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加强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的措施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吴立锋 李润霞 杨漂 焦丹

  摘要 针对当前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l加强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的建议,包括认识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的重要性、构建多元化农技推广体系、建立多渠道投入机制及科学的管理体制、提高服务能力与农技人员素质等方面内容,以期建立适合新形式要求的农技推广服务体系,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
  关键词 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措施
  中图分类号 F32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02-0368-02
  农技推广体系是农业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桥梁,是联系科研、教育及生产的纽带,是促进农业技术进步、增强农业生产能力、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手段。“九五”以来,在各级领导及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我国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工作有了较大发展,基本形成了市、县、乡、村多层次、多功能的推广网络,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为农业及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
  我国农技推广体系是从原来的计划经济演化而来。以行政推动与技术推广相结合的推广模式为主。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这种推广模式已明显与现代农村经济发展不相适应,主要表现有:农技推广体系以国家农技推广为主,适应市场经济的多元化推广模式尚未真正形成:对农业投入少,技术推广经费特别是推广人员经费、基础设施经费等都严重短缺,农技人员待遇低,推广服务手段落后;基层农技系统人员构成复杂,职能定位不明,主体力量分散、管理体制不顺、队伍结构不合理等方面。为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必须加强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强化农技推广服务功能。
  1 加强领导,充分认识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的重要性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实施科教兴农战略的基础,也是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的依靠力量,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桥梁和纽带。实践证明,有效的农业技术进步不仅取决于技术的创新,更重要的是取决于有效的推广。没有有效的推广,农业技术便无法真正进入农业生产领域并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农技推广机构作为政府农业技术及政策的实施者,其作用是其他各类服务组织难以替代的,其以社会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同时,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也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提高农业竞争力的现实选择,是发展现代农业必须依靠的力量。我国是人口大国,人均土地资源少,农业生产压力大,13亿人的中国不可能依靠进口粮食来维持生活,同时由于我国生产力水平较低。农业生产以小规模家庭经营为主,农民文化程度低,居住分散。农技推广成本高,难度大。因此,各级政府要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维护社会稳定的高度出发,高度重视农业科技推广工作,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切实加强对农业科技推广工作的组织领导,稳定农技推广队伍,为各级农技推广机构创造良好的生活工作环境。
  2 稳定农技推广队伍,建立以国有农技推广机构为主体的多元化农技推广体系
  农技推广体系是传播农业先进技术的重要载体,是科教兴农的骨干力量。各级政府要按照“稳定公益性,放活经营性”的要求,加大改革力度,创新工作思路,逐步构建以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为主导,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农业科研、教育等单位和涉农企业广泛参与、分工协作、服务到位、充满活力的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其具体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要稳定和加强市、县农技推广机构。切实履行好法律、法规授权的执法和行政管理,制订农业生产发展和技术推广规划并组织实施,承担重大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推广,植物病虫害及农情的搜集、监测、预报、防治和处置,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农业技术咨询和培训,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二是要加强乡镇农技体系建设,提高管理水平。乡镇建立集农技、水利、种子、植保、土肥、信息为一体的综合服务站,有条件的县建立区域服务站,乡镇服务站除承担国家重大技术推广任务外,还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推广先进技术,为农民提供产、供、销、信息一体化服务。三是要培育扶持各类民办科技服务组织。积极支持和鼓励农业科研单位、教育机构、种养购销大户、龙头企业、科技人员创办各种农民协会、研究会、合作社等民办科技型服务组织,建立科技示范场,为会员及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物技结合连锁经营服务,使科技、生产和市场结成共同体,培育多元化服务组织,共同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3 多方筹集资金,加大投入力度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又是弱质型产业。农业技术社会效益显著,但推广难度大,推广机构本身很难在为农民服务过程中获得收益,农业技术推广必须在政府财政投入为主的基础上充分调动社会资金共同参与,增加资金投入,才能有效发挥作用。一是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各级政府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认真落实对农业和农业技术推广的投入,将农业技术推广资金列入地方财政预算,并做到逐年稳定增长。以提高农技推广事业费。要建立农技推广奖励基金,对农业科研成果研究开发和适用技术普及推广等有贡献的给予奖励。对基层农业技术机构编制内的人员经费、养老保险、医保经费等要列入地方财政预算,切实给予保障,真正实施农技推广队伍的规范化管理。各级农业发展基金每年必须列出专项,确保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农业技术推广项目。乡村集体经济组织可以从其举办的企业的以工补农、建农资金中拨出一定数额,用于乡、村农业技术推广的投入。二是放活经营,提升产业化服务能力。乡镇农技站要在做好公益性基础农技推广服务的前提下,努力拓宽农技推广服务经营渠道,多层次、多成分、多形式发展贸工农、产供销一体化的社会化、专业化服务,通过试验、示范、推广途径和农资经营服务等方式把技术传授给农民,使乡镇农技站有一定收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业务经费、工资待遇等资金的不足。鼓励科技人员领办、创办各类农业服务科技企业,以技术转让、技术服务和技术承包等形式提供农业技术。实行有偿服务。对这些服务企业,国家在税收、信贷等方面给予优惠。三是制订优惠政策,吸收社会资金参与农业科技开发。对于从事农业开发的龙头企业,政府要从项目、资金、政策、金融、税收等方面给予政策优惠,鼓励、吸引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农业高科技开发工作,推动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开展。
  4 理顺管理体制。提高服务能力
  农技推广机构是农业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载体。要提高农技推广体系的服务能力。一是必须巩固和健全市县农技推广中心、镇农技推广站为主体的法定化、公益性国家农技推广机构。县级派出到乡镇或按区域设置机构的人员和业务经费由县级主管部门统一管理。其人员调配、考评和晋升,要充分听取所服务区域乡镇政府意见。以乡镇政府管理为主的公益性推广机构,其人员调配、考评和晋升要充分听取县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意见,上级业务主管部门要加

强指导和服务。二是要实行政策激励机制,贯彻落实国务院国发[1983]74号文件有关向上浮动一级工资和适当增加补贴等政策,鼓励农技人员、农业科研人员到艰苦地区和乡镇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工作。三是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建立和实施资格认证制、竞聘上岗制、职称评聘制、岗位目标任务考核制、继续教育制等制度,使在机构、人员、机制、利益等方面适应农业和农民的需求,从根本上增强综合素质与服务实力,真正体现国家和政府对农技推广的重视和支持。四是要进一步明确职能和任务,建立高效运行机制,完善资格准人、全员聘用制与用人、收入分配制度等内部管理制度,建立科学的推广成效评价机制、考核评价体系与激励机制,以及农技人员的定期培训制度,通过财政支持、制度保证、定期考核等方法共同作用,促使科技人员加强学习与实践。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提高服务质量,以确保发挥公益性农技服务的作用。
  5 改进推广方法。提高服务效益
  农技推广是农业技术的传播,具有周期性。既需要遵循试验、示范、推广的原则,又需要考虑效益原则,而农技推广过程就是农技推广人员与农民沟通,使农民采用、传播新技术的过程。在农技推广方法上,要不断探索与拓展,积极向市场服务型转变。一是以项目带动,努力提高农技推广水平和科技创新力度。可实行项目招标、主持人负责制,并建立相应的实施程序和项目管理制度,以确保项目实施质量与提高农技推广水平;二是创办信息刊物,建立农业信息网,努力拓展技术信息服务,以便有效、快捷地传播农业科技知识;三是重视长期宣传,坚持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工作。可通过农业干部学校、业务站、专业协会及广播、电视、黑板报与印发农技资料等多种形式积极开展宣传与培训,促使农民多渠道、更广泛地接受新技术;四是建立科技示范户、联系户制度。可重点选择、联系和扶助各类专业户,建立档案,组织参加技术培训及定期或不定期直接上门服务,并努力扩大示范辐射效应;五是建立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由农技推广人员直接承包或经营科技示范场(基地),把复杂的技术分解成适合农民接受的简单技术,并带动周边农户使农民切实掌握农业新技术,促进农技人员的知识更新,创业能力提高;六是创办协会,努力提高农业标准化与产业化经营服务水平。依据主导产业创办专业协会,并努力重视专业培训与技术服务,特别重视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品牌建设与产业化开发,以促进取得更大的效益;七是提升农技推广产业化经营服务。按照技术引进、开发、推广相结合的原则,开展集技术引进、试验示范、开发经营、推广于一体的服务产业化经营,把技术推广与自我发展紧密结合,增强农技推广机构服务功能和经济发展的实力。
  6 加强学习。提高农技人员素质
  各级农技推广干部,特别是乡镇农技推广人员奋战在科技兴农第一线,肩负着把现代农业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重任,是实施科技兴农、确保农业发展的主力军。尤其是21世纪的农业科技人才,需要具备德才兼备的基本素质,而随着现代农业与农村经济的发展,现有农技推广人员的知识结构、管理手段已远远不能满足形势发展的需要。因此,必须创造条件,强化培训,积极组织实施农技推广人才培训工作。首先,需要依据有利于推进技术创新与推广机构协调的原则,加强农业科技队伍建设的宏观布局、层次结构、发展规模等方面的规划,农业科技人才的成长需要在稳定现有人员的基础上,坚持充实和提高相结合的方法为适应集约可持续农业发展、结构调整引进和培养人才,并加强学科与学会、国际与国内的交流与合作,启发智慧,激发创造,努力提高农技推广人员的整体素质。其次,要强化意识,实施继续教育、制订定期进修制度,依托大专院校与专家学者,采用学历教育与专业培训、全日制教育与业余自学教育,及其转岗教育与开展科学研究相结合的多层次、多形式教育培训方法,使人人都能参加学习,提高学历层次,不断拓宽知识面,努力增长实践才能和业务技能,尤其是鼓励中青年农技人员脱颖而出,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60112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