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嘉兴市秀洲区单季晚粳稻新品种筛选试验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周龙根 沈有松

  摘要对8个晚粳稻新品种进行单晚栽培筛选,并用灰色评判法对12项性状进行综合评判,结果表明:嘉粳50-52、嘉粳49-39、丙09-07灰色综评值G>0.80,为一级品种;嘉33-11、秀水09的G值为0.78~0.80,为二级品种;嘉33-1、嘉33、丙08-519的G值<0.78,为三级品种。据此,提出中熟晚粳嘉粳50-52、嘉粳49-39、丙09-07、嘉33-11为继续试验试种的优选新品种。
  关键词单晚粳稻;新品种;综合性状;筛选;浙江嘉兴;秀洲区
  中图分类号S511.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11-0114-02
  
  秀洲区是浙北晚粳稻主产区,种植方式以单季晚稻为主,生产方式以省力的直播栽培为主。为此,推广种植的晚粳品种不但要求高产稳产,而且还要求具有分蘖强、多穗大穗、耐肥抗倒、熟期早、抗性强、品质优等综合性状优良。为了筛选适于当地种植的优良晚粳稻品种,于2010年开展引种试验筛选,并采用多目标灰色综合评判,为新品种的选择提供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参试水稻品种共8个,分别为:嘉粳50-52、嘉粳49-39、嘉33、嘉33-11、丙09-07、秀水09、嘉33-1、丙08-519。其中,前7个为中熟晚粳类品种,后1个为特早熟晚粳类品种。嘉粳50-52、嘉粳49-39由嘉兴市秀洲区农科所选育,其余品种均由嘉兴市农科院选育。以浙江省晚粳主推品种秀水09为对照(CK)。选择最高苗、有效穗、产量等12个主要性状为筛选评判内容,并确定最优性状参考值(表1)。
  1.2试验方法
  试验由嘉兴市秀洲区农科所、新塍镇来龙桥村、王店镇建设村3个单位实施。试区土壤分属青塥黄斑土、黄心青紫泥,肥力中等,前作为大麦、小麦。参试品种于6月1日前后播种,6月26日前后移栽,行株距25 cm×13 cm,栽2万丛/667 m2左右,每丛插3本左右,小区面积13.3 m2,3次重复,随机排列,操作均同天完成,试区内不防稻瘟病和白叶枯病,其栽培管理措施同当地大田生产。
  1.3分析方法
  综合评判采用郭瑞林等提出的灰色评判方法[1-2]进行。其运算步骤如下。
  1.3.1性状无量纲化处理。由表1数据可知,最高苗、有效穗、穗长、每穗总粒、结实率、外观米质和产量等7个性状以大值为好,采用上限效果测度;成穗率、齐穗期、成熟期、株高、千粒重等5个性状以适中值为好,采用适中效果测度。
  上限性状测度按公式:r=(1)
  适中性状测度按公式:r=(2)
  式(1)、式(2)中,u表示第k个品种第i个性状观察值;u表示第k个品种第i个性状适中值;u表示第i个性状在所有品种中的最大值。
  1.3.2求性状差序列值。求出各品种性状测度值与最优序列值的差△。
  计算公式为:△=1-r(3)
  1.3.3求性状两极差序列值。最大性状差为M=△,本例M=0.833,最小性状差为m=△,本例m=0。
  1.3.4求各品种性状的达标指数。
  计算公式为:C==(4)
  1.3.5各性状权重系数确定。据性状值(表1),按灰色关联度分析的步骤[3]计算出各性状与产量的关联度,并据此确定各性状的权重系数Wi:最高苗、有效穗、成穗率、齐穗期、成熟期、株高、穗长、穗总粒、结实率、千粒重、外观米质、产量={0.077、0.076、0.080、0.086、0.086、0.093、0.076、0.082、0.078、0.089、0.060、0.115}。
  1.3.6求各品种的灰色综合评判值。
  公式按:Gk=cWi(5)
  1.3.7作出等级评语。评判值G>0.80,一级;G为0.78~0.80,二级;G<0.78,三级。
  2结果与分析
  2.1品种综评比较
  由表1数据,经公式运算结果见表2。根据灰色综合评判原理,评判值越大,品种的综合性状越优良[4-5]。由表2可见,各品种的灰色综合评判值G大小顺序为:嘉粳50-52>嘉粳49-39>丙09-07>嘉33-11>秀水09>嘉33-1>嘉33>丙08-519。其中,嘉粳50-52、嘉粳49-39、丙09-07的灰色综合评判值G>0.80,为一级品种;嘉33-11、秀水09的灰色综合评判值G为0.78~0.80,为二级品种;嘉33-1、嘉33、丙08-519的灰色综合评判值G<0.78,为三级品种。结果表明,品种的灰色综合评判值排序与产量结果的排序差异较大,采用灰色综合评判,兼顾了品种的产量、品质、生育特性等众多性状,能全面评价品种的优劣。
  2.2优选品种评述
  2.2.1嘉粳50-52。系嘉兴市秀洲区农科所选育的晚粳中熟品种,综合评判值最高,G=0.825,等级评语为一级。试验平均产量620.9 kg/667 m2,居第2位,比对照品种秀水09[6]增产12.26%,差异达显著水平。该品种最高苗28.2万根/667 m2,有效穗数23.3万穗/667 m2,成穗率82.6%,9月6日齐穗、11月2日成熟,株高102.2 cm,穗长18.3 cm,每穗总粒数109.8粒,结实率82.3%,千粒重31.7 g。表现丰产稳产性好(C.V=7.03),苗色深绿,株叶挺拔,植株略高,茎秆粗壮,分蘖中等,穗数较多,穗型较大,结实率高,着粒较稀,千粒重高,谷粒长型,外观米质优,食味软,后期熟色特好,抽穗期适中、成熟期较早。建议继续试验试种。
  2.2.2嘉粳49-39。系嘉兴市秀洲区农科所选育的中熟晚粳品种,综合评判值居第2位,G=0.811,等级评语为一级。试验平均产量558.4 kg/667 m2,居第5位,比对照品种秀水09增产0.96%,差异未达显著水平。该品种最高苗29.1万根/667 m2,有效穗数22.9万穗/667 m2,成穗率78.7%,9月1日齐穗、10月25日成熟,株高101.8 cm,穗长19.7 cm,每穗总粒数128.0粒,结实率86.6%,千粒重27.4 g。表现丰产性中等、稳产性较好(C.V=4.26),株型较紧凑,植株略高,茎秆粗壮,分蘖中等,穗数较多,成穗率高,穗型大,结实率和千粒重高,谷粒细长型,外观米质优、食味佳,抽穗、成熟期早。建议继续试验试种。
  2.2.3丙09-07。系嘉兴市农科院育成的中熟晚粳品种,综合评判值居第3位,G=0.809,等级评语为一级。试验平均产量587.9 kg/667 m2,居第4位,比对照品种秀水09增产6.29%,差异未达显著水平。该品种最高苗31.2万根/667 m2,有效穗数25.4万穗/667 m2,成穗率81.4%,9月9日齐穗、11月8日成熟,株高92.0 cm,穗长14.9 cm,每穗总粒数129.4粒,结实率76.2%,千粒重24.6 g。表现丰产稳产性较好(C.V=6.14),分蘖较强,株型较紧凑,植株较矮,穗数较多,穗型较大,着粒较密,千粒重中等,后期清秀,外观米质优,抽穗、成熟期稍迟。建议继续试验试种。

  2.2.4嘉33-11。系嘉兴市农科院育成的中熟晚粳品种,综合评判值居第4位,G=0.789,等级评语为二级。试验平均产量622.2 kg/667 m2,居首位,比对照品种秀水09增产12.49%,差异达显著水平。该品种最高苗28.7万根/667 m2,有效穗数24.7万穗/667 m2,成穗率86.1%,9月7日齐穗、11月9日成熟,株高96.4 cm,穗长15.9 cm,每穗总粒数122.3粒,结实率74.8%,千粒重27.5 g。表现丰产性好,分蘖较强,株型较紧凑,株高适中,穗数较多,穗型大,千粒重较高,后期清秀,外观米质优,抽穗、成熟期稍迟。建议继续试验试种。
  3结论与讨论
  应用灰色评判分析法[7]进行新品种鉴定筛选,可将众多性状综合为一个整体进行比较,克服以往仅用产量评介品种的缺点,有利于育种者及试验者对优良品种的全面评判和选择[8-10]。分析结果表明,中熟晚粳新品种嘉粳50-52、嘉粳49-39、丙09-07和嘉33-11综合性状表现优良,适宜嘉兴地区单季晚稻种植,为继续试验试种的优选新品种[11-13]。
  4参考文献
  [1] 郭瑞林.作物灰色育种学[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出版社,1995.
  [2] 郭瑞林,薛国典,宋长江,等.早代组合灰色综合评判理论在小麦育种中的应用[J].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1995,11(4):246-250.
  [3] 邓聚龙.灰色系统基本方法[M].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87.
  [4] 顾才东,李华,武绍湖.应用灰色系统理论综合评价水稻新品种[J].安徽农业科学,2003(1):98-102.
  [5] 徐彦军,邹琴,张万萍,等.菜心杂交一代品种的灰色综合评判[J].种子,2004,23(9):66-68.
  [6] 边永高,姚坚,张根祥,等.晚粳稻秀水09的特征特性及栽培要点[J].浙江农业科学,2005(5):375-376.
  [7] 周杨.灰色系统理论在评估水稻新品种上的应用[J].浙江农业学报,2000(3):168-169.
  [8] 郭孟容.福清市晚稻新品种比较试验初报[J].福建农业科技,2010(3):6-8.
  [9] 涂宇春.2009年龙岩市晚稻新品种区域试验[J].现代农业科技,2010(13):75-76.
  [10] 董志新,王小鹏.2009年灵山县晚稻新品种品比试验初报[J].广西热带农业,2010(5):22-24.
  [11] 田赛莺,王首川,丁文汤,等.2008年单季晚稻新品种对比试验[J].丽水农业科技,2009(2):22-24.
  [12] 喻凤琴,刘宗发,黄海燕,等.超级晚稻品种比较试验初报[J].江西农业学报,2010,22(2):24-25,80.
  [13] 唐寿亮.2009年宁德市晚稻新品种引种初报[J].亚热带农业研究,2010,6(1):1-3.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5273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