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课程”背景下程序设计类课程思政建设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朱倩 周冰
摘要:以“一流课程”建设为背景,从程序设计类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体系等方面入手,结合课程特点和学生实际,进行课程思政建设,设计思政案例,将思政教育融入课程教学之中,实现知识传授与思想教育的有机结合。旨在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工匠精神、创新能力、科学素养等,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同时,探讨教学应用实践过程,分析教学改革效果,对程序设计类课程思政建设进行了有效的探索和研究。
关键词:课程思政;程序设计;一流课程;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2)28-0127-03
1 引言
2019年10月,《教育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中指出,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课程质量直接决定人才培养质量[1]。深入挖掘各类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建设适应新时代要求的一流本科课程是高校教师的责任,将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构建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统一的一流本科课程体系更是高校教师的使命。课程思政是立足课程作为学科专业发展的基础地位,发挥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共同致力于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理念新模式。作为计算机专业教师更是深感开展课程思政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在传授专业知识、培养学生专业素养的同时,适时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和全面发展大有裨益。
程序设计类课程面向高校各专业学生,是计算机及非计算机专业的公共基础必修课程,在培养学生编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等方面占有重要地位。课程教学以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为目标,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科融合,重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创新能力以及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
但由于程序设计类课程不局限某个专业和层次,受众面广,涉及学生数量多,而学生个体信息化知识技能储备差异大,课程本身也存在理论性强、逻辑性强、实践性强等特点,思政教学课堂面临着来自多方面的困难。如何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如何将思政内容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如何实现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如何进行合理有效的思政教学设计?很多问题,都急迫需要去研究、规划、实践和解决。
2 课程思政的建设方案
程序设计类课程是高校各专业非常重要的公共基础必修课程,通过学习计算机语言,不仅仅是掌握编程技术,更是培养不可或缺的计算思维能力,提高信息化素养。下面,以我校省级混合式一流课程《程序设计基础Python》为例,详细探讨程序设计类课程的思政建设方案。
2.1 教学目标设计
Python课程理论性强、实践性高,同时学生信息化水平差异大、自主学习能力弱,结合这些特点,依据培养新时代应用型人才、复合型人才的定位和目标,确立课程的教学目标,坚持将知识、能力、素质有机融合。
2.2 教学内容设计
Python语言是目前各大高校开设的程序设计类课程的首选语言,其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脚本编写、系统测试等领域应用广泛、功能强大。《程序设计基础Python》课程从Python语言的实现机制入手,结合程序示例和上机实验,较为系统地介绍Python语言的主要特征和编程技术[2]。课程教学设计紧紧围绕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以及素质目标这三个方面展开。为实现目标,对教学内容进行了优化和重构,将其划分为三大模块――基础知识模块、数据结构模块,以及综合应用模块。
在综合应用模块里,设计侧重点不同的综合应用案例,聚焦“四新”建设,促进多学科融合。结合不同专业的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和选择性地进行讲授。针对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设计不同难度的知识点,提出不同层次的学习要求,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兼顾差异,分层教学。
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依照学生的学习路径,重构知识要点,精心教学内容设计。将课程内容划分为三大模块、15个教学单元,每个单元设立“知、学、练、用、测”五大环节,达到知识点学习的环环相扣。
同r,每个教学单元开设“思政园地”,根据课程教学内容,结合专业特点,挖掘思政元素,设计思政案例,开展思政讨论。程序设计教学环节与思政元素的融合结点如图4所示。
3 课程思政的应用实践
课程利用超星平台创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平台,打造了一个线上可学习、资源可获取、师生可交流、知识可共享的教学生态系统。采用翻转课堂理念,重构教学流程,鼓励学生利用零碎的时间,进行自主地学习。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施主要分为三大步骤,即课前预习、课中指导、课后巩固。
(1) 课前学习环节的思政建设
课前,教师布置学习任务,学生通过查阅相关资料、观看教学视频、完成自测练习等方式进行自主学习,并根据“思政园地”中的内容参与话题讨论。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查阅资料了解国内外信息技术的发展现状,特别是关注我国的新技术新发展,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通过线上学习平台,引导和督促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增强快速接受新知识的学习能力;通过思政话题讨论,带给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助力学生勤于思考、善于交流,相互之间拓展思维、丰富认知,建立良好的学习及生活氛围。
(2) 课中指导环节的思政建设
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核心,应充分发挥课堂教学育人主渠道、主阵地的作用,挖掘和丰富课程育人内涵。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构建有温度、有深度、有广度、有力度的教学模式[3]。具体实施过程可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创设问题情境,突出重点难点;开展小组讨论,师生互动共探;实操指导解惑,作品投屏展示;知识梳理归纳、总结评价反思。在课堂中,始终贯穿“爱国、励志、求真、力行”的价值引领,引导学生勇于尝试、不惧失败;同时,强调举一反三,知识应用,将能力培养放在首位,增强学生的钻研精神和科学素养。
nlc202212011629
(3) 课后巩固环节的思政建设
根据教学内容布置课后练习以及有针对性的编程训练。其中,理论基础知识点多以客观题形式,自查自改,查缺补漏,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编程训练多以讨论形式,展示分享,互助共进,启发学生运用所学习的编程知识去探索解决实际生活难题,激励学生敢于创新,勇于挑战,用实力铸就信心,运用所学为国家发展富强贡献力量。为每个教学单元设置单独的问题讨论和答疑解惑区,学生可通过教学平台、QQ、微信等多种途径与同伴或教师进行互助、讨论和指导,教师给予适当的时间供学生自我思考和探索,鼓励学生之间互帮互助,共同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案,对于疑难问题、共通问题、个体问题给予及时的、多样化的、多渠道的、个性化的帮助和指导。
4 课程思政的实践效果
通过深挖课程教学中的思政内容和思政元素,将立德树人融入教学全过程的思政实践,课程得到了初步改进,也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针对2021级学生发放关于课程教学评价的期末问卷,获取有效问卷184份。调查统计结果表明,对于课程教学的满意度,有63.59%的同学表示非常满意,35.32%的同学表示满意,满意率达到98.9%。在“课程结束后,是否会继续主动学习Python”的问题上,有近90%的同学表示有继续学习的想法和意愿,说明大部分学生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能够较好地适应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式。另外,问卷调查其他项目统计结果表明,将思政元素融入混合式教学课堂,对于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科学思维方式,激发求实创新意识,增强团队合作能力,建立民族自信、个人自信,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5 结束语
程序设计课程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程序设计能力和计算思维的基础课程,融入思政教育,是对现有教育的有力支撑和补充。本文以程序设计类课程为例,对课程教学与“课程思政”的融合进行了思考、探究和实践。高校教师不仅要传道解惑,强化学生创新意识,还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熏陶,引导学生修炼内在品德,最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大学生。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教高〔2019〕8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9.10.30
[2] Python程序设计教学大纲.https://download.csdn.net/download/wpyyds1/85325281.
[3] 李薇,黑新宏,王磊,等.思政教育在CZ言程序设计中的应用. https://www.21ks.net/lunwen/ cxsj/135101.html.
[4] 王红乾.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教育的改革创新[J].河南教育(高教),2019(12):73-76.
[5] 施岩,陈成,么志伟,等.“课程思政”在理工科专业课中的实践方式[J].课程教育研究,2020(17):249-250.
[6] 赖金茂.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现实困境及其应对策略[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17(5):136-139.
[7] 韩天澍.高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的思考与研究[J].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1(3):3.
[8] 蔡佳钰.新媒体时代高校“微思政”模式构建与实践研究[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20,37(4):125-127.
【通联编辑:王力】
nlc20221201162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44286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