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计算机类专业创新性人才培养的关键因素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江敏 周爱平 周彦霖

  摘要:为了满足企业对计算机类创新性专业人才的需求,教学不应仅局限于让学生掌握基础理论和基本专业技能,更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阐述了创新的内涵;其次,概述了计算机类专业创新性人才的培养体系;最后,分析了影响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创新性;人才培养;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1)07-0112-02
  1 创新的内涵
  “创新”强调的是“新”字。创新的本质是“突破”,即突破常规方法、思维定式[1]。为了发展的需要,运用已知的方法或知识,突破常规,创造出某种具有新颖的、独特的、有价值的新事物、新思想、新方法[2]。对于个人而言,创新,是一个人实现自我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之一,个体的发展取决于创新能力的有无。同时,创新,也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社会发展的源泉,也是人类文明蓬勃向上的重要支撑[3]。不同民族的发展水平有高有低,有快有慢,究其根本,其主要原因是民族创新能力的参差不齐。
  2 计算机类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概述
  计算机类专业人才类型可分为工程型人才、研究型人才、应用型人才和教育型人才。
  1) 工程型人才,主要涉及各種类型计算机软硬件以及相关技术产品的技术开发工作,能够熟练地运用相关软硬件技术、创造性地协助设计和组织进行相关产品开发和技术设计管理工作。
  2) 研究型人才,侧重于对现代计算机技术理论及其他相关专业技术的学习和研究,具有扎实的计算机理论和一定的技术创新实践意识,能够建立和提出新的技术理论。
  3) 应用型人才,一般要求具有精湛的计算机专业知识和技术,具备不断创新专业技术知识、提出新看法、新观点的能力。
  4) 教育型人才,主要从事高等院校计算机类课程的建设和教学研究工作,除了具备计算机的专业知识、教育理论知识、教学方法之外,还需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创新、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优秀计算机类专业人才。
  由此可见,无论哪类专业人才,都非常需要他们具备一定的自主创新意识与较强的创新能力。因此,构建计算机类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可以从三方面入手:构建多维分流的培养框架,深化课程体系改革,加大实践能力培养力度。通过构建计算机类专业人才培养体系能够使人才的知识结构更加完备,更加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4]。
  3 创新性人才培养的关键因素
  计算机类专业创新性人才培养的因素可分为内因与外因。内因即学生自身,包括其心理状态、创新思维;外因即外界环境,包括教学模式、专业实践等。只有“内外”结合,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提升创新能力,达到创新性人才培养的目标。
  3.1心理状态
  人的所有行为表现都源于心理活动和心理状态,学习活动亦是如此。积极的学习心理会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可能造成消极影响,严重的还可能会出现厌学心理。因此,引导学生调整好心理状态也是极为重要的。学习的重要原动力是学习动机。根据动机不同,可以将其分为外在动机和内在动机。外在动机是在外界压力下产生的,往往使人被动学习,而内在动机是由自己内心的追求、求知欲、兴趣等方面产生的,往往会使人主动学习。相比之下,内在动机更为积极,学习效果更为显著。因此,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不断探索、发现、创新。
  3.2创新思维
  创新的前提是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源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创新的本质是打破常规戒律、突破思维定式。对生活中的问题进行思考,对外界事物积极探索,对未知事物积极发现,用已知的知识挖掘未知的“财富”。高校教师需要积极地引导学生探究问题的本质,去寻找新思路、新方法,从而产生新颖、独到的思维成果。
  3.3教学模式
  在教学活动中,应适当地改变以往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营造创新氛围,鼓励同学们积极地创新。引导学生将视野从课本知识延伸到课外,学会用已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计算机类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离不开具有创新性的师资队伍,教师需要不断更新授课内容,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打造新型的师生关系,唤醒学生学习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潜能,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3.4专业实践
  专业实践对于计算机类专业创新性人才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计算机类专业的学生不仅需要熟练地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和基本技术,还需学以致用。从实验教学、学科竞赛、专业实习方面阐述专业实践。
  实验教学,培养学生运用专业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在实验中磨炼自己的专业知识,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与此同时,也要注重对实验质量的把控,否则便成了“形式主义”,要坚决杜绝出现实验抄袭、作业代写的现象发生。
  学科竞赛,是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提升的实践平台。学科竞赛的特点是,所涉及的内容多而杂,要求参赛者掌握不同的知识并在比赛中灵活运用。因此,学科竞赛可以帮助学生提高专业水平,将知识更加丰富起来,起到“以赛促学,以学促用”的效果。泰州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一直都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综合性的学科竞赛,还特创“百人计划”,旨在促进学生能够在学有余力的同时,提升实践的能力、拓展自己的专业技能。例如,“蓝桥杯”竞赛,能够让学生在竞赛中学到更多的编程算法知识,巩固对数据结构的理解,提高了编程的水平。例如“挑战杯”“互联网+”等多种学科竞赛,能够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专业实习,更注重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复杂工程问题,加深专业实践体系的理解。在实际工作中,可以通过自己的工作经验提出想法或创意,并尝试实现。在实际工作中也能获得更多的感悟与灵感,这些灵感或许成为开启创新殿堂的钥匙。
  4 结语
  培养计算机类专业创新性人才,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就必须“内外”结合。调整学生的心理状态,激发学生对外界事物的兴趣,用内在动力去推动学生探索外界事物,去尝试解决实际问题。教师传授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不断探索新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创造新型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专业实践能够让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 徐永雄.突破思维定势,发展创新思维[J].学园,2014(1):152.
  [2] 王景.科技引领发展 创新成就未来[J].中国建设信息化,2016(16):24-25.
  [3] 齐世荣.创新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历史考察[J].历史教学问题,2004(2):4-8.
  [4] 姚霞.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探究[J].青年文学家,2013(21):118.
  【通联编辑:王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39467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