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大数据的农村互联网金融风险防控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张雪伍

摘要:农村互联网金融能活跃农村金融市场,有效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因农村居民的风险意识低、金融知识不足以及监管机制不健全,致使农村互联网金融风险不断积聚。在对农村互联网金融服务模式分析基础上,梳理了农村互联网金融主要风险,并从监控机制、安全风险教育、信用数据库建设和风险监控系统四个层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村互联网金融;大数据;金融风险监测

中图分类号:F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1)29-0024-02

随着农村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数字普惠金融、农村电商金融、农业众筹等互联网金融服务模式不断涌现[1]。农村互联网金融能够拓展农村消费市场、增加农民收入,优化农村居民消费结构、释放经济潜能,为农村的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由于农村居民金融知识相对匮乏、网络安全意识薄弱,致使农村地区的网络欺诈、非法融资、客户信息盗用、套路贷等互联网金融安全事件时有发生,迫切需要对农村互联网金融风险进行防控[2]。移动互联网技术和智能通信设备在农村的逐渐普及,农村居民的网络消费、电商消费等数据日渐丰富,给农村互联网金融风险监控提供坚实的数据基础。

1农村互联网金融

1.1农村互联网金融

互联网金融是金融机构借助互联网技术实现资金融通、支付、投资和信息中介服务的新型金融业务模式,包括基于网络平台的金融市场体系、金融服务体系、金融组织体系、金融产品体系和金融监管体系等。农村互联网金融是互联网金融在农村市场延伸与拓展,具有进入门槛低、金融流转效率高、金融产品丰富等优势[1]。

1.2农村互联网金融主要模式

随着互联网金融与农业农村生产生活的深度交融,农村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模式逐渐多元化,主要有电商平台、农业产业链、网络借贷和传统金融物联网拓展等模式。

(1)基于电商平台的金融服务模式

以电子商务平台为基础,利用农村居民的平台交易数据,收集用户信用信息,通过构建信用风险评估模型,开展农村互联网金融服务。此模式下,农村用户的消费数据、销售数据和平台金融服务数据是最核心的数据内容,因此电子商务平台要拥有足够普及率才能充分收集相关数据、开展农村互联网金融服务。

(2)基于农业产业链模式的金融服务模式

农业龙头企业利用其在农业产业链中的主导地位,与农业上下游企业和农民建立利益联盟,利用其销售数据及其他相关数据构建用户信用数据库,通过建立金融服务平台,为农业产业链上下游的农业企业和农民提供投融资、信贷及支付等综合服务。

(3)基于网络借贷平台的金融服务模式

网络借贷平台通过互联网平台提供资金需求端和资金供给端的信息中介服务,实现农村地区资金需求和资金供给有效对接,为广大农业企业和农村居民提供资金信贷服务。

(4)基于传统金融机构的金融服务模式

传统金融服务机构,通过第三方支付技术、自动化设备、移动App等形式,为农村居民、个体工商户等农村农业经济实体和个人提供互联网金融服务。

2农村互联网金融风险

农村互联网金融能为农村提供多元化、可触及的金融服务。但由于在征信建设、互联网应用、金融风险防范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致使農村互联网金融发展面临着诸多的风险与挑战[3]。

2.1信用风险

农村征信建设不完善,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致使农村互联网金融信用风险凸显。一是农村地区部分村民没有银行账户,网上支付、交易等数据较少,从而无法建立覆盖全体村民的信用数据库,增大了农村居民借款风险评估难度,增大了农村互联网金融违约风险。二是随着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提升,急需资金的增值保值服务,由于缺乏投资理财必要的知识和风险识别能力,致使其对投资理财产品和服务风险甄别不足而承担过多的金融风险。

2.2信息泄露风险

农村的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技术应用较为落后,叠加大部分农村居民信息安全意识淡薄,加剧了互联网金融的操作风险。一方面,给农村居民提供金融服务的机构服务人员对农村居民和农村金融市场了解不深,无法提供针对、有效的金融服务;另一方面,农村居民信息安全意识淡薄,容易造成互联网金融账户、密码、电话等敏感信息泄露。

2.3法律风险

目前,农村互联网金融市场发展不成熟,在市场准入、市场监督、网络信息安全监管等方面还不健全。一些互联网金融公司为拓展业务,极易采取一些非法手段开展金融服务,导致非法集资、非法骗贷、庞氏骗局等金融风险事件发生。同时,由于金融专业知识,农村居民在与互联网金融机构签订金融服务合同时,容易轻信工作人员的口头承诺,签订一些不公平、不合法的合同协议,使自己面临较大风险。同时,传统金融监管没有充分考虑到农村互联网金融的特性,在监管覆盖面、监管精细度和监管有效性方面也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

2.4系统风险

农村互联网金融的各种风险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容易形成集聚效应,引起农村互联网金融系统性风险。一是农村互联网金融的客户具有相似的金融观念和生产生活方式,其金融借款多投资于相似的农业生产,但农业生产容易受到天气、市场等不可控因素的影响,不确定性较大。当遇到灾害天气或市场需求不足时,他们都会面临失收或减产的风险,从而导致同一地区金融信用风险事件集中爆发。二是各种金融风险容易交叉传播,引起区域性的金融风险。农村属于熟人社会,居民之间具有较高的信任度和行动决策的一致性,一旦出现某个农户遇到金融风险事件,则会很快在居民中间广泛传播,从而引导其他居民采取相同措施,容易引发系统性的金融风险。

3对策建议

3.1加强农村征信体系建设

完善健全农村居民征信体系是农村互联网金融风险防控的关键所在。一要提升农村居民诚实守信的意识,通过农村墙上宣传标语、诚信讲座等形式开展农村居民诚信教育,提升其诚信认知。二要加强失信惩戒,通过征信系统、村镇司法、民俗村约等形式加强失信行为的惩罚和约束。如,通过构建诚信负面清单,对失信村民的贷款、政府补贴、先进评选等权利进行约束,提高违约成本。三要构建农村居民征信辅助系统,借助大数据技术广泛收集农村居民在电商平台的消费和交易信息、金融机构借还款记录、电费和通信费缴纳情况等数据,构建农村居民征信辅助系统[4]。

3.2开展金融风险安全教育

由于农村居民对金融风险认知不足,广泛深入开展互联网金融风险安全教育是风险防控的有效手段之一。一要帮助农村居民形成正确金融消费理念。通过开展讲座、宣传画报、现身说法等形式对农村居民开展金融安全教育,引导其形成正确的消费观念、科学合理规划农业生产的资金安排、量入为出的消费理念,降低不合理金融借款引发的信用风险。二要帮助农村居民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念。由于农村居民对各种理财产品风险缺乏甄别能力,往往容易轻信宣传人员的口头承诺,购买超出其风险承受能力的理财产品。故应引导农村居民树立正确理财关键,重视互联网理财产品的風险,在购买理财产品时要考虑自身风险承受能力,避免盲目跟风。三要利用大数据和机器学习等技术构建农村居民金融风险识别系统,对农村居民的互联网金融消费进行风险监测,发现风险及时预警,提前化解风险。

3.3构建农村互联网金融风险监控系统

应利用大数据、机器学习等技术构建农村互联网金融风险监控系统,对农村地区互联网金融风险进行动态监控,为风险化解提供前期支撑。农村互联网金融风险监控系统,应具备以下几个主要功能:一是农村居民征信补充完善,对农村居民电商消费数据、金融借还款数据、家庭收入数据等进行收集整理,形成居民金融消费画像,弥补传统个人征信数据的不足;二是对农村居民消费和金融借款进行监测,利用居民日常金融消费信息,并结合各村的互联网金融信贷员的信息反馈,对农村居民消费风险、金融借款风险等进行监测,对异常消费和金融借款进行提前预警;三是对农村居民投资理财风险进行监测,利用大数据技术构建投资理财查询数据平台,为农村居民提供投资理财风险评估和监测服务;四是农村居民金融借款安全评估,对农村居民开展农业生产或农产品销售类的金融借款进行风险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给出相应的指导意见,降低盲目借款进行农业生产活动带来的信用风险。

3.4完善风险监管机制

加强农村互联网金融监管体制机制建设,构建健康的农村互联网金融发展框架,从源头上降低农村互联网金融风险。一要结合“三农”特点和农村互联网金融的特殊性,加强顶层设计,不断健全和完善农村互联网金融法律法规,构建符合农村实际情况的互联网金融风险防范机制。二要保护农村居民和金融服务机构的合法权益,通过法律法规的形式保障农村居民和农村互联网金融服务商的合法权益,构建合作共赢的市场关系。三要加强各监管部门之间的合作与沟通。农村互联网金融涉及多个方面,其风险点也具有多面性,因此应加强不同监管部门之间的协作,构建全方位立体式的农村互联网金融风险监控体系,降低农村互联网金融系统风险发生的概率。

4结束语

由于农村居民的金融知识相对匮乏、安全意识薄弱和风险监管体制不健全,致使农村互联网金融发展面临诸多风险。完善农村互联网金融风险防控体制机制,构建全方位、立体式的风险防控体系,成为推动农村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核心任务。政府、监管部门和金融服务机构应该相互协作,完善农村互联网金融风险监管体制机制,深度开展金融安全风险教育,建设农村居民信用数据库,构建基于大数据、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等先进信息技术的农村互联网金融风险监测系统,对农村互联网金融风险进行全方位监控,推动农村互联网金融健康有序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杜一馨.我国农村互联网金融发展的若干思考[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20,34(4):56-62.

[2]衷凤英.供求视阈下农村互联网金融风险及防范[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9,40(7):55-60.

[3]陈立刚.基于供求视角下农村互联网金融风险控制探析[J].新余学院学报,2019,24(1):73-76.

[4]舒奎. 大数据在金融风险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时代金融, 2020(6):72-74.

[5]谢丽.互联网金融风险分析与监管建议[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8(4):64-6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420787.ht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