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代际对体育参与影响的研究综述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肖刘政芃

  摘  要:代际问题在近年来一直得到社会学领域的关注,但代际对体育参与影响的文献并不多。该研究通过文献资料法,搜集国内外相关研究并进行综述,发现国外研究视角主要分为3类:作为文化资本的代际影响、作为中间因素的代际影响和体现为父母态度的代际影响,国内研究相对笼统,可粗略分为子女对父母的反馈模式和体育代际冲突。该领域研究相对较少,缺乏系统性,或将成为未来的研究热点,值得进一步挖掘。
  关键词:代际  代际影响  体育参与  代际冲突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21)01(a)-0253-04
  A Summary of the Research on the Influence of Generations on Sports Participation
  XIAO Liuzhengpeng
  (Sports Department of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Beijing, 100872 China)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intergenerational issues have been concerned in the field of sociology, but there are not enough literature about the influence of intergenerational on sports participation. Through the method of literature review, this study collects and summarizes the relevant research at home and abroad. It is found that the foreign research perspectives are mainly divided into three categories: the intergenerational influence as cultural capital, the intergenerational influence as an intermediate factor, and the intergenerational influence embodied in parents' attitude. Domestic research is relatively general, which can be roughly divided into children's feedback mode to parents and sports intergenerational conflict. Conclusion: the research in this field is relatively less, lack of system, which may become a research hot spot in the future and it's worthy of further exploration.
  Key Words: Intergenerational; Intergenerational influence; Sports participation; Intergenerational conflict
  我國关于代际的研究最早始于20世纪80年代,特别是近年来,关于代际的研究呈波动上升趋势,但关于代际对体育参与影响的研究相对较少,述评类研究更是少之又少。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飞速发展,由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转型,社会变迁造就了不同的代际文化,引起了巨大的代际差异,显然,旧有研究已不能满足当下的需求,所以必须对以往研究进行总结,推陈出新。
  1  代际的概念
  “代际”单从字面结构来看,由“代”和“际”两个字构成。“代”指出生在同一年代的人,“际”指彼此之间,合起来“代际”指社会不同代人之间的关系。20世纪50年代德国社会学家卡尔·曼海姆提出“代问题”,“代际”第一次作为一个整体理论得到关注,不同的“社会位置”和历史文化的差异,导致不同代单位之间在社会态度、价值观、行为方式等方面都迥然不同[1]。
  国外学界对于“代际”的使用多属于广义上的,既包括家庭内部上下代之间的抚育、赡养、交换、继承与交往关系[2],也包括社会层面不同代之间的交换、合作与互动关系,跨越了血缘、地缘和业缘,几乎涵盖了家庭、工作、学校、健康照护以及自然环境中的所有代际关系。
  相比之下,国内学者对于“代际”的使用多属于狭义上的,偏重于对家庭内部亲子关系的探讨[3]。代际关系存在着多重维度,不仅有经济、家务和情感相互支持的功能性维度,还有交往、情感、合意、结构和规范等维度,这些维度关系密切,共同决定着家庭代际关系的类型[4]。王跃生认为,中国的代际关系是抚养-赡养关系和交换关系两种关系并存、且有互补的关系,代际关系有3种类型和3个层次,包括粘着型代际关系、松弛型代际关系和独立型代际关系[5]。而马春华运用代际团结理论范式和潜在类别分析,揭示了中国城市家庭代际关系的5种潜在类别:“亲密且互惠型”“亲密有距型”“实用主义型”“情感型”“疏      离型”[6]。   2  文献回顾
  2.1 国外文献综述
  根据过往研究,体育参与受到个体、家庭等因素的影响[7]。代际对体育参与的影响的研究最早发端于父母对孩子体育参与的影响的研究,这时候代际这一概念还未被纳入研究范围。大多数研究都表明,父母对孩子的体育参与有重要影响。
  在英国,孩子能否参与到高水平运动中很大程度取决于父母,如果父母支持动力不足,有天赋的年轻人不会从事体育运动,特别是网球这样高消费的运动,来自贫困家庭的运动员会有严重短板。其次俱乐部和教练也扮演了重要角色[8]。
  一项针对85名参加冰球运动的女大学生的调查也证实了这一点,父母影响了她们大学前是否参与冰球运动,上大学后她们主要受队列效应的影响[9]。
  通过阅读文献,代际对体育参与影响的文献主要分为3类。
  2.1.1 作为文化资本的代际影响
  第一类从文化资本的角度出发,把以阶级、经济水平等为代表的代际影响视为一种社会资本。Popham通过测试儿童和成人社会阶层流动性是否与成人参与体育运动和锻炼的绝对比率相关,发现向上流动的儿童比他们的出生阶级有更高的锻炼比率,但比他们的成年目的地阶级有更低的锻炼比率。向下流动的人的锻炼比率低于他们的原籍阶级,但高于他们的目的地阶级[10]。Jeroen等人发现父母体育资本和学校教育计划仍然是影响女性青少年积极参与休闲体育活动的重要社会文化因素,其中母亲体育资本是最重要的因素,由此建议加大对未成年少女及其母亲的体育政策力度,使这一目标群体更积极地参与体育活动[11]。
  2.1.2 作为中间因素的代际影响
  第二类从社会化的角度出发,把代际影响视为年轻一代实现体育社会化的一个中间因素。Hayoz等人的研究结果表明,父母受教育程度越高,在儿童时期以及青春期和成年期的体育参与就越明显,家庭内与运动相关的生活方式导致青少年和年轻成人更高的运动参与度。儿童时期的体育活动对青少年和成年期的体育参与有积极影响[12],家庭内与体育相关的生活方式和儿童的体育参与之间存在互惠关系[13]。Burrmann基于Zinnecker的家庭社会化概念,试图通过调查那些从核心家庭的经历中融入俱乐部体育的青少年来回答这个问题,并用2002年勃兰登堡州青少年体育调查的经验数据进行了检验[14]。
  2.1.3 体现为父母态度的代际影响
  还有一类研究认为代际影响主要体现为父母的态度和意愿。Chang和Mahoney考察了父母的鼓励和信念(即,对运动的重要性和对儿童能力的感知)和儿童的动机(对运动的期望和价值)是否能预测儿童中期和青春期的运动参与,研究结果显示,家长信念、鼓励、儿童动机与中学生体育参与呈正相关[15]。Downward研究探讨父母态度对儿童体育活动的影响,以一种独立于孩子行为的父母态度(他们年轻时参与体育活动)为衡量标准,发现锻炼行为在代际间有明显的转移,尤其是男性成人和男性儿童,但成年女性在成长过程中的体育活动对女童的体育参与影响不大。同时,向年轻一代推广体育运动似乎是在老年人养成体育习惯和促进体育参与方面的一项卓有成效的策略,在促进妇女参与方面还有一些挑战需要克服[16]。
  在研究方法方面,以上大部分研究都采用了问卷调查法或访谈法,而Cynthia和Kim独辟蹊径,在他们的研究中采用了实验法,通过让7位老年人和7位年轻人完成了为期8周的太极拳训练,发现两代人相互影响,认为代际体育活动计划可以增加老年人和青年人体育活动和社会互动的可行性和有效性[17]。
  2.2 国内文献综述
  代际理论自20世纪80年代传入我国,各个领域的学者曾分别从社会学、青年学、人口学、环境学与文化人类学等多维视角对代际关系问题进行了描述与分析[18]。
  国内关于父母影响子女体育参与研究的结果基本与国外相同,比如董宏伟以家庭资本为研究视角,采用问卷调查法,考察青少年体育锻炼意识与行为背后的影响因素,认为家庭对青少年影响深远,家庭的经济地位、体育态度、锻炼氛围、网络结构和周边环境都是其中有显著意义的影响因素[19]。
  2.2.1 子女对父母体育参与的代际影响
  相比国外学者,国内学者更关注子女对父母体育参与的影响,这点与我国的国情有关。在我国,由于国家提供的福利不足以让老人晚年生活无忧,相比于社会契约,代际的家庭契约对于个人福祉更加重要[20]。这种代际的家庭契约与西方社会父母单向抚养子女的“接力模式”相区别,即由费孝通提出的中国传统社会中的“反馈模式”:父母抚养子女,成年子女赡养父母[21]。高科技的发展促使子女凭借自身优势获得了对父母“文化反哺”的话语权,从而引发了一场深刻的亲子关系革命[22]。
  “反馈模式”和“文化反哺”在代际对体育参与的影响方面有所体现。比如,王富百慧等人的研究发现,家庭锻炼行为具有代际互动关系,呈现双向社会化模式,即在子女形成锻炼意识和惯习的过程中,父母对子女进行自上而下的教化,子女在成长过程中受到外界影响后带动父母的体育参与,纠正父母的不良习惯[23]。而后,王富百慧基于代际团结理论进一步细化研究,认为观念认同、情感支持、亲密联系是子辈支持父辈锻炼决策的关键因素,代际团結的负向影响是生活照料和隔代照料挤压了父辈锻炼的时间和   精力[24]。
  2.2.2 代际影响的反作用
  代际对体育参与的影响不只有和谐的一面,也有摩擦的一面。苗治文和王赢二人提出了“体育代际冲突”的概念,是指两代人(即“青年代”与“成年代”)在体育思想、体育行为、体育心理、体育思维、体育需求等方面的差异和隔阂,体育代际冲突是体育代际传承不足、两代人体育知识结构不同、缺乏交流和环境差异等原因造成的[25]。
  有的研究着眼于女性体育参与,发现在社会变革过程中,影响成年女性体育锻炼行为变化的因素具有显著的代际差异,同时成年女性体育锻炼行为具有城乡差异,城镇女性比农村女性更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但老年女性仍是锻炼的主体,年轻女性并未养成日常锻炼的习惯;农村女性体育锻炼程度较低,但年轻女性的体育锻炼程度渐渐接近城镇女性,可见城乡差异是暂时的,未来二者必然是趋同的[26]。   高鵬飞等人运用文化堕距和文化贫穷理论的分析框架,围绕着惯习与阻断的主线,在社会结构文化变迁中对60名大四学生的“体育参与史”进行了质性研究,认为青少年体育参与不足具有跨阶级、跨区域的普遍代际特征,应纠正社会、教育和体育的行业性失范,从而重构现代青少年体育参与文化[27]。
  此外,还有研究基于代际视角探讨流动人口体育参与对其幸福感的影响,发现体育参与所带来的“健康”和“社会资本”可以显著提高流动人口的幸福感,这种幸福感存在代际差异,老一代女性流动人口幸福感提升明显,新生代流动人口则不明显,主要与体育参与的行为特征和观念有关[28]。
  3  结语
  通过阅读以往文献,发现相比国内研究,国外研究起步更早,内容也更加丰富。
  国内研究在概念方面有模糊和混乱,例如高鹏飞在其研究中提到“坚持代际公平原则,就是不能牺牲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来换取所谓的学业或职业成就”,但代际公平的实际意思是实现每一代人之间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方面的权利平等,代际公平这一概念在此处的使用是不恰当的。
  未来研究可以更关注代际对体育参与影响的具体机制,不同代际关系类型、不同性别对体育参与的影响,隔代代际影响等。同时,应重视网络中的代际关系研究和多学科综合的交叉研究,坚持城市研究与乡村研究并重。
  参考文献
  [1] 曼海姆,著.卡尔·曼海姆精粹[M].徐彬,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82-108.
  [2] 王跃生.农村家庭代际关系理论和经验分析——        以北方农村为基础[J].社会科学研究,2010(4):116-123.
  [3] 李俏,马修·卡普兰.老龄化背景下的代际策略及其社会实践——兼论中国的可能与未来[J].国外社会科学,2017(4):54-63.
  [4] VemL B, Robert.E.L.R.Intergenerational Solidarity in Aging Families: An Example of Formal Theory Construction[J].Journal of Marriage and the Family,1991,53(4):856-870.
  [5] 王跃生.中国家庭代际关系的理论分析[J].人口研究,2008,32(4):13-21.
  [6] 马春华.中国城市家庭亲子关系结构及社会阶层的影响[J].社会发展研究,2016,3(3):44-70,243.
  [7] 叶展红.关于开展家庭体育的构想[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1999,19(6):45-48.
  [8] ADG, Baxter-Jones, N, Maffulli, TOYA Study Group. Parental influence on sport participation in elite young athletes[J].The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 and Physical Fitness,2003,43(2):250-255.
  [9] Carol Auster. The Effect of Cohort on Women's Sport Participation: An Intergenerational Study of Collegiate Women Ice Hockey Players[J].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2008,40(2):312-337.
  [10] Frank Popham. Intergenerational social class stability and mobility are associated with large absolute differences in adult participation in sport and exercise[J].British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 2010,44(16):1184-1185.
  [11] SCHEERDER J, TAKS M, LAGAE W. Teenage girls' participation in sports. An intergenerational analysis of socio-cultural predictor variables[J].European Journal for sport and Society, 2007,4(2):133-150.
  [12] BEUNEN GP, LEFEVRE J, PHILIPPAERTS RM, et al. Adolescent correlates of adult physical activity: A 26-year follow-up[J]. Medicine & Science in Sports & Exercise,2004,36(11):1930-1936.
  [13] Christelle Vanessa Hayoz, Cloudna Klostermann, Jurg Schmid., et al. Intergenerational transfer of a sports-related lifestyle within the family[J]. International Review for the Sociology of Sport, 2019,54(2):182.   [14] Burrmann, U., Beitr?ge. The Influence and Intergenerational "Heredity" of Sport(club) Engagements from the Nuclear Family[J]. Sport und Gesellschaft,2005,2(2):125-154.
  [15] Arena Chang Lam, Joseph L. Mahoney. A Longitudinal Comparison of Parent and Child Influence on Sports Participation[J].Journal of Youth Development,2013,8(3):68-82.
  [16] Paul Downward, Kirstin Hallmann, Tim Pawlowski. Assessing parental impact on the sports participation of children: A socio-economic analysis of the UK[J].European Journal of Sport Science,2014,14(1): 84-90.
  [17] Cynthia K. Perry, Kim Weatherby. Feasibility of an Intergenerational Tai Chi Program: A Community-Based Participatory Research Project[J]. Journal of Intergenerational Relationships,2011,9(1):69-84.
  [18] 沈汝發.我国“代际关系”研究述评[J].青年研究,2002(2):42-49.
  [19] 董宏伟.家庭社会资本对青少年体育锻炼意识与行为的影响及反思[J].沈阳体育学院报, 2010,29(2):33-37.
  [20] 林如萍.“疏离的世代”?不同住世代之代际交换分析[C]//家庭与性别评论(第5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21] 费孝通.家庭结构变动中的老年赡养问题——再论中国家庭结构的变动[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3):7-16.
  [22] 徐安琪.家庭结构与代际关系研究——以上海为例的实证分析[J].江苏社会科学,2001(2):150-154.
  [23] 王富百慧,王梅,张彦峰,等.中国家庭体育锻炼行为特点及代际互动关系研究[J].体育科学, 2016,36(11):31-38.
  [24] 王富百慧.家庭代际关系对城市老年人锻炼行为决策的影响[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9,43(5):58-66.
  [25] 苗治文,王赢.体育代际冲突及其解决策略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9(1):52-56.
  [26] 王富百慧,江崇民,王梅,等.中国成年女性体育锻炼行为代际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J].体育科学, 2015,35(9):24-34.
  [27] 高鹏飞,梁勤超,李磊.青少年体育参与不足的文化惯习、代际传递与现代重构[J].体育与科学, 2019,40(3):48-53.
  [28] 刘米娜.代际视角下流动人口体育参与对其幸福感的影响研究[J].体育与科学,2017,38(2):40-53,32.
  [29] 爱蒂丝·布朗·魏伊丝,著.公平地对待未来人类:国际法、共同遗产、世代公平[M].汪劲,于方,王鑫海,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6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39081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