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信息化教学模式在中职《外科护理》中的应用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刘婷

摘要:《外科护理》是中职护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也是护士资格考试的重要科目。为适应“互联网+职业教育”发展需求,教师需要通过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平台等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优化,构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探究式教学模式。该文以“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护理”为例,从一般资料、教学方法、效果及反思四个方面探究如何开展信息化教学。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外科护理;中职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1)23-0221-03

现如今互联网飞速发展,随着5G时代的到来,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都发生日新月异的改变,职业教育也不例外。越来越多的信息化教学培训、教学能力比赛都在督促教师要对教学方式进行升级,以此来适应时代发展。信息化教学是指采用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手段,对教学活动进行创造性设计和科学安排,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特有功能,把信息技术和教学结合起来,为学生创造良好的信息化学习条件,优化教学过程的一种方法[1]。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克服传统教学障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化抽象为具体,更好地突破教学难点,抓住教学重点,实现因材施教,从而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

《外科护理》是中职护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也是护士资格考试的重要科目。本文以外科护理学中常见疾病“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护理”为例,探索信息化教学模式在疾病理论知识学习、技能掌握及情感与价值观建立方面的应用。

1 资料与目标

1.1 一般资料

本次授课对象为中职护理专业二年级学生,上课地点为多媒体教室。授课对象已经学习了解剖学、生理学和病理学知识,对腰椎间盘、腰椎间盘突出有一定的认知。但是缺乏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相关疾病知识和护理操作技能。针对这种情况,老师要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专业学习需求,让她们主动进行学习和探究,以此来掌握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护理知识。

该次课内容选自李勇、俞宝明主编的“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外科护理》第三版第二十章第五节,同时参考护理职业岗位标准及2018年护士资格考试大纲,对教材进行二次处理,授课课时为2课时。

1.2 目标

依据教学大纲及护理岗位需求,本次课的教学目标分为3个方面。①知识目标:通过学习能够掌握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护理措施,知道腰椎间盘突出症基本疾病知识;②能力目标:能够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腰背肌锻炼指导,能够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出院康复指导;③素养目标:形成小组团队合作精神,培养爱护病人的意识。

由于腰椎间盘突出者症临床发病率高,处理原则以“三分治,七分养”为主,如不加强患者术后护理、日常生活指导、腰背肌锻炼指导,将加快疾病进展,影响日常生活。因此确定本次课教学重点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护理措施。

因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表现与腰肌劳损、腰椎结核和腰椎管狭窄症相似,学生极易混淆,因此将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表现与鉴别诊断设定为教学难点。

2 方法

依据教学目标,本次课采用任务驱动、情景创设、角色扮演、小组探究等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多元化的信息技术手段及资源(微课、网络平台、临床案例、虚拟仿真)来实施教学活动。通过课前、课中和课后三步骤层层递进,引领学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突破知识点。课前,学生通过网络平台领取任务单,将临床见习病例拍成视频,上传至网络平台,通过投票的方式选出最优作品。课中,展示最优的课前临床病例视频,根据视频,学生通过各种媒介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完成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护理任务。课后,学生利用见习机会进入医院,将所学习的内容应用到临床,并完成网络教学平台上的作业。

2.1 课前活动

依据课程标准及教学目标,制定任务单,上传至学习平台;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完成分组,确定组长,制作好各类素材,包括视频素材(微课、视频)以及文本素材(电子课件,图片等),上传至学习平台。学生登录学习平台,领取学习任务单,明确学习任务;通过学习平台上资料,完成课前预习;依据学习平台对学生课前学习情况实时进行监控,了解自主学习效果,调整教学策略。拍摄临床见习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视频,上传至网络平台;学生在讨论区讨论,以小组为单位汇总材料,并上传网络教学平台,各小组之间进行评价,选出最优作品,教师下载最优病例视频,放在教学PPT中。

通过课前知识的学习和搜集,学生明確本节课学习重难点,学习更有目的性。同时,这种授课方式突破了传统课堂的时空局限性,且在课前阶段就引入多种不同类型的教育教学工具和模式,对于学生来讲也更容易引起其学习兴趣,对于进一步取得良好地教学效果有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于护理专业这种重视细节性和准确性的工作内容而言,结合实际充分做好教学的前期准备工作对于取得更好地课程教学效果有重要的意义。

2.2 课中探究

以导入(新闻激趣 案例引入)、分析(自主探究 分析任务)、发现(新知探究 各得其所)、展示(分组练习 展示成果)、评测(小组PK自得其乐)五个环节贯穿课堂。首先借助新闻资源激发学生的兴趣,提升临床案例情景导入效果,随后介绍腰椎间盘突出症,总结出它们的特点(眼睛鼻子的结构、明暗关系的塑造规律),由学生决定内容学习顺序,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进入知识学习。其次,以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特点巩固所学、再次激发兴趣。最后通过评价,评选最美绘画小能手,升华情感体验。

2.2.1 创设情境,引入任务

教师播放新闻视频,视频中一名15岁少年竟患“腰突症”,因长时间坐看手机,缺少户外活动。视频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习兴趣。教师通过展示课前选出的最优学生在临床上见习的视频,强化本课程的学习情境和现实意义,增强学生学习的求知欲。老师在课堂上借助信息技术创设临床案例情境,导入学习任务,利用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确定学习项目,发放任务单。

2.2.2 自主探究,分析任务

在授课过程中,老师需要结合临床病例情景视频,引导学生讨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表现。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结合之前学习内容和课后网络平台上资料,展示腰椎间盘突出症与腰肌劳损、腰椎结核和腰椎管狭窄症表现的异同点,并通过“拖拽小游戏”加深理解,增加课堂趣味性,深化理解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表现,突破学习难点。

2.2.3 新知探究,各得其所

老师通过图片展示、X线、CT影片让学生更直观感受腰椎间盘突出症辅助检查。利用Flash动画、3D动画展示椎板切除髓核摘除术、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将抽象的文字表达直观化、形象化,帮助学生理解手术治疗方法。结合临床病例情景视频,引导学生讨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诊断,并让学生按照首优、中优、次优的顺序排列,各小组代表将结果上传至网络平台,教师对学生们上传的诊断结果进行点拨、评价,通过点赞数评选出最优诊断,并展示。

2.2.4 分组练习,展示成果

教师可以通过护理诊断问题,请学生结合书本及网络资源,引导学生讨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相应护理措施。学生将讨论结果上传至网络平台;教师采用投票形式,选出最优的小组作品;根据投票结果,选出各个小组代表上台展示任务结果。①对于一般护理措施,小组通过汇报形式展示;②对于指导腰背肌锻炼,小组通过成员现场操作演示、讲解方法及注意事项进行展示;③对于健康指导内容,小组通过情景演练的方式进行展示。通过多种形式突破教学重点。教师由传统的讲授者变成组织者和答疑者,变被动灌输式教学为学生自主探究式教学,实现课堂翻转。

2.2.5 练习评测,巩固任务

回顾本次课学习内容,通过小组绘制思维导图的方式让学生自己进行课堂总结,并上传网络平台,评选出最美、最优的思维导图进行展示。学生登录平台,进入课堂反馈,完成护考真题练习,紧扣护士资格考试;学生课后走进社区,将所学习的内容应用到社会,拍成视频,上传至网络平台,供全班同学及学弟学妹学习。既能完善课堂教学,明确课后思考的方向,又能提服务社会,奉献爱心,同時还可以作为以后教学的素材。

3 效果

本课以临床病例情景视频为任务载体,借助学习平台进行互动,展开探究学习,让学生能够在“学中做,做中学”帮助学生完成基础知识的建构,增强工作体验,使学生掌握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升华了学生职业道德情感,使学生成长为适应社会岗位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

综合学生课前、课中、课后表现,结合所在小组成绩进行多元化考核评价。最终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达成学习目标,完成学习任务。

从教学效果来看,与往届未进行信息化学习的班级比较,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浓,目标达成情况更好。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应不断补充、更新资料库中的知识信息,以适应不同时期学生的学习要求。

4 讨论与反思

本次课的教学目标基本完成,该次课依学校、医院、社区三大载体,结合课堂教学、情景演练、游戏互动、考核及评价四个环节,形成“三元四维”的立体培养模式,构建了完善的师生关系,拓展了师生间的沟通渠道,保证了信息传递的有效性,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技能、职业能力的养成。

本着“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这一理念,将信息化引入传统课堂已是大势所趋[2]。但随着信息化教学手段的不断丰富,教师的应用信息化能力还需进一步提高,不仅要会使用信息化手段,同时还要用好信息化,课堂中,并不是信息化越多越好,我们要抓好教育的主体,因材施教,选择最适合的教学方法去完成课堂教学目标。另外在《外科护理》学科中,信息化手段并没有办法涵盖整个的课程内容,仅对部分内容的教学重难点进行突破。同时,因为互联网的开放性和自由性比较高,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还有待提高。从教师的角度上来讲,网络信息技术和相关媒体平台的应用在整体上处在不断更新和变化的状态下,这也需要教师结合具体的技术应用需求和教学内容通过不断学习掌握更加丰富且具有灵活性的网络信息技术,为取得更好地教育教学效果打好基础。最后,网络信息技术与护理专业课程的融合应用意味着专业教育领域实现了方式方法和教学思路的总体创新,这不仅有利于提升专业课程教学的整体质量,对于教学工作的长期发展和更新而言,这种发展趋势也是更具有积极作用的,教师方面和学校方面应当重视合理规避信息化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积极从正向的角度引导信息技术与常规课程教学的融合,力求充分发挥出信息技术在护理专业教学中的作用。

综上所述,信息化教育是国家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法都迎来了重大变革,现如今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课堂重要组成部分,手机、平板、录播系统、学习平台等信息化技术普及,信息化教学模式已然成为当下的教育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 张海明,党玲,王艳荣,等.信息化教学在围手术期护理教学中的运用[J].继续医学教育,2018,32(11):63-64.

[2] 万春.信息化技术在中职《基础护理技术》教学中的应用——以“四肢浅静脉注射法”教学设计为例[J].中国卫生产业,2018,15(13):157-158.

【通联编辑:张薇】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417011.ht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