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初学游泳者克服恐惧的教学方法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如何帮助初学者克服怕水心理是游泳教学中首要解决的问题,根据笔者多年的游泳教学,认为熟悉水中环境,让学生喜欢水,建立兴趣与自信,对于小孩子今后是否喜欢游泳,能否学会/学好游泳起到关键的作用。同时在教学中要重视应用教学心理法,消除学生对水的恐惧感,教学中必须做到循序渐进,不要急于求成,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在教法上也应该和游戏活动相互交叉进行,应寓教于乐。教学中针对学生上游泳课的心理状态,采用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改变学生不良的心理状态,激发学生游泳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 游泳教学恐惧
  
  游泳是古代人类为了求生存,在同大自然的斗争中产生的,是一项人体凭借自我支撑力和推进力在水中进行的运动。现代研究表明,游泳不仅能增强体质,还有利于促进儿童智力的开发与提高;有助于儿童意志品质及协调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同时,学会游泳,学会自护自救,掌握一项最基本的生存技能将使少年儿童终身受益。
  每个游泳初学者都会有对水的恐惧心理,恐惧的程度因人而异。如何帮助初学者克服怕水心理是教学中首要解决的问题。
  一、造成初学者害怕的原因
  (1)环境的改变。游泳时要仰卧或俯卧在水中做动作,完全改变了平时陆上那种习惯的直立姿势,其运动轴、运动面及运动方向也发生了变化。人在水中活动时,由于水的浮力,使得游泳者失去了陆地上的固定支撑,加上水的波动,会使游泳者感到晃晃悠悠,很难维持身体平衡。人在水中活动时要受到水的压力,造成呼吸困难。另外游泳时的呼吸与陆地不同,要求吸气时用口在水面上吸气,用鼻和嘴在水下呼气,并在吸气和呼气之间有一段憋气,还要求呼吸必须在一
  定动作配合下有节奏地呼吸。由于水对人体的压力和阻力,人们既要克服水对人体的阻力和压力,又要充分利用水的阻力,用四肢划水使水对手和脚产生反作用力,造成尽可能大的推进力。鉴于以上因素变化,给学生的身体、心理带来各种不适应,以致学生在学习游泳过程中容易出现溺水、喝水、呛水、呼吸困难及肌肉紧张等,从而产生恐惧心理。
  (2)水质和水温的条件。满池的池水和过低的水温会造成初学者的不适心理,同时,过低的水温和气温会造成人体体表温度的下降,使人在水中活动出现肌肉僵硬、痉挛、头疼、力不从心等现象,使初学者产生恐水心理。
  (3)心理素质差。有些学生由于意志品质较差,缺乏勇敢顽强的精神,虽然掌握了相应的技术,具备了一定成功的能力,但对日常生活中较少接触的游泳动作,仍然不敢练习,出现犹豫不决、动作失调等现象,结果不能完成动作,从而产生恐惧心理。
  二、恐惧心理的具体表现形式
  (1)话多。在水中总是找机会和教师说话,借机会靠在岸边或伏着水线,表面上嘴里说个不停,实际上心理很害怕。
  (2)动作急。特别是在游蛙泳时,节奏特别快,生怕沉下去。两手不是在划水,而是在水面摸水。
  (3)不翻脚。踝关节僵硬,绷着脚面,甚至用手掰不动。两脚不是向后做蹬夹水的动作,而是像蝶泳似地拍击水面。
  (4)不下水。离岸边远远的,无论怎么劝说都无效,严重的甚至大声叫喊。
  (5)扶人。特别在蛙泳腿的练习中,往往是松开手中的浮板,去扶邻近的学员,或者是扶岸边和水线,不相信自己,总想找点儿依托。
  (6)缩肩收胯。由于害怕,致使身体各部位均处于紧张状态,肩、肘、髋、膝关节动作不舒展,不放松。
  (7)立着游。抬着头,挺着胸,怕头部沾水,导致臀部下降,以至于身体不能漂浮在水中,只能像海马那样立着游。
  (8)水中不吐气。因为怕呛水,嘴闭得紧紧的,即使头部进入水中也不张嘴吐气,而是始终憋着气。待头部出水后又吐又吸,造成身体缺氧无力。
  三、有效的教学方法
  根据笔者多年的游泳教学,认为熟悉水中环境,让学生喜欢水,建立兴趣与自信。此时动作尚未成形,不能提出过多的技术要求,先让他们在水中动起来。
  (1)明确学习动机。克服游泳心理障碍的关键,就是要有好的学习动机,因为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积极学习游泳的心理动力。学习动机是指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是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核心。而动机的产生总是和需要紧密联系着的。所以教师要让学生充分了解游泳在生理、生物力学、心理方面的价值,说明游泳在学校体育、生产劳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充分调动学生潜在的学习需要。
  (2)加强安全保护。学生心理上有安全感是非常重要的。在游泳教学中,学生如果有溺水的体验,都会给学生造成程度不同的怕水心理及心理障碍,对游泳的教学极为不利。因此,在教学中应尽量避免在学生毫无准备的情况下,突然出现一些强烈的刺激使学生出现不应有的溺水现象。
  (3)熟悉水性练习。熟悉水性教学是游泳教学中重要的一个环节,是游泳初学者的必经阶段。通过对游泳初学者进行水中行走、呼吸、憋气、漂浮、滑行与站立等练习,让初学者体会与了解水的特性,逐步适应水的环境,消除怕水心理,培养对水兴趣,并掌握游泳中的一些最基本的动作,从而建立良好“水感”的心理状态。初学者通过对水感体会,就会逐渐达到在水中比较自由的境地,使学生在心理上从“恐惧感”转变为安全感,从惧水向爱水转变,进而提高学生学习游泳技术动作的能力和兴趣。
  (4)有趣游戏活动。在游泳练习中对学生提出一定的任务,安排一些有趣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体会求知需要。如:学习憋气音,通过做水下数数、睁眼看同伴做动作,钻杆、钻救生圈等等方法,可进一步巩固呼吸方法,提高水憋气的能力,消除怕水心理,培养对水的兴趣。又如:在熟悉水性时,用扶池边行走、水中睁眼数数、憋气比赛、蹬边滑行比赛、打水仗等游戏练习,使学生从认识水性进而熟悉、掌握、利用水的特性。
  四、游泳初学者教学初探
  第一次下水的教学,对于小孩子今后是否喜欢游泳,能否学会/学好游泳起到关键的作用。对于小孩子来说,有一些喜欢玩水,有一些不感兴趣,有胆子大的,也有怕水的,各有不同,但是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他们都是孩子,都有着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那么,对于游泳教学来说,第一次下水,就必须让孩子对水有兴趣,喜欢玩水,从而产生学习游泳的念头。当然,我们要让孩子们知道水是有趣的,但更是危险的,如果没有一定的游泳技能以及合格的救生装备,是不能够下水的。特别是对于10岁以下的孩子,第一次下水前,更要强调说明这一点。
  初次下水,教师必须要耐心的讲解人在水中的各种感觉与反应。让孩子们对于可能会发生的状况有一个提前的认识,以避免孩子们不必要的惊慌。这也是很重要的,对于孩子来说,如果在水中过于惊慌,他们往往会呛水,甚至发生危险,从而对于游泳产生恐惧。
  初次下水的教学,也是教师与孩子的初次或是刚开始接触的时候,这时候教师的耐心以及和蔼会给孩子们更多的信心与勇气。教师用命令或是强压的方式也许能够让孩子们下水,但是这样做的后果不管从长期,还是短期看都是有害的,对于游泳教学而言,练习呼吸换气是个难点,让学生能掌握好呼吸换气的方法和技巧,必须要做到把呼吸练习贯穿在整个教学的始终。
  对于后面的泳姿动作练习,一般应让学生先练陆上模仿练习,做出规范动作姿势,注意随时纠正他们的错误动作。然后再在水中实践练习,水陆相结合。这样训练效果比较好。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初学者我们不能对其要求太高,刚开始的时候可以适当把动作技术简化,然后再过渡到规范技术动作。
  另外在游泳教学中,学生的心理障碍也会对游泳产生一定的影响。要重视应用教学心理法,消除学生对水的恐惧感,教学中必须做到循序渐进,不要急于求成,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在教法上也应该和游戏活动相互交叉进行,应寓教于乐。教学中针对学生上游泳课的心理状态,采用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改变学生不良的心理状态,激发学生游泳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224979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