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伊犁河谷温室药食用真菌灰树花覆土栽培技术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胡婷婷 尚皖新 张雅芝 焦子伟

摘要 本文基于伊犁河谷温室种植实际,以药食用真菌灰树花为栽培对象,介绍了灰树花覆土栽培技术,包括产地环境、茬口安排、菌种培养、栽培管理(如场地选择、畦床准备、出菇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等方面内容,以期为温室乃至拱棚大面积种植灰树花提供参考。

关键词 药食用真菌;灰树花;温室;覆土栽培;伊犁河谷

中图分类号 S646.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20)12-0106-02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药食用真菌灰树花(Grifola frondosa),又名贝叶多孔菌、莲花菇等[1-2],其子实体富含多种营养物质,如蛋白质、多糖、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尤其多糖和蛋白质主要成分均高于其他食用菌类。灰树花具有抗肿瘤、改善免疫系统以及调节血糖、血脂、胆固醇等方面的作用[3-4]。灰树花是一类中温型食用菌类,近20年来我国如浙江、河北等地已实现了规模化栽培,栽培技术日渐成熟,主要栽培方式有覆土栽培、菌袋栽培和菌棒栽培等[5-8]。本文基于我国西北伊犁河谷温室栽培的实际情况,对灰树花温室栽培进行了研究与试验,总结了适宜伊犁河谷地区的灰树花温室覆土栽培关键技术。

1 栽培产地环境

一是灌溉水条件。应符合《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的规定,最好选用地下水进行灌溉,减少水体中病原菌污染。二是空气质量条件。应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的规定。三是土壤条件。应符合《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GB15618)的规定,选择耕层深厚、有机质含量≥1.5%、保水保肥、灌溉条件良好、pH值7~8的壤土或砂壤土。

2 茬口安排

伊犁河谷温室种植灰树花每年可种植2茬,即春季和秋季栽培;此外,也可进行冬季栽培,春季收获。

2.1 春季栽培

伊犁河谷西部地区如伊宁县、察布查尔县、霍城县、伊宁市等地3月上旬覆土栽植,4月上旬原基出现,4月中下旬开始出菇,出菇后15~20 d第1茬菇采摘;伊犁河谷东部地区如巩留县、新源县、尼勒克县、特克斯县等区域3月下旬覆土栽植,4月下旬原基出现,5月中旬开始出菇,出菇后18~24 d第1茬菇采摘。

2.2 秋季栽培

伊犁河谷西部地区,于9月上旬覆土栽植,10月上旬原基出现,10月下旬开始出菇,出菇后15~20 d第1茬菇采摘;伊犁河谷东部地区,于8月下旬覆土栽植,9月下旬原基出现,10月上中旬开始出菇,出菇后15~20 d第1茬菇采摘。

2.3 冬季栽培

伊犁河谷西部地区,10月中下旬覆土栽植,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原基出现,翌年2月下旬至3月上中旬开始出菇,出菇后20~25 d第1茬菇采摘;伊犁河谷东部地区,10月上中旬覆土栽植,12上中旬原基出现,来年3月中下旬开始出菇,出菇后20~25 d第1茬菇采摘。

3 菌种培养

3.1 母种培养

3.1.1 配制母种培养基。配备PDA培养基(葡萄糖20 g、土豆200 g、琼脂16~18 g,加水至1 000 mL,pH值自然)等适合其母种培养的培养基,121 ℃下高压湿热灭菌30 min后备用。

3.1.2 接种活化。将溶化的PDA培养基无菌操作下倒平板,然后将保存的优良灰树花菌种接种到已凝固的平板后,并用封口膜封好后倒放。

3.1.3 培养。取接种好的平板倒放于真菌培养箱中,将温度控制为23~25 ℃,培养15 d左右,并不定期检查有无污染情况,发现后即时从培养箱中拿出。

3.2 原种培养

3.2.1 配制装料。制作原种培养基(木屑35%、棉籽壳35%、麸皮13%、玉米粉15%、石膏1%、糖1%,用水加至相对湿度60%左右)等适合其原种培养的培养基,将拌好的配料装置菌袋(规格12 cm×24 cm、厚度0.05~0.06 cm)或组培瓶(规格内底径6.5 cm、口径6.9 cm、高10.8 cm,含白色透气式盖)等不同规格的培养介质中,115 ℃灭菌8~10 h或100 ℃灭菌24 h后备用。

3.2.2 接种。将培养好的母种接种到已灭菌的菌袋或组培瓶中,并用封口膜封好后移至培养室。

3.2.3 培养。将接种好的菌袋或组培瓶放入培养室中,将温度控制为23~25 ℃,培養30 d左右,备用。

3.3 栽培种培养

3.3.1 配制装料。选用栽培种培养基(配方1,木屑73%、麸皮10%、玉米粉15%、糖0.8%、石膏1.1%、过磷酸钙0.1%;配方2,木屑40%、棉籽壳33%、麸皮10%、玉米粉15%、糖1%、石膏1%;配方3,锯末30%、棉籽壳30%、营养土18%、麸皮7%、玉米粉13%、石膏1%、糖1%;用水调制相对湿度60%左右)等适宜的培养基,装入耐高压的聚丙烯或聚乙烯菌袋(规格17~18 cm×33 cm、厚度0.05~0.06 cm)等类似规格的菌袋,在115 ℃条件下灭菌8~10 h或100 ℃条件下灭菌24 h后备用。

3.3.2 接种。将培养好、适量的原种(栽培种重的1%)接种到已灭菌的菌袋中,用菌盖密封好,移至无菌培养室。

3.3.3 培养。将接种好的菌袋放入培养室中,在温度23~25 ℃、相对湿度60%~70%条件下进行培养,前期黑暗培养45~50 d,待长满菌丝的菌袋用较强的散射光或稀疏的强度200~500 lx直射光刺激8~12 d,促进其菌体颜色由白变深,促进原基形成。

4 栽培管理

4.1 整地

采用旋耕机将温室中的土壤进行整地,达到土地平整、松软土碎,备用。尤其是秋季栽培的土地,深翻后实行高温闷棚有效杀死土壤中的病原菌后,再进行整地。

4.2 畦床管理

一是做畦床。将整好的土地按南北走向,挖畦床,宽度80~90 cm,深度25~28 cm,长度视温室内的长度和排放菌袋的多少而定,使畦床底部平整,挖好备用。二是畦床处理。将挖好后的畦床先浇1次透水,水渗下后在畦床底部撒一层石灰。三是排菌袋。将发好菌的菌袋打开后用刀子在菌块中间向两端划15~18 cm长的口子,在菌袋均匀划4~5个相似的长口,并将上部的老化菌块去掉,剪去菌袋上部多余的部分(与菌块的高度一致),将带有菌块的菌袋依次错码放在畦床上,菌袋之间间隙以1.0~1.5 cm为宜。四是覆土浇水。菌块排好后,直接轻放覆土,覆土高度达菌块长度的1/2左右时浇水,然后覆土至与菌块高度一致再浇水,之后覆盖厚1.5~2.0 cm的土层均匀盖住菌块,及时浇透水保湿;水量要充分绵软,确保整个畦床湿润。五是铺设滴灌带或微喷头等设施。在每个畦床上适时铺设2排滴灌带或适量的微喷头,保证后期生长的水分需求。

4.3 出菇前管理

一是阴暗通风。在棚室内从下风口底部开始沿棚室钢架铺设遮阳网及时遮阳,并适时通风,保证灰树花菌丝体的生长发育。二是温度控制。采取开放草帘或棉被、上下风口等措施,保证棚室平均温度控制在18~25 ℃之间,保证菌丝体和原基形成。三是湿度控制。按照少浇水的原则,采取滴灌或微喷管等节水灌溉方式,保持空气相对湿度在60%~70%之间。

4.4 出菇管理

一是温度控制。采取开放草帘或棉被、上下风口等措施,保证棚室平均温度为19~24 ℃。二是湿度控制。发现菇蕾后棚室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85%~90%之间;出菇期棚室内相对空气湿度保持在90%左右。三是通风和光照。发现菇蕾到出菇初期,要适当减少通风量,多以阴暗为主;从菇体开始放叶到成熟期间要加长通风时间和增加通风量,并增加棚内散射光的照射时间,利于菇体形成灰色或浅灰色,提高其产品质量。四是铺小石子。出现幼菇后,在幼菇四周撒一层1.0~1.5 cm厚的小石子,托起子实体,使子实体保持干净,提高其商品性。

5 病虫害防治

5.1 防治原则

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以农业防治、物理机械防治为主,以化学防治为辅,并采用低毒、低残留的农药进行防治。

5.2 农业防治

控制棚室温度和湿度,合理通风透光,采取滴灌或微喷灌等方式进行灌水,保持棚室内卫生。

5.3 物理防治

将灰树花病残体等及时移出温室予以处理,并清除棚外垃圾和粪便等污染物,减少污染源传播与危害,降低病虫害发生概率。

5.4 化学防治

防治菌蝇类,采用70%灭蝇胺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或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3 000倍液,或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1 000倍液等药剂对其成虫进行喷雾防治。防治鼠害,将毒饵或粘鼠板等放在棚室内进行诱杀。防治霉菌病,在霉菌部位及周围洒上一层生石灰粉或直接挖出移出棚室等措施来进行防治。防治黄粘菌等,采用硫酸链霉素或新植霉素3 000~4 000倍液进行点片喷雾防治。

6 适时采收

灰树花肉质较为鲜嫩,当菌盖大部分展开,菌盖边缘白色变淡时应及时采收。采收时注意不要弄伤菌根,并将菌根附近的杂质清理干净,及时浇水可再次生菇。

7 参考文献

[1] 徐锦堂.中国药用真菌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7.

[2] 赵继鼎.中国真菌志:第三卷:多孔菌科[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

[3] 李小定,荣建华,吴谋成.灰树花多糖药理研究进展[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3,15(4):364-368.

[4] 郭予斌,李洽胜,吴昭晖,等.灰树花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J].药物评价研究,2011,34(4):283-288.

[5] 范祖兴,周明,蔡建林.灰树花栽培管理技术[J].蔬菜,2013(3):16-18.

[6] 李红梅,李文治,郑宝智,等.灰树花林下高产栽培技术[J].中国果菜,2015,32(12):55-56.

[7] 杨冰峰,陶清泉,常学东,等.灰树花的生理功能和栽培技术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7,45(26):126-128.

[8] 牟水元.灰樹花脱袋覆土立埋栽培技术[J].农村新技术,2005(7):11-1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408092.ht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