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疫情影响下的智能制造方向留学生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柏莹 任小体

摘要:在语言、人文、环境、疫情等多种综合因素影响下,原有留学生的常规人才培养模式已不再适合“新工科”背景下的智能制造方向留学生的人才培养。构建“语言能力培养、专有化实训平台建设、专业课程建设”为一体的留学生“三位一体”培养体系是新兴产业发展过程中,适应智能制造领域需求的教改创新新方向。在充分吸收国外先进教育理念,开展教学理念突破的同时,通过校企合作,建立科学的培养体系与多维评价体系,对培养符合智能制造专业需求、满足留学生所属国家应用需求的复合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将产学研实践与数字化教学相结合,利用专业领域人才认证机制共同促进留学生人才培养机制改革,是疫情环境下缓解留学生焦虑情绪、提升学习原动力、提高就业信心的创新突破方向。

关键词:人才培养;留学生;智能制造;改进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1)23-0183-02

Abstract: Under the influence language, humanities, environment and epidemic situation and other comprehensive factors, the original conventional talent training mode for overseas students is no longer suitable for the talent training in the direction of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engineering”. To build a "trinity" training system for overseas students, which is including "language ability training, proprietary training platform construction, and professional course construction”, is a new direction of education reform and innovation to meet the needs of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i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emerging industries. While fully absorbing foreign advanced education concepts and making breakthroughs in teaching concepts, a scientific training system and multi-dimensional evaluation system is established through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Thi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cultivation of interdisciplinary talents that meet the needs of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and the application needs of the countries to which the overseas students belong. Combining the practice of 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collaboration with digital teaching, Promoting the reform of talent training mechanism for overseas students by using the talent certification mechanism of professional fields. It will be the innovation and breakthrough direction to relieve the anxiety of overseas students, enhance their motivation for learning and improve their confidence in employment under the epidemic disaster environment.

Key words: talent cultivation; overseas students;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improvement strategy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高等教育水平与科研能力也得到显著性提升,在国家政策性合作培养计划的促进下,吸引了大量留学生来到我国开展学习与实践。其中,以东南亚、中亚留学生为主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生群体构成留学主体进入我国高等院校招考体系升学就读[1]。受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影響,“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高等教育的资源分配方面尚不均衡,高等人才教育也仅仅处于精英教育阶段[2-4]。在我国“新基建”等政策影响下,“沿线”国家在海陆空输运、网络信息设施建设、大型基建建设、智能制造相关领域方面的人才需求量激增,我国从2015年开始,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愿景下,每年提供上万个奖学金来共同促进“沿线”国家的教育合作与人才培养。受地区、文化等各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我国高等院校对留学生的培养也处于不断摸索的阶段[5]。

目前,我国本科院校培养的智能制造相关人才,围绕着机械、电气、自动化控制、计算机等相关专业,在进行基础课教学的同时,也在不断探索、提升人才培养新模式以适应新兴产业、前沿技术的发展;逐步构建起适应本专业领域学生基本认知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及创新发展能力的多维度、模块化实践教学体系。

李学礼等人在留学生人才培养中强调强化汉语学习,做好普通汉语到专业课的过渡学习,通过了解中国文化、融入中国企业管理等方式加强学生的汉语理解能力[6,7]。魏玮等人认为基于已有经验采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人才,是在教育层面提升国际影响力的关键[8]。雷贞贞等人针对机械行业的国际留学生提出创新培养模式,通过推进国际化教育平台建设,提出深化课程改革的若干举措[9]。

由此可知,中国针对留学生的培养应首先将着眼点落在自顶而下的培养体系构建中。以留学生汉语水平考试(HSK)三级为基础,让留学生充分了解中国文化与汉语言特征;引进先进培养理念,打造一流教师队伍,形成具有鲜明专业特征的教学名师团队;充分发挥本科院校在交叉学科内的科研优势,构建专有化实训平台,逐步将专业课程建设与留学生的实际应用需求相结合,构建“语言能力培养、专有化实训平台建设、专业课程建设”为一体的留学生“三位一体”培养体系。通过“三位一体”的留学生培养体系建设,最终实现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

“新工科”背景下的智能制造方向留学生人才培养模式应当在“三位一体”留学生培养体系建设框架内,根据智能制造专业教学与实践的特点逐步开展课程体系改革与创新。鉴于本学科教学对工业产线、工业设备具有一定依赖性,智能制造方向的课程建设可在传统机械、电气、计算机等基础专业课程基础上,依托智能制造先进研发团队的技术成果与智力资源,吸收国内外先进教育培养理念,开展多元化留学生人才培养。在工业4.0背景下,面向行业实际需求和产业最新动态,结合5G工业应用,开展专有化课程定制,实现课程知识框架重构。具体实施途径包括:

(1)吸收国外先进教育理念,开展教学理念突破。依托德国在智能制造领域及其专业技能培训的优势,与知名职业教育集团合作,针对留学生及其所属国家在智能制造方向的技术需求,开展具有鲜明专业特色的基础理论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效弥补国内在专业教育领域的短板。通过实施中德合作的课程建设理念,可以让留学生在获得完善的基础课教育的同时,开展专业教育培训,培养职业经验。在留学生获得毕业证书回到所属国家后,能够尽快投入到本国相关技术领域的国家建设;

(2)校企合作,建立科学的培养体系。采用校企合作的方式进行培养体系试点与改革,开发智能制造方向全面的教学标准、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完善配套的专业教学资源。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校企产学研合作案例,以项目案例学习、专业技能培训、职业素质培养等多个角度开展课程体系搭建。将企业的参与贯穿到整个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最终达到培养的人才与企业需求实现无缝对接的目的;

(3)采用多维评价体系,实现符合留学生需求的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以培养复合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在课程建设中以汉语学习为抓手,拓展英语、德语等多语种专业教师团队的课程建设,开展对本领域前沿科研技术的解读与分析;建立基础理论知识、专业认知与拓展实践学习相结合的多维评价体系,增加学生对目标课程的可选择性,从而打破已有的模块化、刻板型学习模式,真正实现课程知识体系的重构与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

自2019年新冠病毒(2019-nCoV)爆发以来,疫情在全球范围内出现快速蔓延;在我国政府的快速响应下,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与此同时,留学生群体尤其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留学生在医疗、环境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下,有些留在中国继续学习,有些滞留在所属国家无法参与线下教学。智能制造领域的课程培养除基础学科教育以外,专业课程学习对动手能力、线下实习的参与度要求较高,持续的单一线上教学使得留学生人才培养在一段时期内收效不明显。同时,在对安徽高校大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在疫情影响下,少量学生存在抑郁情绪;较多同学出现焦虑情绪,尤其对于大三、大四学生表现尤为明显[10]。由于对疫情表现持续担忧的情绪,有少量留学生出现退学情况。因此,针对疫情影响下的留学生人才培养还需进一步改革创新。针对智能制造领域的专业特点,可在以下几个方面开展留学生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

(1)采用先进的数字化教学方法,将实践教学与数字化实操相结合。在智能制造领域,数字化工厂的出现使得生产及设备运行可以通过可视化形式展现在我们面前。通过建立本领域分专业方向的数字化实训中心,可以让学生在疫情影响下,处于安全的校园环境中完成专业相关的实训内容,提高学生对企业产线、设备运行的了解与实践。通过数字孪生技术的实现,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可视化的形式完成实践操作、获得专业技能讲解。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2)产学研合作,促进留学生在所属国家的实习与实践。在“一带一路”政策引导下,除留学生人才培养政策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中国企业也进行着密切的研究合作。利用留学生所属国家与中国企业的合作,将无法回到中国学习的留学生选拔进入不同的中国企业,开展实习培训,以国际合作项目为支撑,发挥各自优势,共同促进国际间产学研合作,以此实现留学生培养模式的创新;

(3)利用专业人才认证机制,促进留学生人才培养机制改革。专业人才认证机制是通过对在校大学生的课程培养,采用权威的考试流程进行标准化考试,在获得专业机构的认可后,获得人才的专业认证。不同于常规的语言类认证考试,中国高校与德国老牌职业教育集团的合作是促进智能制造领域人才培养机制改革的重要渠道。在校留学生通过选课的方式获得专业化理论体系学习,通过实操教学与标准化考试获得实操结业证书,最终获得国际认证的专业领域培训证书。留学生在实现自我能力提升的同时,也提高了留学生的就业信心与学习原动力,这将给疫情影响下的留学生人才培养带来新的创新突破口。

参考文献:

[1] 宗晓华,李亭松.“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分布演变与趋势预测[J].高教探索,2020(4):91-99.

[2] 余丽.国际留学生来华求学踊跃 一带一路高素质人才需求旺盛[J].中国对外贸易,2019(6):65-67.

[3] 赵永芹,龚泳帆,李伟玲.“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国际化人才培养若干思考[J].巢湖学院学报,2021,23(1):159-164.

[4] 李若南.“一带一路”背景下地方高师院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策略研究——以内蒙古师范大学为例[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20.

[5] 趙慧.“一带一路”背景下高职院校留学生教学模式研究[J].学园,2020,13(17):43-44.

[6] 李学礼.高职层次四年制埃及留学生人才培养关键问题探讨[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20(7):22-26.

[7] 张敏,柏莹.“一带一路”留学生社会实践的文化传播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20,11(21):29-30.

[8] 魏玮,陈永瑞.“一带一路”背景下国际留学生培养模式构建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1(12):41-44.

[9] 雷贞贞,黄琪,孟杰,等.“一带一路”视阈下来华国际留学生机械专业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探究[J].西部学刊,2020(8):89-91.

[10] 朱平,杨宝梅,汪茹.疫情防控中大学生心理状态及其应对策略研究[J].巢湖学院学报,2020,22(3):9-14,20.

【通联编辑:唐一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417013.ht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