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气象条件对西红柿生长的影响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崔合义 王双

  西红柿是我县农产品中拳头产品,作为我县重点培育的特色农业,种植面积达9万亩,产值8亿多元。徐水县高林村镇被称为“中国西红柿之乡”.徐水县所产西红柿产量高、品种多、品质好,得到广大消费者的认可,其大部分销往京、津、冀、内蒙、晋等地,小部分出口远销俄罗斯等国家。西红柿栽培适应性广、经济效益高、营养丰富、可作蔬菜和水果食用,也是重要的蔬菜加工原料,因此具有乐观的种植前景。
  气象条件是影响农业生产的直接制约条件。为促进我县农业更好更快的发展,提高农民收入,使气象工作更好的服务于我县农业,徐水县气象站农业气象科技人员利用近一年的时间对西红柿与气象条件的关系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结果表明气象条件尤其是温度、水分、光照对西红柿的生长及其品质影响非常明显,现整理总结如下:
  对温度条件的要求:
  发芽期:
  西红柿的种子发芽期要求恒温,所需的温度范围为15~30℃,最适宜温度为20~25℃,最低界限温度为13℃,最高温度界限为35℃。
  幼苗期:
  幼苗期既是幼苗营养生长时期,又是花芽分化和发育的时期。对幼苗生长来说,温度的适宜范围:白天23~28℃,夜间12~16℃,地温23℃;对发芽分化和发育来说,白天24~25℃、夜间14~16℃为最适宜的温度。在高温条件下或者昼夜温差小、夜温高的情况下,生长发育和花芽分化虽然能加快,但是花节位上升,着花数减少,花器各部分也小,心室数也小,花的质量下降。相反在白天温度低于20℃、夜间温度为4~8℃的低温条件下虽然花节位低,着花数减多,花器各部分也大,但心室数大量增多,容易造成畸形花,最后形成畸形果。此外,低温还会减慢幼苗的生长发育,延迟花芽的分化和发育。
  开花期:
  开花期对温度的反映比较敏感,尤其是开花前9~15天,开花当日至开花后3天内,要求更为严格。白天温度为20~30℃,夜间为15-20℃为宜。当温度小于15℃,开花会受到抑制,花粉和花芽及花粉管的伸长也受到影响,从而造成受粉不良,引起落花。当温度高于35℃也会引起落花而不能结实。而且遇高温后,即使后期温度适宜,花粉的发芽和花粉管的伸长也会受到严重的影响。
  结果期:
  果实的发育明显地受到温度的影响。西红柿果实发育的最适宜温度为15~25℃。果实的着色和成熟对温度的要求更为严格,通常19~24℃有利于西红柿红色素的形成,高于30℃或低于15℃都不利于西红柿着色。一般来说,西红柿果实着色不均匀主要是果实局部温度不同所致。对水分条件的要求:
  发芽期:
  发芽期需要充足的水分。按吸水特点可分为三阶段。第一阶段为吸胀,一般12小时左右便能完成吸胀过程。第二阶段,种子含水量、呼吸率和形态都稳定,而子叶发生水解作用,酶前体活化。第三阶段生长阶段,胚根突出并开始生长。
  幼苗期:
  幼苗出土后,土壤湿度应相应减少,一般土壤含水量在60~70%为宜。在温度适宜、光照充足、营养面积充分的情况下,充分灌溉能促进幼苗的生长发育,缩短育苗天数,防止幼苗老化,而且幼苗生长旺盛,花芽分化较早,花的各部分器官的发育也好。如果幼苗期缺水,植株生长发育受抑制,叶面积小,花芽分化晚,着花数小,花的各部分器官发育也差,子房小,最终影响座果和果实的发育。
  开花期:
  要求增加土壤的通透性和一定的湿度。土壤湿度过分湿润,易造成植株徒长,土壤过于干燥,植株生长发育不良,花的各部分器官的发育和机能下降,使落花落果增加。
  结果期:
  土壤水分的多少对果实发育影响很大。水分亏缺会缩短果实的生长期而使果实变小。同时土壤湿度过于干燥,还容易产生脐腐果,病毒病也容易加重。一般要求保持土壤湿度在75%以上。
  空气湿度与土壤湿度要求相反,西红柿生长要求较干燥、凉爽气候。如果湿度过大,容易发生各种侵染性病害,造成减产。
  对光照条件的要求:
  发芽期:
  西红柿种子具有在黑暗条件下促进萌芽的特征,有些品种的种子萌芽还会受到光的抑制,降低种子的发芽率和延长种子发芽时间。因此,种子发芽期不需光照。
  幼苗期:
  西红柿是短日照植物,在有营养生长转向生殖生长过程要求短日照,通常日照长度在8-16小时均有利于花芽分化。光照强度减弱,可使光合作用降低,植株营养生长发育不良,导致花芽分化延迟,着花节位上升,花数减少,最终影响花的质量和果实的发育。
  开花期:
  开花期的光照主要是影响落花落果。即通过光合作用间接影响西红柿落花。光照强度减弱,可使光合作用降低,从而减少花粉中储藏淀粉的含量,使花粉的发芽率及花粉管的伸长能力降低,造成受粉受精不良,最后导致落花。
  结果期:果实的发育受光照影响很大。在充足的光照条件下,不仅座果较多,而且单果较大,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较高。反之,弱光照条件下,座果率低,而且单果重量减少,空洞果比例较大,容易产生筋腐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392975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