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档案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通过对大学生心理档案概念的进一步的了解,使我们更好地认识大学生心理档案对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对于大学生心理档案的研究分为三大部分:一是心理档案的建立。二是心理档案建立的原则。三是心理档案建立后的价值意义。以此来指导学生自我认识,普及心理健康观念,为保障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提供理论和事实依据。
  关键词大学生 心理档案 涵义 建立 原则 意义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近几年来,全国各高校调查显示,现阶段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已成为亟需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不容许我们继续忽视下去了,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档案迫在眉睫。
  
  1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档案的涵义
  
  心理健康档案则是指对个体心理发展变化特点、心理测验结果、学校心理咨询与辅导纪录等材料的集中保存,并按照一定的程序重新排列,组成一个有内在联系的有机体系。它是学校为了更好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为每个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建立起来的档案材料。
  
  2 建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档案的意义
  
  2.1有利于加强大学生的自我认识
  大学生的心理档案是对其个体心理生活历程、心理特点、心理咨询、心理测验等方面的情况,进行全面的、系统的记录。通过指导他们对自己过去的分析,进一步认识自己心理变化发展的历程,最终使其能够达到客观对待自己在校的不同时期个性发展的优势和劣势,并总结出自我完善的策略,以便能够把握好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
  2.2有利于加强学校的科学管理
  通过心理档案的建立,能及时、准确地掌握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以及现状,从而为学校的科学管理提供心理学的依据。例如,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档案所反映出来的学生信息,可以为如何丰富学生的课外活动、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2.3有利于心理健康教育观念的普及
  预防性心理教育,是学校心理教育工作的中心任务。面对当前的新形势,作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一定要改变传统的诊治方式,由消极的心理咨询和矫正,转向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由针对少数人的心理咨询和矫正,转向面向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工作者在建立心理档案时,要对材料进行系统的收集、整理,有意识地将工作中发现的各种心理问题进行归纳总结,最后通过橱窗、讲座、广播、等形式对全校师生进行普及教育。
  
  3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档案的原则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档案建立原则是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在档案建立过程中需要遵循的基本准则,它反映了心理健康教育档案建立过程中的客观规律。因此,心理健康教育档案的建立作为一个专业性很强的系统工作,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3.1客观性原则
  可观性原则也可以称作实事求是的原则,是指在在档案建立的过程中要本着科学、严谨的态度,尊重学生的心理事实。在实施测评的过程中要遵循严格的操作程序。对于测评的结果,咨询员不能主观臆断,以保证测量的科学性、公正性。
  3.2动态性原则
  动态性原则也称发展原则,是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指导和帮助学生,把心理健康教育档案建设成一个动态的档案。
  3.3保密性原则
  保密性原则是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有责任对学生的心理档案给予保密的原则。作为合格的心理辅导员,应加强自己的职业操守,坚守档案秘密,并将此作为一项义务,尊重学生的人格。
  
  4 大学生心理档案的建立
  
  4.1管理机构和管理条例的明确
  为了保证学生心理档案的客观性、全面性和科学性,大学生心理档案必须由专门的管理机构和专业人员负责。学生的心理档案同时还具有更加严格的保密性,除非经本人同意和特殊情况外,他人是不得随意翻阅档案的。因此,为做到管理有序,严格规范,建立学生心理档案的专门机构必须制定出科学、可行性强的心理档案管理条例,并落实实施。
  4.2心理档案的内容确立
  心理档案的内容又称心理档案的项目,是指能从中尽可能的全面揭示相关学生的心理状况及心理特点的材料。其主要包括两大方面:一是影响学生心理发展方向的基本资料;二是能够全面反映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特点的资料。
  学生基本资料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个人的基本情况。包括: 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年级、专业、健康状况等。(2)家庭情况。包括:父母亲的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健康状况等问题。(3)有关个人心理健康状况的自我描述。包括:至今为止是否接受过心理卫生的咨询和治疗,烦恼、苦闷或想不开的时候的解决方式等。
  反映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特点的资料主要包括两部分:(1)学生的心理健康、人格、心理需求等方面。(2)结合学生心理测试的情况所提出的建议和措施等。(下转第142页)(上接第138页)
  4.3心理测试工具的选择
  在心理档案的建立过程中,选择正确的心理测试工具是成功建立心理档案的关键。为了保证测试结果的科学性,在选择测试量表的过程中,我们还要针对测试的内容,充分考虑所选量表的可信度和有效度。下面是三种在国际上拥有较高可信度、使用较多、反应良好的测试量表:
  (1)大学生人格问卷(简称UPI)。大学生人格问卷调查表是为了对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早期发现早期治疗而编制的大学生精神卫生、人格健康调查表。UPI的主要对象大学生,在入学时对新生的心理卫生状况进行全面调查,筛选出其中心理可能存在严重问题的学生,做到早发现早解决,同时还能起到增强同学心理保健意识的作用。
  (2)卡特尔十六种人格因素测验(简称16PF)。该测验可以通过对十六种相互独立的人格特质从而评价出一个人的个性特征,16种特性因素各自独立,相关度极小,并且在每个人身上的不同组合都显示出不同于其他的品质特征。它能够比较全面地评价学生的人格状况及其特征。
  (3)大学生需求调查问卷(简称UNI)。该问卷是专门针对在校大学生编制的需求调查问卷,主要用于了解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有关需求及其程度,辅助学校根据学生的需求特点开展工作,从而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4.4学生资料的获取和分析
  第一,心理测试,搜集相关数据。心理普查由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根据各系情况安排测试时间,组织学生以小班或系为单位参加心理测试,做好测试纪录。
  第二,数据处理阶段。(1)数据整理和统计分析。在实施测验结束并检查无误后,将问卷和答题纸送回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由有关人员进行整理。(2)心理问题筛选。根据实现确定的心理筛查标准,将可能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筛选出来,并记录在案。(3)结果反馈。由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根据筛选出的名单主动约请这些学生进行心理咨询,并根据咨询后所得出的结论,对其心理状况进行进一步的论断和评估。
  第三,制定干预计划阶段。(1)建立针对各类危机人群干预计划。根据测试结果和面谈情况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干预计划。(2)写调查报告。在所有测试工作结束后,撰写相关的调查报告,并提出有关建议,将学生可能具有的心理问题向相关人员汇报,使他们有意识地关注和帮助学生尽快地适应大学生活,恢复心理健康。
  
  参考文献
  [1] 姚本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安徽大学出版社,2008.1.
  [2] 黄希庭.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6.
  [3] 刘华.大学生心理档案的建设和管理.济宁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6.2.
  [4] 姚本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安徽大学出版社,2008.1.
  [5] 李丽丹.建立和管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档案之我见.浙江档案,2008.5.
  [6] 周春开,姜继红,芮鸿岩.大学生心理的档案的建立与利用研究.广西青年干部学院报,2002.6.
  [7] 张万花.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亟待解决.2004.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883064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