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独立学院大学生生命认知特点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为研究独立学院大学生生命认知特点,采用何英奇编制的生命态度剖面图量表,对253名独立学院学生的生命认知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独立学院大学生在“死亡接纳”上的得分最低,“生命目的”、“生命控制”和“死亡接纳”维度上的得分都低于母体高校学生;健康状况一般的学生,其生命认知总分和“生命目的”维度分,显著低于健康状况好和非常好的被试;健康状况一般学生的“苦难接受”得分低于健康状况好的学生;学生组织干部的生命认知由于非学生干部。
  [关键词] 独立学院 大学生 生命认知 生命态度
  
  近年来,大学生自杀自伤等事件经过媒体的报道,越来越引起了社会的广大关注。大学生自杀自伤事件的发生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大学生自己对生命的看法和态度等生命认知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积极健康的生命认知对大学生非常重要,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提出,高中中后期至大学阶段,青少年的主要任务是形成自我同一性,即寻求自我认同和生命意义的阶段,其中重要的一部分就是生命认知。由于巨大的学业压力,我国青少年在高中时代往往无暇思考与自身生命有关的问题,高中也没有系统的生命教育,容易导致学生生命认知偏差,生命态度消极,生命意义缺乏,比如有研究发现23.12%的大学生对生命感到迷茫,4.49%的大学生生命意义感较低[1]。大学生群体中存在的生命认知偏差,使研究者更加重视对生命认知的研究,同时对该领域的研究有助于在此基础上对大学生进行认知、情感和意志等全方位的生命教育。
  在大学生群体中,独立学院大学生有一定的特殊性。独立学院是由普通本科高校与社会力量合作办学的高校,学生数量占大学生的比重逐年增高。研究者发现,独立学院的学生自我中心意识高、社会活动能力较强,但自制力差,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心理承受能力较差,且家庭差距较大,贫困生问题突出[2]。以上特点使独立学院大学生在多种心理层面上与其他大学生有显著不同,因此有必要就独立学院学生的生命认知进行单独的研究讨论。
  本研究将着眼目前研究较少的大学生生命认知,特别探讨独立学院生命认知的特点,为独立学院学生的教育和引导提供第一手资料。
  1.研究对象和工具
  1.1研究对象
  共选取样本407名,其中独立学院学生254名,男生151名,女生103名,平均年龄21.30,标准差1.33;作为对比的母体高校学生153名男生107名,女生46名,平均年龄20.30,标准差0.86
  1.2研究工具
  选用由何英奇根据Frankl意义治疗学的核心概念编制的生命态度剖面图量表。该量表由6个因素构成,分别为“求意义的意志”,主要测量个人企图寻找自我存在的意义与目的的动机;“存在充实”,测量个人是否有因缺乏生命的意义、人生目的和感受游离性空虚、焦虑所引发的“存在的挫折”的程度;“生命目的”,测量个人是否具有明确的、热烈的、有意义的人生目的,并对其生命目的感到满意的程度;“生命控制”,测量个人能自由作生命抉择与生命负责的程度;“苦难接纳”,测量个人了解苦难的意义,及接纳苦难考验的程度;“死亡接纳”,测量个人对死亡不会恐惧焦虑的程度。该量表6个因素的Cronbach系数介于0.65与0.87之间,说明有较好信度,同时它也能较好地预测心理健康程度,有较好的效度[3]。
  2.结果
  2.1独立学院大学生生命认知整体情况
  计算独立学院和母体高校学生的量表总分和各因素的平均分,使用t检验在两者之间进行比较,结果见表1:
   *p<0.05;**p<0.01
  由上表可见,独立学院大学生生命态度剖面图量表上总分的平均数为137.78分,而六个维度中死亡接纳最低,为3.03分。表1同时可见独立学院学生与母体高校学生数据的比较,独立学院学生在生命目的、生命控制和死亡接纳维度上得分显著低于母体高校学生,其他维度上无统计上的显著差异。
  2.2不同属性独立学院学生生命认知比较
  以性别、年级、健康状况、在学生组织中地位等为自变量对生命态度剖面图量表总分和各维度得分进行多元方差分析,结果见表2。
   *p<0.05
  由上表可见,健康状况在总分、生命目的和苦难接纳上存在主效应,经事后检验发现,健康状况一般被试的生命态度总分和生命目的维度分,显著低于健康状况好和非常好的被试。在苦难接受维度上,健康状况一般被试也比健康状况为“好”的被试得分低。
  学生组织地位在存在充实维度上主效应显著,具体表现为学生干部得分高于普通学生组织成员和非成员。所有交互作用都不显著。
  3.讨论
  独立学院大学生死亡接纳最低,显示其对死亡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恐惧和焦虑,这似乎难以理解,但据了解,样本所在学校前不久曾连续发生两起学生跳楼事件,因此可能造成学生应激地对死亡产生恐惧和焦虑。
  独立学院学生的生命目的和生命控制两个维度低于母体高校学生可能是因为独立学院学生比较缺乏明确的、热烈的、有意义的人生目的。相比较普通高校本科学生,独立学院学生高考成绩不理想,自我要求又比较高,难免陷入自责与自卑当中,降低其对自我生命的评价,从而造成寻求生命目的和控制的动机减弱。他人的研究中还发现,独立学院学生自我规划较少,没有目标、 没有动力,自觉性不强,只求能够考试及格,顺利毕业[4]。
  从生命态度的影响因素来看,健康状况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它的主效应在生命态度总分、生命目的和苦难接纳上均达到显著。健康状况好的被试有更加积极的生命态度,明确的,有意义的生命目的,同时也能更加心平气和地面对生命中的各项困难。因此在独立学院大学生的管理和教育中,应特别重视身体状况不好的学生,及时备案,适时关心,并开展行之有效的生命教育。
  本研究发现,独立学院学生在学生组织中的地位会影响其生命态度,特别是对当前生命的充实感,因此还可以通过鼓励学生在学生组织中担任管理职务来引导和改善其生命态度。
  参考文献:
  [1] 林静. 湖南科技学院大学生生命认知现状研究[J]. 中国健康教育, 2007, 23(5): 382-383.
  [2] 朱威. 基于独立学院学生特点与教育管理小析[J]. 决策与信息, 2011, 5: 155-156.
  [3] 何英奇. 生命态度剖面图之编制[J]. 师大学报, 1990, 35: 71-94.
  [4] 王成. 基于独立学院学生特点的班级管理工作研究[J]. 管理学家, 2010, 5: 123-124.
  作者简介:
  李荔波(1982-),浙江宁波人,助教,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心理健康教育、教育教学心理。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60387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