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服务地方导向的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赖燕波

摘 要 服务地方是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办学目标,旅游教育应该与地方旅游业发展紧密结合,培养地方旅游经济发展所需的创新型、应用型专业人才。本文以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旅游管理系为例,以服务地方为导向,探究地方高校旅游管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路径。

关键词 地方高校 服务地方 旅游管理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2021.11.021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the Cultivation Mode of Tourism

Management Talents Oriented to Serve Localities

——Take Hangzhou Normal University Qianjiang College as an example

LAI Yanbo

(Hangzhou Normal University Qianjiang College, Hangzhou, Zhejiang 310018)

Abstract To serve the local area is the educational goal of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Tourism education should be closely combined with the blossom of local tourism to cultivate innovative and applied professionals needed for local tourism economic development. This paper, taking the department of Tourism Management, Qianjiang College, Hangzhou Normal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explores the training path of applied talents in tourism management in local universities with the orientation of serving the local area.

Keywords local universities; serve the local area; tourism management; cultivation of talents

當前,高等教育与地方经济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协调发展、合作共赢的趋势,更好地为地方经济服务成为高等教育阶段性发展的必然要求。在这样的形势下,地方高校如何转型定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等问题,正是我们需要面对和研究的。在此,笔者从如何为地方旅游业发展服务的角度,结合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旅游管理系近些年的教学及科研实践,对以服务地方为导向的高校人才培养路径和模式作一些探讨。

1 服务地方是应用型本科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旅游管理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学科,与地方经济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当前,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各种旅游新业态层出不穷,旅游业无论是市场还是技术都在发生深刻的调整。地方旅游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高素质的创新型和应用型人才,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应该与地方旅游业发展紧密结合,互相促进、共同发展。[1]杭州师范大学作为一所地方本科高校,办学理念是立足杭州,服务浙江,培养高级应用技术人才。杭州社会经济发展已经步入后工业化阶段,服务业发达,旅游业是杭州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杭州市政府在《杭州市旅游休闲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将杭州打造成“国际重要的旅游休闲中心”,重点建设“三大示范”,即全域旅游示范城市、旅游国际化示范城市、会奖旅游示范城市。新的目标需要人才的支撑,杭州师范大学作为一所地方高校承担着为杭州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人才的重任,因此,构建以服务杭州地方旅游业发展为导向、与杭州旅游经济的发展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我校旅游管理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

2 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的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实践

在厘清地方旅游业发展人才需求的基础上,我们以服务地方为导向开展旅游管理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在培养目标的确立、教学计划的制定、教学过程的控制、实践环节的设计和实施等各个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目的是打造一个与杭州地方旅游业发展紧密衔接、互相适应的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模式。

2.1 明确为地方旅游业发展服务的教育理念,修订落实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是学校办学定位与办学思路的具体体现,是实施教学管理、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依据。钱江学院旅游管理系通过对旅游企事业单位的大量走访调研,邀请地方旅游行业专家组成专家委员会参与教学管理,共同商讨专业发展的方向。我们确立了打破传统的学科体系、根据杭州地方旅游业人才需求来设置教学体系的指导思想,采取2+1+1的学制,前二学年学习专业基础理论,第三学年分方向选修模块课程,第四学年是实训、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其中模块课程的设置根据地方旅游行业的发展特点灵活调整。

在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和落实过程中,我们专门提出了具有本土情怀、熟悉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愿意为地方旅游业服务的人才培养目标,把校企合作为重要的办学手段。2012年钱江学院与浙江中青国际旅游有限公司签订校企合作办学协议,创建中青旅英才班,校企双方共同制定教学大纲,由公司委派资深专家担任授课老师,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学生进入浙江中青旅直接接受现场培训,除此以外双方在学生各类实习实践、青年教师培训挂职、企业员工进修等方面均有所建树,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2 打造具有地方特色、与地方经济紧密结合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在旅游管理基础理论课程的基础上,我们根据杭州旅游经济发展的特点,重点打造了三个具有地方特色的课程模块作为大三学年的专业选修课程。

(1)文旅融合模块:杭州是历史文化旅游名城,文化旅游资源极其丰富,文旅融合、以文促旅成为杭州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主线,为此,我们开设了“浙江地方文化”“文化旅游研究专题”等课程,对浙江文化旅游资源进行梳理,对杭州文旅融合发展的实践进行调查研究,不仅培养学生实践、研究的能力,更强化学生学以致用为地方经济服务的意识。

(2)会奖旅游模块:杭州发展会奖旅游优势明显,2016年杭州成功举办G20峰会,2022年亚运会将在杭州举行,“后峰会、前亚运”时期,会奖旅游正成为杭州旅游业转型升级发展的助推器。为此,我们开设了会奖旅游模块课程,开设会展设计、策划、项目管理等课程,并且与杭州会展协会以及西博文化、鑫桥会展等杭州知名会展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共同开展课堂教学和见习实训等教学工作,锻炼学生从事会奖旅游的知识和技能,促进学生对杭州会奖业的了解和从业愿望。

(3)数字旅游模块:杭州作为国内数字经济领先的城市,市政府提出了“打造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的口号,数字旅游正当其时。随着杭州旅游大数据平台与城市大脑全面对接,升级后的城市大脑文旅系统,可以给每一个旅游者精准“画像”,根据他们的归属地信息、旅游预订偏好、行为轨迹、逗留时间、餐饮习惯等数据,向游客提供精准的旅游服务,优化游客体验,数字经济让杭州旅游焕发新的活力。为此,我们开设数字旅游模块课程,设立旅游大数据分析、网络营销、新媒体运营、跨境电商等新课程,培养能熟练运用旅游企业数字经营管理的方法、手段和技能,能从事数字旅游相应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2.3 强化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学生从业能力,有效服务地方

作为应用型本科高校,钱江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实行“理论+实务”的双轨教学模式,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重视对学生操作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强化专业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从业地方、为地方服务的能力。目前我们的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包括三部分:

(1)专业实训类:专项实训和综合实训。专业实训环节主要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结合课程理论精心设计实训项目,模拟实际工作环境和项目,直面旅游行业中实际的现象和问题,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专业实训分为专项实训和综合实训,专项实训安排在大三上、下学期,分别设立专门的实践周,设置专项实训项目,专项实训项目利用校内或校外实训场地,教学采用真实的工作项目,教学过程理论结合实践,通过学生自主参与式的学习,训练和提高学生的专项技能和实践经验。综合实训安排在大四阶段,在所有理论课程结束以后根据专业特点安排综合性的实训项目,时间跨度在8-12周左右,通过校企合作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在实训导师的指导下,理论结合实践,开展培训和实践教学。

(2)专业实习类:认知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专业实习环节更强调对学生对行业的认知和适应能力的培养,采用分阶段推进的形式。大一和大二阶段开展认知实习环节,通过安排学生到旅游企事业单位参观,邀请毕业学长、业界精英进校宣讲,分享从业经历、介绍行业特点等形式,让学生了解旅游业的发展趋势和行业对人才素质的需求。大二和大三阶段安排学生到实习单位去见习,完成一些简单的工作任务。最后是大四的毕业实习,学生到实习单位进行顶岗实习,在实习老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自己工作岗位任务,锻炼自己独立完成工作任务的综合能力。

(3)学生科研类: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設计)。在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设计)环节,提倡真题真做,开展应用性研究,选题与地方旅游业发展和社会发展紧密相结合,发现和解决旅游实践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鼓励选题与实践、实习经历结合,根据在企业实践过程中所做、所见、所思选择自己研究的方向,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企业发展中的实际问题。真题真做提高了学生专业学习和研究的热情,使得学生更关注地方旅游业的发展,他们在平时的实践和实习过程中,开始有意识地发现问题、开展调查研究 搜集素材,为论文创作做准备,实习为创作论文提供了素材,论文创作促进了实习质量的提高,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3 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应对的策略

许多高校虽然认识到人才培养模式中服务地方导向的重要性,但在实践过程中往往面临许多难题,比如在校企合作中双方合作意愿和动力的缺乏、教育理念的差异、利益诉求的不同等。企业方面不愿意花更多精力真正参与到校内课程建设和人才培养,只重视用人而不重视育人,不愿意投入更多精力对实习生进行培训和培养,也不愿意把实习生放到重要工作岗位上锻炼;学校方面的人才培养模式也不能很好体现企业的需求和意图,实践教学常常形式大于内容,许多合作项目流于形式,往往签订了合作协议却没有实质的内容,合作的深度与广度不够。[2]学校教师背负教学科研的繁重任务,指导实践教学往往需要付出比一般课堂教学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学校又缺乏对实践教学环节的考评机制和激励措施,教师往往不愿意投入更多精力在实践教学当中。校企双方的师资也不能真正实现共享,对双师双能型师资也缺乏科学完善的资格认证和培训体系,许多双师型师资培养流于形式,有的成为教师曲线评职称的手段。应用型本科高校往往教师编制紧张、教学压力大,教师很难有时间精力前往企业挂职实践。偏低的工资待遇又不足以招纳企业的优秀人才成为专职或兼职教师等等。

遇到的问题很多,需要各方努力才能获得改善。根据我们的实践经验,以下几点是可行的应对策略。

(1)建立政府、学校、企业多方协同合作机制,实现多元主体的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应用型本科高校应该树立并强化为地方服务的办学理念,旅游管理专业要为地方行业、企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持、创新服务,培养地方旅游业发展急需的应用性人才,促进地方旅游业的发展;反过来,地方旅游业的发展也为高校的科研、教学、实践、就业创造有利条件,两者相辅相成,互相成就。[3]当地政府、学校、企业三方应该制定切实有效的政策和措施,持续投入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加强校企双方的合作意愿和深度。比如杭州市出台了《杭州市大学生企业实训实施办法》等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在政府的指导下,遴选优质企业建立大学生见习基地,鼓励企业提供充足的实践岗位,对企业的实践指导活动给予必要的补助,对学生参加专业实践活动给予交通费、生活费等方面的适当补贴,调动了学校、企业、学生投入实践教学的积极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打造高质量的校企合作平台。在选择合作对象时,学校要把关企业层次、筛选合格企业,应尽可能地选择信誉良好的优质企业作为合作伙伴。要加强对实践基地的维护,实现高校和企业的良好互动。比如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与浙江中青旅等国内百强旅行社、西湖国宾馆等五星级饭店、西博文化等知名会展公司等签订合作协议,建设了十余个校外实训基地,共同开展专业实践教学等工作,学生通过实践锻炼了专业能力,了解和熟悉了地方旅游产业环境和企业服务和管理工作的流程,毕业后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就业于这些企业,许多毕业生已经成为这些知名旅游企业的业务中坚骨干。根据我们的经验,品牌企业更重视对实习生的培训和培养,把实习生培养作为人才储备的重要手段,学校也应该更主动积极地与企业交往,满足企业方合作交流的需求。

(3)构建独立开放、层次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学校应该改变过去实践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的状况,整合资源,梳理层次,构建相对独立的、多层次的、开放的实践教学体系。要充分考虑旅游管理专业应用性强的特点,还要考虑不同阶段、不同层次的专业知识结构差异,更要考虑当地旅游行业发展的特点和独特资源,建立从低到高、循序渐进、有针对性的实践教学体系,激发不同层次、不同阶段学生学习实践的积极性,取得良好教学效果。[4]

参考文献

[1] 伍鹏.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教育实践教学模式创新探讨——基于地方服务型教育体系[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1):94-98.

[2] 杨坤.普通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2018(12):16-20.

[3] 邱云志,郑元同,马力强.地方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本土化合作应用转型建设研究[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8(12):116-123.

[4] 王桂云,王明明.地方本科高校应用型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9(2):106-10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408301.ht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