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陆良县芳华镇小春马铃薯双膜覆盖栽培技术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戚六花 陈云焕

摘要 根据陆良县芳华镇当地气候特点、马铃薯生产特性以及大田生产实践,总结了当地小春马铃薯产业发展优势与潜力、马铃薯双膜覆盖栽培的优势及双膜覆盖栽培技术,以期为提高当地马铃薯种植效益提供参考。

关键词 小春马铃薯;双膜覆盖;发展优势;栽培技术;云南陆良;芳华镇

中图分类号 S53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20)12-0093-02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的营养丰富而全面[1],是既可作蔬菜食用又可代替粮食的主要农作物,对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2]。芳华镇地处陆良县北部,是典型的农业镇,境内气候温和,年均气温14 ℃,年均降雨量为1 250 mm。全年霜期集中在农历十月、冬月、腊月3个月,全年无霜期达260 d。便利的交通、适宜的气候环境、充足的水资源非常适宜发展小春马铃薯产业,经过5年多的发展,芳华镇小春马铃薯产业已上规模,各村居委会都有种植,2019年三季种植,全镇平均每年可生产小春马铃薯4万t,平均单价1.8元/kg。小春马铃薯双膜化生态种植主要是开发利用土地资源、水利资源,发挥气候区位优势的作用,革除传统耕作方式,有效解除霜冻及低温对小春马铃薯造成的危害,为产业增效、农民增收打下坚实的基础。

1 小春马铃薯产业发展优势与潜力

通过几年的发展,芳华镇薯类生产暴露出以下问题。一是受霜冻灾害的损失严重,生产风险过大。二是大、小春茬口矛盾严重,对全年的农业生产有较大的不利影响。为避开霜冻影响,只能在12月下旬播种小春马铃薯,立春后出苗,到5月20日基本成熟收获,6月初才能开始大春作物播种、移栽,错过了大春作物最佳的节令,光热条件变差,大春产量影响严重,基本减产20%以上。如果遭遇霜冻灾害,生育期一般延后20 d左右。三是错过了小春马铃薯最佳上市期,市场风险偏高。近几年的市场行情波动显示,4月15日前的单价要比5月10日后的单价高50%。导致价格大幅降低的主要原因是自5月开始,全国各地1月下旬播种的早春马铃薯集中上市,对市场行情冲击较大。芳华镇虽然农业水利条件较好,但为了避开低温霜冻灾害,小春马铃薯最早只能在12月下旬开始播种,冬季气温低、日照短,生育期延长,不能在5月前的最佳上市期收获,当地资源优势得不到科学利用。芳华镇平均每年可生产小春马铃薯4万t,因无法提早上市而导致的经济损失超过1 500万元。四是生产标准化程度不高,产品品质不高。依靠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推广小春马铃薯双膜覆盖栽培技术,为小春马铃薯的生长创造了一个相对封闭的小环境,减少了病虫害发生几率,降低了农药、化肥的使用量,提高了农产品质量。继续巩固提升农业标准化生产,与创建生态乡镇相结合,逐步向生态农业发展。

2 双膜覆盖栽培技术的优势

2.1 提前采收,单价增加

由于双膜覆盖栽培属于半设施农业,可以降低一定的大气候影响,能够根据市场需要提前播种,提前上市,从而获得较高的单价,创造较好的产值。从市场和经销商反馈的信息表明,如果芳华镇的马铃薯能够在4月中旬前上市,市场单价不低于2.00元/kg,较5月上市增加0.4元/kg,增幅可达25%。

2.2 降低災害影响,增加产量

双膜覆盖形成了一个相对封闭的小环境,可以相对控制光、热、水、气资源,降低灾害影响,创造适宜马铃薯生长的条件,从而挖掘增产潜力,实现较高的产量。

2.3 从根本上解决茬口矛盾,促进全年农业生产的发展

只要每年能够推广666.67 hm2双膜覆盖冬早马铃薯,并在4月中旬前上市,就可以利用4月和5月2个月来均衡收获、移栽,合理安排劳动力,科学安排茬口,使小春作物采收与大春作物移栽不再集中在5月,造成收获、移栽因土地、劳动力紧张而无法适时进行,确保烤烟、玉米能够在4月底完成移栽、播种,水稻在立夏节令尾5 d关秧门。

2.4 提升农产品品质,凸显地方特色

双膜覆盖栽培冬早马铃薯,田间小气候相对封闭,减轻了病虫害的危害,提高了肥料利用率,可以有效降低农药、化肥的使用量,降低农业污染,提高产品品质,有利于发展绿色农业,创建生态乡镇,生产高品质农产品,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3 双膜覆盖栽培技术

马铃薯双膜覆盖高产栽培,是采用地膜和小拱棚覆盖,提早播种、提早收获上市的早熟高效栽培技术。采用双膜覆盖栽培可提前20~30 d下种。双膜覆盖保湿、增温效果更好,可使土层温度提高3~4 ℃,能缓解前期低温冻害和后期冬春干旱的问题[3-4]。双膜覆盖栽培还可提前30~40 d收获,能使商品薯上市更早、销路更好,从而达到增产、增效的目的。

3.1 适期早播

选用优质适销品种合作88号优质脱毒种薯,用种量1 875~2 250 kg/hm2。12月上旬播种为宜,有利于适时出苗,提早上市。

3.2 重施基肥

双膜覆盖栽培时所有肥料全部基施,结合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在播种前施农家肥22.5~30.0 t/hm2、马铃薯专用肥2 100 kg/hm2,穴施在距种薯5~8 cm的行间,严防化肥与种薯直接接触引起肥害烂种。

3.3 适度密植

按常规栽培法,为有利于搭小拱棚覆盖棚膜,墒宽控制在170 cm,沟宽30 cm;行距45 cm,株距35 cm,密度为6.75万穴/hm2左右。为防止晴日高温情况下,畦边薯苗接触棚膜而烫伤,播种时畦边应尽量多留余地。

3.4 覆膜与破膜

播种后及时覆膜,视土壤墒情适当灌水,以保证土壤水分充足,确保种薯正常出苗。1月中旬搭架覆盖小棚膜,地膜及小拱膜的四周都要用泥土压实。2月中旬,视出苗情况及时破膜放苗,放苗时揭开半边小棚膜,而后及时盖上,破膜尽量选择晴天进行,避免在阴雨天或冷空气来临前进行。

3.5 加強通风管理

双膜栽培全生育期不揭膜,但在生长后期气温较高的情况下,要及时通风降温,防止棚内温度过高而伤苗,一般可以揭开膜的两头进行通风,如畦较长,同时在中段揭开通风。如气温特别高,可揭开半边膜,傍晚及时盖上。揭膜通风时间以早上为好。3月中旬及时揭除棚膜,防止高温烧苗。

3.6 病虫害防治

3.6.1 虫害。当田间前茬作物根挖出,田间杂草、杂物清理完后,田间的青虫、蚜虫等其他害虫向马铃薯上迁移,应及时用高效灭百可防治1次,15 d后认真观察,若还有虫害,应再补防1次。在收获前20 d,应用高效灭百可防治马铃薯块茎蛾1次。

3.6.2 晚疫病。马铃薯生产最重要的环节是晚疫病防治,若预防得当,既增产又增收;不防或防治不当,易造成严重减产或绝收。一是统防统治,不留死角,才能达到最佳防治效果;二是马铃薯长到20 cm时,每周必须到田间观察1次,如发生中心病株,及时组织农户药剂防治;三是防治时喷药要均匀,植株叶片正面和背面都要喷有药液,用药量675 kg/hm2;四是正确选择防病药剂,经多年试验对比,苗期发现有中心病株,用霜霉疫净防治1次,现蕾期、盛花期、谢花期各用银法利、抑快净交替防治1次,防治次数不少于4次;五是结合实际,因品种抗性、气候等因素影响,可增加或减少用药次数和用药时间。

3.7 适时收获

根据田间生长和产量情况,结合市场行情,一般在次年4月初适时收获。

4 参考文献

[1] 屈冬玉,谢开云,金黎平,等.中国马铃薯产业发展与食物安全[J].中国农业科学,2005,38(2):358-362.

[2] 金黎平,屈冬玉,谢开云,等.我国马铃薯种质资源和育种技术研究进展[J].种子,2003(5):98-100.

[3] 李建红,任凤霞,刘志德.榆林市马铃薯双膜覆盖栽培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2017(18):131.

[4] 舒锐,姚甜甜,兰成云,等.洋葱地膜加小拱棚双覆盖高产栽培技术[J].中国瓜菜,2017,30(9):54-5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408095.ht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