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城乡规划专业培养方案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马文亚

  摘  要: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制度是我国高校工程教育参与国际竞争、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和保证。立足于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以地方院校城乡规划专业为例,从优化课程体系、强化实践课程以及拓展教学资源3个层面出发,对地方本科院校城乡规划专业在适应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进行专业培养方案调整进行阐述,以期为其他地方院校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工程教育  专业认证  城乡规划专业  培养方案
  中图分类号:TP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20)07(b)-0197-04
  Research on the Training Scheme of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Specialt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 Certification
  --Take Binzhou College as an Example
  MA  Wenya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 Institute of Binzhou University,  Binzhou, Shandong Province, 256600 China)
  Abstract: The professional certification system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 is the basis and guarantee for China's engineering education to participate in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professional personnel training. Based on the background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 accreditation to local college of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as an example, through optimizing curriculum system, strengthening practical courses and develop teaching resources from three aspects, such as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in local undergraduate universit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adapting to engineering education accreditation for professional training scheme adjustment, so as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 for other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 Words: Engineering education; Professional certification;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Training program
  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得益于以科学技术为基础的创新活动。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日益增强的背景下,工程科学技术在当代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它是新生产力及新兴产业的重要创造者。工程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进步离不开高质量的工程教育,高质量的工程教育是确保培养高素质工程科学技术人才的生命线。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制度是我国高校工程教育参与国际竞争、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和保证。目前,世界上绝大数发达国家为促进工程技术人员流通以及工程学位的互认,建立了多边认可的国际工程教育认证制度,主要有《华盛顿协议》《都柏林协议》《悉尼协议》,其中《华盛顿协议》的国际认可度最高[1]。为促进我国专业工程人才培养标准,缩小与发达国家差距,提高工程技术人才国际认可度和质量水平,我国于2013年成为《华盛顿协议》的预备成员,3年后正式成为该协议正式成员[2]。为我国加快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工程教育质量有着深远意义[3]。
  1  背景分析
  自20世纪50年代中国高校城市规划专业诞生以来,由早期学习借鉴苏联体制的“城市建设与经营专业”,再到后来逐渐向欧美国家建筑学背景下的“城市规划专业”转变,最终发展到现如今的贴合中国城乡发展规律的“城乡规划专业”,该专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为中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城市规划和管理人才,促进了中国城市建设进程[4]。
  随着城乡发展差距的逐步扩大以及城市问题、生态环境问题的不断加重,中国城镇化道路逐步由之前注重“城市增量”发展向“存量优化”方向提升、由城市空间“无序蔓延”到划定“城鎮开发边界”转变、由注重城市GDP增长到注重城市绿色高质量发展转变。如何顺应新时代社会发展,适应新形势下的社会需求,平衡好城乡规划专业自身发展与社会需求,是下一步高校城乡规划专业发展以及相关教育工作者研究的热点方向之一。为满足新形势下国土空间规划工作对城乡规划人才的需求,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重点强调城乡规划专业的“实效性”“综合性”“指导性”的特点,推动高校城乡规划专业本身内涵式发展、提升该专业的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推进高校城乡规划专业的工程教育认证工作显得尤其重要[5-7]。
  目前,我国专业认证工作分为教育部主导的工程认证和住房城乡建设部主导的专业评估。按照2017年11月修订的工程教育认证标准相关要求,城乡规划专业必须有明确、公开、可衡量的毕业要求,毕业要求应能支撑培养目标的达成。具体而言,主要包括工程知识、问题分析、研究、使用现代工具等12大项内容。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主导的全国高等学校城乡规划专业本科(五年制)教育专业评估标准,城乡规划专业教育评估主要分为教学质量、教学过程以及教学条件三大部分。   2  培养方案修编原则
  大学本科教育是培养学生专业能力和素质的起点和关键阶段。城乡规划专业培养方案应及时跟踪现代城乡规划学科发展的总体趋势,拓宽传统城市规划学科的视野,积极探寻新形势下城乡规划专业教育改革的路径与方向,不断完善城乡规划专业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模式。滨州学院作为地方性普通本科综合应用性院校,在人才培养目标上注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基于此,城乡规划专业也是注重对学生应用性能力的培养,并结合当地用人实际需求。
  2.1 专业认证标准与地方人才需要相衔接
  培养方案的修订在对接工程教育认证和评估标准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满足地方人才需要,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能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地方实际发展的问题,毕业后无缝衔接地投入实际工作中。
  2.2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城乡规划专业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需要学生动手实践。培养方案的修订,在满足课堂理论教学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保障学生的实践实习能力的培养,加强实践教学,完善学生实践实习的教学体系,进一步丰富城乡规划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以及方式方法,倡导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2.3 整体优化与个性化培养
  城乡规划专业是一门综合性学科,课程体系设计到社会学、人口学、经济学、地理学、美术等。因此该学科的日常教学要注重稳定性和先进性,进一步优化课堂设置。本着“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最大限度地提高人才培养素质,在培养方案修订过程中要严格坚持因需设课。同时也要尊重学生个性化发展,体现专业特色,注重专业选修课的制定,保证选修课的比例,扩大学生个性发展空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3  培养方案内容的改革
  根据培养方案修正原则,进一步梳理了城乡规划专业评估和工程教育认证标准的映射关系,城乡规划专业认证或评估的核心问题在于确定专业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及内容符合城乡规划专业评估的要求[8]。
  根据滨州学院办学定位和城乡规划地方市场需求,结合国家注册城乡规划师的职业要求,将城乡规划专业的培养目标制定为:(1)具有绿色低碳发展的理念和以人为本的职业操守,坚守执业规范;(2)具有团队协作和领导能力,能够组织和实施城乡规划相关领域的项目,解决城市发展中面临的问题;(3)具备注册城乡规划师的执业能力;(4)能够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不断根据学科的发展,通过继续教育拓展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最终形成城乡规划专业培养目标和专业评估认证之间的关联矩阵,通过培养方案的修订,为下一步的专业评估奠定基础、查缺补短。
  3.1 优化课程体系
  为适应时代发展需求,满足社会人才实际需要,城乡规划专业课程设置要服务于专业培养目标,结合学校发展实际以及学生就业反馈,对城乡规划专业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进行优化。针对城乡规划发展面临的新问题和发展新趋势,增加城乡规划基础理论课的类型,如针对空间规划发展趋势,增加GIS技术理论学习、遥感地学分析、城市地理信息系统应用等课程;针对乡村振兴国家战略的实施,增加乡村规划相关基础理论课程,如村庄建设与管理、传统村落保护与开发、乡村旅游规划与开发等课程,逐步建立以规划设计课为核心课程的各类课程相互衔接的课题体系。改变以往专业课集中在高年级、基础公共课主要集中在低年级的现象,适当延长基础公共课的分布周期,将专业课概论性课程适当转移到低年级学期中,从而有利于专业核心理论的循序渐进,有利于学生建立清晰的专业知识体系框架。
  3.2 强化实践教学
  城乡规划专业是一门特别注重实践能力培养的学科,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动手实践能力对学生而言同等重要,缺一不可。在强调理论教学的基础上,也要加大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在满足全国高等学校城乡规划专业指导委员会10门主干课程的条件下,适当减少其他理论课的学时,相应地增加实践类课程的学时比重,如增加城乡规划专业的机场认识实习、城市建筑实习、城乡规划专业实习、城市设计实习、机场规划实习等,将案例式教学、师徒制教学、讨论式教学融合到实践教学中,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增强学生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
  3.3 拓展教学资源
  拓展教学资源,提高学生认知水平和实践能力,强化与校外实训实习基地的对接,通过与校外设计院建立合作关系,派送学生实习,增加学生实际项目的动手操作能力;或者选派有承接项目经验的教师进行实习管理指导。目前,滨州学院城乡规划专业已与滨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滨州高新区建筑设计院等单位建立合作实习关系,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机会,也进一步拓展了城乡规划专业的实践教学资源。同时为增强城乡规划专业学生的持证率,适应新时代建筑设计、城市规划行业的发展需求,城乡规划专业也积极开展建筑信息模型技术(BIM)的课程,强化学生BIM操作能力。充分调动学院其他本科专业的教学资源,利用地理信息科学专业优势,开展GIS技术应用、地理信息技术、遥感概论等课程,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强化GIS技术在城乡规划中的应用,以GIS相关技术为核心建立城乡规划空间规划研究平台,以了解行业前沿的技术手段和学术思路[9]。
  4  结语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制度是我国高校工程教育参与国际竞争、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和保证,其主要思路为将专业认证结论或反馈建议不断应用于该专业的整改调整,以促进专业培养目标适应时代发展需要,提升专业质量水平提高。而专业培养方案是高校进行某一方面培养社会所需人才的蓝图,培养方案编制水平的高低、合理程度将直接影响人才培养是否合格。因此,培养方案的编制或修正须在满足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或者专业评估相关要求的基础上,紧跟时代发展需求,积极与社会需求接轨,不断调整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提升教学质量水平,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队伍。
  参考文献
  [1] 刘宏伟,苗补全,荀勇,等.《华盛顿协议》下工程教育专业建设路径选择[J].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0(3):73-76.
  [2] 楊统一,刘延鹏,陈芳艳,等.专业认证背景下高校环境工程培养方案的特色化构建——以江苏科技大学为例[J].高师理科学刊,2018,38(10):84-88,91.
  [3] 周锡堂.工程教育认证理念与高等教育评估[J].化工高等教育,2015,32(3):18-21.
  [4] 高等学校城乡规划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城乡规划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1-28.
  [5] 董秀华.市场准入与高校专业认证制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
  [6] 胡标,刘振英,王庆平,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工程类专业实验教学改革探索[J].华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0(3):104-108.
  [7] 舒丹丹.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理念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9.
  [8] 何德文,柴立元,彭兵,等.特色环境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7(1):47-49.
  [9] 巫昊燕.新常态下地方院校城市规划专业办学方向的发展思考[J].高等建筑教育,2018,27(6):17-2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37495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