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沧州市应用型本科与产业深度融合的路径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张春茜 姜久超 刘振方 栗梦媛

  摘  要:近年来,随着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社会需求量大大增加,国家多次号召建成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大背景下,我们应该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完善应用型本科校企深度融合的顶层设计,创建校企合作人才交流机制,借鉴国内应用型本科院校校企深度融合的成功经验,摆脱现有困境,以产业结构为基础探索适于沧州当地经济发展的产教融合模式。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  产业结构  产教融合  探索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21)01(a)-0188-03
  Research on the Path of Deep Integration of Applied Undergraduate and Industry in Cangzhou City
  ZHANG Chunqian  JIANG Jiuchao  LIU Zhenfang  LI Mengyuan
  (Hebei University of Water Resources and Electric Engineering, Cangzhou, Hebei Province, 061001 China)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adjustment of economic and industrial structure, the social needs of high-quality skilled talents has been greatly increased and the government has repeatedly called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a vocational education syste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Under this background, we should give full play to the government functions, improve the top-level design of the deep integration of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 and enterprises, create a talent exchange mechanism of school enterprise cooperation, learn from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 of the deep integration of colleges and enterprises in domestic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 get rid of the existing difficulties, and explore a mode of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suitable for Cangzhou's local economic development based on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Key Words: The applied undergraduate;Industrial structure;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Explore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要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引导普通本科高等学校转型发展。采取试点推动、示范引领等方式,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重点举办本科职业教育[1]”,由此普通本科教育的发展迎来了新的阶段,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实现产教融合,是进一步加快高等教育的专业结构性调整的必然举措。沧州市应用型本科院校如何与企业深入融合,培养专业技能型人才,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也是沧州市职业教育工作面临的重要研究课题,对此该文从沧州应用型本科与产业深度融合的重要意义、现状、实现途径3个方面进行分析,力图探索出适用于沧州产业发展的高等院校职业教育模式。
  1  应用型本科院校与产业深度融合的重要意义
  沧州职业教育的主体主要涉及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两大部分。针对“大国工匠”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应用型本科自身教育结构更能满足人才培养需求。一方面,应用型本科生源素质相对较强,学生基础知识相对扎实,学习积极性较强,为专业知识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并便于专业技能的培养与提升;另一方面,应用型本科学制较长。职业教育的学制一般为3年,理论知识的学习被压缩在2年之内,课程设置较为紧密,学生普遍反映专业知识多且难,学生专业课程学习兴趣偏低、专业知识、技能掌握水平不理想的现象较为普遍。而应用型本科教育学制为4年,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还能够保证有贴近企业生产实际的操作技能训练,更有利于高素质技能型专业人才的培养。
  除此之外,应用型本科职业教育,其本质就是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社会产业结构为基础,为生产、服务、建设以及管理等部门培养所需要的实用型、动手能力强的高素质专业技能型人才。而產教深度融合正是实现应用型本科职业教育教学过程与当地企业生产过程深度对接的具体措施,其通过将教育教学、生产劳动、素质养成、技能历练、科技研发和社会服务相融合,促进产教一体、校企互动,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产教融合程度对于高素质现代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  应用型本科院校与产业深度融合所处的现状
  2.1 应用型本科教育资源匮乏
  目前,沧州当地仅有3所本科院校,一方面,应用型本科院校数目偏少降低了企业参与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的热情与主动性;另一方面,应用型本科院校建校时间较短,在课程、专业建设方面处于起步阶段,仍面临着诸多问题。以河北水利电力学院为代表的应用型本科院校是一所刚在2016年由高等专科学校升本而来的本科院校,这短短的4年时间里,河北水利电力学院一直在进行本科专业建设与专业评估准备工作。然而对于应用型本科高校的专业评估、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标准并没有与研究型大学进行区分,研究型大学培养思路与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要求之间的差异为应用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添加了难度。除此之外,本科高校教师绝大多数来自于国内高等院校应届毕业博士生、研究生,他們几乎是从学校到学校,虽然有着丰富的理论知识,但是知识应用能力、实际操作技能仍有所欠缺,真正的“双师型”教师并不多,再加之学校实验设备陈旧、实训设施有限,学校毕业生实际专业技能与社会所需脱节的现象依旧存在。
  2.2 鼓励保障机制不完善
  2019年1月,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对于应用型本科高校校企深度融合的政策支持不够明确。一方面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设置自主权没有明确说明;另一方面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标准并没有与研究型大学进行明确区分[2]。政府是构建以产教融合为基础的职业教育体系的主导力量,在校企合作中担任了宏观调控的作用。但目前无论从国家层面,还是各级政府层面,出台的与产教融合相关的文件与政策,绝大部分倾向于指导性与鼓励性,明确的激励性政策较少,基于法律层面建立的产教融合激励保障机制几乎没有,校企双方权利、义务的界定并不明确且没有相应的保障措施,导致大多数的校企合作仅仅是流于形式、“浅尝辄止”,没有切实有效的产教融合成果作为校企合作的驱动力,校、企双方力求深度融合的积极性减弱,产教融合的进程缓慢。
  2.3 校企双方合作理念不同
  在产教融合的过程中,校企双方的价值出发点是不同的。学校希望通过借助企业的优秀资源来加强自身专业建设、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提升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就业率。而企业则希望通过校企合作能提升自身的科技水平,借助高校的科研力量实现技术创新,并通过人才联合培养的方式为企业输送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因此,在校企合作过程中,企业追求短时利益,不愿进行长期投资,更不愿承担帮扶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发展的社会责任,而大多数地方本科院校仍处于应用型本科转型的初期探索阶段,实训平台建设时间较短,技能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并不完善,致使高校毕业生专业素质、技能仍有待提高,能够为企业直接提供技术价值的能力有限。因此,校企双方由于合作理念、目标不同,在合作过程中出现了诸多分歧,并且这些分歧并没有一个良好的沟通渠道、沟通方式得以解决,由此导致了校企合作的不稳定、不长久的现象产生,以校企融合为基础的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进程止步不前。
  3  应用型本科院校与产业深度融合的路径探索
  3.1 发挥政府职能,完善应用型本科校企深度融合的顶层设计
  首先,在国家层面,发布具体文件明确规定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设置的自主权。在教育部门的监督管理下,鼓励应用型本科院校依据当地产业结构调整相关专业设置。除此之外,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专业评估、教学工作合格评估的指标细则要与研究型大学进行明确区分,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专业评估、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应更侧重于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的结合性。其次,当地政府应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给予政策上的有力支持,例如,为校企合作双方批设土地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为校企合作企业提供税收优惠、降低银行信贷等优惠政策,为校方提供适当财政补贴用于学生培训、创业等支持[3]。同时为校企之间深入合作提供法律保障,对于校企双方在合作过程中的权利以及义务在法律层面予以明确规定。
  除此之外,各级地方政府要牵头教育、科技等职能部门形成校企合作监督组织,为校企双方搭建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在校企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的前提下,对于二者合作的过程进行监督、管理,对于合作过程中出现的矛盾、问题予以及时调节、沟通、解决。无论在大政方针上还是细节管理之处,当地政府部门均应为校企双方构建良好的合作环境,以便取得校企融合、共建发展的双赢局面。
  3.2 创建校企合作双方人才交流机制
  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多数教师为研究型大学的应届博士生、研究生,专业知识理论基础扎实,但实践应用能力相对薄弱,对于实践教学平台的搭建、实践教学工作的开展经验不足,学生操作技能的培训效果并不理想。而企业方专业技能型人才较多,实践操作经验较为丰富,但大多数企业中的技术人员进一步学习深造的机会不多,以至于对前沿创新科技的了解较少,技术难题攻关能力、产品升级创新能力相对较弱。
  从当前校企双方的人才现状分析发现,双方的人才能够通过互相交流达到优势互补的效果。校企深入合作的双方可以制定相关的政策鼓励人才之间的流动、学习。例如,学校可以邀请企业技术人员到校对于学生的实验、实训工作进行指导,并给予一定的培训补贴。一方面学校能够保证学生得到贴近生产一线的技术技能培训,便于实现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另一方面该校教师可以通过观摩学习企业技术人员的现场操作,对于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进一步加深理解,提升自身实践技能。同样企业可以邀请学校教师参与技术难题攻关、完成新技术研发、产业结构升级策略性研讨等工作,并给予一定的科研奖励。企业可以充分利用学校教师具备的丰富专业知识为企业的技术理论性研究提供支持。因此,校企深度融合的双方可以通过创建人才交流机制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实现校企共同发展的建设目标。
  3.3 借鉴国内应用型本科院校校企深度融合的成功经验
  自从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发布以来,产教融合被提升为国家教育改革的基本制度安排,国内不少应用型本科院校积极与产业进行深入合作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黑龙江工程学院创新打造了“学院+基地+园区”实践机制,形成了基础应用、综合应用、创新实践的三层次递进实践训练体系,通过科研创新并重的理念打造了新的职业教育模式[4]。
  枣庄学院打造国内、国际双向产教融合发展模式。国内,汇集高校及各企业的人力资源成立“枣庄发展研究院”,为当地政府的经济发展方案提供理论支撑。
  国际上,参加中美产教融合建设项目,构建国际化应用型大学。
  沧州作为京津冀城市圈的组成部分之一,有着优越的地理位置、便利的交通条件,丰富的物产资源。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大趋势下我们应该以本地自身产业结构为出发点吸取国内外高校产教融合的成功经验,积极推动当地应用型本科院校与产业深入合作,培养出能够服务于当地经济发展的高素质专业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周文辉.应用型本科院校校企深度融合之困境与策略[J].江西社会科学,2016(10):252-256.
  [2] 戴国宝,王雅秋,冯文奂.应用型本科高校校企深度融合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J].职业技术教育,2019,40(16):54-59.
  [3] 何谐.工程技术人才产学合作的专业建设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20(20):199-201.
  [4] 田晓娜,穆春雨等.沧州产业结构与职业教育培养模式研究[J].现代农村科技,2018(3):76-77.
  [5] 杨硕东,肖海文.“双创”视域下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途径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20, (20):192-193.
  [6] 李盛竹,李倩.产教融合背景下的高教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11):5-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39082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