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议贵州气候旅游经济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黄清凯

  [摘要]贵州年平均气温在14~16℃之间,降水丰沛,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是人们居住和旅游的理想之地。但由于受经济条件和历史等因素的制约,贵州的旅游业特别是气候旅游没有发挥规模经济效益。因此,扬长避短,发挥贵州独特的气候优势,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气候旅游,打造贵州气候经济品牌,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推动贵州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有着重大意义。
  [关键词]气候旅游经济 意义 措施
  贵州地处云贵高原东部,山地多,平地少,耕地面积比重小,年平均气温在14-16℃之间,常年雨量充沛,光照相对较少,空气湿度大,因而紫外线的辐射较弱,是一个适于人居的好地方,但由于受经济和历史等因素的制约,贵州成为人们心中的野蛮之地。但在全球气候不断变暖的条件下,在工业化不断推进的今天,贵州的气候优势变得越来越突出,气候旅游的价值逐渐被人们所重视。因此,发展贵州气候旅游,对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促进贵州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一、贵州的气候特点及其气候旅游现状
  1 贵州的气候特点
  贵州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高原气候或温热气候只限于海拔较高或低洼河谷的少数地区。境内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在14~16℃之间,而其余少数地区,即:南部边缘的河谷低洼地带和北部赤水河谷地带为18~19℃,西北部为10~14℃。就全省大部分地区而言,7月平均气温为22-25℃,1月平均气温为4~6℃,极高气温和极低气温很少出现。常年雨量充沛,全省各地多年平均降水量大部分地区在1100-1300mm之间,相对湿度较大,全省大部分地区相对湿度达82%,而且不同季节之间的变幅较小,各地湿度值年内变幅平稳,太阳的紫外线辐射弱。
  2 贵州气候旅游现状
  受地理环境、经济条件和历史等因素的制约,贵州气候旅游发展相当滞后,与周边的旅游大省四川和云南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其主要原因是交通等旅游基础设施滞后,宣传力度不够。但最近几年,各级政府和各部门正在大力宣传贵州,以旅游业为贵州经济发展的突破口,例如:“多彩贵州”不断传遍全国、走向世界,以气候为主要特征的旅游品牌(“中国避暑之都——贵阳”、“凉都——六盘水”)逐渐推向全国、走向世界,旅游的品牌效应开始显现,对于宣传贵州、转变贵州经济发展观念、确立贵州的真正价值、树立贵州的新形象具有积极作用。然而,要真正发挥贵州气候旅游产业的规模效益,把贵州发展成为旅游大省,任务还很艰巨。
  从贵州的气候特点和气候旅游状况可以看出,贵州具有得天独厚的气候旅游资源,特别是夏季的清凉旅游资源。贵州被定义为公园大省,这是由于贵州具有复杂的地形,优美的自然风光,空气污染较小,气候宜人,是人们夏季休闲旅游的理想之地。在全球气候不断变暖的情况下,而贵州7月平均气温为22~25℃,可见,贵州夏季气候是广大游客所向往的。在国家确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贵州发展气候旅游,打造气候经济,不但条件具备,而且时机成熟。
  二、建设贵州气候旅游经济的意义
  1 气候旅游经济建设有利于贵州价值取向优化
  长期以来,人们想象中的贵州是“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人无三分银”,是一片荒凉蛮夷之地,这种思想观点不完全正确,但它长期以来对贵州的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事实上,贵州不但矿产资源丰富,环境优美,而且宜人的气候资源是相当迷人的。因此,利用贵州气候资源的优势,打造气候旅游品牌,确立贵州生态大省和公园大省的价值理念,增强贵州人民的自豪感和自信心,有利于贵州社会和经济的跨越式发展。例如,具有中国“煤海”之称的六盘水市,就是冒黑烟、淌污水,曾被联合国确定为全球十大污染城市之一。但近年来,六盘水市集中力量抓企业的节能降耗、减排和环境保护工作,并根据本地气候凉爽的优势,打出“凉都”的气候旅游品牌,树立了六盘水市的新气象、新形象,使其价值定位不断优化。总之,一个国家或地区如同每一件商品一样,品牌是至关重要的,它能够在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因而,贵州打出气候旅游品牌,确立生态大省,公园大省的价值观,有利于树立贵州新气象和新形象。
  2 气候旅游经济建设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
  第三产业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体现。贵州属于欠发达地区,既不沿海又不沿江、沿边,基础设施薄弱,农村人口比重大,市场观念相对淡薄,造成第三产业发展滞后,产业结构不合理、不协调,为了使产业结构按比例协调健康发展,必须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提高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比重。而旅游业是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的而且具有高附加值的产业,但也是一个相当脆弱的产业,如果环境受到污染,生态平衡遭到破坏,短期内很难恢复,有的甚至永远不能恢复。因此,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搞好环境保护工作,保持生态平衡,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贵州气候旅游业,有利于提高第三产业的比重,优化产业结构。
  3 气候旅游经济建设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
  气候旅游在广大农村有着独特的地位,农村具有空气清新、凉爽的特点,是广大游客的好去处,随着贵州气候旅游品牌的打响,必将给广大农村带来广大的发展空间。例如:大方的漆器,青岩的豆腐、猪脚,安顺的蜡染,黔东南的侗族大哥等深受广大游客喜爱。因而,应大力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乡村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抓好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在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的广大农村地区,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农村人员培训,盘活农村劳动力,以气候旅游资源为龙头整合各种旅游资源,积极发展乡村的山地旅游、喀斯特溶洞旅游、森林旅游、民族风情旅游、红色旅游等,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三、建设贵州气候旅游经济的措施
  1 打造贵州气候旅游品牌,提高贵州的知名度   贵州山地面积占总土地面积的87%,山脉交错,河谷纵横,地形复杂。所以根据自身的气候特点和气候资源优势,增强旅游品牌意识,打出自己的旅游品牌,是未来贵州旅游发展的主攻方向。就贵州的气候特点而言,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在全国来说这是很少见的,因而是贵州的特色和优势,打造贵州特色气候旅游品牌,有利于吸引更多的海内外游客。目前贵州已打出两个与气候相关的旅游品牌,即由国家气象局确认的“凉都——六盘水市”和国际相关机构授予的“中国避暑之都——贵阳”。这说明在欠发达地区,只要发挥自身的特色和优势,要打出品牌是完全可能的,并且贵州的两个旅游品牌的效益已开始显现,就贵阳来说,近几年来特别是“森林之城”和“避暑之都”品牌打响之后,来贵阳置业的人明显增多。但是,贵州仅有这两个气候旅游品牌是不够的,还必须继续探索和研究贵州其它地方的气候特点、气候优势,打出更多与气候相关的旅游品牌,使旅游产业成为贵州重要的经济之柱。譬如,在清镇市境内就有三大湖泊(红枫湖、百花湖、东风湖),可以根据本地的气候特点,打造“凉湖之城”;而在海拔较高的黔西北地区,可以把毕节市打造成“清凉之城”等等。
  2 加强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
  从旅游心理学的角度讲,旅游的目的除了观赏自然风光之外,还有休闲、娱乐等要求,那就是说除了满足眼睛的要求外,还必须满足其他生理需求,人们总是在一定的消费支出下,要求获得最大的满足,即在一定的时间和费用的支出下能够观赏更多的景点、获得更多的休闲和娱乐。因此,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对发展旅游产业来说就显得更为重要。由于贵州地形条件、历史和人口等因素,交通相对滞后,限制旅游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为此,必须搞好交通等基础设施的整体规划与建设,把重要的旅游景点串连起来,整合各地旅游资源,发挥旅游资源的集聚经济效应。应依托现有的高速公路和铁路网和正在建设的贵广高速公路、贵广高速铁路以及规划中的沪昆高速铁路和成贵高速铁路,把荔波风景区、贵阳风景区、黄果树风景区、遵义风景区、兴义风景区等主要旅游景点串连起来,最大限度地满足游客的需求。同时,加强旅游景点的支线建设,如黄果树——织金洞——九洞天——百里杜鹃,遵义——茅台——赤水,铜仁——梵净山的支线建设等,形成以大城市为中心,以铁路和高速公路为轴线,以大景区为纽带,以小景区为网络点的贵州旅游网状结构,这有利于整合各地旅游资源,提高旅游产业经济效益。
  3 搞好环境保护工作,建设生态贵州
  贵州具有宜人的气候环境,但如果不合理的开发利用,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生活环境受到污染,宜人的气候资源也会不断恶化,甚至危害人类健康。因而,在开发气候旅游资源的同时,必须坚持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不动摇,正确处理好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系。一方面,围绕建设生态贵州这个中心,抓好植树造林、种草和湿地保护工作,如贵阳打造的十里河滩湿地公园,小车河湿地公园等。贵州山多地少,在国家实施退耕还林以来,生态建设取得重大成果,但是,还有部分裸露的山地没有绿化,石漠化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还有部分湿地正在缩小并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人畜饮水出现不同程度的危机。植树造林、种植花草,石漠化治理,涵养水源仍然是当前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因而,必须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落实环保行动,做好企业的节能减排和污水处理工作,增强保住青山绿水也是政绩思想意识,使具有气候资源的贵州真成为正的公园大省。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392965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