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武定县农业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自清

  摘要 介绍了武定县农业技术推广的发展现状,并指出了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以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发展现状;问题;对策;云南武定
  中图分类号 F32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2-0288-02
  武定县是集“山区、民族、宗教、贫困”四位一体的山区农业县,2012年全县有133个村委会(社区)、1 570个村民小组、80 168户、27.4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3.45万人。总耕地面积1.92万hm2,种植的主要作物为水稻、玉米、麦类、马铃薯、豆类、烤烟、蔬菜。基层农技推广工作中存在的体制不畅、机制不活、人员流失、技术结构不合理等突出问题,严重制约着武定县的农业发展。该文从县乡镇农技推广现状分析入手,提出基层农技推广工作的发展对策。
  1 武定县农业技术推广发展现状
  1.1 推广队伍基本情况
  武定县共有县乡镇种植业农业技术推广机构21个,核定编制222人。目前在岗专业技术人员186人(含农经站),分别为副高级岗位13人,中级岗位81人,初级岗位90人,未定职称2人。其中县级73人(副高12人、中级37人,初级24人),乡级113人(副高1人、中级44人、初级66人,未定职称2人)。学历结构:硕士生1人,大学生39人,大专生99人,中专生45人,高中生2人。年龄结构:在岗人员186人中,35岁以下39人,大多数分布在乡镇,36~50岁113人,为技术骨干,51岁以上34人全部在县级。
  1.2 工作条件逐渐改善
  全县11个乡镇农技推广中心都有独立的办公地点,总占地面积15 025 m2,有土木、砖混不同结构建筑综合用房面积7 103.6 m2,有计算机65台,照相机25部,摄像机1台,投影仪2套,基本具备了所需的工作条件。
  1.3 农田基础建设不断加强
  武定县相继实施了商品粮基地建设项目、滇中现代化农业示范工程、日援粮增项目、高产稳产基本农田建设、中低产田地改造、基本口粮田建设、“五小水利”建设、土地整形、测土配方施肥等项目,农田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有效灌溉面积9 600 hm2,占耕地面积的50%,为高产稳产和农业科技推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4 农业科技推广稳步推进
  2012年推广农业科技增粮技术措施4万hm2,科技入户率达99%以上,良种覆盖率达98%以上,配方施肥达95%,农作物覆膜栽培面积达1.3万hm2,病虫草害防治率达95%以上,病虫草鼠危害造成损失控制在了5%以内,机耕、机耙、机播种等农机作业率达80%。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重视不够,认识不足
  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对农业生产的重视程度不够,重视农业仅停留在口头上,实际落实的少。主要精力都放在了烤烟生产上,而粮食生产只有县乡农业部门重视。乡级农技人员需做大量乡政府的中心工作,如办烤烟样板、两委换届等,用于农技推广工作的时间较少。
  2.2 待遇偏差,人才流失严重
  据统计,自2008年至今调离农业系统的人数为32人,人员流失的主要原因是工作艰苦且待遇低,绝大多数专业技术人员的工资收入不足以维持正常生活,乡镇又缺乏农技推广经费,基本上是“有钱养兵,无钱打仗”,下乡只能骑摩托车,买摩托车、加油、维修的费用只能用自己的工资开支,能力强的农业专业技术人员都争相离开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岗位,还有相当一部份专业技术人员在继续努力活动调离。
  2.3 村级无阵地,无试验基地
  20世纪70―80年代原大队时配备了农科员,生产队有农科组、试验田地,县乡有试验基地。而今村委会一级有人医、畜牧兽医员、计划生育宣传员、文化管理宣传员、林管员(部分村民小组还有护林员)等,而没有村级农科员,不健全的推广体系给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带来了很多困难。县乡试验基地都被无偿征用,导致做试验只能租用农户的田地,由于试验基地的不固定,导致试验无连续性和重复性,影响了试验的准确度,严重阻碍了农业科技成果的迅速推广应用。
  2.4 设施设备差,不适应发展
  基层农技推广仍是一个钢卷尺、一本笔记本,用两条腿跑步,用两只手做事,用一张嘴宣传的原始模式,县级农技推广机构没有完整的配套设施,乡镇农推中心办公和住宿都集中在20世纪80年代建盖的土木结构和无防震柱的砖混结构房,已不能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
  2.5 岗位结构设置不合理
  武定县人社局2011年核定给县农业局专业技术岗位217个,其中正高6个,副高31个,中级108个,初级72个。从岗位总数看,远远多于现有的186名专业技术人员,但设置不尽合理。乡镇农技推广机构共设副高岗位18人,现只有1人在岗;县级设正高6名,却没有人能达到申报条件。这一问题集中表现在县级中高级岗位严重不足,总岗位闲置,县级取得了中职资格而聘为初职的有8人,很多专业技术人员具备了申报中职和副高的条件而无法申报,影响了这些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2.6 乡镇缺员严重,工作难以开展
  全县11个乡镇农推中心总编制120人,现有人员93人,有10个乡镇都缺员,全县乡镇农推中心缺员27人,主要原因是调离流失多、补员少。自2008年机构改革以来共调离农业系统的专业技术人员有32人,而招考补充人员仅8人,且农产品安全、农业环保、农田基本建设、农村能源建设、农机监理、渔政管理等归集到乡镇农推中心,乡镇93名专业技术人员(不含农经站),人均指导1.4个村社、17个村民小组、862户、206 hm2土地,人员少,任务重,工作难以正常开展。
  2.7 农技人员知识结构不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要求
  农业专业技术人员现有的专业知识已不能适应新形势下武定县农业推广工作的需要,如农作物新品种、种植新技术的掌握程度,很多专业技术人员不如农业企业的技术员,甚至不如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和种植大户,服务好全县的农业产业化工作更无从谈起。   3 发展对策
  3.1 提高对农技推广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要全面学习宣传贯彻新的《农业技术推广法》,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把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改革与建设摆上各级党委政府的议事日程,以建设好新型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
  3.2 提高农技人员待遇,稳定推广队伍
  县乡政府要将农技推广经费列入财政预算,采取措施保障和改善县、乡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条件、生活条件和待遇,并按照国家规定给予补贴,贯彻落实2012年中央1号文件中的“一个衔接”(乡镇农技人员工资待遇要与当地事业单位的平均收入相衔接),保持农业技术推广队伍的稳定。
  3.3 完善县乡村3级农技推广体系,保障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的稳定性
  在3年内建立起一个以县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为龙头,乡镇农推中心为主体,村级农科点为依托的完整的农技推广体系。在行政村设立农业技术推广站点,每点配备1~2名村级农业科技员,业务由乡镇农推中心管理,工资由各级财政承担。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保障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获得必需的试验示范场所。
  3.4 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
  认真实施好2012年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项目,至2014年6月项目实施结束后,乡镇农推中心的工作条件将得到很大改善。
  3.5 合理设置专业技术岗位,多渠道引进人才
  积极向县人事管理部门汇报岗位设置中的存在问题,合理设置全县农业技术人员岗位比例,完善农业专业技术人员评聘机制,解决好农技人员的职称问题,提高其工作积极性。采取举办人才招聘会、到人才市场引进等方式,围绕特色农作物种植需要,重点引进紧缺人才。同时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农业专业技术人才到乡镇工作,并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3.6 提高农技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
  建立和完善农技推广人员培训制度,搞好农技推广人员的培训和继续教育,采取集中培训、异地研修和现场实训等方式,提高农技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
  4 参考文献
  [1] 叶得明,邱兰.甘肃省农业技术推广模式分析与优化[J].甘肃农业,2007(8):61-63.
  [2] 曾福生,刘战平.湖南省农业技术推广模式分析与优化[J].农业技术经济,2006(2):58-63.
  [3] 王多胜.酒泉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面临的问题与改革思路[J].甘肃农业科技,2004(3):56-57.
  [4] 李轶冰,杨改河.中国农业技术推广机构设置与运行机制的战略思考[J].中国农学通报,2005(3):361-36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618175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