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东阿县林业病虫害防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赵清倩

  摘要 分析了东阿县林业病虫害防治存在的问题,从创造条件丰富鸟类种群数量、控制农林灾害性生物危害等方面提出了对策,以期促进该县林业的发展和林农的增收。
  关键词 林业病虫害;防治;问题;对策;山东东阿
  中图分类号 S7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21-0171-02
  东阿县地处鲁西地区东部、黄河西岸,沿黄河长56.6 km,属黄泛平原沙区,总面积787 km2,发展林业、建设生态县符合东阿县的实际情况。近年来,东阿县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实施林业超常规、跨越式发展战略,确立了林业在东阿县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的基础地位,形成了林业规模化产业效益、生态效益和谐发展的林业格局。由于发展迅速,树种单一,林木各种病虫害随之发生,如不及时防治,势必影响当前林业生产的大好形势,挫伤农民造林致富的积极性,影响林业事业的发展[1-4]。东阿县对此积极采取了措施,大力宣传林木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性,提高广大农民防病治虫的认识,认真搞好林木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工作,并采取各种手段有效地开展了林木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保护了绿化成果,促进了林业事业的发展和林农的增收,使林业成为东阿县经济的主导产业。
  1 东阿县林业病虫害防治存在的问题
  东阿县辖面积7.93 万hm2,其中30%是沙化土地,经过历届政府和全县人民多年的努力,特别是2003年以来,该县掀起了大造速生丰产林的热朝。截至目前,全县有林地面积2.25万hm2,森林覆盖率高达41.24%,森林资源体系已形成,且纵横交错,城乡一体,对大自然生态体系的影响举足轻重。随着林地面积的不断扩大,尤其是树种相对单一,所潜伏的病虫害发生的机会也随之加大。2003年杨树溃疡病、2004年杨潜叶蛾虫害的发生,虽然没有给林业生产造成灾害,但给人们敲响了警钟。
  2003年以前,东阿县由于大面积使用化学剧毒农药,防治农林有害生物特别是传播蔓延迅速的灾害性农林有害生物是传统的临时有效的手段,但是其高效的灭生性、高残留性给本来就先天不足的平原人工林区物种资源带来毁灭性灾难,使平原生态系统恶性循环难以休止,同时也使农林主副产品品质降低,经济效益受损。农林有害生物不但没有得到控制,而且数量有所增加,原因就在于:一是害虫抗药性增强,最主要的原因是鸟类种群数量较少,以及各类天敌同时被杀死,且环境污染严重,而且常年在当地生存的麻雀数量也明显减少,喜鹊根本见不到,就连群众饲养的狗、猫也很奇缺,使鼠害一度猖獗,各种农林有害生物每年都出现一次甚至几次暴发成灾现象,且降低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增加人民群众健康风险。20世纪80—90年代由于大面积使用剧毒农药集中防治棉铃虫,人们通过食用含有农药残留的棉籽油,导致癌症流行,这都是使用剧毒农药带来的恶果。
  2 有害生物防治对策
  在进行林业有害生物人工防治的同时,加强鸟类保护,对带有鸟巢的树及其他有价值的生态树进行保护,建设地方树种隔离带,逐步推广有害生物防治并最终实现林业有害生物由化学防治向生物防治的转变,把林木病虫害降到最低限度。森林被破坏,水源被污染,人类将无法生存,因此保护好森林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森林本身具有生态效益,但其创造的生态效益是建立在健康发展的基础上,阻碍森林健康发展最主要的因素之一,就是林业有害生物。传统的做法人为地破坏了自然的平衡,导致了病虫害的频繁发生,形成了越是用药灾害越重,灾害越重越是用药的恶性循环,使平原区原有的生态功能缺陷更加显著,要想走出误区,就必须遵循自然规律,把人为破坏的自然平衡再努力建起来,这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和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据此,应以鸟类资源保护和推进实施有害生物防治工程为切入点,努力构建完善的生态功能。
  2.1 创造条件丰富鸟类种群数量
  在充分认识保护鸟类的重大意义的基础上,以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为切入点,制定了东阿县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规划。1997年东阿县野生动物保护部门对全县境内的鸟类资源进行了一次普查,鸟类种群数量只有12个目,35个科,75个种,其中53个种的鸟类属候鸟或旅鸟,在当地长期居住的只有22种且数量只有5万只左右;其他野生动物种群数量更是少的可怜,就连最常见的黄鼬也很难看到,捕杀贩卖青蛙、麻雀等野生动物的案件每年都呈上升趋势,截至2002年调查,鸟类种群数量没有显著变化。自2003年以来,由于森林面积的不断增长,特别是鸟资源保护工程的逐步实施,鸟类及其他野生动物种群数量逐年增加,各种鸟类的数量增加了近200倍。据不完全统计,全县境内光喜鹊就超过5万只,喜鹊鸟巢近2万个,麻雀更是随处可见,野鸡不时从林间飞出,成群数不清的野鸭聚集在黄河上,家燕在农舍建巢安家,啄木鸟、戴胜、杜鹃、灰斑鸠、猫头鹰、灰良鸟等十几种鸟类在东阿县安家落户,大雁、天鹅、大鸨、白鹭等国家级保护的珍稀鸟类也常在东阿县驻足做客,青蛙、刺猬、黄鼬、蛇经常在田间穿行。2006年悬挂了5 000个人工鸟巢,招引更多的鸟类入住,为其营造了一个安全、舒适、温馨的家园,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繁衍环境,将1.5万株筑有喜鹊鸟巢的树列为“生态树”进行重点保护,今后还要将更多的带鸟巢的树列入重点保护,悬挂的人工鸟巢入住率达43%,2007年又悬挂了5 000个。由于每年都开展几次保护野生动物的专项治理行动,严厉打击了各类破坏野生动物的违法行为。目前,破坏野生动物的案件每年都呈下降趋势,非法猎捕经营青蛙、麻雀等野生动物的行为得到有效遏制。
  鸟类资源保护工程的推进和实施,使得东阿区域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的同时,农林产业效益也有了明显的提高,进而也带动和推进了其他相关产业的结构调整和开发,有效抑制农林灾害性害虫的发生、危害、蔓延。自2004年以来,从真正意义上结束了剧毒、高残留农药在农林业生产上的应用,通过日趋完善的生态功能,实施以鸟治虫、以虫治虫、以菌治虫,通过物种多样性自然调节,使农林有害生物控制在有虫不成灾的范围内。有数据记载,1只灰喜鹊1年内能吃掉毛虫1 500条以上,可直接保护666.67~2 666.67 m2的林木免遭其害。另外,蝼蛄象甲、蝇蛆、天蛾幼虫、地老虎、蝉和蝽象等大量害虫都是喜鹊的食物;1只燕子1 d能吃虫子(如蚊子、苍蝇、金龟子、蚜虫等)1 000条以上,每年3—9月可吞食害虫50万~100万只;黄鹂在春夏季节的食物95%是昆虫,啄木鸟1 d可吃蠹虫幼虫和天牛幼虫1 400条以上;大山雀一昼夜吃下的害虫重量几乎可以等于其自身体重。鸟类作为环境因子的一个成员,它与生活环境互相依赖互相制约,它们对环境的影响,主要就是通过食物链的形式表现出来,大多数鸟在全年或繁殖期内,以昆虫为食,对包括林木在内的大自然环境具有较强的保护作用。东阿县有近5万只喜鹊,可有效保护6 666.67~13 333.33 hm2杨树纯林及其他农作物,仅鸟类每年就有效保护2万hm2。按杨树纯林每年防治2次,需要费用300~450元/hm2(包括药物、药械、人工),2万hm2需要费用600万~900万元,与20世纪末21世纪初相比,东阿县区域内在农林生产中每年减少使用化学剧毒农药达350 t,节约化防经费直接投入600万~900万元,这就足以说明保护鸟类的重要意义。   2.2 控制农林灾害性生物危害
  2003年前,东阿县有林地面积不足5 333.33 hm2,各类林业有害生物每年都在不同地块发生,且经常出现暴发成灾。其中在1992年8月,姜楼镇邓庙村,53.33 hm2 4年太青杨丰产林遭杨扇舟蛾危害,3 d将整株70%的叶片吃光,第5天所有叶片荡然无存,树冠下全是吐丝下缀的幼虫,根本无法进入林中,树干和树下全部爬满了幼虫,虫口密度无法计算,就该种情况下,林中却只见到3~5只鸟儿。翌年进行了化学防治,虫口密度下降,但林中1只鸟也见不到了,且其他昆虫也不复存在,空气中弥漫着农药残留的气味,整片林子异常寂静。
  2003年以来,东阿县林地面积增长了6倍,杨树丰产林面积增长10倍以上,鸟及其他野生动物有了充足的生存空间,剧毒、高残留化学农药禁止大面积使用,取而代之的是生物制剂和其他防生物制剂,更主要的是鸟类和日趋完善的生态功能的自然调节不断发挥作用。2009年以来造林品种不在单一,以乡土树种为隔离带的方式进行,以杜绝发生病虫害时大面积蔓延。2008年在全省大部分县市地区发生了杨树美国白蛾残食杨树的现象,东阿县政府发出文件让全民行动起来共同剿灭美国白蛾。第2年开春先是人工挖蛹,再就是人工捕蛾,尽量不用药物,在幼虫开始出现时,为了保护生态环境用仿生物制剂进行飞机普防,尽量不让农民自己喷药。现在,走进林中空气清新,到处鸟语花香,一些小动物不时从脚下穿过,喜鹊在田间地头漫步,有的行人从它身旁经过它却旁若无人。保护鸟类的感人事迹更是数不胜数。这些事迹进一步强化了人们对“鸟类是人类的朋友”、“地球上不能只有人类”的认识,更坚定了人们保护鸟类的信心和决心。东阿县几万公顷的森林资源为各种鸟类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生存栖息繁殖的良好环境,鸟类种群数量不断增加,又促进了森林资源的发展,该种相互依存、相互发展、相互促进的良性健康发展模式逐步建立。先后开展的“生态树”保护工程和“为鸟类营造温馨家园”的悬挂人工鸟巢工程,得到全社会的支持和拥护,群众纷纷自发开展保护鸟巢活动,踊跃举报破坏鸟巢及非法捕杀鸟类的违法行为,有很多群众找到林业局,要求给新建的鸟巢挂牌。群众保护鸟类资源的意识已经逐步提高,“爱鸟护巢光荣,捕鸟毁巢可耻”的风气已逐渐形成。原来一些被林业机关处罚的捕鸟、贩鸟的违法人员,在教育和引导下现在也已“放下屠刀,改邪归正”,有的还主动配合林业执法部门查处了继续猎捕野生动物的违法行为。通过保护鸟类资源,充分发挥鸟类在农林有害生物防治中的主导作用,控制灾害性农林有害生物的发生危害,逐渐减少化学剧毒农药的用量,再辅以其他生物制剂或防生制剂防治措施的实施,使灾害性农林有害生物有虫不成灾。近几年来,把保护利用鸟类资源实施生物防治实行工程化管理,努力完善森林生态功能,大力提高区域生态和产业效益,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长效机制,使东阿县区域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取得了明显成效。
  3 结语
  通过鸟类资源保护及生态工程项目建设和完善,东阿县生态效益日渐明显并带动了社会效益,域内以数十万亩森林资源体系为主体构架,以日趋丰富的鸟类及其他物种资源为内涵的生态体系和东阿县的名山、名水及其珍贵的文化遗迹相辉映,为旅游业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也为招商引资和工商业发展搭建了平台,特别是“中国喜鹊之乡”的命名,使东阿县名震大江南北,也得到了中央、省、市各级新闻媒体的广泛关注,《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山东电视台》《齐鲁晚报》《聊城日报》等多家媒体分别对该做法进行了宣传报道,并给予了充分肯定和赞誉,提升了东阿县在全国的知名度。如今的东阿县,绿树成荫,道路、沟渠、村庄淹映在绿树丛中,天上飞的鸟儿特别多,可以说是万鸟竞飞,鸟语花香,生态效益、社会效益齐显,使东阿县这块充满丰富历史文化内涵、人弛神往、人杰地灵之地再现奇光异彩。
  4 参考文献
  [1] 金玉安.浅谈青海林业病虫害防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科技博览,2012(5):284.
  [2] 吴德平,卞黎霞,龚宁,等.崇明林业病虫害发生现状与防治对策[J].上海农业学报,2009,25(2):119-126.
  [3] 许巧玲.管涔林业局林木病虫害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J].陕西林业科技,2008(2):120-121.
  [4] 杜文胜,牛刚,唐雪峰,等.黑龙江省林业有害生物发生现状及防治对策[J].黑龙江环境通报,2006(4):21-2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400024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