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初探跨栏跑教学中学生产生恐惧心理的原因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跨栏跑是田径运动中技术性很强、动作较复杂、强调全身协调配合的项目。其不仅对速度、力量、柔韧、灵敏等身体素质要求较高,而且还要求练习者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关键词:跨栏跑;恐惧
  
  在实际教学中发现部分学生对分解动作掌握较好,如跨栏摆动腿攻拦,起跨腿的提拉,以及徒手起跨腾空后的剪绞动作等,都能达到技术要求,但一经进入完整技术练习,动作就变形,与分解教学阶段判若两人。但我认为更多的是由心理障碍所致,如紧张、恐惧、胆怯等等。如果不加以克服就会引起学生的厌倦情绪,冷漠态度,其表现特征为思维紊乱,注意力分散,情绪抑郁,这种负面的心态发展下去,还会由个体效应转为群体效应,使教学无法进行。本文对跨栏跑教学中学生恐惧心理的产生原因进行初步探讨。
  恐惧心理与其产生的机制。恐惧心理是指学生在实际训练中遇到危险或回想经历过的危险是产生的消极情绪。产生恐惧心理时,机体内部表现为血液循环和心跳频率加快,呼吸急促,外部表现为面色苍白,多汗,肌肉感觉失调,动作技术突然遗忘,动作变形,反应速度减慢等。
  在跨栏跑运动中产生恐惧心理的因素。
  1 由栏架的因素产生。跨栏跑是带障碍的短跑运动,男子110米栏的栏架高度为106.7cm,女子100米栏的栏架高度为84cm,男女400米栏的栏架高分别是91.4cm和76.2cm,学生技术水平不高,一看到栏架就产生一种自我保护的本能反应,对能否完全过栏产生心理压力,恐惧心理随之产生。
   2 跨栏跑的运动技术较复杂。在技术上要求速度快、有力量、髋关节灵活,中枢神经系统要求高度兴奋与敏捷,是一项难度很高的运动,对学生的速度、力量、耐力、灵敏都有非常高的要求,由于学生掌握技术有一定的难度,比较容易产生恐惧心理。
  3 意志品质差。人的心理过程包括认知、情感和意志三个方面。所谓意志是在认识的基础上,在情感的激励下,为达到预定的目的,克服困难,自觉实现其目的的心理活动。学生对学习跨栏跑的意义认识不足,对跨栏跑缺乏学习激情,在行为上就不可能去克服困难,这种困难包括掌握跨栏跑技术,克服恐惧心理等。
  4 教学安排影响。对学生在初期教学前后对栏的恐惧心理变化调查表明,经过第一阶段的教学,大部分学生克服了对栏的恐惧感。但是,跨栏跑第一轮次的教学在消除学生恐惧心理方面并不十分理想,仍有部分学生对跨栏还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恐惧感。
  另外,在跨栏跑初期教学阶段中,伴随着教学进程,在每次课中出现对栏架有恐惧感的人数也是各不相同的,在整个初期的教学阶段,出现对栏有恐惧感的人数大致为中间多,两头少,也就是说,在第3-6次课中出现对栏有恐惧感的人数最多。那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我认为这主要是由于教学进度的安排所造成的,在第3次课以前主要是进行一些徒手分解练习和低栏架的跨栏专门练习,这些练习学生承受的心理负荷相对较小,所以出现恐惧感的人数不多。第3次课以后,特别是3至6次课,转入了完整过栏技术及栏间跑技术的学习,这时栏间距离和栏架的高度增长较明显,对栏间速度也有一定要求,因而使得客观障碍较大,随之增加了学生的心理负荷,对其主观心理上造成较大的威胁,因此,出现了大部分学生有不同程度恐惧感的现象,第6次课以后,随着练习次数的增加,对栏架高度的逐渐适应,以及一些教学辅助手段的运用,这样就使得大部分学生逐渐消除恐惧感。五、学生学习的心理状态。在调查中,我们发现跨栏跑成绩优良者和成绩差者与对栏的恐惧心态有关联。良好的心理状态可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有助于技术、技能的掌握。这种良好的心理状态与学习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了学习上的良性循环,然而如果具有不良的心理状态,则会使学生学习积极性下降,从而影响技术、技能的掌握,使学习成绩下降,这种相互作用会导致学习上的恶性循环,所以我们要从根本上引导学生克服恐惧感,从而达到良性的循环。
  在跨栏运动中,学生产生恐惧心理是很正常的,该项目的器材特点,技术难度等都是产生恐惧心理的重要因素。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要根据实际情况因人而异,有效地预防和及时排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切勿粗心大意,漠然置之,以防积重难返,覆水难收。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8857034.htm