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大学生如何提升职业能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近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多,加之当前金融危机的影响,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甚至出现了所谓“毕业即失业”的说法。因此大学生毕业后能否顺利就业,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如何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不仅关系到大学生的切身利益,更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本文从大学生自身方面进行了分析和论述,提出提升大学生职业能力的可行方法。
  [关键词] 大学生 就业 职业能力
  
  高校毕业生是当今社会重要的人才资源,在人才市场上已经成为一支重要的生力军。随着高校大规模的连年扩招,在校大学生人数急剧增加,毕业生人数也越来越多。据统计,2000-2006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分别为107、115、145、212、280、338和413万人,而到到2010年已经达到670多万毕业生。在毕业生人数日益增多的同时,大学生就业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而如何提升大学生自身的职业能力则是破解大学生就业难的关键所在。
  一、加强职业生涯规划,自身定位清晰
  美国生涯理论专家萨珀( D・E・Super)讲:“生涯是生活里各种事件的方向,表现个人独特的自我发展形态;是人生自青春期到退休所有有酬给或无酬给职位的综合;生涯发展是以人为中心的”。就很多毕业生而言,与其说是“就业困难”,不如说是“就业迷茫”,不知道自己应该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在调查中发现,60%的大学生没有“生涯”概念,更不知道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对自己适合做什么,不适合做什么,哪些职位能成功,自己潜能有多大一概不知,到了大学毕业才“临时报佛脚”,这样的认知局限导致很多大学生有就业恐慌表现。
  职业生涯的模糊与自身定位的不清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市场配置的成功率。据国内各大城市举办大型人才交流会统计,多数学生参加人才交流会都有一种“赶集”的感觉,没目标、没准备,全凭运气碰,结果造成了有意向的没信心,有信心的准备不足,大学生交流会对接成功率一般在 30%。
  大学作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第一站,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要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大学生一旦确定自己的理想职业,就会依据职业目标规划自己的学习和实践,并为获得理想的职业积极准备相关事宜。其次,正确进行自我分析和职业分析。自我分析即通过科学认知的方法和手段,对自己的兴趣、气质、性格和能力等进行全面分析,认识自己的优势与特长、劣势与不足。职业分析是指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充分考虑职业的区域性、行业性和岗位性等特性,比如职业所在的行业现状和发展前景,职业岗位对求职者要求的自身素质和能力的要求等。最后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要根据职业和社会发展的具体要求,将已有知识科学地重组,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最大限度的发挥知识整体效能。
  从具体实施来看,职业能力生涯规划应从大一做起,并根据自己的长期目标,在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行动计划。比如,一年级为试探期,这一时期要初步了解职业,特别是自己未来希望从事的职业或自己所学专业对口的职业;二年级为定向期,要通过参加各种社会活动,锻炼自己的实际工作能力,在课余时间寻求与自己未来职业或本专业有关的工作进行社会实践,以检验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并根据个人兴趣与能力修订和调整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三年级为分化期,大部分学生对自己的出路有了明确的目标,要对前面的准备做一个总结:检验已确定的职业目标是否明确,准备是否充分,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必要修补。
  二、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培养社会适应能力
  一些用人企业对应届毕业生表示出冷淡,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刚毕业的大学生缺乏工作经历与生活经验,角色转换慢,适应过程长。
  他们在挑选和录用大学毕业生时,同等条件下,往往优先考虑那些参加过社会实践的毕业生,这就需要大学生在就业前就注重培养自身适应社会和融入社会的能力。
  借助社会实践平台,可以提高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应变能力等。此外,还可以使他们了解到就业环境、政策和形势等,有利于他们找到与自己的知识水平、性格特征和能力素质等相匹配的职业。因此,在不影响专业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大胆走向社会、参与包括兼职在内的社会活动是大学生提升自身就业能力和尽快适应社会的有效途径。
  三、树立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提升就业能力的根本
  近年来,在我们大学生身边经常发生一些难以置信的事情:马家爵一怒之下砍死自己的室友,起因竟是打牌这样的小事,几句争执、一场误解便上演了一出震惊全国的恶性杀人案件;大学生自杀、虐待动物事件也时有发生。在现实生活中,面对升学的压力和父母的期望,无数学子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却没有受到社会的重视,因此才有了“马家爵”,“涌现”出为数众多的高分低能者。大学生不仅承担着建设祖国的重任,更是社会的中流砥柱,他们的素质体现着一个社会综合素质的高低。而当代大学生在求学期间,只注重专业知识、忽视心理素质的情况,使一些人在面对困惑或逆境时,总是表现出一脸的茫然,影响到自己的择业选择。因此,大学生在求学过程中应注意提高心理素质,尤其是在日常生活中锻炼自己坚韧不拔的性格;在求职中,充分了解就业信息,沉着、冷静应对所遇到的困难,用积极的心态扫除成功路上的障碍,直到达到胜利的彼岸。
  四、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发展2010年度调查报告”中在对“解决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方法”的认识上,毕业生和企业的选择截然不同。毕业生更关注于从知识层面提高自己,认为“提高技能”和“提高职业素质”是最主要的;在企业看来,首要的却是“学生调整就业心态”,“学生提高职业素质”和“提高学生技能”反倒退居其次。因此,为了提高大学生就业率,应当培养良好的择业心态,树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就业观。
   首先,要主动寻求就业,而不能被动的“等、靠、要”。很多毕业生把希望寄托在社会关系资源上,出现了求职“全家总动员”的现象;一些毕业生则期求依靠学校解决就业问题,主动“推销”自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实现就业的途径。
  其次,避免盲目追求,正确认识自我。我国的高等教育正处于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的过渡期,一些当代大学生缺乏应有的危机意识,“眼高手低”,盲目追求就业中的高层次、高薪酬,在择业类型和择业区域上出现“扎堆”现象,造成了供求脱节,这也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之一。据调查,我国2009年因金融危机的影响对大学生的需求量大幅度下降,2010年全国共有670多万名高校毕业生涌向就业市场,。这一增一减更成为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在这种情况下,大学毕业生只有改变以前的“精英就业”的观念,树立“人职匹配”的“大众化”就业观,才有可能实现就业。
  大学生就业难的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多元化的,解决这样一个社会性问题,必须各方面对问题产生原因有清醒的认识,但作为大学生自身要认识自己的不足,提高自身的职业能力,为就业做好充足准备。
  参考文献:
  [1]刘琳.当前大学生就业现状与对策分析. 2004,03.
  [2]朱蕾. 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内涵分析与对策研究.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6.
  [3]李奎.大学生就业中的诚信博弈及对策研究.教育与教学研究 2011,03.
  [4]刘丽.对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探讨.金融教学与研究 2006,08.
  [5]潘新华.新时期高校就业教育探索.教育探索.2010,0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4849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