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淮安市应急物流体系优化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杨倩 聂家林 蒋梦雅 徐梦梦 李静 张莺

摘 要:作为应急物资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急物流体系在各类突发公共事件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新冠疫情发生后,淮安市对应急物流体系进行了一定的改善,但是仍然存在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组织机制不健全、应急物资储备系统不合理、应急物流信息化程度低、应急物流人才缺乏等问题。为进一步优化淮安市应急物流体系,文章提出了完善应急物流基础设施、优化完善政府应急物流管理机制、加强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建设、构建基于区块链的应急物流信息系统、加快建设应急物流专业队伍等措施。

关键词:应急物流;体系;优化;区块链

中图分类号:F253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emergency material support system, emergency logistics system plays a pivotal role in all kinds of public emergencies. After the outbreak of the new epidemic, Huai'an city has improved the emergency logistics system to some extent, but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such as lagging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imperfect organizational mechanism, unreasonable emergency material reserve system, low degree of emergency logistics informatization, and lack of emergency logistics talents. In order to further optimize the emergency logistics system of Huai'an city, this paper proposes to improve the emergency logistics infrastructure, optimize and perfect the government emergency logistics management mechanism,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emergency materials reserve system, build emergency logistics information system based on block chain, accelerate the construction of emergency logistics professional team and other measures.

Key words: emergency logistics; system; optimization; blockchain

2020年爆發的新冠疫情给淮安市的应急管理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整个疫情期间,淮安市共确诊病例66例,是江苏省唯一的高风险地区。此次疫情给淮安市应急物资保障体系敲响了警钟,作为应急物资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急物流体系在各类突发公共事件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更好地应对各种可能的突发事件,保障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正常秩序,淮安市应急物流体系必须进行不断的完善和优化。

1 淮安市应急物流体系发展现状

近些年,淮安市先后经过“非典”疫情、光气泄露、氯气泄露、亚硝酸盐食物中毒、洪涝灾害以及禽流感、霍乱疫情等多次重大突发事件的考验,淮安市的应急物资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应急物流意识不断增强,已逐步建立和完善了应急物流体系,并于2019年成立了应急管理局,整合了相应的应急功能,实行了集中管理。目前,淮安市的应急物流管理是垂直管理,实行分级管理,即地市一级主要负责市区的应急物资储备和应急物流管理,县一级主要负责县城区的应急物资储备和应急物流管理,乡(镇、场)按属地原则负责本辖区的应急储备和应急物流管理。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应急物流管理方面还是存在一定问题。

2 淮安市应急物流体系存在的问题

2.1 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

经过多年的发展,淮安市应急物流管理的专业化水平有所上升,但是主要运输通道能力仍然不足,铁路网络结构还很薄弱,内河航运优势不明显,民航货运能力较弱,公、铁、水、空尚未形成为应急物资运输提供有力保障的“四位一体”交通网络,运输方式之间很难实现有效衔接[1];另外高铁物流设施、应急仓储、转运设施、相应的节点建设相对滞后,布局不均衡、功能不完善,严重制约应急物流体系网络化运作。

2.2 组织机制不健全

虽然淮安市已于2019年新成立了应急管理局,整合了以前分散在多部门的职能,实行了集中管理,但是应急物流的组织协调人员大多临时从各单位抽调,应急物流体系没有明确具体的主管部门,应急物资的采购、运输、储存、调拨、配送、回收等职能分散在一些部门,缺乏有效的部门之间、政府与企业之间联动保障机制,应急资源难以有效整合。应急物流组织也多为临时性的,彼此间缺乏系统性、协调性和预见性,沟通、整合和组织效率较低。不健全的机制严重制约应急物流体系建设,导致应急物流秩序紊乱,严重影响应急救援效率[2]。

2.3 应急物资储备系统不合理

应急物资是应对突发事件的关键一环,突发事件一旦发生,能保证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所需医疗器械、药品、食品等应急物资运达,才能最快地实现对医护人员的防护、病人的治疗,满足普通市民的正常生活。但淮安市应急物资储备系统不合理,救灾储备中心布局不合理,救灾物资储备分散于各部门,救灾物资供需失衡,救援物资必须临时生产、从其他地方调运或者依靠社会捐赠。然而社会捐助物资容易良莠不齐,在救援初期又会出现应急物资缺乏而后期物资超常饱和的供需失衡情况。淮安市大部分物资仍以人工入库、分拣为主,操作效率低,误差较大,造成了应急资源的浪费,直接影响救灾效果[1-3]。

2.4 应急物流信息化程度低

应急物流信息化水平决定着应对突发事件的反应时间。淮安市目前应急物流信息系统还很不完善,应急物流信息化水平低,缺乏统一的信息发布和共享平台。在突发事件发生后,很难很好地整合各类信息,分析灾情,快速合理准确地安排人员、资金和物资[1]。各部门很难精确地知道所需物资的生产、仓储、分布情况及社会捐赠情况,直接导致了救灾物资供需失衡、应急物流指挥调度不畅、运行监测不良和车辆通行效率较低等情况出现。同时由于相关部门之间缺乏信息共享,事前排查和预警往往难以进行,有效的应急预案就很难制定[4]。

2.5 应急物流人才缺乏

应急物流作为一种非常特殊的物流活动,涉及应急物资的采购、仓储、运输、配送等诸多环节,应急组织活动涉及多层级、多部门,需要政府、基层社区组织、企业、人民群众甚至军队的广泛参与[5],目前淮安市虽然成立了应急管理局,但是缺乏专业的应急物流管理人员,应急管理部门专业性不强,人事关系有时候比较复杂,往往会有沟通协调不畅的情况发生,很难进行科学统一的规划和调度。应急管理局虽然也遴选了应急管理专家,但是专家成员中缺乏应急物流专家顾问,很难进行全面的应急规划和应急保障。

3 淮安市应急物流体系的优化建议

3.1 完善应急物流基础设施

一是结合淮安实际,提高主城区与淮安区、淮阴区、洪泽区、涟水县等6个区县的道路建设等级;加强公、水、铁等交通网络与淮安市港口、车站、机场、货运站等基础设施的衔接;同时强化淮安市交通网络与周边省市(安徽省、南京市、扬州市、徐州市、宿迁市、连云港市、盐城市、泰州市、镇江市)的衔接,使交通运输网络内外畅通。建成公、鐵、空、水多维立体、网络化的运输网络,确保运输方式能相互补充[6],保证应急交通运输线路全时畅通。二是结合淮安区位优势,争取建立省级应急物资储备库,同时根据淮安财政情况和经济发展水平,依托大型物流公司,合理布局应急网络节点,提高应急保障能力。

3.2 优化完善政府应急物流管理机制

明确淮安市应急管理局的牵头和主管地位,开展统一指挥调度,规范指挥流程、职责分工、力量融合、动员补偿、第三方评估等工作,建立与物流协会、核心企业、社区委员会以及军队的应急联动响应机制,统筹资金流、物流、信息流、人员流等方面问题,研究制定预警预报、调度指挥、责任权限、部门协同、中期评估、补偿动员等法规标准。针对应急物流活动中的不同环节,明确各主体的工作责任,做好应急物流运作的有效衔接,定期举行应急物流合作演练,确保紧急情况发生时,核心企业与政府、企业与企业、铁路管理部门以及军队之间的应急协同高效通畅运行[7]。

3.3 加强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建设

首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构建完整可行的应急物资储备政策法规体系,参照国家《应急物资分类及编码》(GB/T38565-2020)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印发的《应急保障重点物资分类目录(2015年)》(发改办运行【2015】825号)物资目录,研究制定淮安市应急物资装备储备目录,并根据应急保障工作的需要及时更新、修订[8]。其次,利用大数据、VR技术,构建物资保障模拟系统,科学合理预测物资消耗情况,优化应急物资采购、储备和分拨。第三,理顺公安、消防、医疗、交通、通讯、电力、气象、供水、供气等部门之间的关系,实现集中管理、统一调拨、统一配送,同时鼓励企业和事业单位、学校、社会组织、家庭等参与物资储备,逐步构建政府储备与社会储备、实物储备与能力储备、集中储备与分散储备相结合的多元主体共同储备的应急物资储备供应体系和互联互通的应急物资储备联动体系[9]。第四,根据道路状况、工业布局、水利设施、居民分布等情况合理有效的优化应急物资收集中心和配送中心,优化配送线路,建立分级储备制度,形成以市级储备为支撑、区县级保障为依托、乡镇(街道)和村(社区)级储备为补充的应急救灾物资储备保障格局,保证区域全覆盖,努力形成纵向衔接、横向支撑、规模合理的“市—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储备网络,健全通畅高效的应急物资储备配送体系[10]。

3.4 构建基于区块链的应急物流信息系统

区块链与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深度融合将成为趋势,通过集成创新和融合应用,以物联网中的智能设备为节点,综合运用数据库、业务流程构建和GIS、VR、5G、大数据等技术集群,通过整合区块链技术建立智能化的应急物流信息系统,支持实现多层级、多区域、多中心的标准化应急指挥工作,对链上信息进行及时和实时的处理,深度挖掘沉淀的数据,共同搭建万物互联的应急物流信息和价值交换网络,实现全流程、全部门数据整合,推动应急物资产能、库存、调拨、分配的有效集中管控,提高应急物流信息的完善度和可视度,形成应急物流活动全方位的全景视图,确保第一时间公开透明[11],并有效进行评价、监测和监督,为应急物资供应者、物流管理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建立共同的运营标准和合作方式,实现跨链数据社会协同共享机制,为后续决策提供辅助支持,使应急物流活动更加智能化,全面提升应急物流指挥的高效性、稳健性和抗毁伤能力。

3.5 加快建设应急物流专业队伍

充实壮大应急物流管理人员队伍。 一是淮安市应急管理局要加大同本地和省内院校的协同培养人才力度或引进专业应急物流人才,做好专业指挥人才储备建设。二是整合相关物流专业救援力量,积极引导企业、非政府组织等社会力量参与到应急物流体系中来,选拔符合条件的调度员、信息员、理货员、司机等进行专业培训,充实骨干人员,全面加强应急物流指挥管理人员的培训和综合实战演练,逐步形成专、兼职队伍结合的应急物流指挥人才队伍和专业技术力量。三是扩充应急物流管理专家进入应急管理专家团队,为应急物流规划、决策、指挥、调度和运行管理提供智力支持。四是探索建立以物流从业者为主的志愿者登记注册制度,建立应急物流志愿者队伍,定期进行应急物流业务技能培训,提高志愿者应急物流专业化水平[12]。

参考文献:

[1] 李瑛. 区块链应用于应急物流的发展对策研究[J]. 物流工程与管理,2020,42(11):29-31.

[2] 佚名. 中国应急物流发展的现状、问题及未来方向[EB/OL]. (2015-01-09)[2021-02-19]. http://www.chinawuliu.com.cn/xsyj

/201501/09/297391.shtml.

[3] 高峰. 新冠肺炎疫情下应急物流体系构建研究[J].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23(3):89-92.

[4] 曹俊生. 浅议加强我国应急物流建设[J]. 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17(6):95-97.

[5] 袁强,张静晓,陈迎. 建立我国应急物流体系的构想与对策——基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经验教训[J]. 开放导报,2020(3):86-92.

[6] 吴志丹. 完善城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物流系统,提高城市减灾应急能力的建议[C] // 第九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经济管理与人文科学分册). 中共沈阳市委,沈阳市人民政府,沈阳市科学技术协会,2012.

[7] 综合开发研究院. 建立我国应急物流体系的构想与对策[EB/OL]. (2020-06-22)[2021-02-19].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

=1670186545930161588&wfr=spider&for=pc.

[8] 冷静. 完善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应急物资储备体系[N]. 青岛日报,2020-10-07(003).

[9] 徐东,黄定政. 应急冷链物流建设[J]. 物流技术与应用,2010,15(7):88-90.

[10] 李旭东,王耀球,王芳.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基于區块链应用的应急物流完善研究[J]. 当代经济管理,2020,42(4):57-63.

[11] 曹彤.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自金融完全有可能诞生[C] // 《IMI研究动态》2016年合辑.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2016.

[12] 徐东. 应急物流建设刻不容缓[N]. 经济参考报,2016-02-23(006).

收稿日期:2020-02-19

基金项目:2020年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淮安市应急物流体系的构建与优化研究”(202012805012Y);2020年度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基于区块链的社会应急物流体系建设研究”(2020SJA1818)

作者简介:杨 倩(2000-),女,江苏淮安人,江苏电子信息职业学院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物流管理;聂家林(1986-),本文通讯作者,男,河南固始人,江苏电子信息职业学院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物流管理。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408330.ht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