮演同一个经济学家,不同学生扮演的方式和效果也不尽一样。通过角色扮演,提高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性,巩固了相关知识内容,提高了同学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2)小组情景展示。这种形式首先将全部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5-7人,设小组长进行负责组织)。小组的主要工作有:一是在老师指导下选择合适的讨论主题;二是组内人员进行角色分工,收集资料,确定展示形式;三是在课堂上进行公开展示。老师的任务主要是提出原则,对选题、分组、形式等方面进行把关,以保证展示高质量的完成。这种扮演形式强调是小组集体行为,不仅需要学生个人努力,还需要小组同学之间的配合。通过小组展示,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更多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很多小组在展示形式、展示内容等方面表现出了较明显的创新性。
  2.2 角色扮演的实践效果
  实践中,角色扮演的形式受到学生们的广泛欢迎,教学效果非常好。特别是在小组情景展示中,许多同学将开心词典、模拟法庭、经济会客厅、名家访谈、辩论比赛、知识抢答、颁奖典礼等节目搬上课堂,同学们自编自演,形式活泼,效果明显,充分培养了同学的创新思维和能力,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增強了教学的互动性,提高了学习效果。同学们通过个人角色扮演,加深了对相关经济学的认识,通过参与小组情景展示,对相关主题的知识有了更深的理解。角色扮演的根本目的是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程教学过程中,最大化地提高了学习的效果。
  (2)培养了同学们的创新能力。角色扮演为同学们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提供了空间。在个人角色扮演中,同学们采用了PPT展示、就职演讲、观点陈述、偶像模仿等多种形式。在小组情景展示中,学生们充分发挥创新思维,创新性地选择各种主题,通过不同形式开展讨论,表1列举了部分小组情景展示的选题与表现形式。
  (3)培养了同学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在小组情景展示中,每个同学都有明确的角色分工,避免了传统小组成员的“搭便车”行为。并且大家共同选择主题,讨论展示形式,共同进行展示,增加了团队合作精神和意识。
  (4)拉近了师生关系。老师传授知识给学生,学生可以提问老师,让老师参与其中。譬如,教师可以扮演学生节目中的某个角色,回答学生提出的知识题,等等。真正做到教师与学生的平等地位,知识不讲权威(见表1)。
  3 影响角色扮演法教学效果的因素分析
  为了更加深入了解角色扮演法的教学效果和影响因素,我们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经济学专业的学生为对象,进行了问卷调查和分析。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80份,回收有效问卷168份。
  3.1 参加角色扮演的动机与收获
  在168名受访同学中,有80%的参加扮演的同学认为角色扮演很有意义,这表明在“经济思想史”课程中应用角色扮演方法是受到同学们欢迎的。调查表明,137名同学参加了角色扮演。大部分同学参加角色扮演是为了巩固知识和锻炼能力,另有部分同学明确指出自己参加是为了获得额外的加分,也有同学觉得角色扮演很有趣而参加。总体而言,大部分同学都希望通过角色扮演加强学习效果和提高自身能力。
  没有参加角色扮演的同学有31人,部分同学认为学习负担过重,无法很好地完成角色扮演,少数同学认为自己能力不够或者没有兴趣参加,也有同学认为扮演的形式影响了他们参加的意愿,尤其是PPT的制作,使得他们不想参加扮演,几乎一半没有参加的同学认为需要奖励措施来激励。综合而言,没有参加角色扮演的同学主要是自身原因。
  3.2 影响角色扮演教学效果的因素
  为了更好地了解影响角色扮演法的因素,我们将可能影响的因素分为学生因素,教师因素,课程因素和学校因素等四个方面,共16个因素(见表2)。
  调查结果显示:在所有影响因素中,同学们认为学习态度和课程内容的吸引力是最重要的因素。有69%的同学认为学习态度非常重要,48.2%的同学认为课程内容的吸引力非常重要。而认为比较重要的因素主要有,学生因素中的自主学习能力、班级学习氛围、兴趣爱好,教师因素中教学方法设定、知识丰富程度和个人魅力,学校因素中课程安排情况。对于影响角色扮演教学效果的影响不太重要的因素主要有年级、对学生的奖惩制度以及学校的设施配置情况。同学看法比较一致的因素有兴趣爱好、教学方法的设定、老师的个人魅力、课程的重要性以及课程时间的安排,这些因素都比较重要,教师在设定教学方法的时候要给予考虑。
  在学生因素中,影响角色扮演教学效果的因素中比较重要的有学生的学习态度、自主学习能力以及班级的学习氛围。47.6%的同学认为自主学习能力比较重要,39.9%的同学认为其非常重要。56%的同学认为班级学习氛围比较重要。这表明对于影响角色扮演效果的最主要因素还是学生的学习态度。如何能够提高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从而端正其学习态度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最为根本的办法。调动班级的学习氛围也是一种比较好的方式,这同时也有利于在同学中形成一种良性竞争,让同学们的学习效果也可以得到提高。
  在教师因素中,影响角色扮演教学效果的因素中比较重要的有教学方法的设定以及老师的个人魅力。超过半数的人认为教学方法的设定比较重要,而45.8%的同学认为老师的个人魅力比较重要,而认为老师个人魅力非常重要的同学占总数的38.1%。老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应当注意教学方法,不能单一的重复书本知识,这只能给同学们施加暂时的对于课程的印象和压力,而不会有长久的影响,也不会让同学们有多大兴趣去听。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侧面反映了老师的个人魅力,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经济思想史课程或其他课程的积极性。
  在课程因素方面,同学们认为课程内容的吸引力比较重要。对于经济思想史课程来说,其实还是比较生动有趣的,也比较最适合角色扮演这个形式。同学们并非一味的抱着功利的思想,只要是感兴趣的东西,都会认真努力的完成。课程内容的吸引力决定着他们是否愿意为此付出努力以及付出努力的程度。当然除去课程本身的原因,老师是否能将其讲的生动活泼也很关键,这些影响都是不能割裂开来看待的。
  学校方面的因素最主要的是时间的原因。时间原因是从同学们是否会参加角色扮演这个活动的角度来影响其教学效果的。课程任务太重太集中时,同学们有可能就没有精力去参加这样一个趣味性比较强的活动,这一因素可能对于高年级的影响更为重要。
  4 结论
  通过角色扮演方法在“经济思想史”课程中的应用实践,有以下几点结论:
  (1)角色扮演教学方法作为一种参与式教学方法,不仅有传统的个人角色扮演形式,还可以拓展为“小组情景展示”形式,能够产生较好的实践效果,主要表现在:增强教学互动性,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同学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创新能力;融洽师生关系,等等。
  (2)影响角色扮演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有:学习态度,兴趣爱好、教师的个人魅力、课程的重要性和教学方法的设定等。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应该多注意这些方面的因素。
  (3)角色扮演教学法不仅能够在一些应用性课程中使用,而且在理论性课程中也能够得到有效地应用。《经济思想史》作为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角色扮演法效果很好。这表明角色扮演教学方法具有较广泛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 林敏慧.角色扮演法在旅游专业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科教导刊,2018(8):108-109.
  [2] 淡艳茹.参与式课堂教学在旅游管理专业中的应用——以导游业务课程为例.大学教育,2018(10):248-250.
  [3] 凌惠馨,龚麒文,肖雪花.角色扮演法在会计学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吉首大学会计学专业课程教学为例.课程教育研究,2019(13):122.
  [4] 罗慧娟,张凯,陈莉荣等.专业转型下《环境管理与法规》角色扮演教学法探析.教育教学论坛,2019(11):190-191.
  [5] 郄鹏,刘建文.角色扮演法在《人力资源管理》教学中的应用——以山东理工大学行政管理专业为例.教育现代化,2019(11):285-288.
  [6] 王秀华,许秀,梅温琳.课时约束条件下角色扮演法应用效果研究.财会通讯,2020(4):72-17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34569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