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档案企业档案编研工作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齐小琳

  【摘要】企业档案是一个企业发展历史的记载与积累。古人说:“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以史为鉴可以知得失”,如何让“沉睡”无言的历史档案为企业的经济建设服务?摆在我们档案管理工作者面前的重任,除了管理好实体档案外,最为关键的任务就是在“编研”上下工夫。特别是在“研”字上更应该进行开拓性地工作。常言道:“有为才有位”,企业档案编研成果的“有为”,才能决定和提升档案工作的“有位”,进而才能引起企业和用户的重视和青睐。
  【中图分类号】G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1―0333―01
  社会发展的脚步已经逐步深入到信息时代,档案管理工作也必须顺应时代的潮流而与时俱进。面对已经悄然变化的客观环境,人们对档案工作的要求也产生了新的变化,档案工作的领域在拓宽、档案业务建设中各个环节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尤其正逢现代企业制度建立、改制分流、重大改革的非常时期,使档案的需要量不断增加,覆盖面越发广泛。企业档案编研工作必须走在档案信息化工作前列,企业档案编研及其产品已成为档案信息化需求的重要手段。
  我们现在面临的档案是一种原始形态的庞杂而散乱、零落的记录材料,档案资料的客观状况同人们利用需求之间存在的矛盾以成为档案编研工作解决的首要问题。因此,必须对档案进行收集、整理、加工,这既是档案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也是主动提供利用档案方式之一。由“整理、加工”限定了档案编研工作是一种复杂的智力投入。它本身有两种含义:一为“编”,二为“研”。“编”为汇集,即整理。“研”是探究其性质,即加工。合者谓成果。二者互相依存,缺一不可。“编”为“研”的基础,“研”为“编”之前提、结果。编研工作不仅是一项专业性与知识性较强工作,也是开发利用档案资源为企业“两个文明”建设服务的重要手段。而档案编研的学术成果,彰显和提高了档案作为现代信息应有的社会地位,所以其重要性已愈来愈多为人们所认识。
  近几年,我们企业档案编研工作逐步开展起来,有了一定进展,但其编研成果多为原始档案的“翻版”和“集合”,说白了,只是汇编和选编之类的初级产品,精品成果的确不多,更无“研”字可言,只限于层面,不重视理论研究,甚至把其它部门的成果在封皮上冠上档案室,以求数量。没有真正坐下来认真分析一下档案编研工作目的、作用。不知不觉中把档案编研工作引入死胡同,造成这种现象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企业档案编研工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从总体上来讲,企业档案编研工作起步普遍比较晚,在一定程度上远远滞后于档案的实体和基础管理工作。上至领导,下至具体工作人员,有相当一部分人对企业档案编研工作在认识上存在着偏差,档案编研工作长期得不到重视,甚至可以说是被忽略了。有一个习惯性的观念:认为有实体档案在垫底,编研工作似乎意义不大。因而在意识上,还未形成开拓性的工作思路,认为档案编研可有可无,缺乏创新意识。由于各企业专业特点不同,利用要求不同,加之没有一个系统的理论指导,也无实践经验可被借鉴,因此多数企业档案编研工作从实际意义上讲没有真正开展起来。其成果总体上存在规模小、层次低、科技含量少的窘竟。编研工作大多都是从编写参考工具和参考资料做起,且编研成果形式单一。如大事记、文件汇编、组织机构沿革、档案馆指南等基础性材料。即使深度大一点,也不过是编纂分类资料汇编、科技成果汇编等介绍性材料,所谓的编研成果,仅是档案汇集,根本没有在“研”字上下功夫,那么其成果多是档案专题、数字上的集中,远不能满足企业生产建设、经济发展需要。其利用价值与档案原件最多等同,甚至不如。其产品成果远不如利用档案原件更可靠,更踏实。
  再一,编研工作中盲目性比较大。没有详细实用的编研计划。为什么编研?大家都很清楚是为了提高和扩大档案利用率。那么我们的编研成果在现实工作中是否真正有用,不去落实甚至不管,纯粹地为编而编,不是为用而编,“研”字上更是无从下手,不知怎样去做,仅有的是“量”的概念,急功近利思想严重。特别是近几年企业档案各式各样的管理升级、检查考核活动不断,对企业档案编研工作的“量”有严格要求,许多单位为了顺利申报等级应付检查考核,往往不顾客观条件,抢时间搞突击式“编研”,挖空心思凑数量。有些单位为了应付检查,档案室的人员加班加点赶在检查之前弄出几本所谓的“编研成果”,这些东西除了拼凑就是堆砌。在“量”上的确是达标了,可是根本无“质”可言,编而无用,编而不看,浪费精力、财力,做了大量劳而无功,表面差事的工作。导致了我们的“编研”成果只是形式上的存在,实际工作中无任何用途。
  第二,企业档案编研力量不足,人才严重匮乏。档案编研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和知识性很强工作,要求拥有能够胜任此项工作的专业人才,这是提高编研工作水平的前提。但我们企业档案人员专业过于单一,偏重于档案实体基础的管理工作,而面对大量的经济、生产技术档案材料,往往不知如何精选,更不能很好缩编、分析、综合,其编研成果广度、深度无法保障。尤其近几年企业和上级主管部门在档案培训方面仅侧重于管理技术工作,几乎没有档案编研方面的知识培训,因此,造成编研工作中“编而不研”的现象严重。
  第三,企业档案编研工作没有立足于本企业的生产建设,在为企业经济、生产建设服务方面存在着差距。当前我们正面临着现代企业制度建立、股份制改革、产业转型、结构调整等一系列重大课题。这就需要大量有价值的档案信息,而档案编研则是最好的手段和最佳途径。可是,我们在此方面就明显滞后,究其原因:一是长期形成了档案编研方面依赖性、被动性,不能密切和及时跟踪本企业的生产经营工作,主动性服务意识差;二是上级主管部门在编研工作考核内容上,存在着“求量不求质”的现象,致使编研工作简单化、任务化,缺乏档案资料的深入研究;三是业务开放性差,找不准,甚至是找不到课题的切入点和立足点,加之,又缺乏与公司相关部门建立长期的协作关系,由此,就必然会出现目的上的盲目性,选题上的局限性,研究上的随意性,应用上的不适应性等弊端。
  二、搞好企业档案编研工作。为企业生产服务
  企业档案编研工作是一种主动服务形式,是直接为企业生产建设和经济发展服务的。如果不顾企业需要,必然会导致编研成果严重脱离企业需求,对企业决策和生产经营工作没有作用或作用不大,从根本上讲也就失去了编研的意义。目前摆在我们广大编研工作者面前的一系列问题就是:企业在哪些方面需要编研?在哪些地方急需编研?如何进行编研等等。也就是说编研工作要紧紧抓住用户需求,并在编研内容选择到编研成果的形式上进行改变和创新。选题必须依据两个条件,一是客观需求,二是档案资料的基础。二者缺一不可。客观需求应来自本企业、来自利用者。我们可以请编研成果的使用部门出题目、提要求,这样可以保证编研工作的针对性和成果的使用价值。充分利用企业档案资源,启动一些新的编研项目,使编研工作紧扣时代主题,紧跟企业建设发展进程,档案才能在企业生产中有所作为。
  总之,企业档案编研工作应根据本企业生产实际及企业档案的特点,走“小而精”、“小而专”的路子,即可以对某个具体事件、单个问题进行横向的剖析,也可以对某个局部、侧面进行纵向的研究,遵循“科学规划,量力而行,宁缺勿滥,去粗取精”的原则,以求达到整体“专而精”的目的,打造体现专业特点和地方特色的产品,走出一条具有企业特点、馆藏特色、专业特色鲜明的编研路子。
  参考文献
  [1]《档案文献编纂学教程》韩宝华著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586955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