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呼叫中心内迁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政策的扶持和人才集中的优势,吸引了信息产业服务链条的迁移,呼叫中心是最具典型意义的一种。
  4年前,美国的市场调查公司Datamonitor曾发布报告称,美国将有14万个呼叫中心工作消失,很多公司为降低客户服务成本而将工作转移到劳动力成本较低的国家和地区,吸引美国公司的是这些地区有大量讲英语的人和低廉的工资,以及随着呼叫中心的智能进化,高科技的呼叫中心系统允许呼叫者在支付费用或改变地址时不需要与呼叫中心联系,这意味着公司的呼叫中心不再需要那么多的人手。
  与他们在4年前的预测相似,今天的确有大量的呼叫外包业务从欧美等国分发至亚太地区,但转移速度则远超当初的料想。即使在中国大陆,呼叫中心也由最初的沿海城市和一线城市向内陆迁移。知名的工业地产咨询机构戴德梁行为位于扬州的江苏信息服务产业基地做规划报告时,也认为尤其是靠近一线城市的内陆城市会具备以下优势:周边人力资源丰富、人力成本相对较低、政府给予产业发展众多优惠性政策并能以此吸引相当数量的客户需求。
  在过去,提起呼叫中心城市,“大连”的城市名片赫然在列。还在2006年时,在语音技术上有突出优势的通信厂商Avaya就与大连市政府签署过关于共建中国呼叫中心城市的备忘录,而转至今日,就这一产业环节而言,大连已经面临着太多的竞争对手城市,比如江苏扬州、山东潍坊、四川成都等等。这些城市其实要面临的下几个阶段任务很明确:它们需要有领先的通信厂商参与或者提供相关的技术咨询服务、专业人才培训,同时需要当地政府从呼叫中心园区批地、建设、招商、入驻、税收等各方面给予财政和政策上的大力支持,同时大规模的招商洽谈会可能吸引来自全国各地甚至世界各地的大型跨国企业集团和对呼叫中心有大规模需求的电信、旅游服务等行业的运营商。相对地,城市的交通环境便利、IT和信息服务业有一定基础、城市或周边有规模性的专业院校群集也是一大优势。
  这也许能构成中国呼叫中心内迁的主要动因。越来越多对此有需求的企业主动寻求适合规模呼叫中心建设的土壤,而对GDP增长、城市经济环境提升有着更强烈需求的城市政府方也对代表着高效、环保、无害的IT产业有着浓厚兴趣,就中国国情而言,这似乎是一拍即合的好事。
  据Frost & Sullivan公布的数据,中国的呼叫中心行业将以每年15%的速度增长,到2010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27亿美元。事实上,今天中国呼叫中心的增长应该已经超越了这一数字。9月24日,2008中国扬州信息服务外包产业论坛上,有政府官方发言人称扬州在2007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11亿元,人均GDP突破4000美元,并把这一良好的经济条件作为扬州承建“中国声谷”的先决条件。有赖于以上提到的种种呼叫中心发展所需良好条件的具备,扬州的产业发展显得十分顺利,占地150亩的首发项目初具形态,1~5号产业楼全面建成,中国电信、中国网通、IBM软件创新中心、神州数码等著名企业已经成为签约客户,中国移动12580、加拿大北电、华为等企业也即将成为下一批入园客户。
  企业的意向打破了之前业界一些对于二三线城市发展呼叫产业的担心。过去的忧虑认为,由于吸引外来资金能力的不足与小城市本身发展潜力的限制,呼叫中心内迁很可能成为形象工程的一种牺牲品,而如今的趋势却在证明,依据成本优势和政策优势,内陆城市在IT产业上,已经开始占据了服务环节的最前端。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868004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