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富士相机,友好界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2008年6月22日上午,P&E展会的第二天,富士高层专访在一个安静的会场内进行。富士相机事业担当科长青山国雄首次接受国内媒体的专访。和记者们对坐的他,显得年轻而友好。
  1 富士今年是否有新的机型推出?为了纪念FinePix诞生10周年,富士今年推出了F100fd与S100fs两款纪念机型,这两款机型也都获得了消费者的认可。富士目前正在研发一款能够让所有消费者“大吃一惊”的新产品,或许是在今年下半年,或许会在明年初,这款产品就会与大家见面。
  
  2 继2007年发布s5pro之后,富士在数码单反和CCD方面,近期是否有新的动向?新的S系列会不会使用尼康D3/D300系列的机身?
  S5pro的后继机型,或者新的CCD是不是要做,目前还在研讨之中,如果发布,一定告诉大家。数码单反方面,目前主要还是S5pro,主要针对影楼市场进行推广。CCD方面,现在还是以第八代超级CCD为主。富士方面有考虑应用尼康D3/D300的机身进行新品开发,不过比起机身来说,感光元件以及内部图像处理引擎的开发更为重要,也更加困难。富士会在适当的时候公布自己的新产品计划,目前还在内部讨论之中。
  
  
  3 富士会推出全幅机吗?
  全幅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格式,CCD越大,画质越好。富士也有中画幅的机器,从技术上来看,画幅不是我们的限制,但具体到产品的推出,要考虑到市场需求等因素。
  
  4 富士给人的印象一直是注重功能,不太注重外观,这样的情况会有所改变吗?
  对富士来说,一贯的传统都是注重功能和画质。现在的数码相机市场,消费者越来越注重外观,我们注意到了这一点,所以推出了Z100fd这样的外观和性能都上乘的相机,希望我们的产品更贴近市场。另外说到外观,我们认为,操作界面也是属于外观的一部分。如Z100fd,采用和iPod相似的旋转式按钮,操作上非常实用,我们称为“友好界面”。
  
  5 富士的z系列在日本由人气女王“Yuri Ebihara原友里”代言。大受欢迎。在中国,富士会不会也选择一位代言人来为自己的产品做推广呢?
  是的,z系列在日本卖得非常好,这主要是富士产品本身的高品质,以及运营了10年的FinePix品牌在日本深入人心的结果。我之前负责日本市场,有的客户喜欢SUPER CCD带来的高品质画质,有的喜欢脸部识别,加上富士在人像拍摄方面的优势,让脸部显得更加漂亮。FINEPIX在10年前就已经有很多人知道,在这个基础上,好的代言人确实为富士产品的推广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但是目前在中国市场上,富士还处在一个仍然需要打基础的阶段。至于面向大众群体的数码相机,富士仍然会在三个方面进行努力,提供高画质的SUPERCCD,高品质的镜头以及更好的图像处理引擎。
  
  6 S100fS和入门级单反相比,其优势在哪里呢?
  S100fs和入门级单反相机竞争,首先是画质方面的优势。入门级单反,很多相机的镜头、引擎和机身,这些部件都是不同的厂商生产的。而我们的部件,都是一个厂家生产的,整合性比较好,因此画质的控制也会比较好。其次是镜头。S100fs的镜头覆盖的是28~456焦段,14倍光学变焦。入门级单反相机如果要配齐这些镜头的话,大笔的花费不说,体积也会很大。所以,S100fs在便携性上会胜过入门级单反。
  
  7 针对当前热门的奥运话题,富士有什么计划?
  针对奥运,富士有引以为傲的s系列长焦机――S8100和S1000,它们体积小,价位也适中,比较适合比赛用。特别是现在300mm以上的镜头无法带进比赛会场,所以我们的长焦机会更加适用。
  
  8 富士今年新推出的高动态范围,会不会推广到所有的产品?
  我们想把它扩展到所有的系列里面,但是,高动态范围和脸部识别不一样。首先,这个技术的成本还是比较高。其次,对于宽动态范围技术优势的推广还需要一定的时间,目前普通消费者对它的优势认知度还没有达到像脸部识别技术那么高。但中国数码相机市场目前已经越来越成熟,我们也在慢慢不断地致力于这个市场的培养。
  
  9 中国市场和国际市场相比,有什么样的特色?
  根据统计,在中国市场上,占前50位的机型的总销售量,占整个市场的60%在欧美,这个数字是70%;日本的集中度更高,达80%。这说明中国消费者更注重个性选择。表现在产品线上:从低端到高端,机型涵盖的范围比较大。在中国市场,我们还需要进一步的努力。
  
  10 台湾厂商可能会推出价位很低的“山寨相机”,对此,您有什么看法?
  这一类的产品面向的用户是更加入门级的人群,而在中国市场上,对这样的产品有需求的人群并不是很多。目前中国数码相机市场上,销量最好的产品都分布在1500元到2500元的价格带上,价格更便宜的产品反而卖得不是很好。而且,数码相机是一种比较特殊的产品,过度削减成本的话,势必影响产品品质。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878365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