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合作学习中“搭车”现象的问题分析与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晓东

  摘 要 当前合作学习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它是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在平常合作学习的运用中,由于学生的差异问题容易出现所谓的“搭车”现象,即部分学生出现思维上的懒惰性和依赖性,甚至出现“滥竽充数”的现象,进而影响合作学习参与的积极性,本文是笔者在合作学习的实践研究中,针对学生差异问题引起的“搭车”现象的分析及解决对策。
  关键词 合作学习 搭车现象 分析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Problem Analysi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Ride"
  Phenomenon in Cooperative Learning
  LI Xiaodong
  (Shandong Leling Education Bureau, Leling, Shandong 253600)
  Abstract Currently, collaborative learning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way of teaching; it is a creative and effective teaching theory and strategy system. In normal use of cooperative learning, because of differences in students' problem prone called "ride" phenomenon that some students appear lazy thinking and dependence on, and even a "good impression" phenomenon, thereby affecting the active participation of cooperative learning This article is the author's practice of cooperative learning for students with different problems caused by the "ride" phenomenon analysis and solutions.
  Key words cooperative learning; ride phenomenon; analysis and countermeasures
  研究表明:在学生差别较大的学习小组内,能激发出更多不同层次的观点,引发学生更深入的思考,形成积极的相互依赖的关系,团结协作,实现共同进步。因而正确合理运用学生的差异是合作学习得以开展的基础和资源,而忽视小组内学生的差异,不能正确合理的进行组织引导,一部分学生在合作中就可能会有依赖和懒惰的思想产生,就可能会出现团队合作中的“搭车”现象,使合作学习流于形式。本文是笔者在平时合作学习的实践研究中,针对学生差异问题引起的“搭车”现象的一些体会和思考。
  1 合作学习中的“搭车”现象分析
  合作学习中同组异质的分组原则和学生的个体差异必然决定了合作组内学生的客观差异的存在。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当老师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时,教室会立即出现一片嗡嗡声,好似交流的非常热烈,感觉每个学生都在发言。但仔细观察,我们会发现:有的小组成员信口开河、滔滔不绝,有的则沉默旁观,有的东拉西扯讨论与问题无关的内容,还有的东张西望,趁机做小动作。这是忽视小组成员的客观差异,不能合理组织引导合作学习引起的。组内学习基础较好的、较活泼的成员承担了大部分甚至所有活动任务,而组内学习基础较差、较内向的成员的发言往往被组内其他成员忽视,时间久了,他们参与的积极性会下降,不再积极的思考和参与活动,变得无所事事,坐等其他成员的合作成果。这就是合作学习团队中的“搭车”现象。这种现象的形成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组内学习基础较差或思维较慢的成员对合作研讨问题还没有自己解决的策略或思路,组内个别学习基础较好、较活泼的积极分子把自己的思路或策略抢着说出来,使他们不得不被动性“搭车”;另一种情况是部分学生由于自身性格、能力、家庭背景及情感体验等因素引起的,缺乏必要的自信,有较强的胆怯,羞涩心理,不能很好的与组内其他成员交流,不能参与到合作研讨中,而以旁观者的身份自居,等、靠思想严重,只等“滥竽充数”的主动性搭车。
  2 应对合作学习中“搭车”现象的策略
  (1)合作学习要选择适当的问题。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如果问题不能引发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学习也只能是表层和形式的。在合作学习中,问题应当是对学生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个体独立不能完成,必须依靠合作组协作才能解决任务和工作。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懂得合作在个人学习中的重要性,从而以更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合作学习中。过于简单的问题,难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造成学生消极应付。而过于复杂的问题,会让学生无所适从,束手无策,从而逃避。一个高质量的问题应该是一个有价值的问题,能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和参与,并能通过合作在原有基础上取得突破。
  (2)讨论交流前要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这是合作学习开展的前提。学生缺乏充足的独立思考时间是造成被动性“搭车”的直接原因。在合作交流前,应该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至少让其对问题有初步的认识和理解(不管是对的还是错的),并能说出自己的见解和想法,便于在合作时相互探讨和补充,避免人云亦云的“搭车”现象出现。在教学中,有的学生虽然学习基础较差或思维较慢,但如果有充足的时间,也会有自己的思考或困惑(不管是对的还是错的),这些思考和困惑是他们开展合作交流的基础,是他们主动参与的前提,为避免被动性“搭车”提供可能。
  (3)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各尽其责的分工原则。社会心理学研究表明:在群体活动中,如果成员没有明确的责任,就会出现成员不参与群体活动,逃避工作的“责任扩散”现象。表现在合作学习开始后,学生不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应该从何说起,相互推让。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责任分工是合作学习的关键要素。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各成员应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各尽其责,使每一个成员都明白自己应该做什么,才能使小组成员全员参与,每个成员都需要完成自己的任务,使合作学习有序又有效地进行。减少了主观上的依赖性和“搭车”现象。
  (4)讨论交流时要让心存疑惑的学生优先发言。在合作学习中务必让小组内所有成员认可这一原则,让心存疑惑的学生优先发言,小组内的优等生最后发言。让心存疑惑的学生优先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或者是问题和疑惑,尽量展现其思维的过程,让其他学生注意倾听,对学习有问题的组内成员不能歧视或嘲笑,而是针对他的思维障碍真心的帮助解决。这是减少“滥竽充数”主动性“搭车”的有效手段。
  (5)讨论交流后要把握“荣辱与共”的评价原则。合作学习评价时,要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合作学习追求的一种境界,把个人的竞争变成小组间的竞争,把小组的总体成绩和进步幅度作为认可或奖励的依据,形成“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格局,使整个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转向大家合作达标。只有把组内每个成员的成绩都与小组成绩挂钩,使学生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相互依赖的关系,每个组员的表现都可能影响小组成绩的好坏,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获得成功,这样才有利于发挥组内每个成员的合作积极性。在平时教学中,可采用不同小组相同层次学生进行评价的办法。如把每个小组成员根据不同层次分成A、B、C、D,根据问题难易程度分别对同一层次的小组成员进行评价。在测验和竞赛时,把组内成员的平均成绩和组内较差成员的进步幅度做为评价依据。组内的每个成员都可能成为小组竞争成败的关键,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组内成员的平等,形成团结协作,共同进步的良好合作氛围。
  (6)教师应不失时机的对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指导。在学生合作学习过程中,有的老师做自己的事或漫无目的的等待,不能参与到学生的合作之中。合作学习的成功与否,离不开教师的指导与参与。在合作过程中,随时都会出现意想不到的问题,需要教师及时发现并帮助解决,并引导合作不断深入。教师还要不失时机的对学生进行合作技能的指导,学生的合作技能不是生来就有的,需要教师在学生人际交往和小组合作技能方面进行指导,帮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合作。同时,教师要及时关注合作中的消极学生,加强对他们的指导和评价,为他们提供情感动力,使他们积极主动的与其他成员合作,避免使他们成为游离于合作之外的“搭车者”。
  参考文献
  [1] 王坦著.合作学习――原理与策略.学苑出版社.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612085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