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饱满的阅读“积蓄”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多读好书能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教师要引导学生读好书,从而塑造健康、美好的心灵,通过读书让学生成为有智慧有道德的人,通过读书让学生成为有思想有文采的人。
  关键词阅读 指导 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Full Reading "Savings"
  ――Humble Opinions on Students Reading Instruction
  NIE Zhongguo
  (Tongshan Area, Zhangji Mine School of Liuji Middle School, Xuzhou, Jiangsu 221147)
  AbstractReading more good books can widen the visual field, increase experience. The teacher wants to lead students to read the good book, thus mould healthy, bright soul, through study, let student become full of wisdom morals people, through study, let student become intelligent talented in literature person.
  Key wordsread; guide; method
  
  “我们的脑袋是个积蓄,这个积蓄象点点下雨一样,点点滴滴落下来,哪里有这滴水刚好长果,那滴水刚好长叶的呢?你就多积蓄,要用的时候自然就流出来,该流什么就流什么”
  叶圣陶先生的这段话强调积累的重要性,如何让学生的积累逐渐饱满,笔者认为多读书是其中一条重要的道路,在指导学生阅读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 发挥课堂优势提高阅读能力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前人已经证实了读书有很重要的作用。鼓励学生学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重视读的训练,在教学中要多读少讲,以读代讲。读是在反复品味作者语言、咀嚼、消化、吸收、领会文章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课堂是语文的主阵地,我们要充分利用好这块主阵地。我们提倡的“以读为本”是有理解的、有体验的朗读,能传情达意的朗读,浸透着朗读思索与情感的朗读,同时是有着良好基本功的朗读。只要在课堂上培养了学生阅读的能力,学生的读就可以提高的更快、更多、更全。
  2 寓教于“趣”授之以“渔”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获取知识的动力”。因此,教师首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以兴趣这把钥匙去开启学生的心扉,引导学生走进知识宝库的大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首先要让学生有读的兴趣和读的欲望,只有有了欲望才能愿意去干,只有有了兴趣才能乐意去干,激起学生的兴趣,才可充分调动其积极性,才能确保其会主动地学习。其次在朗读中要让学生进入课文和情境,只有入情入境才能真正掌握内容把握情感,才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是需求的动力。朱熹说过:“未见意趣,必不乐学。”孔子也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果学生不喜欢不乐意学语文,就谈不上喜欢读书。只有培养了学生阅读的兴趣,学生才会将“要我读”转化为自主寻求的“我要读”。为了培养读书兴趣,我们应该理解尊重学生,让学生在语文课上获得成功的喜悦,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只有积极性高,才会有浓厚的兴趣。第三“名人效应”所产生的力量也是不能低估的。榜样的作用极大,孩子的模仿性强,根据学生敬佩英雄、崇拜名人的特点,利用课堂课外的时间介绍名人成功的事例,引导学生去钻研他们成功之道,引领他们成长。
  最后,要寓教于法,使学生会读书,注重以下几种阅读方法指导:
  (1)指导学生做读书笔记。摘抄词句、仿句练习;摘录佳句、精彩片段、名人名言等;摘录时要注明出处,写读后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2)指导学生用读书方法。曾国藩曾指出读书之法:“不同之书,区别对待。应读之书宜缓宜熟;应阅之书宜速宜多。阅书如攻城,轻骑剽悍,所向无前。”根据不同体裁的文章用不同的方法去阅读,要求学生初步掌握精读、略读、浏览“三读”法。精读就是要一句一句地读,一句一句地理解,遇到不理解的地方要停下来,做上记号,以便查工具书或向人请教,弄懂了再继续读;略读速度较快,常常一目几行,意在了解大概内容;浏览的速度就更快了,主要用来浏览报纸、搜集信息资料,常常只看看标题。阅读初期,一般以精读为主,有了一定的阅读经验和阅读能力以后,以上三种读书方法可交叉进行,一般内容略读或浏览精彩的部分精读。
  (3)指导学生进行仿句、仿段、仿篇的练习。结合练习考试中的仿句等练习,让学生在读完以后仿照练习,既培养学生应试训练,又让学生学习了阅读的方法。
  3 得法于课内增益于课外
  课本上的文章在必要的讲读之后,让学生们了解如何读文章,如何分析文章,最终如何写属于自己的文章。因为阅读也是写作的前提。并且在课外阅读的同时,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和水平。这样不仅仅开阔了学生视野,也提高了学生的自身素养,培养了良好的道德情操和情感意趣。得法于课内,增益于课外。要让学生广泛地去阅读各种作品。广泛是指读的内容要广,天文地理、人文掌故、社会百科、人物传记、名人名言等,无所不读,无所不包。读了就是积累,读了就会思考,读过就会在学生心中扎下根来。时间长了,自然也就会说话会写作文了,这就是多读书的好处。
  我们还不定期在班里搞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比如知识问答、朗读比赛、专题论坛等等。我们还应该通过开办班级或者学校规模的图书角,交流个人图书;开展系列性阅读讲座;举办读书征文比赛,交流读书心得,以读促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等方式,使学生有书可读,有话可说,多角度阅读,收获读书的乐趣。我们更要在活动中尊重学生的阅读权利,尊重不同的阅读感受,让他们自由的选择,自由的思索,自由地发挥。
  陶冶学生读书情操。读书应是教师不能忽视的心灵之旅。一个教师爱读书,这对学生的影响将是不可估量的。言传身教,身教重于言传。生活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人生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书有高下之别,要仔细鉴别。多读好书能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教师要引导学生读好书,从而塑造健康、美好的心灵,通过读书让学生成为有智慧的道德人,通过读书让学生成为有思想有文采的人。
  郭沫若先生曾经说:小时候读书就象“冰山”的形成,“冰山”的融化使一个人终生受益。学生只要在读书阶段广泛积累,使自己的“积蓄”变得满满的,那么在用的时候将受益无穷。
  
  参考文献
  [1]于漪主编,全国中语会教师中心编.语文教育艺术研究[M].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
  [2]魏书生,张彬福,张鹏举主编.中学语文教改实践[M].山东教育出版社,1997.
  [3]阎立钦主编.语文教育学引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4]卢家楣,魏庆安,李其维主编.心理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1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882483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