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相亲失败者≠失败者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胡珉琦

  当你感觉有压力、情绪不佳的时候,你需要思考,到底是哪些方面导致的压力。只有把压力的来源一一分解开来,你才能一一对应解决。而事实上,分解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减缓压力的过程。
  
  相亲、被相亲,在这个“剩男”、“剩女”被过分渲染的社会,拥有这样经历的人千千万万。有人练就了一身“剩斗士”的本事,有人却被折磨得遍体鳞伤。成功的,抑或是失败的,都曾承受着来自情绪上的冲击。是越挫越勇,还是承认自己不行,这是一个问题。
  相亲多次失败导致心理疾病?
  10年前,武汉一位24岁的小伙子还可以以工作忙为由,不去理会父母提出相亲的要求,可随着年龄越来越大,终于拗不过执着的父母,走上了相亲之路。没想到,至今已至少相了20多次亲的他却没有一次是成功的,变得焦躁反常甚至故意弄伤自己。
  母亲无奈之下只好带着儿子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得到结果是,由于性格内向,再加上长期以来相亲失败,对他造成了巨大的心理阴影,因为无法排解心中的负面情绪,导致他出现自卑、狂躁、抑郁等症状,医学上称为“情感性精神障碍”。
  北京回龙观医院心理医师庞宇告诉记者,所谓的“情感性精神障碍”现在多被叫做“心境障碍”,也就是情感或者情绪出现显著的、持久的改变,超过了对生活事件应激反应的程度,有时还会出现情感倒错,比如在葬礼上本应情绪低落,这类人却可能在那一刻哈哈大笑,或者是情绪的反复发作,包括抑郁、狂躁等等。
  庞宇说,“心境障碍”在心理学上是一种重型精神障碍,跟先天的性格、心理素质有一定关系,从临床上看,并没有证据显示,单单因为多次相亲失败会被逼出这样的心理疾病。他认为,这样的说法并不科学,不必恐慌。但是,他也表示,对于当前众多的“剩男”、“剩女”来说,来自家庭、社会的持续施压,确实可能普遍存在一种焦虑、抑郁的情绪。
  从“相亲失败者”到“失败者”
  “由于个人本身在情感问题上的迫切性,再加上来自家庭、社会的催促,往往会加大压力的复合感,确实容易产生负面情绪。”华夏心理网资深心理咨询师荀炎也表示。
  这类情绪先是从恐惧开始,害怕自己一直嫁不出去,或者娶不到老婆,伴随而来的就是持续的焦虑,严重的可能有抑郁。这些负性情绪过多,持续时间过长,就会逐渐上升到自我价值感偏低,认为自己找不到另一半是因为自己太糟糕。就像人们在遇到重大挫折的时候,会觉得自己很没用。
  在荀炎看来,这种低自我评价如果长期存在,即使嘴上不说,在遇到其他方面的困难时,也会变得越来越没有积极性。因为价值观是一种潜在思维,对行为有着指导作用,如果内心深处觉得自己是个失败者,在外在表现上可能真的有所体现。这时,你就会从一个相亲失败者,慢慢把自己泛化成一个事事都不行的失败者。比如,对原本驾轻就熟的工作,你都可能变得不自信。
  “事实上,自我价值感是在童年就开始形成的,所以,如今越来越要求家长在孩子小的时候就要引导他们建立相对正向的、积极的价值感。不过,这不意味着自我价值感在形成后就不可改变。成年以后的自我教育阶段,如果对产生的偏低的价值感有自我察觉和认知的能力,就完全可以帮助自己走出这种困境。”荀炎告诉记者。
  容许自己有负面情绪
  2010年,一部热播剧《大女当嫁》中,34岁的女主人公,弟、妹都相继成家,为了配合家里人过度热心的张罗,她也只能开始走马灯似的相亲,却始终摆脱不了“滞销品”的命运。期间,她的母亲为了促成其与相亲对象的婚事,甚至不惜以装病施压。此后,她还经历了失去奶奶的伤痛。她为此对抗过、绝望过,但尽管如此,女主人公始终坚持不要没有爱情的婚姻,一刻都没有妥协过。
  荀炎认为,这就是所谓的内心强大的人,他们有着稳定的自我价值评价,不会轻易地受到外界事件的影响而否认自己。她告诉记者,并不是所有被“剩下”的人都会有持续的负面情绪,甚至失去对生活的信心。
  比如,你的一个好友结婚了,此时,还单身的你一定会很低落,伴随而来的是出现一种认知,“我在感情方面怎么就不行呢”。此时,如果你有很好的洞察能力,能够洞察出自己有了负面情绪以及低自我评价,其实问题就不难解决了。
  荀炎解释,任何情绪都是流动的,不管正向还是负向,都不会永久固着在你身上。要容许自己有情绪,因为情绪很正常,你越是抗拒,持续时间越长。因此,勇敢地面对自己的情绪,告诉自己,我就是羡慕了、嫉妒了、恨了,那又如何。也许,此后别人的一个微笑,抬头望一望天空,或者给自己购购物,找人聊聊天,那种情绪也就烟消云散了。
  其实,在现实中,大多数人都是这样自我转换的,只不过都是无意识的,而一旦能有意识地认识到,就会加速这个转换的进程。
  精神世界也要细节化
  “在当代,很多80、90后看似是为婚姻大事发愁,其实,一些负面情绪的产程恐怕是综合因素导致的,比如工作、住房、家庭关系等等,叠加在一起的压力让你很难去分清。”庞宇认为。
  “物质世界已经变得越来越细节化,为什么我们的精神世界不能做到更精细,而不要过于模糊。”荀炎提出,“当你感觉有压力、情绪不佳的时候,你需要思考,到底是哪些方面导致的压力。只有把压力的来源一一分解开来,你才能一一对应解决。而事实上,分解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减缓压力的过程。”
  比如,你觉得今天很烦躁,那么你要帮助自己分析,今天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是受到领导批评了,还是家里又催去相亲了等等,总有一些是相对主要的因素和次要的因素,如果在分析的过程中,能分解掉一部分,对情绪的调节就会起到作用。
  
  本文记者新浪微博:@胡珉琦
  邮箱:huminqi2008@163.com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60336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