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电控技术是最大的差距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清华大学教授认为,国内的零部件技术,凡是眼睛看得见的地方,差距并不大,真正的差距就在于眼睛看不见的地方。
  国内的汽车产业技术水平不高,我认为关键就差在了零部件的电控技术上。
  为什么这么说?
  事实上,汽车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发动机、底盘、车身。发动机解决动力问题,底盘解决汽车的综合性能,车身就相当于穿件衣服。
  在发动机方面,所有眼睛能看见的机械,我们和国外的水平差距并不大,发动机本身也并不复杂,即使有差距,也可以把发动机解剖、分析,学习一下很快就能达到同等水平。但看不见的包括软件和电控,差距就很大了。如果说整车相差五年的水平,那在电控方面的差距就要有十年甚至二十年的差距。
  电控解决的是安全、节能环保等问题,这也是我们国内汽车工业与国外差距最大的地方。
  现在,国家从上到下都没有踏踏实实、静下心来研究电控的决心。国家反而号召燃料汽车追赶不上国外先进水平,那就在电动车方面追赶。所以很多研究力量转而研究电动汽车,而放弃了研究传统的燃料汽车,这种观念就是不对的。
  而且在研究电动车方面,很多人把注意力放在了电机上,事实上电机并不是什么难题,我国在这些方面的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了,真正要攻克的难题是电池。
  另一方面,研究电控也有问题,最主要的就是国家给予的政策支持不够。
  我们都知道电控必须要有一个不断试错的过程,没有一个产品拿出来就是完美的,国外的产品之所以成熟,那是因为30年前国外的老百姓已经经历了产品不断试错的过程,国内的老百姓没有给国内企业这个机会。
  消费者面对不容出错的合资产品和容易出问题的国产品牌,肯定选择前者。这怎么办?这就要靠国家政策引导,国家给予一定程度的补贴,比如一个自己研发的零部件卖1000块钱,国家补贴1000块钱,整车厂可以免费使用的时候,它肯定是愿意尝试的,在使用过程中出现问题,也相对好接受,这样才能在不断改进的时候提升。
  就像最初的海尔,在做空调的时候,也出现很多问题,但是海尔的服务好,出现问题之后,马上服务跟上解决,出了问题解决问题,下次就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了,经过一段时间的试错,很多产品就达到国外先进水平了。
  但是,国内的汽车品牌,从老百姓的观念到政策方面,都没有这样的成长环境。
  另外,国内零部件企业的成长环境也很艰难,没有和整车企业形成紧密的合作伙伴关系,反而受到了整车企业的压榨,这样很不利于零部件企业的成长。
  比如大众汽车和大陆集团的合作,大众汽车使用大陆集团的ABS系统,加入一套系统的价格是600元,即使博世推出400元的ABS系统,大众汽车也不会使用,从整车企业就杜绝了倾销的可能。这样做的最大好处就是,零部件企业敢于投入研发成本为整车企业配套。
  而我国的零部件企业和整车厂之间就没有形成这种唇亡齿寒的关系。一个整车企业对零部件提出要求,要求在某个零部件上做出改进,零部件厂会想,我花费了研发成本和大量时间,最后做出来的东西肯定要提高价格,整车企业还能接受吗?我研发的东西如果被别的零部件企业剽窃,以低价卖给整车企业,那我的研发还有什么意义?这样的关系就让零部件企业缺乏了改进和提升的动力。
  整车企业和零部件企业没有紧密的合作伙伴关系,就导致了综合匹配的水平不高,因为零部件厂不愿意为整车企业做出改进,他担心整车企业选择其他供应商。
  再有,就是国内消费者的观念不支持自主品牌,即使是同样的产品,很多消费者也认为洋品牌更好,这不光是在汽车领域,在家电领域也是如此。
  消费者从观念上就倾向于洋品牌,这就导致了自主品牌的产品不被市场认可。国内企业想要发展自主品牌,必须要靠合资产品挣钱来养育自主品牌。所以,可以看到,很多自主品牌的境况并不乐观,能够发展起来的,都是集团内的合资品牌销量好,挣了钱再来发展自主品牌,这是一个不得不承认的事实。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635538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