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区块链+物流教育”的高校物流管理专业育人新模式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谢正忠 吴刚 李爽爽 高翔

摘 要:教育部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教技【2018】6号)文件中,提出加强数字教育资源在高校的建设和共享,提升数字教育资源供给能力。尽管当前物流产业有一定规模的发展,然而高校在物流专业人才培养理念、教学同质化及创新创业能力等方面仍存在欠缺。文章以区块链技术为出发点,结合数字物流的信息化特性,研究当前高校物流教育教学存在的瓶颈,并针对这一问题设计出基于“区块链+物流教育”的新型专业化人才培养模式,以期优化高校物流教学对社会人才培养的供求。

关键词:区块链;物流教育;新型育人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proposed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and sharing of digital education resourc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Education Informationization 2.0 Action Plan”(Education Technology [2018] No. 6), and to enhance the supply capacity of digital education resources. Although the current logistics industry has a certain scale of developmen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till have shortcomings in logistics professional talent training concepts, teaching homogeneity, and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capabilities. The article takes the blockchain technology as the starting point and combines the informatiz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digital logistics to study the current bottlenecks in logistics education and teach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design a new professional talent training model based on“blockchain+logistics education”in response to this problem, in order to optimize the supply and demand of college logistics teaching for social talent training.

Key words: blockchain; logistics education; new education model

0 引 言

“互联网+”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对传统的“学堂式”教育模式形成巨大冲击。作为一种全新数字化技术,区块链在金融、互联网等第三产业得到了诸多实践应用[1]。有资料显示,坎布里亚大学是世界上首所开通虚拟币值偿付学费功能的公办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在2013年推出数字货币计划,面向在校生开设加密数字教育课程[2]。2015年,索尼公司利用区块链技术原理,打造建设了“索尼全球教育”服务平台。相较于国外而言,当前,目前国内只有少数高校、科研院所对区块链技术在教育行业的应用开展了初期的探索。金义富[3]基于教育资源建设、投入与产出等原理,设计出“区块链+教育”运作系统;全立新等[4]根据对区块链技术原理的研究,设计出“双区块链”教育教学模式;“区块链+高等教育”可能成为未来教育转型的主要定位[5]。国内外学者对“区块链+教育”的研究较多从宏观层面进行探讨,对涉及具体的微观层面研究较少。文章从“区块链+物流教育”视角分析探讨当前高校物流专业人才教学培养与物流行业需求的不配比,设计出基于区块链的新型物流专业化人才培养模式,以期优化高校物流教学对社会人才培养的供求。

1 区块链技术及基本数据结构

“区块链”(Block chain)一詞最早由日本学者中本聪在《比特币:一种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中提出[6]。从本质上来说,区块链是由一系列经过加密算法原理设计,并将教辅资料、音视频等学习资料传输到区块链服务器中,并根据既定的排列组合而成的链式数据结构[7]。区块链技术具有去中心化、高度信任、数字加密、安全维护与智能合约五大特征。显然,“区块链+物流教育”的育人模式,具有下列显著优势:

(1)去中心化的教学模式,意味着不再以传统课堂授课老师为主体,网络资源的有效利用能够丰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知识储备量,老师、物流企业、各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学生都可以通过云平台分享自己经历的真实职业感受和真实的案例,实现信息共享、资源互联。

(2)高度信任的链式结构,能够保障学生在服务平台上获取的知识是真实可靠的,非虚构杜撰的。“区块链+物流教育”教学的重要特征就是基于信任的构建,因为彼此之间的信任,才能让更多的伙伴加入这种教学模式,让区块链条变得越来越长,区块容量越来越大。

(3)加密化的数字化技术,可以有效地避免非法人员对区块内容进行篡改,以致于误导物流专业学生的学习目标与方向。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去中心化存储的功能,倘若有人故意破坏某分区块容量的数据,都会触发其他区块的警示,区块与区块节点之间具有一定的联动机制。

(4)鉴于系统严密的算法设计,对参与到这个链式学习平台的所有相关者的个人信息进行安全的维护,实时监控平台中各区块的运行情况,利用计算机算法在“区块链+物流教育”教学平台设置相应的预警机制,以此来杜绝盗取平台利益相关者个人信息的情况。

(5)电子化的合约机制为“区块链+物流教育”教学人才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前提条件。在智能合约中,平台的提供方与学习参与方双方权责明确,不存在知识产权归属与利益分配的问题,这也是区块链技术一个独特的优势所在。

2 当前我国高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瓶颈

当前,物流行业正向着专业化、信息化领域迈进[7],然而,我国高校“學堂式”重理论、轻实践的物流管理教学方式远不能满足现代化物流产业链高端人才需求[8],急需改革高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2.1 人才培养观念滞后

物流是一门系管理、运筹与经济学相结合的交叉性学科[9]。然而当前高校在人才培养理念上存在误区,多数高校仍以完成教学任务为基本定位,通过针对课堂教学的理论知识进行期末测试成绩的优良来作为检验学生培养目标是否达成的主要指标,几乎不涉及对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实践性能力的考察,导致现阶段学校培养的物流人才无法完美的与物流业、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

2.2 人才培养同质化现象仍然存在

在高校人才培养计划中有两个非常相近的专业分别是供应链管理和物流管理,在许多高校培养方案中常常容易混淆两者之间的区别,过于强调学科之间的关联性与发展的一致性。事实上,供应链管理是指人们利用管理的核心职能,对涉及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价值流以及业务流等产品生产和流通环节进行的控制,以最小的成本为客户提供最大附加值的产品或服务。而物流管理则是集购买、仓储、运输、用户服务、环境保护等控制活动为一体,系统化和集成化是现代物流显著的特征。由此可见,供应链管理重视的是管理的结果,而物流管理则偏向于对物流的各环节都要实施跟踪、监控等一系列过程。高校教学人才培养的同质化严重损害了物流管理的专业性技能人才的产出。

2.3 教学中缺乏对物流管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10]

由于受到传统“学堂式”封闭式教学的限制,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在学校所获得的知识多是停留在概念层面的,真正着手去实践、去体验未来职业生活的机遇并不多。当然,这不仅仅是物流管理专业学生所存在的不足,高校中其他专业也会存在这样的共性问题,但是,这在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身上表现得却尤为突出。其原因有以下两点:第一,物联网、信息化技术的高速发展,传统的物流运行模型显然不再适应现代化社会的需求,自动一体化配送、无人机物流成为当下物流产业研究的热点话题,作为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更应当着手实践去探索创新新型物流发展领域和方向;第二,作为实践性学科专业——物流管理,它研究和考虑的主要目标是保障物流全过程的安全性,是一个动态的管理过程,而在高校教学中呈现给学生的往往是静态的结果,只有真正深入物流业的运行管理之中,才能领悟专业性的价值所在,更好发现过程中的问题,从而有针对性的进行优化决策,避免不可控风险。

2.4 重视专业化物流管理人才的培养,忽视对学生的全面发展

近日,关于圆通速递员工泄露消费者个人信息的案件,引起了大众对物流快递隐私安全性的密切关注。诚然,这不仅仅是涉事员工的个人问题,公司内部存在的管理缺陷,作为为社会孕育人才的高校,也应该反思对物流管理学生人才培养方式是否存在误区?究竟是教学的哪个环节出现了偏差?高校的教学是否一味的强调专业理论知识掌握的重要性,错误的把专业就业率作为教学的重要参考,而忽视了对学生德育、职业素质等综合测评的衡量。如果的确是对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教学培养计划出现了瑕疵,那么又该如何及时纠正错误,弥补专业人才培养的不足呢?解决这一系列疑惑的关键就是重视促进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全面发展。

3 “区块链+物流教育”的高校物流管理专业育人的新模式

3.1 “区块链+物流教育”的物流管理专业育人模式设计

基于上述对当前我国高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模式的探讨,绘制流程框图主要包括资源存储层、资源共享层、学习记录层以及价值评估层。首先,资源创建者将物流管理学科相关的音(视)频等资源传输到区块链服务平台上;其次,资源共享者通过主区块向各子区块更新学习资源;再次,学习记录层主要对平台使用者用户学习情况进行全程监控;最后,价值评估层主要针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评估和反馈。

3.2 “区块链+物流教育”的高校物流管理专业育人的策略

3.2.1 加强师资队伍质量建设,树立终身学习理念。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师资力量逐渐成为评判一所高校综合实力的重要参考标准。加强物流管理专业专职教师的队伍建设,为他们提供更多的访学深造机会。区块链作为近几年来比较火热的科技新词汇,许多教师并不是很熟悉其中的原理所在,“区块链+物流教育”教学模式的建设,恰如其分地为这些教师提供了专题讲座、培训资源,能够让教师们更新知识结构、深刻意识到“区块链+物流教育”的教学模式在高校人才培养计划上、信息化社会需求上都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

3.2.2 明确培养定位,细化专业分类。为了加强学生乃至部分教师对供应链管理与物流管理的区别与联系的理解,打造“区块链+物流教育”教学模式的物流管理专业学生人才培养模式,是物流业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在这个区块空间中,学生可以通过其他参与者共享的知识更清楚的了解自身的专业发展及就业前景,从而更准确的定位自己未来职业发展方向;同样,教师也可以利用这些信息强化对这两个学科的理解,以便更好的改进教学。

3.2.3 以“区块链+物流教育”为支点,引入多元利益相关者。凭借区块链去中心化、智能合约的保障机制优势,发展校企联合培养模式,邀请国内一些知名的物流公司参与“区块链+物流教育”新型教学模式,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可根据企业共享的专业化案例来深化理论学习,切实感受真实的工作场景,增强探索创新创业的能力。

3.2.4 倡导素质教育,重视学生全面发展。高校教师应当重视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質教育,通过在课堂上举出一些违反职业守则的“反面案例”来警示学生坚守职业操守,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促使学生形成高尚的职业品德。

4 结 论

区块链技术与物流教育的深度融合,推动了数字物流产业的发展,文章从“区块链+物流教育”视角,探讨了信息化时代下我国高校对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有助于高校专职教师改进教学、学生明确职业发展方向和社会需求三者的有机统一。本文对部分问题的看法可能存在不当之处,希望对数字物流产业研究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 冯翔. 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教育资源治理的理念与路径[J]. 中国远程教育,2019(12):12-23.

[2] 佚名. 全球高校区块链课程&中国区块链研究院报告[EB/OL]. (2018-04-17)[2020-12-10]. https://mp.weixin.qq.com/s/T-wsyh

lHROuk42NWuillgQ.

[3] 金义富. 区块链+教育的需求分析与技术框架[J]. 中国电化教育,2017(9):62-68.

[4] 全立新,熊谦,徐剑波. 区块链技术在数字教育资源流通中的应用[J]. 电化教育研究,2018(8):78-83.

[5] 袁勇,王飞跃. 区块链技术发展现状与展望[J]. 自动化学报,2016,42(4):481-494.

[6] Nakamoto S. Bitcoin: A Peer-to-Peere lectronic cash system[EB/OL]. (2008-10-31)[2020-12-10]. http://bitcoin.org/bitcoin.pdf.

[7]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 我国物流产业将趋于专业化精细化[EB/OL]. (2012-03-09)[2020-12-10]. http://www.chinawuliu.com.cn/zixun/201203/19/179964.shtml.

[8] 张俐华,时炼波. 物联网时代高职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方法研究[J]. 职教论坛,2015(32):54-57.

[9] 刘元华,郑成武. 基于区域经济的物流差异化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32(8):166-169,204.

[10] 周晓晔,马小云,杨秋霞. 物流管理学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研究[J]. 物流工程与管理,2020,42(11):177-179.

收稿日期:2020-12-19

作者简介:谢正忠(1998-),男,安徽六安人,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人力资源开发;吴 刚(1975-),男,安徽安庆人,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人力资源开发与教育;李爽爽(1997-),女,山东菏泽人,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人力资源开发;高 翔(1995-),女,河南郑州人,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人力资源开发。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408557.ht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