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本科教育中“软件测试技术”课程的教学模式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高鹤 张鹏
摘要:本研究主要针对现阶段教学过程中理论强于实践、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偏弱等问题进行改革,从而探究出以“剥洋葱式”教育方法为经线,以课程思政融合为纬线的人才培养模式,并将该模式应用到课程中,为后续研究提供宝贵经验。
关键字:软件测试技术;职业本科教育;模式探究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2)28-0139-03
“软件测试”课程是职业类本科院校中计算机或软件类专业的一门必修课,在此课程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先以其发展和定义为开篇,讲授测试的原理和方法等系统性的软件测试知识架构,从而让学生能够整体体会软件测试的基础知识,最后将测试的方法和技术,融入单元测试模块、功能测试案例、系统测试项目和验收测试实验中,实现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的目的。
1 国内外研究状况述评
1.1 软件测试在大数据背景下面临的挑战
大数据的特点,不仅仅是数据规模庞大,更重要的是拥有对庞大的行业数据进行专业或特殊处理的能力[1];此外,由于大数据具有信息处理速度快、数据量大、价值密度低、数据类型复杂四大特点,与传统数据处理方法有着明显的区别,这就导致了软件测试的着重点、方法和形式手段在不断迭代更新[2]。所以在大数据背景下,软件测试面临着以下挑战:1) 软件功能制约了测试的有效发展[3];2) 以往的软件测试手段无法满足现在大批量数据处理的需求;3) 大量软件投入使用导致测试难度加大;4) 测试过程中无法保障数据信息的准确性,也无法确定问题产生的原因[4]。
1.2 软件测试技术课堂教学中的问题
软件测试是一项对学生实践能力要求较高的专业,学生进入工作岗位以后,必须能够独立完成各项软件功能的测试,因此要求学生要在理论的指导下,独立地开展测试工作。而目前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要问题仍是理论重于实践,从而导致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偏弱,所以,要针对这一根本问题进行有效改革[5]。
2 选题依据、意义和研究价值
2.1 软件测试越来越受到行业和社会的认可和需要
伴随着科技需求的不断提高,软件开发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随着软件种类和数量的增多,软件开发逐渐出现质量参差不齐、功能需求增多等问题和挑战,因此,发布软件前对软件进行测试,是保证软件质量的重要方法和手段[6]。鉴于以上因素,如何提升软件测试的课堂教学质量,逐渐成为职业本科院校教改的重点内容。同时,软件测试需求的增加,引发的专业人员缺口大、高薪酬待遇、就业前景广、无性别区别等特点,使得软件测试课程更加受到职业院校重视[7]。
2.2 打造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探究“软件测试技术”课程的教学新模式
校内实验、实训是职业本科院校中实践环节教学的主要形式,是提升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培养职业技能的基本途径,是学生从被动吸取知识向主动求取知识、走向和适应就业岗位的重要桥梁,是养成良好职业技能和严谨工作习惯的根本[8]。
3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
研究目标在于探究出一种适应职业类本科院校“软件测试技术”课程的教学模式:以“剥洋葱式”教育方法为经线,以课程思政融合为纬线,经纬交织形成“软件测试技术”课程正能量、满足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最终将该模式应用到软件测试课堂教学中,争取改变现有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匹配企业人才需求[9]。
3.1 促进专业知识教育符合社会需求
专业知识教育与社会需求的融合,可以促使学校教育教学模式得到发展。科技的发展及物质文化需求的提高,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软件质量和使用体验,因此各个行业对软件测试人员的需求量增加。如此一来,如何进行科学有效的软件测试、更新教学内容和模式,成了测试学科教育教学的首要问题[10]。所以,对软件测试实际工作中的人才能力需求进行分析,有助于对该课程教学和测试方向进行更好地规划和管理[11]。
3.2 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和个性化发展
教改课堂可以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实验和实训条件,一方面可以为学生学到新技术知识做基础保障[12];另一方面,也为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工程意识、诚信意识、协作和敬业精神提供硬件支持和环境氛围[13]。校内实验实训,能够充分利用校内优质资源,获得兼具思想性、科学性、时代性的立体化教学资源,实现将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教育有机融合,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职业理想,更大限度地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潜质,实现以德树人、实践育才和立体化人才培养模式[14]。
4 课题的研究思路、方法和实施步骤
4.1 研究思路
利用课堂教学与校外比赛等平台为支撑,配合教师在实践内容设计、项目开展等内容中,将工作重点放在促进“软件测试技术”课程的教学模式改革上,用“剥洋葱”式与课程思政交织实现理论知识、实践训练与课程思政融合[15]。
4.2 研究方法
研究过程利用文献收集法、调查研究法、案例分析法、比较分析法、推广与传播法和实践研究法等方法,抓住理论知识与实践训练融合模式的内在动因与外在条件进行优化互补,使工程人才培养在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上进行,探究有效的理论体系和详细的实施方案,同时进行教学实践检验,以理论指导行动,进而丰富理论层面。
4.3 实施步骤
在学院实验仪器设备和安全环境配置合理,软硬件资源及管理已达到较高水平,基本完成实室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建设,可充分满足“软件测试技术”课程教学模式改革需要的情况下,在这些已有的研究工作基础和研究条件下,我们开展了如下实施步骤:
1) 理论研究阶段:2021.1-2021.3,课题组调查搜集相关资料,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挖掘出问题的普遍规律。
nlc202212011329
2) 探究阶段:2021.4-2021.5,完成实施方案的设计规划,开始实施。
在课题组成员集体商议下,搜集“软件测试”课堂教学中的学生问题、常见错误分析等一系列数据,认真分析研究背景,提出研究内容,制定研究目标与实施方案,初步摸索出一套较为有效的教学模式措施,并通过教材设计、教学方法设计、指导参加比赛等方式,分阶段于授课班级中进行尝试实验。
3) 实践阶段:2021.6-2021.12,通过充分的调研,并以此为基准进行了创新实践,在实施过程中逐步完善方案:
首先,开展“软件测试”课堂教学活动,教材内容设计是课程体系的结构性突破,充分显现职业本科教育的职业性特点,以项目为依托,与课程特有的生成性相结合,教学内容中尽可能多地覆盖技术知识点,并合理融入相应的实践教学要点。
其次,在研究中通过若干项目与文化生活相融合的实践探索,充分汲取学习反馈,提取学生的学习需求点,进行“做中学”等教学方法的变换,让学生充分理解需求知识点,并具备一定的项目动手操作能力。
第三,在指导学生参加比赛,即以赛促学的阶段中,学生通过参与比赛备战、问题分析、案例讨论等多种方式进一步了解行业需求信息,展示学生独特的个性并积累实施经验,引导学生创新思考,形成个性化需求点,并对其进行个性化教学指导。
第四,让学生逐步健全职业价值观和良好的生活态度,具有适度的创造意识与生产能力,并养成善于发现和探究的习惯,在实践中提高交往水平,提高社会责任感等课程思政内容,也是本研究的核心问题,初步取得一定成效。
4) 检查阶段:2022.1-2022.2对项目进行实施情况及效果检查,完善漏洞,讨论改进策略,修正研究思路,确定研究的下一步深入研究路线。
5 职业本科院校中“软件测试技术”课程的教学模式
在新的教学模式下,“软件测试技术”课程体系结构如表1所示。
5.1 “剥洋葱”式实现课程的多维度立体化教学模式改革
“剥洋葱”式教学法,主要是通过多次对学生学习需求的挖掘,有针对性地结合实践案例,形成多维度立体化教学模式,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训练的融合。
维度一:是充分考虑行业发展对学生的专业知识教育的能力要求,在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中尽可能多地覆盖技术知识点,并合理融入相适应的实践教学要点。
维度二:是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汲取学习反馈,提取学生学习需求点,进行“做中学”等教学方法的变换,让学生充分理解需求知识点,并具备一定的项目动手操作能力。
维度三:通过互动交流、小组讨论、案例分析、启发引导,启发学生创意,引导学生创新思考,形成个性化需求点,并对其进行个性化教学指导。
维度四:通过梳理、归纳和总结,对问题进行开放性思考,特别是与实践知识相结合,使学生学会客观、公正、前瞻地“问题发掘”和“自主创新”。多维度立体化教学模式的主要内容如图1所示。
5.2 “剥洋葱”式教学法与课程思政交织实现思政育人与学科教学的水乳交融
实现思政育人与学科教学的水乳交融,是将课上的练习、实验、实践训练和课程思政教育相联系,开阔学生视野,发展学生职业素养,引导学生开展健康、正能量的专业知识学习。把引领积极价值观、塑造职业理想信念作为职业类本科院校课堂的政治基石;全面提升教师课程思政的意识与能力,实现将思政教育元素有机融合到学科教学中,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职业理想,实现以德树人、实践育才,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思政育人与学科教学的水乳交融的作用特点如图2所示。
6 结束语
以“剥洋葱式”教育方法为经线,以课程思政融合为纬线,经纬交织形成“软件测试技术”课程正能量、满足个性化的人才培养,并将此培养模式结合进入“软件测试技术”课堂中,突破现有的僵化模式,试图突破创新,从而培养出符合企业需求的人才,也希望能为后续人才培养、教学模式改革提供宝贵经验。
参考文献:
[1] 刘斌.“一体三结合”教学模式在“软件测试技术”中的探索[J].无线互联科技,2021,18(2):137-138.
[2] 卢玲,刘勇,陈小奎.浅析大数据背景下软件测试的挑战及其展望[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7,13(8):92,94.
[3] 李菊,张丽.基于工作过程的软件测试技术教学的改革[J].电脑知识与技术,2021,17(2):125-126,134.
[4] 张升.基于蓝墨云班课的《软件测试技术》课堂教学改革实践[J].办公自动化,2021,26(1):33-37.
[5] 陈佳丽,陈雪云,庄金莲,等.“金课”背景下翻转课堂在软件测试技术中的应用[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1(1):21-22.
[6] 陈艳.面向应用型高校的软件测试课程教学的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20,16(36):142-144.
[7] 边奕心,赵松,朱晓,等.基于慕测平台的软件测试混合式实验教学模式初探[J].计算机教育,2020(11):170-173,182.
[8] 吴鸿韬,翟艳东,李智,等.新工科背景下的软件测试课程教学改革[J].计算机教育,2020(10):130-133.
[9] 张晓敏.《软件测试技术》课程线上教学模式分析与实践[J].电脑知识与技术,2020,16(28):173-177.
[10] 孙晋永,蔡国永,汪华登,等.以学生为中心的“软件测试”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20(38):160-161.
[11] 郭文欣,谭凤.基于“BOPPPS”模式的“黑盒测试技术-等价类划分法”教学设计与实践[J].电脑知识与技术,2020,16(26):138-139.
[12] 张维勤,张国锋.基于项目驱动教学模式的软件测试课程创新研究[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20,32(17):243-244.
[13] 闫婷.基于BOPPPS模型下的“软件测试技术”教学设计――以黑盒测试等价类划分法为例[J].大众标准化,2020(13):125-126.
[14] 胡汀.“互网+”背景下《软件测试》课程线上混合式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信息记录材料,2020,21(7):242-244.
[15] 郑盼盼.本科职业院校软件测试技术课程新型活页式校本教材建设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21,17(27):234-235.
【通联编辑:张薇】
nlc20221201132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44285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