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除草剂对草原毒害草白喉乌头的药效及对牧草安全性的影响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方玉平

摘要:新源县某草场以24%的氨氯吡啶酸EC与GF-1365进行白喉乌头除草试验,结果表明,GF-1365用量54 g/667 m2的株防效与鲜重防效效果最佳,不会对草场的禾本科牧草造成严重危害,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而24%的氯氨吡啶酸EC用药8 g/667 m2的株防效与鲜重防效效果最佳,且对禾本科牧草安全,不会产生严重毒害。在今后白喉乌头杂草防控过程中,可以推广应用上述剂量进行防治,具有很好的防除效果。

关键词:白喉乌头;氨氯吡啶酸EC;GF-1365;安全性

中图分类号:S81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73X(2020)04-0011-02

为进一步探讨除草剂对草原毒害草白喉乌头的药效以及对牧草安全性的影响,开展了除草剂试验,并对药剂使用的安全性进行评价,现将具体研究内容介绍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草场内的牧草品种主要有早熟禾、鸭茅、老灌草、唐松草等禾本科牧草与蓼科、莎草科阔叶牧草。5月中旬禾本科牧草与阔叶类牧草生长出4~5片叶,白喉乌头生长到5~8片叶后集中用药。该草场牧草覆盖度为80%以上,白喉乌头覆盖度为20%左右。

1.2 试验方法

主要选择2种除草药物,分别为24%的氨氯吡啶酸EC与GF-1365。共设6个处理,每个处理重复3次共18个处理小区,小区随机排列,每个小区面积为30 m2。组间设置1.5 m的隔离带,每个处理都进行标注。其中前3个处理使用GF-1365,4、5处理使用24%的氨氯吡啶酸EC,6处理为空白对照组。处理1至处理6用药量分别为18、36、54、6、8、0 g/667 m2。5月中旬,草场的白喉乌头生长到5~8片叶后,使用专用喷雾器对整个小区喷雾,药物均对水后使用,剂量为15 kg/667 m2,理论喷药时间34 s[1]。

1.3 药效调查

1.3.1 白喉乌头防除效果调查 分别在用药的第30天、第60天与第90天,采用目测的方法对每个小区内白喉乌头的生长情况进行调查。90 d后将白喉乌头地上部分剪除称量鲜重。

株防效=(对照区域内的株数-防治区域内的株数)/对照区域内的株数×100%

鲜重防效=(对照区域内鲜重-防治区域内的鲜重)/对照区域内鲜重×100%

1.3.2 药效安全性调查 按照严重程度划分为1~5级,1级为牧草能正常生长,没有出现任何药害;2级为少量牧草受轻微药害,药害率小于10%;3级为牧草出现中等药害,一段时间后牧草能正常生长,不影响草场的产量;4级为牧草危害较严重,难以恢复,造成一定程度的减产;5级为严重药害,牧草不能正常恢复,造成明显减产甚至绝产[2]。

1.4 数据统计

选择使用DPS 9.50统计学软件对相应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然后进行DUNCAN差异性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防除效果调查

调查分析可知,上述2种药剂对白喉乌头均具有一定的防除效果。用药30 d后,处理1至处理5目测防除效果分别为5.75%、9.00%、11.00%、5.25%、7.00%。用药60 d后,处理1至处理5目测防除效果分别为14.0%、13.5%、19.5%、12.2%、14.5%。用药90 d后,处理1至处理5目测防除效果分别为67.0%、70.5%、80.0%、68.5%、71.5%。用药90 d后,处理1至处理5牧草鲜重防除效果分别为48.26%、8.59%、52.29%、0.28%、34.59%。对照组的上述各项指标全部为0。从鲜重的防除效果分析,以处理3的效果最佳,防除效果在50%以上,处理1次之。其中处理1与处理3与其他组别对比差异性显著(P<0.05)。用药90 d后防除效果最好的是处理3,达到了80.0%。处理5次之,达71.5%。整体的药物防除效果是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而逐步增大。

2.2 安全性评价

通过研究发现,处理1至处理5,用药30、60与90 d后,2种化学除草剂对禾本科牧草的药害级别分别为2级、2级、1级。用药30、60与90 d,处理1对阔叶类牧草的药害级别分别为2级、2级、3级,处理2对阔叶类牧草的药害级别分别为3级、3级、4级,处理3对阔叶类牧草的药害级别分别为3级、3级、4级,处理4对阔叶类牧草的药害级别分别为2级、3级、3级,处理5对阔叶类牧草的药害级别分别为2级、3级、4级。上述2种除草药剂都会对禾本科牧草造成一定的影响,对毛茛、野草莓、茜草等阔叶类牧草造成的药害较严重,而唐松草对24%的氨氯吡啶酸EC不敏感。禾本科牧草在用药60 d后,药害症状减轻,但并没有彻底消失,药害级别定义为第2级。用药90 d后牧草能恢复健康,药害级别为1级。各个处理对阔叶类牧草产生一定药害,其中处理2、处理3与处理5对阔叶类牧草造成的药害最大,药害级别为4级。

3 讨论

3.1 药物的防除适用性评价

本次研究选择的2种药物对白喉乌头均具有一定的防除效果,其中GF-1365对白喉乌头的生长产生了明显的抑制作用,用药60 d后,白喉乌头的叶片向内部弯曲,茎秆上部严重扭曲变成黄褐色,用药90 d后,白喉乌头叶片逐渐干枯,茎秆扭曲变成深褐色或黑褐色,植株死亡。植株较小的白喉乌头地上部分全部死亡,而植株较大会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受到药物作用,药害症状日趋严重。其中用药量在54 g/667 m2浓度下90 d后防除效果高达80.0%,鲜重防除率为52.29%,有效。另外,不同浓度的24%的氨氯吡啶酸EC对白喉乌头的防治具有一定效果,用药60 d后叶片向背部弯曲,幼嫩的茎秆扭曲逐渐变成黄褐色,用药90 d后叶片干枯,茎秆上部严重扭曲,变成深褐色或紫褐色,植株较小的白喉乌头地上部分全部死亡,不同浓度的药物对植株具有明显的防除效果,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防除效果加强[3]。

3.2 药剂安全性评价

通过对2种药剂安全性进行定性评价发现,上述2种除草剂都会对禾本科牧草的生长造成一定影响,但药物浓度较轻的,造成的影响较小,具有较高的安全性,用药90 d后药害等级下降到1级,禾本科牧草能恢复正常生长。而2种除草剂对阔叶类牧草造成的影响较大,用药60 d后,药害等级评价为3级,用药90 d后高浓度的处理药害等级为4级。

4 小结

上述2种药剂用药90 d后具有明显的防效,但从鲜重防除效果、株防除效果与药物安全性等多方面考量,以GF-1365用药54 g/667 m2效果最好,24%的氨氯吡啶酸EC 8 g/667 m2效果最佳。

参考文献:

[1] 严杜建,周启武,路 浩,等.新疆天然草地毒草灾害分布与防控对策[J].中国农业科学,2015(3):565-582.

[2] 关 娟.天然草场植被中杂草和毒草清除技术[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5(2):33.

[3] 巴克提·多司木,海力其班·皮達,白地热尼沙·沙拉依丁,等.天然草场除草剂防除毒害草的试验观察[J].中国畜禽种业,2014, 10(7):27-2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407770.ht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